《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名校联盟 2022-2023 学年高三 11 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未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大多以直述和顺叙为主,这种叙事方式虽能简洁地对历史进行记述,却造就了较为刻板凝滞的叙事风格。而左传叙事正打破了这一现象,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另级类”。它擅长运用多种叙事技 巧,活跃文本,使叙事带有“富艳”的风格。尤其是它常在历史记述中运用预叙手法,将对未来的预示穿插到与人物相关的种种异象中。这一独特的手法, 避免了史书记述的单一叙事,增加了叙事文本的趣味性。而这种手法在与人物相貌有关的异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左氏笔下,人物异貌的现象不在少数。他们一出生便带有异
2、于常人之处,或虎状豺声,或手有异纹。此类现象往往带有某种预见性,暗示着此人今后异于他人的特殊际 遇。从这一角度出发,人物的相貌之异可以理解为一种预叙。虽然不同于占 卜、预言之类显而易见的预见性叙述,但其特殊的相貌就已经包含着对未来事件的暗示,如左传宣公四年所记子越椒之貌。子越椒出生时便有着熊虎之状、豺狼之声,因此子文感到不详,极力劝子良杀了子越椒,并预言不杀他则必有灭族之灾,子良不肯。而后子越椒果然残虐无德,若赦氏如子文所预 言,惨遭灭族。(摘编自赵嘉鑫预叙在左传人物异象中的功用探赜)材料二红楼梦采取种种带有暗示性的手法进行预叙,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大体有三种。一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
3、“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这幅画不仅暗含林黛玉、薛宝钗的姓名,而且还暗示了两人不幸的命运。二是通过诗词曲的形式。如第五回所写的红楼梦套曲,其中终身 误云:“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这实际上预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及贾宝玉当时的思想和情感。三是通过谜语、酒令等形式。第二十二回诸人所制谜语,其谜面和谜底都带有预言色彩,如贾政所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作者通过贾政之思对读者作出一种暗示,提醒他们注意这些谜语背后的内涵。上述这些预叙方式与全书人物
4、的塑造、故事的叙述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严密的预叙系统。这些预叙大多是以暗示的形式进行,之所以如此,也与诗词、健语等文学样式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双关性特点有关, 它使作品中的不少语句获得双重蕴涵:一方面以字句表面的含义参与、完成作品的叙事,另一方面则隐藏着另一层具有预言、象征性的内涵。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它使作品的蕴涵更为丰富,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近乎猜谜的艺术享受,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大大增强。(摘编自苗怀明论红楼梦的叙事时序与预言叙事)材料三纵观我国古典小说漫长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它的突出特点及深受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民间讲故事的艺术犹如盐溶于水般流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筋脉。首先,
5、讲故事的艺术是说和听的艺术。一则故事可能要说上一天两天甚至一月两月,为了使故事听起来不散漫,说起来不混乱,于是有经验的说书人一般会在整个故事情节展开之前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这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不会乱了阵法而导致结构的散逸,这样听众才会有耐心跟着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小说的魅力才可能产生。再者,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德国本雅明说:“讲故事的人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当地住户的农民代表,另一类则是商船上的水手,大家劳累了一天,点起了油灯,围在一起,于是,讲故事的艺术家便诞生了。”迥然不同于现代孤独的书斋小说家,而更类似于戏剧需要观众和演员的交流,于是预叙的产生便水到渠成了,预叙通过预告预先为
6、读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接受,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唤起阅读的期待,同时激发读者创造的激情,同作家一起进入故事情节的设计与实现中,不再是局外人,而是参与者了。最后,古典小说具有较强的教化意识,古典小说通过预叙使读者获得整体的情节,从而达到对人生宇宙的彻悟,不会因情节的散逸削弱感悟力量。总之,古典小说的讲故事的特点,形成了预叙由结到解的特质,在结与解的对峙中形成了审美的张力。(摘编自吴建勤中国古典小说的预叙叙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来说,占卜、预言对于事件的预见性叙述属于显性预叙,而左
7、传中的以特殊的相貌暗示未来事件属于隐性预叙。B. 诗词、谜语等文学样式的模糊性、双关性使作品中的一些语句在表面含义之下隐藏着深层含义,这些含义都属于“预叙”。C. 一则故事可能要讲上很长时间,只要说书人对全书做出导向性的暗示,听众就会跟随说书人的节奏进入情节,感受到魅力。D. 古典小说通过预叙使读者获得整体的情节,这种整体性会增强读者的感悟力量,让读者在对人生宇宙彻悟后可以教化他人。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分析了左传作为史书对直述、顺叙的突破,材料二分析了红楼梦作为小说在预叙方式上的灵活多样。B. 材料二认为预叙与全书的人物塑造、故事叙述有机融合,才算
8、构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预叙系统,这种观点很辩证。C. 材料三引用德国本雅明的言论,直接论证了讲故事的艺术是普通大众的艺术以及预叙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必要的。 D材料一、二均使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使道理深入浅出;材料二、三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4. 请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为“预叙”下定义。5. 在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的头回故事结束后,叙述人说道:“这便是一句戏言,撒漫了一个美官。今日再说一个官人,也只为酒后一时戏言,断送了堂堂七尺之躯,连累两三个人,枉屈害了性命。”请指出其中哪里是预叙,并分析预叙部分的作用。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
9、的相遇冷江入秋后的秋浦河,水瘦山寒。石郡太守崔中琪心里一直牵挂着秀山书院, 恨不得连夜赶出最后一版文选的审定稿,因为那是太子最后的心愿。五年前,太子第一次来石城,崔中琪亲率文武官员和地方名流出城迎接。太子远远就从马车上下来,健步走向人群。他身材并不高大,微微有些发胖。虽然旅途疲惫,但神采飞扬。崔中琪见惯了达官显贵,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不可思议。只见太子并没有立即过来接见文武官员,而是直接走到路两边跪伏的百姓面前,大声说:“石城的父老乡亲们,父王将石郡封赐于我,实乃我昭明之幸也。我定当与诸位同甘共苦,不负大家期待。”进城后,崔中琪安排了丝竹管乐和美酒佳肴。然而太子微微一笑说:“丝竹无颜色,山水有清音
10、。明日你们随我去秀山射猎,去玉镜潭垂钓,自食其力,岂不乐哉?”次日,崔中琪陪太子登秀山,太子射猎了一只野兔;又垂钓玉镜潭,第一钩就钓上来一尾活蹦乱跳的鳜鱼。当即命人在秋浦河边结灶烹调,野兔之鲜, 鳜鱼之肥,令太子赞不绝口。他指着一汪清澈的河水赞叹道:“此真乃贵池 也。”从此,秋浦更名为贵池。三年前,江南大旱,烈日炙烤着山川大地,庄稼一片焦枯。崔中琪下乡察访,发现灾情令人心惊,全县民众十室九空。崔中琪连夜撰写公文,命人火速送往京城。全郡百姓翘首企盼。然而,各方传来的消息,雪上加霜。众多朝廷官员认为,江南旱情,并无地方官上报的那般严重。地方官习惯了夸大其词, 无非是套取朝廷税费。半个月过去了,没有
11、消息;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崔中琪夜不能寐、心急如焚。若朝廷不能尽速出台赈济之策,江南十八县百姓将民不聊生。苦思冥想后,决定铤而走险:修书一封,派心腹之人连夜赶往京城。送出信后,崔中琪长嘘了一口气。他对这封信送出的后果十分清楚,可是只要有一分希望,他也愿意冒死去做。十五年前自己进士及第,被任命到石郡为官时,他就发誓,要与石郡百姓共患难。可地方官私自与亲王通信,那是大罪甚至是死罪!但从五年前,太子首次巡视时的言行来衡量,他又觉得值得赌一把,输了无非是罪己一人,而倘若赢了,则是救全郡百姓,功在千秋。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遗书封好,交给僚属,一旦遭遇不测,让其将遗书送往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关中老家
12、。崔中琪几乎每天都要到城北门眺望,看有无塘报送至。接连数日,烈日如常,身边众多官员和幕僚多次相劝,可他心里的希望之火始终不灭。第七天, 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大喜,忙命人备马,出城迎候。前方烟尘滚滚,十余骑飞奔而来,他用力眨了眨自己的双眼,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十余骑的最前面一匹高大的红鬃马上之人,不正是昭明太子吗?崔中琪连忙下马,匍匐于地,叩拜道:“下官崔中琪罪该万死。”昭明太子满脸疲惫,摆了摆手,让崔中琪上马,一行人未及休息,就赶往周边田庄查看灾情。次日,太子令崔中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全郡男女老少无不泪流。那次大旱,江南十八县普受重灾,多县百姓外出乞讨。唯有石郡无一人饿死,无一人外出逃难。
13、两年前,太子广邀江南各地大儒名流,齐聚池州。他要在这青山秀水之 间,组织编撰一部古今罕见的文章选粹,以教化国人,传承千古。崔中琪受命领衔赞画。太子终日参与其中,劳累过度,身体常有病痛。崔中琪苦劝不止, 最后还是皇上圣谕,太子才于秋凉时离开石郡返回京城。不想,这一别后,太子病情日益加重。崔中琪焦虑难安。这日,他在府衙中审校完最后一篇文选,令人封存文档,立即赶赴京城送太子殿下裁断。忽有快马来报,说太子殿下一行已至城东十里之内。崔中琪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满城百姓也纷纷赶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 道。半个时辰过去了,迟迟不见太子的车队和马队,崔中琪隐感到了一丝不 安。一个时辰过后,看见了前方缓
14、缓而来的车队和马队。崔中琪急忙抢上前去,跪伏于地:“石郡太守崔中琪率文武官员和全城百姓迎候太子殿下。”马车珠帘低垂,没有回应。崔中琪斗胆上前揭开珠帘,车内只有太子当年来视察时所着衣冠。队伍中一名官员,来到崔中琪身前下马扶起崔中琪,哑着嗓子道:“崔大人请起,太子殿下已于三日前薨了!临去世前留有口谕一封,要我等亲自送来。”来人大声宣谕道:“太子殿下口谕,石郡乃江南福地,幸蒙父皇恩赐,又赖全郡百姓厚爱,上下官员齐心,方能有今日之福祉。我昭明无以为报,送来衣冠,葬于山水之间。望我去后,诸位仍能一如从前,勤俭立业,心系百姓, 我当含笑九泉矣。”次年春天,崔中琪撒手人寰。他们共同编撰的文选经皇上恩准,命名
15、为昭明文选。(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去秀山射猎,去玉镜潭垂钓,是为了以自身实际行动垂范官员,希望大家都能自食其力,不以剥削民脂民膏而自肥。B. 崔中琪敢于一“赌”,外因是石郡灾情太重,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内因是他急百姓之所急的责任感和对太子为人的信任。C. 太子送来衣冠葬于石郡山水之间,主要是为了感谢父皇恩赐,感谢全郡百姓厚爱与上下官员齐心,激励诸位官员勤政爱民。D. “崔中琪忙率众官员往城东迎接。满城百姓也纷纷赶来,成千上万的百姓挤满了城东官道”,彰显了“爱民者民恒爱之”的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秋后的秋浦河
16、,水瘦山寒”这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瘦” 字运用拟人写水,也烘托出了主人公的心境。B. 太子“身材并不高大,微微有些发胖”,其貌不扬的外表恰恰使他健步的姿态、飞扬的神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 小说在救灾情节中设计了两次延迟,一是写公文给朝廷没有回复,一是写信给太子迟迟没有回复,都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D. 历史小说主要人物、事件应有历史根据,所以昭明太子、崔中琪、编文选、钓鱼、救灾、葬衣冠等都必须是真实的。 8崔中琪等官员和百姓最后并未和太子相遇,本文却以“最后的相遇”为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9小说以崔中琪的视角塑造太子形象,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
17、文,完成下面小题。明道元年十二月,上谓宰臣曰:“朕观古之兴王,皆重农桑,以为厚生之本。朕欲躬耕耤田,庶驱天下游食之民尽归南亩。”宰臣贺曰:“陛下亲发德音,躬耕以劝天下之民,皆致治之大本。臣等备位宰辅,不胜庆幸。”乃下诏曰:“庶政之本,盖先于农;五礼之经,莫重于祭。所以敦化阜 俗,昭孝息民。朕临拊万方,守积累之洪基,荷清宁之大德。然赖母仪训助, 衡宰辅成,暨中外之庶官皆夙夜而勤职。是致九围静谧,百姓康熙。圜丘告类,虽屡展于国容;千亩躬耕,尚缺修于古制。念太宗在御之日,行东郊执耒之议,宪度具存,典章咸备。今欲述先烈,循祖考前规。朕则躬稼穑之艰难,勤身而率下。皇太后则谢祖宗之贶佑精意以告虔信有合于经
18、彝庶永光于简册朕以来年二月内择日行耤田之礼兼皇太后自垂帘听政以来未曾恭谢宗庙朕已禀奉慈旨,于耤田前请皇太后恭谢宗庙。”二年二月乙巳,皇太后赴太庙,亲享七室,礼成,还宫。上御天安殿,发册。礼毕,是日上宿天安殿,百官宿斋于朝堂。丙午,宿斋于东郊,日旁有黄云如龙凤。丁未,把神农氏于坛,乃就耕位,执耜行耤田之礼。礼仪使张士逊奏三推而止,上曰:“朕将耕终千亩,以劝天下之力农。”士逊固请,乃耕十二步而止,御观耕坛。公卿以下执来,耤田令奉穜稑之种,司农师受而洒之,率属以终其事。还御正阳门,下制曰:“朕钦承皇统,遵奉母仪,底定万邦,勤劳一纪。储驾躬耕,尚未遵于祖则。是用秩开元之遗事,述端拱之旧章,亲临帝耤。”
19、宣制毕,百官称贺。(节选自宋朝事实耤田)【注】明道是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圜丘告类,指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皇太后则谢祖宗之贶佑/精意以告虔/信有合于经彝/庶永光于简/册朕以来年二月内/择日行耤田之礼/兼皇太后自垂帘听政以来未曾恭谢宗庙/B. 皇太后则谢祖宗之贶/佑精意以告虔/信有合于经彝/庶永光于简册/朕以来年二月内/择日行耤田之礼/兼皇太后自垂帘听政以来未曾恭谢宗庙/C. 皇太后则谢祖宗之贶/佑精意以告虔/信有合于经彝/庶永光于简/册朕以来年二月内/择日行耤田之礼/兼皇太后自垂帘听政以来
20、未曾恭谢宗庙/D. 皇太后则谢祖宗之贶佑/精意以告虔/信有合于经彝/庶永光于简册/朕以来年二月内/择日行耤田之礼/兼皇太后自垂帘听政以来未曾恭谢宗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朕,秦以前指“我的”“我”,普通人可以使用,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B. 耤田,亦称“藉田”“籍田”。古代春耕前,天子率诸侯耕种耤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C. 致治,指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社会稳定,和“致政”等词语意义相 近。D. “士逊固请”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两句中“固”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认为,为政的根本是农业,
21、礼仪的根本是祭祀,所以他希望皇太后先去恭谢宗庙,然后再跟自己去郊外举行耤田之礼。B. 朝臣十分支持宋仁宗这种身体力行、躬耕农田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能够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并表示很庆幸能在这样的朝廷任职。C. 宋仁宗对耤田之礼很重视,自己不回寝宫居住,也要求大臣们不能回家吃住。耤田的前一天,天降吉兆,在日旁有龙凤一样的黄云。D. 礼仪使张士逊在皇上亲自耕种时上奏,让皇上“三推”即可,公卿以下等官员也参与了耤田,百官在皇帝宣制结束后道贺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朕则躬稼穑之艰难,勤身而率下。(2) 上曰:“朕将耕终千亩,以劝天下之力农。” 14宋仁宗想要亲自耕种耤田
22、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行路(节选) 白居易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注】纳言:隋唐时期门下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纳史:应作内史,隋唐时期中书省长官,是宰相一级的高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以夫妻关系为喻,表面感叹为人妇之难,实际感叹为人臣之苦。B“人情反覆”既指丈夫在感情上喜怒无常,也指圣意
23、难测,翻脸无情。 C诗中“为君”“君臣”“君不见”中的“君”字,其含义各不相同。 D诗人严厉地批判最高统治者,旨在希望君主能广开言路、虚心纳下。 16节选部分不长,短短的篇幅出现三次“行路难”的感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善用比喻,开篇作者便运用了两个比喻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其中关于水的比喻是:“ ,。”(2)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感慨英雄人物及其业绩已随历史远去的句子是:“, 。”(3) 山、水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诗人常常描摹山水,寄寓情怀,如“ , ”。六、简答题组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分子筛,望文生义,就是可以筛分不同分子的材料,因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规整的纳米孔道结构,分子筛成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催化、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材料。从国外完成博士后回国后,于吉红致力于分子筛的定向合成这一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当时,分子筛研究正处于瓶颈低谷期,但于吉红从一而 终。她带领团队下苦力建设分子筛合成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以理论模拟、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实验相结合指导分子筛定向合成的策略, 成功合成出多种新型分子筛拓扑类型,实现了我国在分子筛拓扑新结构类型创制方面零的突破。“以兴趣始,以毅力终。”10 多年的努力迎来了厚积薄发。于吉红带领研究团
25、队首次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成核的机制,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这一发现不仅使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更为分子筛材料的高效及绿色合成开辟了新路径。科研工作尽管繁忙,但于吉红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推动前瞻性的本科生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引入国际前沿成果,以科研助力教学。在她看来,老师的指导是激发学生兴趣而迅速进入领域前沿的第一步。她坚持每天对学生口传心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18. 在四处画横线的成语中,有三处的使用有误,请进行修改。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
26、完成下面小题。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
27、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20. 文中写到自己对江南小镇的审视思考时,反复使用“它们”这一称呼而不使用“这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风格庄重且不失灵动,请从语体和关联词运用的角度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七、未知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西北工业大学有一座塑像令人感动,塑像是一个人深埋着头颅,强健有力的双臂捧着一只利剑高举过头顶,雕像的名字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 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具有的姿态是低头还是抬头?光明中学校刊组织了以“低头抬头”为主题的征稿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