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两卷,满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答第I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
2、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气势磅礴、博大精深,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蕴含其中。 C.余光中先生对作品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学于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在创作和学术上,他简直严 谨到了执拗的地步。 D.在我的印象中,小城这条街人气特旺,平时总像赶庙会似的热闹非凡,即使雨雪天气也人来人往,不绝如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持续升温,截止到目前,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B.数据显示,2016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2.42万篇,论文总数仅次于美国。
3、 C.已经87岁高龄的袁隆平仍然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开拓水稻研究的新领域,给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D.通过超前教学“提前教、超纲教”等手段,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却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个作家是否具有影响力,归根到底,从来不取决于一种单一的能力,不取决于技巧、聪慧、趣味; -,取决于他以何种完美的状态和何种力量将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来。 A.不是由他的勤奋精神决定的 B.而是取决于他天性的特质 C.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勤奋精神 D.也不取决于他天性的特质 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
4、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 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 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5、天下归心。 A.节选自短歌行的这部分诗句抒写了作者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古朴雄浑,气 度非凡。 B.句,以月光不可拾取,比喻忧思难以断绝。句,想象有才学的人屈驾来访,作者与之宴饮畅谈的 情景。 C.句,作者把自己比作乌鹊,南飞而无处栖息,暗示自己率军南下,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不知该逃向 何方。 D.句,作者运用典故,表达广揽人才的愿望,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征服天下人 的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6、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四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如:如果。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七月既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白露横江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 B.而不知其所止客喜而笑 C.哀吾生之须
7、臾不知东方之既白 D.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者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B.第2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比喻句。 D.第2段写箫声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满分16分) 母亲赐予我的 二月河 母亲是一位性格刚烈的女性,当然她有时也为我补帽子,缝衣裤
8、上挂破了的三角破绽。然而这方面确实印象不深,每逢忆及,她常常不是握针,而是擦枪。一堆的机枪零件摆在桌子上,各种颜色油污了的破布条、棉纱,还有机油,她擦拭了一件又一件,再喊哩咔嚓组合起来,一杆闪着暗幽幽烤蓝的手枪又握在她的手中她是与共和国一同诞生的新一代警察。1948年,她是县公安局的侦查股长。1949年,她已成为陕县公安局的副局长。除了打枪,她还骑马。过黄河进伏牛山,都是骑马走的。所以,母亲在我心目中常常不是依门盼子、灯下走针的女人,而是英雄。 英雄也打儿子。因为我淘气调皮好像永远长不大,因为我逃学不肯受调教,因为我诸门功课成绩都很 “臭”,不知多少次被她打得三魂七魄不归窍当然,挨打的部位永远
9、只有一处屁股。打过就忘了,以至于我永远都以为,不打屁股的必定不是好妈妈。记得我第一次挨打,是一个秋天。公安局的院子里有一株很高很大的梨树,几个农民装束的人在树上摘梨。我当时四岁吧,就站在树下,偶尔有落下的梨我就捡起来飞快进屋里塞进抽屉。半夜时分,母亲开会回来,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拉开抽屉,说:“妈!我捡的,你吃!” 母亲的脸色立刻大变:“你怎么敢拿人家的梨?”“树上掉的,我捡的”“掉了你就敢捡?”“他们都捡,我也捡!”“你还嘴硬!”于是开打,我的哭声惊动了所有的公安,他们拉着劝着,母亲才罢了手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当时那里还没有土改,公安局占的是财主家的院子。梨,恐怕是故意落下来的。地处伏牛山腰
10、的这个小县城四周全被土匪包围,而城里的“自己人”中也有人被土匪鼓噪着预备蠢动,形势异常凶险 三十二年前,母亲就去世了,她去世时年仅四十五岁她是累的几年前,有位记者来访,问我:“你这样坚强的毅力从何而来?”我说:“母亲给的。” 我的母亲没有上过学,可是翻看她的日记,母亲不但字写得端秀清丽,文采也是生动的。那全是靠自学,一点一点下来的,写总结、写报告锻炼出来的。 她去世后二十年,我开始写作。盛暑天热,餐蚊成阵,我用干毛巾缠了胳臂,两腿插在冷水桶里取凉防蚊:写作困倦到极致时,使用香烟头炙腕以清醒神经,记者知道了,无不为我的坚毅感到震惊。殊不知,这两手是地地道道的家教真传,我毫不走样地学习了母亲当年工
11、作时的风范。 母亲刻苦、严厉,形成了她的风格。我想了很久,大抵是因了她的理想主义再加着一种顽强的执着与认真从一个针走线、推磨造炊的农村少妇,到一个能打枪骑马、文武双全的职业革命者,她经受了怎样的磨难? 在我浩浩如烟的记忆里,尽管她聪明美丽,更多的却流露出“威严不可犯”的一面。1947年,在伏牛山,一头狼半夜闯进我们的住房。我是被一声裂的枪声惊醒的,母亲开会回来见灯熄了,没再点灯就睡下,听到那畜生在床下粗重的喘息声,反手向床下扣动了板机狼夺门而出,我们母子平安。但那次母亲哭了,她说:“万一狼叼走了你,我怎么向你爸交代?” 她的勇敢传给了我。当后来苦难降临,我在井下拘煤被电击从爆炸现场赤脚选出时;
12、当我决意舍弃仕途从文时,我觉得我所接受的是母亲的伟大力量与丰厚赐予。 母亲有一种大漠孤烟式的苍凉雄浑气质,但我也能感知她细腻温情的一面。有时到后半夜,母亲会叫醒我,在我耳边轻声说:“宝儿,到街上去给妈买一张卷饼,妈饿坏了”我就会顺从地揉着惺忪的睡眼“跑腿”偶尔一个节日,她会弄点菠菜豆腐汤,滴几滴香油,往翻花沸腾、香气回荡的汤里做“拨鱼”,头一碗一成不变是给我吃的。1960年困难时期,伙房里只要有一点细粮,母亲总是留给我们兄妹。 她去世之后,我又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当我到“马翠兰之墓”前扼腕沉吟,我发觉母亲始终都在注视着我,跟随着我。 9.下列对文中母亲和我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13、分)() A.“母亲在我心目中常常不是依门盼子、灯下走针的女人”,而是“能打枪骑马、文武双全”的英雄。 B.母亲刻苦、执着,不畏惧任何磨难凶险,即使狼溜进住房差点吃掉我,母亲也没掉一滴眼泪。 C.童年的我,“淘气调皮”,多次被母亲打屁股,被打的我还认定“不打屁股的必定不是好妈妈”。 D.成年的我,继承了“母亲的伟大力量和丰厚赐,在坚持写作和直面苦难时,表现得坚毅、勇政。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A.捡梨事件中,母亲狠狠揍了我,因为我不承认错误,也因为“梨,恐怕是故意遗落下来的”。 B.母亲呼唤我“宝儿”,在节日里把头一碗“拨鱼”盛给我吃母亲的爱不失细腻和温情。
14、C.母亲从未离我而去,她努力工作的态度、刻苦学习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坚一直鞭策着我 D.母亲“聪明美丽”又“威严不可犯”,她把更多的精力留给了工作,她对我的教育一定是缺失的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母亲对革命理想主义的执着与认真,注定了她不可能具有普通母亲“拈针走线、推磨造炊”的手艺。 B.文章极少直接写我对母亲的感情,而是通过对挨打、吃饭等事件的回忆,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C.母亲的言行举止、精神品格感召影响着我但作为母亲的角色,她是失败的,我对此多次流露出遗憾之情。 D.“两腿插在冷水桶里取凉防蚊;用香烟头炙腕以清醒神经”,这处语
15、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E.母亲是我崇拜的英雄,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 四、(本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12文章标题是“母亲赐予我的”,有人说本文中“母亲赐予我的是精神财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 (2)何以解忧?-。 (3)久在樊笼里,-。 (4)肴核既尽,-。 (5)匪女之为美,-。 (6)采之欲遗谁?-。 (7)问君能有几多愁,-。 (8两情若是久长时,-。 14.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6、,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4分) 我以为,-是讲学问还是做事业的人,-要抱有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或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不讲究这两层,社会必趋于腐朽。 - 五、(满分4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 上学时,父亲骑着车载我时渐渐弯曲的脊背是感动; 灯光下,母亲脸上不知何时多出的皱纹是感动; 胆怯时,老师鼓励的眼神是感动; 流泪时,朋友安慰的拥抱是感动; 风雨中,虽然仅残存几片花瓣,但依然昂起头颅的野花是
17、感动; 暮光中,守候在古老宫殿门前,见证历史沧桑的那只孤单的石狮子是感动; 阅兵式上,整齐的步伐、威武的身姿、坚毅的眼神也是感动; 人生中。有那么多的感动; 人生中的感动,给了我们那么多,那么多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D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 精益求精: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精:完美;益:更加
18、;求:追求。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用在此处与文意不符。 2.C A项错误,因为“截止”“截至”都表示某个时间的停止,“截止”强调“停止”,“截至”强调“时间”,因而“截至”后面可以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 B项“论文总数”不当; D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删去其一。故选B 3.B从标点符号来看,横线上所填的句子与前句含义相反,而与之后的句子是承接关系。 4.D 5.C第句实际上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 栖。这四句诗生动地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6.A 7.C 8.C 9.B 10.D 11.BE 12.同意。 母亲赐予我坚强的毅力。母亲凭着他的理想主义和顽强的执着与认真从一个农村妇女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职业革命者,经受了极多磨难,我“得其真传”,也具有了坚强的毅力。 母亲赐予我勇敢和力量,使我在苦难降临和面对重大抉择时能够奋力抗争、大胆取舍。 13.略 14.无论都就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