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 语文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 语文柳州高中/南宁二中高三(九月)联考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伪托之书”,是古代文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辑撰写的书籍,其绝大部分属史书,因而伪书大多是伪史。伪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当晋宅江、淮,实膺正朔,嫉彼群雄,称为僭盗。故阮氏七录,以田、范、裴、段诸记,刘、石、符、姚等书,别创一名,题为伪史。”刘知几笔下的伪史就是在古代“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风气下,一些文人“假借他人之名以传其书”而伪造的史书。 据汉书艺文志载,早在先秦时期托古伪书就已有“儒家托于周公,农家托于神农,道家托于黄帝”的说法。纪昀在主持编修四库提要时,对伪书现象感慨道:“夫古书日亡而日少,淳风之书独愈远而愈增,其为术家依
3、托,大概可见矣。”那些“托古传道”的伪书编撰者,大多是依托他人之名来传播自身思想,推介个人作品的。 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今日看来原因似乎非常简单,即伪书还有一定的价值,很多伪书的学术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还很高。仅以东晋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明末清初考据学大师阎若璩沉潜三十余年,从篇数、篇名、历法、典章制度、文字句读、地理沿革等方面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精细考证,得出此书乃后世假托古人而作的定论,使悬置学术史千百年来的疑案得以破解。但其后三百多年来,该书依旧在尚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究其原委,就是伪造的古文尚书中的很多文字,辑录于
4、东晋以前的一些史书典籍,而这些史书典籍到了阎若璩所处的明末清初时期,大多已经散佚失传了,所以伪造的古文尚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缜密详尽的考辨,认为海内十洲记乃托名东方朔而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伪书,但同时又指出该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认为神异经乃托名东方朔,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系托名班固,这些伪书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在于“词条丰蔚”“字句妍华”,足供采摭,增广见闻;另一方面在于它们是六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唐传奇、宋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
5、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诸如此类的伪书,如果厘清作者的真实情况或者成书的具体年代,那么是可以有选择地对其加以利用的。伪书的作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如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和参与伪造古文尚书的三国魏人王肃,就是当时朝野所公认的饱学之士和知名经学家。而实践表明,无论是孔子家语孔丛子,还是古文尚书,这三部书均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按照章学诚的观点,一旦确定了伪书作伪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年代,其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语言学价值、艺术价值、药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等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摘
6、编自刘金祥古代“伪托之书”的价值)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伪书大多属于伪史,为古代文人的依托之作,即是古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写的书籍。 B. 纪昀举淳风的书离他的时代远反而增多的例子,说明有人托淳风的名来著书。 C. 虽然伪书是赝品,其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但其记述内容都是真的。 D. 很多伪书中的内容虽与其所伪的时代不合,但我们通过这些史料,可了解伪书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和学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内容,为人们追溯了“伪史”一词的由来。 B. 第三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设问
7、行文,观点明确,体现出作者清晰的论证思路,结构合理。 C. 第四段采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如果考辨伪书作者身份或成书年代,就能更好地挖掘伪书的价值。 D. 文章在介绍伪书的历史和目的的基础上,强调了伪书存留的意义和价值,论述重点明确。 3. 下列选项,不能选作原文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银海精微虽伪,然托医药大家孙思邈之名而获流传,却能“辨析诸症颇为明析”“其法补泻兼施,寒温互用,亦无偏主一格之弊。” B.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在考辨伪书时,认为子华子“其书理致肤近,而持论不甚诡于道,文字亦春容雅则,至宋世一时盛传”。 C. 刘炫鲁史记今不传。“炫经术冠绝,史笔或非其任,而博学强识,时莫
8、与伦。且隋世古书存者尚伙,炫所采录,必多可补前史之缺。惜亡从见之矣。” D. 胡应麟认为伪书要注意:“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但其记述内容都是真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可知,只是大多数,而并非绝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B.“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说法有误。第三段
9、中,第一句话“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史料价值还很高”是总起句,以承上启下的方式说明伪史也存在一定的价值。而此后,根据“仅以东晋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缜密详尽的考辨”等进行举例论证,而该段最后也是所举论据的一部分。故该段是总分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文章最后一段中,根据“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可知作者在该段的主要思想是表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论据也应从意义价值这方面去选取。 A.该项以转折句式,表明银海精微虽是伪书,但却具有
10、“辨析诸症”“补泻兼施,寒温互用”的医疗价值,故可用于论据。 B.该项所述的是四库全书总目编者对于子华子是否属于伪书的分析,而在分析中他指出了这本书“持论不甚诡于道,文字亦春容雅则”的艺术价值,可用于最后一段。 C.该项虽指出“刘炫鲁史记今不传”,却指出因为其具备“博学强识,时莫与伦。且隋世古书存者尚伙,炫所采录,必多可补前史之缺”的价值,使其遗失变得甚为可惜。这也可从反面论证最后一段的内容。 D.根据观点的具体内容“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可知,该项讲述的是如何去辨别是否为伪书的方法,与该段不符。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1、(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宇宙中有两类天体:一类是发光的天体;另一类虽然不发光却可以反射或吸收光。但是人们发现,还有一类很诡异的物质暗藏在宇宙中。它不发光又绝对透明,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看到却又有质量的物质,被称为暗物质,即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质。 当然,这里说的“光”不是仅指可见光,而是包括几乎所有波段的“光”;这里说的“看”也不仅仅是用人的眼睛看,它包括了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的观察。 由物理规律可知:任何物体的温度都不可能低于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任何高于热力学温标零度的物体都一定会有电磁波辐射发出。这两点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会有电磁波辐射。因此,只要我们能灵
12、敏地测量到所有波段的辐射光,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逃不出我们的观察。图(a)给出不同温度的天体所发出的光波波长及其对应的亮度。图(b)给出不同天体所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相应亮度。不难看出,尘埃、恒星及黑洞,无一不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说,任何波段的“光”均逃不过人类的“火眼金睛”,人类已经可以全波段全方位地观察整个宇宙。 参宿五星 太阳 热尘埃 冷尘埃 宇宙微波 然而不幸的是,诡异的暗物质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电磁波,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暗物质是用任何波段的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物质。构成暗物质的基础粒子应该是暗物质粒子,大量暗物质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质天体。 (摘编自李金寻找
13、缺失的宇宙暗物质) 材料二: 国际暗能量调查项目团队的科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工具,分析了约1亿个星系的形状和光的图像,绘制出一份覆盖南半球1/4天空的地图。这是迄今为止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最大的暗物质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一看不见的神秘物质“按图索骥”。 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熟知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物质的15%,其余85%都是神秘莫测的暗物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奇特宇宙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提出了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见”却能通过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质。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人们已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知道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暗物质之所以“暗”,是因为其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
14、光,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但它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基于这一假设前提下的结构形成理论也能解释大部分星系观测数据。不过,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比如基于何种基本粒子、质量为多少等依然未知。 (摘编自暗物质地图中的宇宙奥秘) 材料三: 近日,全球最大的暗物质探测器发布了首个探测结果。该探测器名为LUX-ZEPLIN(LZ),LZ由一个巨大的钛罐组成,里面满载10吨极纯的液态氙。为了保护氙免受非暗物质的粒子和辐射影响,钛罐被设置在一个纯净水箱内,并被埋在超过地下1公里深的古老金矿中。 “LZ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可
15、能也是太阳系中最纯净的地方。”LZ团队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ChamkaurGhag表示,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空间是无辐射和尘埃的。今年4月结束的为期3个半月的测试表明,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然而,无论灵敏度如何,3个月的时间都不足以找到暗物质。“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目前虽然一无所获,但几年后,我们可能会开辟新的物理前景。”Ghag说。 (摘编自全球最大暗物质探测器“小试牛刀”) 4. 下列对于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暗物质是暗藏在宇宙之中的物质,它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都“看”不到它。 B. 参宿五星、太阳、尘埃、宇宙
16、微波等不同温度的天体,在过了相应的临界点后,亮度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降低。 C. 虽然波长、亮度有所不同,但宇宙中的尘埃、恒星、黑洞都会辐射电磁波,这就使它们能够被我们观察到。 D. 由物理规律可知,物质都有电磁波辐射,人类已可全波段全方位观察整个宇宙,但对已经形成的暗物质天体无能为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中有发光的、不发光但能反射或吸收光的天体,也存在不发光也不具有质量且和任何波段的光不发生作用的物质。 B. 暗物质虽然无法被看见,但人们已经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情况,并绘制出整个宇宙的暗物质地图。 C. 尽管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
17、假设,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也处于未知状态,但用暗物质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 D. LZ探测器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是没有辐射和尘埃的,这一属性使LZ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 6. 为什么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这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答案】4. D 5. C 6. 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是因为:(1)暗物质占据宇宙物质的85%,探测暗物质对于我们了解宇宙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2)暗物质因为自身特性,用任何形式的现代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观察到,探测本身是非同寻常的。 启发意义:要有敢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要敢于大胆假设,细致推求。 【解
18、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D.“但对已经形成的暗物质天体无能为力”错误,变或然为必然,根据材料一中“构成暗物质的基础粒子应该是暗物质粒子,大量暗物质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质天体”的说法,“暗物质天体”只是个可能的存在,而选项将其表述为一个实际的存在。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A.“也不具有质量”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中说的是“它不发光又绝对透明, 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看到却又有质量的物质”。 B. “绘制出整个宇宙的暗物质地图”错误,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这是迄今为止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最大的暗物质地图”,可见不是整个宇宙的地图。
19、D.“这一属性使LZ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空间是无辐射和尘埃的。今年4月结束的为期3个半月的测试表明,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可知,“没有辐射和尘埃”与其“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不构成因果关系;“成为”表述绝对,原文是“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以及探究其启示意义的能力。 题干问“为什么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可见题干的关键在于探测暗物质的原因,然后再结合探索的原因、过程等,分析其启示意义。 原因:由“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熟知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物质的15%,其余8
20、5%都是神秘莫测的暗物质”可知,暗物质占据的比例很大,探测暗物质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因此探测暗物质的意义非同寻常;由“暗物质之所以暗,是因为其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但它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可知,暗物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因此探测本身非同寻常。 意义:由“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奇特宇宙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提出了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见却能通过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质。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可知,科学探究应当敢于大胆假设,细致推求;由“国际暗能量调查项目团
21、队的科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工具,分析了约1亿个星系的形状和光的图像,绘制出一份覆盖南半球1/4天空的地图”“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人们已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知道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可知,科学研究需要科学家们具有敢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
22、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
23、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
24、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
25、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
26、!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
27、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 (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8、) A. 小说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 C. 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 D. 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关联两代人的青春,展现了不同时期下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 8. 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9. 请根据文本二,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榆树是家园环
29、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9. 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错误。由“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只希
30、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可知,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都是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 本文中一共四次出现“树”这一形象。 文章的开篇写到“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两旁长着”,可以看出榆树是耿大先生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文章第三段中“说是养了一百来年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以看出养树、惜树
31、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 耿大先生的儿子出走之后,耿大先生从儿子同学那里“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就指挥着伐树,从而可以看出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 文章中写到树木被砍伐时这样写道:“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由此可以看出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首先要找出对话中的显性信息,再探讨其不表现于外的深层次
32、内容。 (1)对话内容很短,先是儿子跟妈妈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表层情节是“弟弟们尽念日本书”,其实质是隐含了贝中国已经被日本占领,根本没有“中国书”可念,已经沦陷的现实,其中一句“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可以看出耿振华的内心想法,他是心有不甘的,所以他才会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 (2)文中对话简单平实,情节上在母子之间展开,只有寥寥的“妈妈说”“儿子说”,没有过多的描写,内容上也简短明了,比如“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在普通的语言对话后面,隐含着当时残酷的社会背景,母子之间的对话是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发生的,儿子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但是为了抗战离开家里,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同时也可以看出,土地可以沦陷,但是人心不能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