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757742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十月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

2、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描绘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度设计、流程控制、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新型传播基础设施。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模式走向了数字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

3、传播已成为人类社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明显的传播失控。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 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数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和利益。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

4、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同时,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运行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但是,健康码本身所展现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会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的成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尝试,多家知名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

5、试水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可以说,健康码第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需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健康码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健康码呈现的基本特性和规律,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

6、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 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C. 国外多家知名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D. 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

7、,必须对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进行审视和分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信息传播范式的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 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 D. 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这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的今天,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 B. 如果以市场化

8、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 C. 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否则会给未来的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 D. 健康码的出现是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的一次尝试,全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科学评估。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

9、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新型传播基础设施”,可见,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传播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说法错误,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强调合理的制度架构的重要性。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说法错误,表述过于绝对

10、,原文只是说“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说法片面,原文表述为“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 C“否则会给未来的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代流传的鲁、齐、韩、毛四家诗学,以及近年来陆续发现的阜阳汉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海昏侯墓简等出土资料,都显示先秦诗经与后

11、世所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大到能形成不同的文献体系,这又说明诗经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骨干”或者“核心”。一般认为,诗经的产生及流传与周代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上述所谓“核心”必然与礼乐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有密切关联。可以想见,当周初礼乐制度建立之时,与礼乐配合的“诗”便成为一种需求,当时被纳入礼乐系统的那些作品,便可被视为诗经最早的核心,它们的功用与分类也就构成了诗经的“早期形态”。但今本诗经的风、雅、颂显然不可能是最早的分类,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周初礼乐制度存在与风、雅、颂对应的三个分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在诗经形成的最初阶段,它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 古代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

12、过讨论,顾炎武日知录四诗中提出的“四诗”说即具有启发性。他认为:“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其实就是在探讨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以情理论,周初建立礼乐体系时,诗经只可能有南、豳、雅、颂四类。 顾炎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先说豳风,其中七月篇最为特别,它被认为是周民族还生活于豳地之时便流传的歌谣,可能在周公时被整理写定。而豳风其他篇目也与周公有关,产生时代应该比较早。周礼籥章记载周人祭祀诗乐中有“豳诗”“豳雅”“豳颂”的说法,传统观点认为就是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演七月一诗。因此,将七月或者“豳

13、”归入“风”就很不合理。而据周礼记载,“豳诗”用于迎寒暑祭祀,“豳雅”用于田祖、田畯祭祀,而“豳颂”用于蜡祭,其礼乐功用与今本风、雅、颂明显不同,应该不属于同一体系。 至于周南召南,其特殊性更加显著。首先,小雅鼓钟有“以雅以南”,其中“南”与“雅”并列,学者据此将“南”解释为乐器、乐调、诗体等。其次,二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仪礼载乡礼、燕礼、射礼等皆要演奏二南曲目,称为“乡乐”。再次,孔子对二南特别看重,上博简孔子诗论中大量论及二南,其比例远超其余国风及雅、颂。最后,目前所见各种文献,凡能体现国风顺序的,二南皆在最先,无一例外。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南”最初应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类目,后来才归属

14、于国风。 最后再简单讨论一下雅和颂。大雅中的部分篇目时代较早,最初应是祭祀祖先的歌乐,其余篇目则依托此种礼乐功用陆续产生,伴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变革,其内容也发生了偏移。小雅则更是礼乐制度演变及宴飨诗乐进一步独立的产物。至于颂,一般认为,周颂是西周陆续产生的宗庙祭祀乐。但实际上,南、豳、雅未尝不用于宗庙祭祀。周颂之不同应在于其等级、规模及舞容方面,它显然体现了另外一套祭祀系统。 最终我们就看到,在西周初年为配合礼乐制度而产生的诗经,当由南、豳、雅、颂四部分组成,这便是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的“四诗”。 (摘编自姚苏杰诗经的早期形态与“四诗”)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 ) A. 诗经最早的核心是那些礼乐制度建立时被纳入礼乐系统的作品,因此人们认为诗经的产生及流传与周代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 B. 顾炎武日知录四诗中提出“四诗”说,作者认为他所说的“诗之本序”实质上是在探讨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 C. 作者认为“豳”应该自成类目而不应被归入“风”,并以七月可用“豳诗”“豳雅”“豳颂”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为例。 D. 南、豳、雅也可能用于宗庙祭祀,只是与周颂在等级、规模及舞容方面有所不同,它们应该不属于同一套祭祀系统。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先秦诗经与后世所见诗经存在差异入手,提出了诗经的“核心”和诗经的“早期形态”的

16、概念。 B. 文章基于诗经“核心”与礼乐制度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风、雅、颂不可能是诗经最早的分类的观点。 C. 文章中有较多举例论证,如第四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南”最初应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类目。 D.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开头两段即表明观点,然后从不同方面加以论述,以证明顾炎武的“四诗”说。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产生于先秦时期,在流传到后世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学者根据其形式的变化对诗经可能有不同的分类。 B. 豳风是周民族生活在豳地时就流传的歌谣,在周公时就被整理写定,而“豳”的礼乐功用与今本风、雅、颂不同,不属于同一体系

17、。 C. 大雅中的部分篇目最初应是祭祀祖先的歌乐,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变革,大雅的内容发生偏移,小雅更是礼乐制度演变和宴飨诗乐发展的结果。 D. 作者认为诗经的早期形态应该由南、豳、雅、颂四部分组成,其主要原因是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应该独立成类。 【答案】4. A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因此人们认为”错误,原文说的是“一般认为,诗经的产生及流传与周代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上述所谓核心必然与礼乐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有密切关联”,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采用总

18、分的结构形式”错误,梳理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前两段为“总”,中间三段为“分”,最后一段为“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根据其形式的变化”错误,从文本内容来看,不同的分类是根据其礼乐功用的不同,而不是形式。 B.“豳风是周民族生活在豳地时就流传的歌谣,在周公时就被整理写定”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 “其中七月篇最为特别,它被认为是周民族还生活于豳地之时便流传的歌谣,可能在周公时被整理写定”。 D.“其主要原因是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应该独立成类”错误,“南的礼乐地位比较特殊,应该独立成类”是“作者认为 诗经的早期形态应该由南、豳、雅

19、、颂四部分组成”的原因之一,并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这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关系到我国上亿老年人安享晚年。 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王欣建议,采取鼓励措施以及传统敬老养老文化宣传,让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构筑起养老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政协委员和专家们还一致认为,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

20、筹,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 除此之外,有专家表示,政府要在保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管理好养老服务市场,纠正目前存在的“公办盲目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还应提供不同的、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 (摘编自潘跃、杨昊让老年生活既安全又有尊严,人民日报2018年1月17日) 材料二: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老龄化逐渐深入,老人比例不断增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中国大部分

21、老人都需要自己照料自己,生活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困难。 摘自中国空巢老人生活现状报告(2017),搜狐网2017年4月14日 材料三: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截至去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还在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寿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少儿人口规模减小,让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 “如今我真正感受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易。”在北京工作的吴先生是“80后”,也是家里的独生子。一个月前,他的母亲生病住院,

22、一下子打乱了一家人的生活节奏。他白天上班,下班之后赶紧过去照顾母亲。 长期以来,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日益凸显,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为此,中国正在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机构养老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专家表示,政府应对养老服务业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家庭对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照料与精神陪伴,市场主体和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应主动嵌入社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

23、龄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未来老年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养老方式与养老渠道的创新也应提上日程。 摘编自刘峣老有所养 打通健康中国“最后一公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1月7日 7. 下列对我国养老问题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足以说明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这也对我国的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B. 吴先生的母亲生病住院,他白天上班,下班之后赶到医院照顾母亲。这足以说明居家养老在当前养老方式中的重要性。 C.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老人在生活中都会出现诸多的困难,虽然农村困难比例整体

24、高于城镇,但养老问题都非常突出。 D. 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另一方面是少儿人口规模减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出了我国还需要在养老方式、养老服务、养老渠道方面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B.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3亿。目前,老年人口数量还在增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 C.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寻求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可以有效延缓老龄化趋势。 D. 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因此

25、须纠正目前存在的“公办盲目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 9. 怎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 9. 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构筑起养老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推进养老改革,构建稳定、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完售养老保险制度。 培育公办、民办、社会组织并举的服务市场,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改变单一养老方式,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这足以说明居家养老在当前养老方式中的重要性”错。吴迅母亲生病住院一事,说明了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日益凸显,居家养老的

26、单一模式已难以解决养老问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已经超过2.3亿”表述有误,材料三是“截至去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可见,原文是说“已经达到2.3亿”,选项说成是“已经超过2.3亿”。 C“寻求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可以有效延缓老龄化趋势”错。“寻求办法解决我国老人的养老问题”的意义在于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并不能“可以有效延缓老龄化趋势”。 D“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因此”错,强加因果。原文为“有专家表示,政府要在保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管理好养老服务市场,纠正目前存在公办盲

27、日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养老服务保障具有多层次、差异化的基本特点”与“纠正目前存在的公办盲目走向高端、民办反而满足低端的现状”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结合“让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构筑起养老服务第一道防线”概括为: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养老服务责任,构筑起养老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2)结合“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概括为:推进养老改革,构建稳定、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完

28、售养老保险制度。 (3)结合“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概括为:培育公办、民办、社会组织并举的服务市场,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4)结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机构养老提职增就,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概括为:改变单一养老方式,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体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3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 退身江海应无用,忧

29、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 注:长庆二年(822),时年五十一岁的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请求外放,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本诗作于前往杭州的途中。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诗写景开头,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感极强,通过触觉描写,表现了秋日的凉爽。 B. 颔联写诗人行舟生活,照应题目“舟”字,也勾勒出诗人羁旅漂泊、随性悠闲的形象。 C. 颈联“应”“自”二字精妙,所发议论看似写朝廷有贤人辅佐,实则反语,暗含深意。 D. “退身江海”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无奈,尾联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吏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11. 你认为

30、哪个字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闲”是本诗的诗眼。首联诗人日高犹眠,直接写出远离朝廷的闲逸悠然。颔联“依沽酒店”“伴钓鱼船”,表明诗人旅途中的闲适。颈联写闲的缘由,表达了不为所用的无奈与愤懑。尾联直接点出“冷吟闲醉”,想象未来生活,表达了聊且度余生的无奈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D项,“表达了对吏隐生活的向往之情”错误,颈联“应”“自”表达了诗人“退身”后仍忧国,自己有“贤能”却不被重用的无奈与痛苦,诗人是无奈选择吏隐,含蓄地表达了不得志的苦闷,并非甘心。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的能力。

31、首先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闲”。 由首联“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可知,日高犹眠享受清凉,远离朝廷悠闲度日,写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 由颔联“依沽酒店”“伴钓鱼船”可知,诗人在被贬途中依酒店而泊,靠钓船而宿,表明被贬途中的闲适惬意; 由颈联“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可知,诗人请求外放,因“退身”而闲,交代“闲”的原因,“应无用”“自有贤”两句表达了作者言论不被采纳、不被重用的愤怒之情; 由尾联“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可知,“且”是将要的意思,“冷吟闲醉”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在冷寂与无聊中度日,也表明了作者的无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苏轼 其二 旋抹红

32、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蒨:同茜,绛红色。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2.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 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 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