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总论.ppt(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绪 论 绪论绪论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极为丰富的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为独特的医学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
2、病理以及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论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理、病理以及疾病
3、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基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医学病机诊法辨证治法针灸汤液藏象经络阴阳五行形神关系气天人关系哲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许多内容上大大超越在许多内容上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上是符合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是是1 1:3535,现代解剖是,现代解剖是1 1:3737,二者,二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
4、“心主血脉心主血脉”的观点,认识到血液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学液在脉管内是在学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周不休”。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以上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氏在公元维氏在公元1628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年发现血液循环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汉之前汉之前秦越人秦越人难经难经生理 病理诊断治疗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365365种药种药人参甘草当归麻黄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公元公元220220年年)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张仲景张仲景(公元(公元196-204年)年)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伤寒论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六经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
5、证伤寒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太阴阳明40多种疾病262首方剂隋代隋代巢元方巢元方诸病原候论诸病原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专著宋代宋代陈无择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钱乙钱乙小儿药正直诀小儿药正直诀脏腑证治脏腑证治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寒凉派寒凉派攻下派攻下派养阴派养阴派补土派补土派金元时期金元时期刘完素刘完素寒凉派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用寒凉药攻下派邪去则正安汗、吐、下张从正张从正补土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益脾胃李杲李杲朱丹溪朱丹溪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降火 明代明代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药18
6、92种图1126幅方一万多个明代明代吴又可吴又可瘟疫论瘟疫论瘟疫瘟疫从口鼻入从口鼻入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致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致卫气营血三焦清代清代叶天士、吴鞠通叶天士、吴鞠通清代清代王清任王清任医林改错医林改错瘀血致病 现代研究中医概况与展望现代研究中医概况与展望 美国美国 日本日本 国内研究动向国内研究动向 (1)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理论的研究 证本质的研究证本质的研究 中医诊断规范化、客观化、标准中医诊断规范化、客观化、标准 化的研究化的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及疗效原理的研中药有效成分及疗效原理的研 究究 (2)临床方面的研究)临床方面的研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人
7、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一)整体观(一)整体观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整体观贯穿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精气血津液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人体阴阳的制约、消长和转化,以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都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阴平阳密亢则害,承乃制,制则化生 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查诸脏腑图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无不系根于心脾肝肺肾核诸经络舌经络五脏人体内部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精液人体内部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精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都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都可以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可
8、以测知可以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内脏的功能状态。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主方不误焉。临证验舌法临证验舌法而脏腑不差,治疗局部的病变,必须从整体出发,治疗局部的病变,必须从整体出发,口舌糜烂,清心泻火口舌糜烂,清心泻火 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去之口舌糜烂清心泻火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灵枢岁露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9、。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常常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映。中医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则为溺与气。水下留于膀胱,气湿不行,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天暑衣厚则腠理开,灵枢五癃津液别灵枢五癃津液别昼夜昏晨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昏晨对人体的影响气门乃闭。日西而阳气已虚,日中而阳气隆,平旦人气生,一日而主外,故阳气者,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的,而
10、是积极的主动的。寿亲养老新书寿亲养老新书阴居以避暑。动作以避寒,必常洁雅,栖息之室,夏则虚敞,冬则温密。积水沉之可生病,沟渠通浚,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瘟病养生类纂(二)辨证施治(二)辨证施治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一阶段的病理概括。部位病因性质邪正关系病理变化的本质证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发病的时间发病的地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的证不同同一种疾病同一种疾病异异病病同治同治不同的疾病处于同一个病理阶段,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
11、应象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老子老子说: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负阴而抱阳”;进而;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如本规律,如易经易经说:说:“一阴一一阴一阳之为道阳之为道”。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12、的概括,即含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即即含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即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说: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说:“阴阳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灵枢阴阳系日月系日月)“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类经阴阳类)。)。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果。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阴和
13、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气候晴朗和阴雨、炎热昼和黑夜,气候晴朗和阴雨、炎热和寒冷、运动壮态的躁动和静止,和寒冷、运动壮态的躁动和静止,等等,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等等,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运动,是宇宙间一切 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是抽象的概念 2.阴阳是机动的代名词 3.阴阳能概括事物的对立属性 4.阴阳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物 基础说理工具事物内部所固有的: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宇宙间一切事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和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矛盾运动的结果阳的对立矛盾运动的结果。剧烈运动着的 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
14、 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阳阳阴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推动温煦兴奋凝聚滋润抑制阳阳阴阴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变化规律1.阴阳的对立与互根 对立斗争阴阳双方互相制约、互 相斗争、斗争结果“阴平阳秘”依存互根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2.阴阳的消长与转化 阴阳消长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发展 (在一定的限度内)(量变过程)阴阳转化促成事物的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条件下)(质变的过程)(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
15、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没有制约和统一,阴阳对立运动也就中终止了,事物也因之而消失。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春夏的温热秋冬的寒凉之气春夏阳气上升抑制春夏阳气上升抑制秋冬的寒凉春夏的温热之气秋冬阴气上升抑制秋冬阴气上升抑制类经附翼类经附翼.医易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的动态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篇素问生气通天篇(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又各互为
16、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医贯砭阴阳论医贯砭阴阳论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上上左左热热下右寒阴阴阳阳阳依存阴 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 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气属于阳血属于阴兴奋属于阳抑制属于阴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物质与功能物质与功能物质属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属阳阴在内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之守也阳在外阳在外 阴之使也阴之使也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是物资运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也就不
17、存在没有功能的物质和没有物质运动的功能,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互根互用 的关系。(三)阴阳的消长平衡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规律。也就是说,在绝对运动之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之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在绝对的消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在相对的平衡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消长。事物就是在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绝对的消长和相
18、对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而得到发生和发展的。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事物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四时气候变化四时气候变化阴消阳长阴消阳长冬春夏寒冷温热阳消阴长阳消阴长夏秋冬温热寒冷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阴阳的相互转化(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一方,在一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一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
19、现在事物为阴。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变化的“物极物极”阶段,即阶段,即“物极必反物极必反”。如果说如果说“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变。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倚伏着向其对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新生事物生成之时,立面转化的因素。新生事物生成之时,已倚伏着败亡之因素;当旧事物败亡之已倚伏着败亡之因素;当旧事物败亡之时,也孕育着新事物产生的因素。时,也孕育着新事物产生的因素。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20、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应阳应象大论素问应阳应象大论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阴阳学说归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归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头头阳阳 外侧外侧阳阳 足足阴阴 内侧内侧阴阴体表体表-阳阳 腰背腰背阳阳 背背阳阳 腰腰阴阴 胸腹胸腹阴阴 胸胸阳阳 腹腹阴阴 腑阳腑阳内脏阴内脏阴心肺阳心肺阳脏阴脾阴中之至阴脏阴脾阴中之至阴肝肾阴肝肾阴(一)人体的组织结构(一)人体的组织结构人身有形,不离阴阳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21、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灵枢灵枢.寿夭刚柔寿夭刚柔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阳,物质属阴;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阐释新陈代谢过程 (1)解释物质的升降出入 (2)解释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换 2.解释物质和机能的相互依存 3.接受气血之间互相依存(三)说
22、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衰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阳的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1.说明正邪消长关系偏盛邪气盛偏哀正气衰阳邪风、热、燥邪阴邪寒、湿邪阳气(机能)阴精(物质)阴阳邪气正气病邪侵犯人体机体奋起抗邪阳邪 人体 阳偏盛而耗阴 热证 “阳盛则阴病”阴邪 人体 阴偏盛而伤阳 寒证 “阴盛则阳病”邪正斗争的过程实证 机能衰退(属阳虚)虚寒症 阴液不足(属阴虚)虚热症 正气不足虚症2.解释机能和物质的消长失常(1)阴阳相损 阳损及阴:机能的虚弱,导致物质的不足 阴损及阳
23、:物质的不足,导致机能的衰弱3.用阴阳相损解释机能和物质互根关系失常(2)阴阳离决 阴阳离决指机能和物质,精神和形体失去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阴阳不再互根,阴阳各走一方。此时体内生化活动停止,作为阴阳对立统一的机体因而死亡。4.解释疾病转化(1)解释疾病一般转化(2)解释疾病中的假象转化 阴极似阳 阳极似阴(四)用于疾病诊断1.概括整个病情作为八纲辨证的总纲 2.具体分析疾病脉症 阳:浮、数、洪大、滑、实等 阴:沉、迟、弱小、涩、虚等阳:色泽鲜明、声音宏亮、发热、口渴、便秘等。阴:色泽晦暗、声音低微、畏寒、口渴便秘等。脉分症分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善
24、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色泽的阴阳色泽的阴阳声息的阴阳声息的阴阳脉象的阴阳脉象的阴阳(五)用于疾病的治疗1.1.指导治则的制定指导治则的制定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实证损其有余实证损其有余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阳虚阳虚虚症虚症 阴虚阴虚 阳阳-温、热温、热四气四气 阴阴-寒、凉寒、凉补补其其不不足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益火之原,以消阴翳 阳阳-辛、甘、淡辛、甘、淡 五味五味 阴阴-酸、苦、咸酸、苦、咸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热者寒之热者寒之”阳胜则热属实热症,宜用寒凉药阳胜则热属
25、实热症,宜用寒凉药以制阳,治热以寒。以制阳,治热以寒。“寒者热之寒者热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因二者均为实制其阴,治寒以热。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损其有余有余”即即“实者泻之实者泻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壮水之主,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制阳光”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阳病治阴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
26、,以消阴翳”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而用扶阳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而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阴病治阳阴病治阳”景岳全书新八方阵。补略景岳全书新八方阵。补略“善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药性,又称“四气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能减轻其中
27、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能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或消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性,如附子、干姜之类。五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大抵具有升阳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能的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能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