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6754241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鼻塞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一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 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鼻导管 (3) 将鼻塞置入鼻孔。 (4) 将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及下巴(颏)下。 (5) 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固定好鼻导管。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 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2、。 【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 3.准确记录 二、氧气面罩的应用 【目标】 病人经氧气面罩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 打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给面罩。 (3) 选择合适的面罩戴在病人的嘴巴及鼻子上。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 正确給氧。 2 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

3、提高 3 准确记录 三、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 【目标】 病人经持续脉氧监测后准确测得动脉血氧含量,以反应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选择合适型号的感应器。 (2) 把感应器至于有足够血流灌注的位置并定期更换部位。 (3) 观察波形,注意是否有人为干扰或出现低灌注状态。 3.注意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氧合状况及临床表现。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病人的动脉血氧含量得到持续准确的监测。 2.早期发现潜在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 3.准确记录 四、口咽通气道的置入 【目标】 病人被安全有效的

4、置入口咽通气道,维持气道开放。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通过测量嘴角到耳朵中部的长度,选择合适型号的口咽通气管。 (2) 持口咽通气管弯曲末端,置入口咽部。 (3) 往舌根后继续插入口咽通气管的2/3,或插入直到其凸缘与病人的鼻子平行为止。 (4) 旋转口咽通气管180度,使其尖端指向喉咙处。 (5) 把通气管的余下部分推入病人口内,使其咬合处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即可。 (6) 用带子固定好通气管,确保安全。 3.如果需要,可经口咽吸引。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2)呼吸模式。3)分泌物的

5、性质。 5.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6.必要时或每2小时更换1次口咽通气管的位置。 7.每48小时,做口腔护理1次 8.每天更换口咽通气管1次 【结果标准】 1.病人的气道安全开放。 2.准确记录。 五、气道插管的置入 【目标】 病人被正确插入气管插管,维持气道开放。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检查是否漏气。 (2)确保喉镜以及其他必需仪器的功能完好。 (3)取出病人义齿。 (4)准备好可能需要的镇静剂及肌松剂。 (5)给病人吸入纯氧。 (6)给病人取适当体位。 (7)必要时,在病人的环状软骨

6、上施压。 (8)持续监测SaO2/Spo2。 3.验证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确保其固定在位。 4.必要时吸痰。 5.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状况。 6.在病历上记录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正确置入气管插管。 2.持续病人气道开放。 3.无并发症发生,如吸引所致气道损伤。 4.准确记录。 六、气管插管的护理 【目标】 需气管插管的病人维持人工气道开放,并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少至最少。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定时观察刻度标记(正常成人一般女性:气道开口至平门齿处2022cm,男性:为2426cm,评估气道插管的位

7、置或通过其他的方法如拍摄胸片来确定。 (2)用固定带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和脱出。 (3)根据需要通过口咽或气管插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和清洁。 (4)定期 或必要时检查气囊压力。 3.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 (1)呼吸模式。 (2)SaO2/Spo2水平。 (3)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4.应早期观察 (1)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征象:扭曲、阻塞、移位。 (2)嘴角或舌部的压力伤。 5.在病历上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维持病人气道开放。 2.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至最少,如嘴角的压力伤、气管插管的移位阻塞。 3.准确记录。 七、气管切开 【观察要点】 在24小时内 1

8、.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 2.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448小时后 1.切开处是否感染。 2.有无气道阻塞、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 3.病人全身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声嘶、面色等。 4.气道痰液性状、量、颜色及气味。 5.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伤口情况。 6.有无咳嗽,能否有效咳痰。 7.病人心理状况,对疾病了解情况。 【护理措施】 1.适宜环境 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室内保持在1822C,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盖24层纱布,定时消毒室内空气。 2.术后体位 抬高床头3045度,使头部舒展(全麻下行气管切开者应去枕平卧6小时)。要经常转动体味,防止压疮。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

9、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窒息。 3.饮食护理 术后进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 4.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鼓励、教会病人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和套管阻塞。床边放置吸痰盘,(盘内备无菌有盖罐两只,一直放无菌纱布数块,一直放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持物拑一把、弯盘、棉签、湿化液等),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吸痰前高浓度给氧23分钟,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至少间隔35分钟,压力为33.253.2kPa,吸痰盘每日更换,备

10、好抢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监护设备等。 6.妥善固定气管套管。扣套管的绷带松紧适宜,以通过一指为宜,以防套管脱出而导致呼吸困难。 7.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注意就置后损伤气管粘膜,至气管壁坏死,导致术后气管狭窄。遵医嘱定时放气或更换金属套管。 8.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滴入湿化液、雾化吸入等。 9.预防局部感染 金属内套管每班取出清洁消毒,先用过氧化氢浸泡软化干痰痂,彻底洗净,然后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方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班消毒并更换纱布垫,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随时更换。 10.术后遵医嘱,酌情使用抗生素。 11.心理护理 病人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声,需专人训练

11、其用手语和笔谈等方法表达其需要,常见事物可使用语言牌,以利于沟通交流,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双手。 12.拔管前需试行堵管,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如发声正常,呼吸平稳,可于2448小时后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12日,伤口处以蝶形胶布拉紧皮肤,一般不需缝合 【健康教育】 1.向病人讲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手术进程中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 2.指导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加强自我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早日拔管。 3.促使病人加强营养,多饮水,避免到人多或空气污染重的地方,防止肺部感染和套管阻塞。 4.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用手拔掉气管套管,以防套管脱出而导致呼吸困难。 5.对出院

12、病人,应教会家属每日清洁气管内套管;防止分泌物结痂、阻塞套管;分泌物咳出及时擦拭,保持清洁。 八、气管插管套管的气囊检测 【目标】 病人的气管插管套管的气囊应适当充气。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应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 在检查气囊压力之前先评估病人的状况如SaO2/Spo 2、BP、脉搏。 (2) 经气管插管套管或口咽彻底吸除分泌物。 (3) 运用最小闭合量(MOV)技术检测气囊压:1)连接注射器与套管的瓣膜;2)把听诊器至于气管区域听气道呼吸音的变化;3)抽空气囊直到可从嘴巴及鼻腔听到气流声为止;抽空气囊后,可闻及粗糙的干罗音;4)注入

13、空气直到听不到干罗音为止。 3.如发现高压气囊,寻找原因,并给以必要的干预。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 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5.在病历上记录护理干预。 6.每天或必要时随时进行气囊压力检查。 【结果标准】 1.在检测病人的气囊压力的过程中使病人的不适减至最小。 2.无并发症发生,如漏气或气管黏膜坏死。 3.准确记录。 九、经口咽和鼻咽吸引 【目标】 病人经口咽和鼻咽吸引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开放。 【标准程序】 1.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要求。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3.寻求并认定的合作使其咳出气道内分泌物。 4.注

14、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需要吸痰时先充分氧合病人,防止吸痰时导致低氧血症。 (2) 维持适当的吸引压力。 (3) 插入吸痰管时勿吸引。 5.病人猛烈咳嗽时停止吸痰。 6.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分泌物的性质。(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7.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上呼吸道通畅清洁干净。 2.准确记录。 十、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 【目标】 病人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保持气道清洁,并使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降至最小。 【标准程序】 1.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需求。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

15、能的并发症。 3.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需要吸痰时先充分氧合病人,防止吸痰时导致低氧血症。 (2)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3)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4) 插入吸痰管时勿吸引。 (5) 维持适当的吸引压力。 (6)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秒。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分泌物的性质。(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5.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气道维持开放 2.准确记录 十一、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密闭系统技术) 【目标】 病人经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保持气道清洁,并使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将至最小。 【标

16、准程序】 1.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需要。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3.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需要吸痰时先充分氧合病人,防止吸痰时导致低氧血症。 (2) 置入吸痰管至标定的刻度,然后压住调节瓣开始吸引(适度)。 (3) 轻轻地完全退出吸痰管。 (4) 冲洗吸痰管:1)在10ml注射器内准备冲洗液(生理盐水);2)连接注射器与冲洗口;3)将注射器内液体缓慢推入冲洗口内;同时压往调节瓣;4)持续冲洗吸痰管至清洁为止。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分泌物的性质。(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5.在病历上记录下

17、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气道维持通畅开放。 2.准确记录。 十二、无创机械通气(MVM装置) 【目标】 病人经无创通气支持后获得足够的氧气及氧合。 【标准程序】 1.评估病人及机械通气的要求。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3.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并配置好合适的BVM装置通路。 (2) 确保氧供通畅开放。 (3) 观察机械通气的效果:1)BVM装置不漏气。2)充分吸入气体。3)明显的胸部运动。4)SaO2/Spo2水平提高。 4.准备好气管插管。 5.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气道保持通畅。 2.病人氧合

18、状况得到改善。 3.准确记录。 十三、间歇正压通气(IPPV)病人的管理 【目标】 行IPPV病人得到足够的通气,并发症较少至最小。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病人的安全:1)进行吸机功能检测。2)对潜在的气体、氧气及电危险采取安全防范措施。3)保持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管路安全在位。4)设置适当的报警范围。 (2) 气管插管的护理:1)维持病人气道通畅。2)充分湿化。3)保持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4)必要时随时检查气囊压力。 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模式和力度,机械通气和氧合状况。 4.记录设置的呼吸机参数和病人的呼

19、吸周期特点。 5.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如 1)通气不足、通气过度。2)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3)持续气道高压。4)低潮气量。5)精神状态的变化。 6.注意呼吸机的功能失常。 7.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的通气及氧合状态得到提高。 2.在IPPV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如过度通气/通气不足或气压伤。 3.准确记录。 十四、支气管镜检查的配合 【目标】 给病人行安全有效的支气管镜检查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采用无菌技术准备支气管镜及附件。 (2) 处理分泌物时采取妥当的预防措施。 (3) 遵医嘱调节氧浓度

20、。 (4) 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采取局麻。 (5) 需要时使用咬合器(牙垫)。 (6) 在行支气管镜检查时配合医生。 3.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状况的变化。 4.适当隔离器械。 5.需要时适当分隔标本并贴上标签。 6.在病历上记录下该程序。 【结果标准】 1.给病人实施安全有效的支气管镜检查。 2.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 3.准确记录。 十五、胸腔引流管置入的配合 【目标】 胸管被安全置入病人的胸腔,正确接入引流系统。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评估病人的配合情况及对该程序的理解水平。 3.注意一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准备好置入部位。

21、(2) 在置入过程中配合医生操作。 (3) 采用无菌技术连接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系统。 (4) 如果需要可将引流系统与吸引器连接。 (5) 用无菌敷料覆盖住置入部位。 4.确保胸腔引流管安全在位。 5.确保引流系统功能完好。 6.置入胸腔引流管后行胸部X片检查。 7.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 1)生命体征2)引流物的色与量。3)漏气。 8.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 1.病人被安全置入胸腔引流管。 2.引流系统连接正确。 3.整个过程无并发症发生。 4.准确记录。 十六、胸腔闭式引流管理 【目标】 经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将病人胸腔内的气及(或)液体安全有效地引流出来。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

22、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保持引流系统功能正常,如果需要可遵医嘱连接吸引器。 (2) 确保病人体内的引流管安全在位。 (3) 维持水封瓶的密闭性。 3.处理血及体液时采取全面防范措施。 4.定时辅助病人做咳嗽及深呼吸运动。 5.评估病人的疼痛水平,需要时给予麻药。 6.评估病人的呼吸模式。 7.观察、记录、报告引流物的量及性状.8.观察并发症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结果标准】 1.病人胸膜腔内的气液体被有效的引出。 2.维持水封瓶的密闭性。 3.准确记录。 十七、胸腔引流管的拔除 【目标】 采用无菌技术安全舒适的拔除胸腔引流管。 【标准程

23、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评估病人的疼痛水平,需要时可使用麻药。 (2) 采用无菌技术辅助医生拔除胸管。 (3) 教会病人在拔除胸管前立即呼气后摒弃。 (4) 用无菌敷料封住伤口。 3.处理体液时采取全面预防措施。 4.观察,记录和报告拔除部位的状况,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出现情况的原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5.记录引流物的量和性状。 6.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呼吸状况。 【结果标准】 1.整个过程使病人的不适感减到最小。 2.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治疗。 3.准确记录。 第二节 循环系统 一、持续心电监护 【目标】 使

24、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动活动,保持早期发现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标准程序】 1.确定需要行电生理监测的病人。 2.评估病人生理、心理状态。 3.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4.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必要时擦洗病人的胸部皮肤。 (2) 在病人的适当部位放置电极片并与心电监护仪的到连线连接。 (3) 正确设置报警线。 (4) 使用心电监护仪时注意对可能发生的电危险采取防范措施。 (5) 检查电极片必要时重新更换。 5.观察心律和心率,定时或需要时记录心律和心率。 6.对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 7.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的心电监

25、护得到持续监测。 2.无意外并发症发生,如放置电极片处皮肤的 刺激及破损。 3.准确记录。 二、十二导心电监护 【目标】 正确使用十二导心电监护仪监测病人的综合心电活动。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必要时擦洗病人的胸部皮肤。 (2) 正确放置电极片,并与十二导心电监护仪连接。 (3) 确保皮肤与电极片的完全接触。 (4) 对可能发生的点危险采取防范措施。 3.选择最能代表心电活动的盗链记录心律。 4.报告异常心律,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遵医嘱即刻采取措施。 5.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记录一个正确清晰的十二

26、导心电图。 2.迅速鉴定并治疗心律失常。 3.准确记录。 三、电复律 【目标】 安全及时的给病人行电复律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确保胃肠外给药途径静脉管路的开放。 (2) 给镇静剂后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 (3) 如果可能的话,观察基本心电图或十二导心电图。 (4) 准备好所有心肺复苏的药物和设备。 (5) 在胸部的合适的部位上粘上导电凝胶垫。 (6) 确保选择同步按钮。 (7)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离开病人、病床及仪器。 (8) 评估病人的脉搏、总体状况和反应。 3.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病人处于适当舒适的体位。 4.

27、若遇到并发症及时处理。 5.电复律后查十二导心电图。 6.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及时对病人行电复律。 2.确保工作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3.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4.准确记录。 四、电除颤 【目标】 安全及时的给病人行电除颤。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评估出现的室颤和无脉性心动过速。 (2)平躺病人。 (3) 若可能,查基本心电图。 (4) 准备好所有心肺复苏的药物和设备。 (5) 在胸部的合适的部位上放上导电凝胶垫 (6) 根据想达到的水平或使用制定好的推算方法选择能量。 (7)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离

28、开病人、病床及仪器。 (8) 评估病人的脉搏、总体状况和反应。 (9) 除颤后查心电图。 3.如果发生并发症,即可采取措施。 4.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及时对病人行电除颤。 2.确保工作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3.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4.准确记录。 五、动脉血压监测 经动脉血压监测持续测得病人动脉血压,准确的反应了他或她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正确并紧密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 (2) 确保换能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归零。 (3) 确保整个系统无气泡、无扭曲。 (4) 使用适当的冲洗装置维

29、持系统通畅开放。 (5) 设立适当的报警范围。 3.观察异常,注意任何异常状况,如:1)系统连接不良。2)动脉循环的阻塞。3)置管部位的感染。 4.观察波形及数值的异常。 5.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的动脉血压得到持续监测。 2.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措施。 3.准确记录。 六、中心经脉导管的置入 【目标】 安全置入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正确连接压力换能器。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正确并紧密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 (2) 确保换能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归零。 (3) 确保整个系统无气泡、无扭曲。 (

30、4) 以足够的压力维持系统通畅开放。 (5) 设立适当的报警范围。 3.观察异常,注意任何异常情况,如:1)炎症与感染的迹象与症状。2)出血及血肿。3)并发症如气胸。 4.记录并报告 1)日期、时间和置入导管的部位及刻度。2)中心静脉压。3)置入部位的状况如:出血。 【结果标准】 1 安全置入斌人的中心静脉导管。 2 正确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 3 整个过程无并发症发生。 4 准确记录。 七、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目标】 经CVP监测准确得病人中心静脉压力,以反映他或他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31、) 对于持续CVP监测:1)正确并紧密连接换能器与电缆线。2)确保换能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归零。3)确保整个系统无气泡、无扭曲。4)使用适当的冲洗装置维持系统通畅开放5)设立适当的报警范围。6)注意观察异形波形。 (2) 非持续性CVP监测:1)正确紧密连接液体压力计系统。2)确保整个系统无气泡、无扭曲。3)使零点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测量CVP。4)观察随着呼吸运动压力计内液体的水平摆动。 3.观察异常,注意任何异常情况,如:1)监测系统的脱落、阻塞。2)导管所致脓毒血症。3)气体栓塞。 4.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得到准确监测。 2.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措施。

32、3.准确记录。 八、中心静脉压导管的拔除 【目标】 采用无菌技术安全舒适拔除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 撕开敷料,拔除导管时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2) 在拔管处施以人工压力维持至少5分钟或根据需要至血止为止。 (3) 用0.5%碘伏消毒拔管处后以绷带或无菌纱布覆盖。 3.定期观察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4.教会病人发现任何出血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5.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 1.整个拔管过程病人经历的不适减至最小。 2.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准确记录。 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第十一章 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常规1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常规目录 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计划 重症监护室总结 重症监护室护士 重症监护护理常规 护理个案 重症监护室 连萌 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