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327-2019 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能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 10327-2019 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能源).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29.240.99 K 4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3272019 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Low-voltage active three-phase unbalanced load regulator 2019-12-30 发布 2020-07-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 发布发布 NB/T 103272019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型号命名.4 5 使用条件.4 5.1 正常使用条件.4 5.2 特殊使用条件.5 6 基本电路及组成设备技术要求.5 6.
2、1 基本电路.5 6.2 组成设备技术要求.6 7 技术要求.8 7.1 外观与结构.8 7.2 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与安装.8 7.3 安全与防护.8 7.4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9 7.5 装置的绝缘水平.10 7.6 保护及告警功能.11 7.7 运行模式要求.11 7.8 运行性能要求.12 7.9 运行环境.13 7.10 电磁兼容性能.13 8 试验.14 8.1 试验条件.14 8.2 试验项目.14 9 检验规则.18 9.1 概述.18 9.2 例行试验.18 9.3 型式试验.18 9.4 现场试验.18 10 标志、铭牌.20 10.1 标志和标签.20 10.2 铭牌.2
3、0 11 包装、运输与贮存.20 11.1 包装.20 11.2 运输.21 11.3 贮存.21 NB/T 103272019 II 11.4 随装置供应的文件.21 11.5 随装置提供的配套件.21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装置工作原理.22 A.1 概述.22 A.2 装置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22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电网连接点电气条件.24 B.1 概述.24 B.2 装置接入点.24 B.3 装置补偿电流计算公式.24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装置滤波单元和直流电容器参数选择.25 C.1 概述.25 C.2 滤波单元参数选择.25 C.3 直流侧电容器组参数选择.25 NB/
4、T 10327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编制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 9)归口。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三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华威自动化有限公司、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南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冠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合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伊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5、、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埃特罗斯(北京)电气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青岛海洋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瀚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金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雷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电气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力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时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韬、元复兴、贾一凡、任海库、陆瑶、李斌、华闻达、王耀、王崇祜、田恩文
6、、胡治龙、俞立天、李电、许钒、江钧祥、刘菁、彭杨涵、杨为、陶梅、金涌涛、贾华、梁琮、邓军锋、叶剑、张秀娟、孙梅、张剑呼、琚泽立、刘雪飞、蒋晓刚、许崇福、蒋震华、马凡、黄海宏、张晨晨、葛绍志、吴细秀、韩劲松、王启华、张建平、林川、李俊、高山、叶树新、高华荣。本标准是首次制定。NB/T 103272019 1 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型号命名、使用条件、基本电路及组成设备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1 000 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采用变流技术以平衡三相负荷电流的自动调节装置
7、(以下简称装置),装置的工作原理见附录A。注:用于1140 V交流电力系统的装置可参照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94.6 电力变压器 第 6 部分:电抗器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
8、: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 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900.332004 电工术语 电力电子技术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3859.1 半导体变流器 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 第 1-1 部分:基本要求规范 GB/T 4025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82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 骚扰特性 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7261 继电保护和
9、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7947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 导体颜色或字母数字标识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23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GB/T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 13539.1 低压熔断器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14048.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断路器 GB/T 14048.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GB/T 14048.4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4-1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 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
10、机起动器(含电动机保护器)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4860.1 电子和通信设备用变压器和电感器 第1部分:通用规范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NB/T 103272019 2 GB/T 16935.1200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11、.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201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702 电力电子电容器 GB/T 20840.1 互感器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840.2 互感器 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T 20840.3 互感器 第3部分: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JB/T 6319 电阻器基本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供电台区 power supply region(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3.2 三相电流不平衡率 three-phase
12、 current unbalance rate 三相交流回路中,取三相电流有效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以下公式适用于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三相四线中,不用计算中线电流。maxminmax|()|100%aveaveIIICURI 式中:Imax(Imin)三相电流有效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单位为安(A)。Iave 三相电流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安(A)。3.3 电力电子变流 (electronics)(power)conversion 换流 借助电子阀器件使电力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变化,且基本没有可观的损耗。注:例如,特性有电压、相数和频率(包括零频率
13、)。GB/T 2900.332004,定义551-11-02 3.4 电力电子变流器 (electronics)(power)converter 换流器 由一个或多个阀器件连同变压器/滤波器(如有必要)和辅助装置(如有)所组成的运行单元。注:英文“变流器”一词,有“converter”和“convertor”两种拼写,两者都正确,本标准使用“converter”。GB/T 2900.332004,定义551-12-01 3.5 NB/T 103272019 3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UN 装置拟接入电网的标称电压。3.6 额定电流 rated current IN 在额定条件下
14、,装置长期连续工作时的允许工频电流有效值。注:改写DL/T 12162013,定义3.7。3.7 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QN 在额定条件下,装置运行在额定电流时输出的无功功率,单位为千乏(kvar)。3.8 空载运行状态 no-load operation state 经预充电及脉宽调制后,直流母线电压维持在给定值,同时装置不输出补偿电流的状态。3.9 额定损耗 rated loss 在额定电压下,装置输出为额定电流时,在其输入端测得的有功功率。3.10 控制范围 control range 在装置与交流系统的连接点处由装置提供的可控输出电气量的最大变化范围。DL/T 119
15、32012,定义3.5.2 3.11 阶跃响应时间 step response time 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装置输出电气量从0目标值达到90目标值所用的时间,且期间没有产生过冲。见图1。DL/T 11932012,定义3.5.14 NB/T 103272019 4 图1 阶跃响应时间定义 4 型号命名 装置的型号由类别代号、设计序号、额定容量、额定电压、特征代码共五部分组成。其具体命名方法如图2所示。图2 装置型号命名方法 类别代号用三个字母AUR组成,表示为有源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设计序号由两位数字代码组成,由标准归口单位统一发布。额定容量以千乏(kvar)为单位,额定电压以千伏(kV)
16、为单位。特征代号:配备无线通讯功能标注W,无不标注。5 使用条件 5.1 正常使用条件 5.1.1 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40,而且在24 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特征代码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设计序号类别代号NB/T 103272019 5 5.1.2 相对湿度 周围空气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不大于93。5.1.3 污秽度等级 污秽度等级不超过c级。5.1.4 海拔 海拔2000 m及以下。5.1.5 抗震水平 水平加速度不大于2 m/s2;垂直加速度不大于1 m/s2。5.1.6 风速 距地10 m处最大风速不超过35 m/s。5.1.7 安装场所条件 安
17、装场所应无剧烈机械振动和冲击,应无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中应无腐蚀、破坏绝缘和表面涂覆层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应无有害气体及蒸汽,不允许有严重的霉菌存在。装置不应暴露在强电场和强磁场中。电网连接点电气条件见附录B。5.2 特殊使用条件 如在与5.1不符合的特殊条件下使用时,制造方与购货方之间应签订专门的协议。6 基本电路及组成设备技术要求 6.1 基本电路 装置主要由并网开关、避雷器、充电电阻、旁路开关、滤波单元(连接电感)、换流桥、直流电容器、散热风机、控制与监测系统及其它设备组成。基本电路图见图3。NB/T 103272019 6 图3 装置的基本电路 注:虚线框内为换流器单元。6
18、.2 组成设备技术要求 6.2.1 并网开关(断路器)技术要求包括:a)应满足 GB/T 14048.2 的要求;b)应具有投切装置最大输出电流和开断短路电流的能力;6.2.2 避雷器 技术要求包括:a)进线避雷器宜选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b)额定电压应为正常运行线电压的上限,并留有一定裕度;c)应校验避雷器的通流容量以确保运行安全;d)应满足 GB/T 11032 的要求。6.2.3 充电电阻 技术要求包括:a)应能将装置投入时直流电容器充电电流限制在设计值之下;b)应能承受最大冲击功率而不产生任何热和/或机械的损伤;c)应满足 JB/T 6319 的要求。6.2.4 旁路开关 并网开关
19、(断路器)充电电阻 旁路开关 避雷器 滤波单元(连接电感)换流桥 直流电容器 NB/T 103272019 7 技术要求包括:a)应能承受装置最大运行电流;b)应考虑谐波电流承受能力;c)应满足GB/T 14048.4和GB/T 7261的要求。6.2.5 滤波单元(连接电感)技术要求包括:a)滤波单元应能将高频谐波电流限制在允许值之下;b)滤波电容器所产生的基波无功功率不应超过允许值;c)电抗器应满足GB/T 1094.6和GB/T 14860.1的要求;d)电容器应满足GB/T 17702的要求。滤波单元参数选择可参考附录C.2 6.2.6 换流桥 换流桥应根据系统运行条件及性能要求设计,
20、包括:a)换流桥应能承受系统故障和开关操作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b)换流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减小电力电子器件分布参数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合适的裕度;c)换流桥应具备防止误触发或耐受误触发的能力;d)应满足 GB/T 3859.1 的要求。6.2.7 直流电容器 技术要求包括:a)应能满足装置容量的要求;b)应能将直流电压波动范围限制在允许值之内;c)应满足GB/T 17702的要求。直流电容器组参数选择可参考附录C.3 6.2.8 散热风机 散热风机应具备足够的散热能力,并应考虑装置防护等级、安装地点的影响,以及与换流器单元冷却方式的匹配。6.2.9 控制及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包括:a
21、)控制功能可包括如下选项:1)补偿三相不平衡电流;2)补偿无功电流;3)补偿谐波电流;4)综合补偿。b)监控系统应具备故障保护功能;c)装置宜设置无线通讯模块,能与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d)装置应能保证断电后数据不丢失;e)装置应具备必要的逻辑互锁功能,以防止误操作。NB/T 103272019 8 6.2.10 其它设备要求 其它设备(如隔离开关、熔断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参照相应国家标准要求,例如:a)隔离开关参照 GB/T 14048.3;b)熔断器参照 GB/T 13539.1;c)电流互感器参照 GB/T 20840.1 和 GB/T 20840.2,宜采用户外开合
22、式设备;d)电压互感器参照 GB/T 20840.1 和 GB/T 20840.3。7 技术要求 7.1 外观与结构 装置结构及外形尺寸设计合理,适用于单杆或双杆固定,便于安装、巡视和检修。装置外壳宜采用2 mm厚不锈钢板制作,应能承受装置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的电动力和热应力,同时满足搬运、安装、运行时机械强度要求。装置应设置搬运吊耳,并具备锁具防淋雨,门轴防锈蚀和进出线防划割、防进水措施。装置的焊接件应焊接牢固,焊缝应均匀美观、无焊穿、裂纹、咬边、残渣、气孔等现象。装置的所有金属件表面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并应有可靠的防腐蚀层。装置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启闭。铭牌参数标志清晰,数
23、据正确。7.2 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与安装 装置内安装的所有独立的电器元件及辅件应符合本标准6.2和元器件相关标准,并按照制造方的说明书进行安装。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整齐、端正、便于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需要在装置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便于操作。装置中所选用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 4025的规定。母线的相序排列从装置正面观察,相序标识及排列一般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 相序标识与排列 相序 标识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L1相 L1或黄色 上 左 远 L2相 L2或绿色 中 中 中 L3相 L3或红色 下 右 近 中性线 N 最下 最右 最近 母线及绝缘导线的颜色应符合GB/
24、T 7947的规定。主电路母线的长期允许电流应不小于1.5倍额定电流;母线的连接应牢固,不应自由晃动,布线应整齐、美观;母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相应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辅助电路导线宜为截面积不小于1.5 mm2的铜芯多股绝缘导线;电流测量回路的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 mm2,导线应采用冷压接端头连接。装置内的母线及绝缘导线应具有与额定工作电压相适应的绝缘水平。母线的材料、连接和布置方式以及绝缘支撑件应具有承受装置内部短路时可能产生的电动力和热应力的能力。7.3 安全与防护 NB/T 103272019 9 7.3.1 防护等级 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3。7.3.2 安全标识 装置应根
25、据 GB 2894 及组成器件的要求明确相关警告标示和符号。7.3.3 防护与接地 对直接接触的防护可以依靠装置本身的结构措施,也可以依靠装置在安装时所采取的附加措施,制造方应在安装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相关信息。对间接接触的防护应采用装置内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可通过单独装设保护导体来实现,也可利用装置的结构部件(如外壳、框架)来实现。直接接触的金属壳体、可能带电的金属件及要求接地的电器元件的金属底座(包括因绝缘破坏可能会带电的金属件)、装有电器元件的门、板、支架与主接地间应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与主接地点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装置内保护电路的所有部件应能足以耐受装置在安装场所可能遇到的最大
26、热应力和电动应力。保护导体的颜色应采用黄绿色,黄绿色除作为保护导体的识别颜色外,不应用于其他用途。接地端子直径不小于 10 mm,并应有明显的标志。装置直流侧应设置放电电阻,断电后,直流侧电容器应在规定时间内降至安全电压。电容器未放电前,接触会造成危险,应装有警告标志或安全指示。保护导体(PE)的截面积应不小于表2中给出的值。中性导体(N)电流不超过相电流的30时,表2也可用于保护中性导体(PEN),铜PEN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 mm2。注:如果按表2选择的导线不是标准尺寸时,应采用最接近的较大的标准截面积的保护导体。当相导线与保护导线的材料不同时,应进行修正,使之达到同一种材料的导电效果
27、。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不小于2.5 mm2。表2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PE、PEN)相导线的截面积 S mm2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 SP(PE、PEN)mm2 S16 S 16S35 16 35S400 S/2 400S800 200 800S S/4 7.4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装置内各元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各自标准规定。正常使用条件下,装置内不同极性或不同相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外壳及地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表3的规定。NB/T 103272019 10 表3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装置额定电压UN V 最小电气间隙 mm 最小爬电距离 mm UN60 5 5 6
28、0UN300 6 10 300UN690 10 14 690UN800 16 20 800UN1140 18 24 对于高海拔地区,根据GB/T 16935.12008中表A.2的海拔修正系数表,对所在海拔高度的装置电气间隙进行修正,见表4。表4 海拔修正系数表 海拔 m 电气间隙的倍增系数 2 000 1.00 3 000 1.14 4 000 1.29 5 000 1.48 6 000 1.70 7 000 1.95 8 000 2.25 7.5 装置的绝缘水平 7.5.1 绝缘电阻验证 应用电压不低于500 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带电体
29、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小于工频耐受电压值103 。7.5.2 工频耐受试验电压 主电路和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5规定的工频耐受试验电压。表5 工频耐受试验电压值 装置额定电压UN V 试验电压(交流方均根植)V UN60 1 000 60UN300 2 000 300UN690 2 500 690UN800 3 000 800UN1 140 3 500 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6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NB/T 103272019 11 表6 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试验电压值 辅助电路额定电压Ui V 试验电压(交流方均根植)V Ui12 250 12Ui60 50
30、0 Ui60 2Ui+1 000,但不小于 1 500 7.6 保护及告警功能 7.6.1 保护功能 装置一般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1)直流侧过电压与欠电压保护,动作时应闭锁输出;2)电子阀器件过热保护,动作时应限制输出电流至较低值或闭锁输出;3)交流过电压、欠电压保护,动作时应闭锁输出;4)过电流保护,动作时应限制输出电流至额定值;5)短路保护,动作时并网断路器应跳闸。7.6.2 告警功能 装置应具备以下告警功能:a)装置应具有上电自检功能,自检异常时闭锁全部操作,并发出告警信息;b)故障告警,装置过压、欠压、过流、过热等保护动作时同时发出告警信息。7.6.3 自动复位 当装置出现电子阀器件过
31、热、交流过电压、欠电压和输出过电流保护动作后,应具备在故障解除后自动复位功能,并应采取相应策略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动作复位。7.7 运行模式要求 7.7.1 概述 装置应具备补偿三相不平衡电流和无功电流模式,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补偿谐波电流和综合补偿模式,具体要求由制造方与购货方协商确定。7.7.2 补偿三相不平衡电流模式 此运行模式下,装置应能在控制范围内,实时监测跟踪线路三相负荷电流变化(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率应高于25%),以零序电流和负序电流的反向合成电流作为指令电流,使三相电流不平衡率低于5%,同时实际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应小于5%IN。7.7.3 补偿无功电流模式 此运行模式下,装置应
32、能在控制范围内,实时监测跟踪线路三相负荷电流变化,以反向无功电流作为指令电流,使每相功率因数不低于0.98,同时实际输出电流的总谐波含量应小于5%IN。7.7.4 补偿谐波电流模式 NB/T 103272019 12 在此运行模式下,装置应能在控制范围内,实时监测跟踪线路三相负荷电流变化,以反向谐波电流作为指令电流,对225次谐波进行全补偿,或对指定次谐波进行补偿,当负载电流总谐波畸变率20%时,总谐波补偿率应不低于85%;当负载电流总谐波畸变率20%时,总谐波补偿率应不低于70%。7.7.5 综合补偿模式 在此运行模式下,装置应能在控制范围内,实时监测跟踪线路三相负荷电流变化,以零序电流、负
33、序电流、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反向合成电流作为指令电流,使三相电流不平衡率、功率因数、总谐波补偿率均达到要求。7.8 运行性能要求 7.8.1 测量精度 电压和电流测量相对误差均不大于1,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3。三相电流不平衡率测量绝对误差不大于2。谐波测量误差应满足GB/T 14549中B级测量仪的要求。7.8.2 工作电压范围(p.u.)装置与系统连接点正常运行电压变化范围允许值为0.8 p.u.1.2 p.u.,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系统条件进行要求。在该范围内装置应正常运行,低于最低运行电压时装置应闭锁但不退出。7.8.3 阶跃响应时间 装置阶跃响应时间不大于10 ms。7
34、.8.4 满载运行 装置应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运行,期间无任何异常情况发生。7.8.5 过载能力 装置在1.1倍额定电流下运行时间不低于60 s。7.8.6 温升 温升限值按照GB/T 155762008中6.5的规定,装置各部位的极限温升如表7所示。表7 装置各部位的极限温升 部位名称 温升限值 K 铜母线 35 铜母线连接处 裸铜 60 铜搪锡 65 铜镀银 70 用于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端子 70 电阻元件 距电阻表面 30 mm 处的空气 25 印刷电路板上电阻表面 30 NB/T 103272019 13 表 7(续)部位名称 温升限值 K 塑料、橡皮、漆膜绝缘导线 20 操作手柄
35、金属的 15 绝缘材料的 25 可接近的外壳和覆板 金属表面 30 绝缘表面 40 功率半导体器件 按各自元件标准规定 7.8.7 额定损耗 装置的损耗应包含下列设备的损耗值:c)换流器单元和滤波单元;d)散热风机;e)控制和监测系统 f)无线通讯模块(若有)。装置额定损耗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3。7.8.8 噪声 在额定负载和周围环境噪声不大于40 dB的条件下,距离噪声源水平位置1 m处,测得的装置噪声最大值不应大于65 dB(A)。当安装于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时,应符合GB 3096的要求。7.9 运行环境 装置应能在5.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7.10 电磁兼容性能 7.10.1 抗
36、干扰 7.10.1.1 承受射频电磁场辐射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7626.32016中5.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7.10.1.2 承受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装置的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通信端口应能承受GB/T 17626.42008中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并满足B类要求。7.10.1.3 承受振铃波干扰的能力 装置的电源输入、采集输入以及通信端口应能承受GB/T 17626.122013中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1 MHz和100 kHz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并满足B类要求。7.10.1.4 承受静电
37、放电干扰的能力 NB/T 103272019 14 装置的人机界面、控制按键及控制系统的开门把柄应能承受GB/T 17626.22006中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并满足B类要求。7.10.1.5 承受浪涌(冲击)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7626.52008中5.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并满足B类要求。7.10.2 电磁骚扰特性 装置的运行产生的高频辐射对任何已获批准的无线电、电视、微波或其他运行设备的干扰应满足GB 4824的规定,按照其特性应归类为第一组B类装置试验。8 试验 8.1 试验条件 8.1.1 概述 装置的一切试
38、验和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8.1.2 试验电源条件 试验和测量所使用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为(50 2.5)Hz,波形应为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差应小于2,正弦波的峰值与有效值之比应在20.07以内,且电压波形的总畸变率不超过5。8.1.3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包括:a)海拔:2 000 m 及以下;b)环境温度:5 40;c)相对湿度:4575;d)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8.2 试验项目 8.2.1 外观及结构检查 按7.1和7.2的要求,用目测和仪器测量的方法进行检查。8.2.2 防护等级检验 按标准 GB/T 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装
39、置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7.3.1的规定。8.2.3 保护电路有效性验证 检查装置的安全标识,应满足7.3.2的要求。采用电阻电桥测量各接地点与主接地点间的电阻,其电阻值应满足7.3.3的要求。8.2.4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验 NB/T 103272019 15 测量装置内不同极性或不同相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地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其测量值应符合7.4的要求。8.2.5 绝缘性能试验 8.2.5.1 绝缘电阻测试 用电压不低于500 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测量部位: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绝缘电阻大于工频耐受电压值103,则此项试验通过。8.2.5.2 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
40、程序为:a)主电路不同相导体之间、相对地及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对外壳和地之间应能承受表 5规定的工频电压,持续时间 1 min,试验中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视为试验通过;b)不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对外壳和地之间应能承受表 6 规定的工频电压,持续时间 1 min,试验中无击穿和闪络现象,视为试验通过;c)带电部件对绝缘材料制成或覆盖的外部操作手柄进行试验时,装置框架不接地也不能与其他电路相连,将手柄用金属箔裹缠,然后在金属箔与带电部件之间施加 1.5 倍表 6 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前将不宜承受试验电压的避雷器等器件拆除。试验时,应使电压从试验电压的3050开始,大约在10 s30 s时
41、间内平稳地将电压升高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 min,随后进行试验后的降压操作,直至零电压切除电源。8.2.6 保护及告警功能试验 主要包括:a)直流侧过电压与欠电压保护 输入电压高于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值或低于欠电压保护值,装置应闭锁输出并告警。b)电子阀器件过热保护 将传感器加热至超过保护整定值,装置限制输出电流至较低值或闭锁输出并告警。c)交流过电压、欠电压保护 调节系统电压小于0.8UN,装置应闭锁输出并告警;调节系统电压大于1.2UN,装置应闭锁输出并告警。d)过电流保护 设定装置取样电流值使需要补偿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装置应限制输出电流至额定值并告警。e)短路保护 校验断路器短路能
42、力。进行各种保护功能试验时,应在主电路上模拟被保护设备的异常状态,或在二次回路上设定等价故障信号(短路保护可通过校验断路器试验报告确定)。在整定范围内应能正常动作且保护动作定值与保护设定值间误差小于5,并发出相应告警信息。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当装置出现电子阀器件过热、交流过电压、欠电压和输出过电流保护动作后,使各参数恢复正常值,装置应能检测到参数恢复正常,并自动复位故障,重新投入运行。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8.2.7 运行模式试验 8.2.7.1 补偿三相不平衡电流试验 NB/T 103272019 16 将控制器设定为补偿三相不平衡电流模式,接入功率源,分相输出不平衡电流,装置跟踪功率源或系统
43、侧电流变化进行三相不平衡电流补偿,补偿后三相电流不平衡率应满足7.7.2的要求。8.2.7.2 补偿无功电流试验 将控制器设定为补偿无功电流模式,接入功率源,分相输出视在功率,装置跟踪功率源或系统侧电流变化进行无功电流补偿,补偿后三相功率因数应满足7.7.3的要求。8.2.7.3 补偿谐波电流试验 将控制器设定为补偿谐波电流模式,接入谐波功率源,输出设定的各次谐波电流Ih,装置跟踪谐波功率源或系统侧电流变化进行谐波补偿运行,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检测系统侧及装置输出的电流的大小、波形及谐波含量,应满足7.7.4的规定。8.2.7.4 综合补偿试验 将控制器设定为综合补偿控制方式,装置并网点并联接入功
44、率源,分相输出包含正序、零序、负序和谐波分量的负荷电流,装置跟踪功率源或系统侧电流变化进行综合补偿运行,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检测系统侧及装置输出的电流的大小、波形及不平衡率,应满足7.7.5的规定。8.2.8 运行性能试验 8.2.8.1 测量精度试验 从零到装置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及额定容量范围内以及功率因数从01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进行测量。给装置测量回路输入标准电流、电压信号,根据装置显示值与输入标准值的误差相对于额定值的百分比判断其相对误差应符合7.8.1的要求。给装置测量回路输入三相不平衡电流信号,根据装置显示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绝对误差应符合7.8.1的要求。进行功率因数测量精度试验时,也
45、可给定装置一定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用标准测量仪器对装置显示值进行比对测量。8.2.8.2 正常工作电压范围测试 装置采用恒无功控制方式运行,调节并网系统电压至装置下限正常工作电压(0.8 p.u.0.85 p.u.)和上限正常工作电压(1.15 p.u1.2 p.u.),维持1 min以上,装置应能稳定运行,期间装置不应出现闭锁或退出运行。试验过程采用波形记录分析仪记录连接点电压及装置输出电流波形,试验结果应符合7.8.2的规定。8.2.8.3 阶跃响应时间测试 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装置输出电气量从 0 目标值达到 90%目标值,且没有产生过冲,测试所用的时间,一般用装置输出瞬时无功功率波
46、形变化曲线来判定。装置输出目标采用 10额定容性无功额定感性无功10额定容性无功、10额定感性无功额定容性无功10额定感性无功、额定感性无功额定容性无功额定感性无功方式分别测试。阶跃响应时间均应满足 7.8.3 的规定。8.2.8.4 满载运行试验 装置采用恒无功控制方式运行,在额定电压下输出额定电流并持续8 h,结果应满足7.8.4的要求。NB/T 103272019 17 8.2.8.5 过载能力测试 控制装置输出无功电流,在温升试验温升稳定后,立即在1.1倍额定电流运行条件下,连续运行60 s后恢复至额定电流运行,装置应能正常运行,各部件应不出现故障。8.2.8.6 温升试验 装置在额定
47、电压和额定电流运行条件下,检测系统部件、设备内部及连接点的温度(测温点设置按照表7要求)以及周围空气温度,当温度变化不超过1 K/h时,认为温度达到稳定,温升应满足7.8.6规定。测量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时,至少应该用两个温度计或热电偶均匀布置在装置的周围,在高度约等于装置的二分之一,距装置1 m远的位置进行测量,然后取它们读数的平均值即为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测量时应防止空气流动和热辐射对测量仪器的影响。8.2.8.7 损耗评估 取额定容性和额定感性运行条件下损耗最大值,结果应满足7.8.7规定。8.2.8.8 噪声测试 测试方法按照GB/T 102332005中4.13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7
48、.8.8的要求。8.2.9 环境试验 8.2.9.1 低温试验 装置应按照GB/T 2423.12008中5.3进行低温试验,试验温度为-25,温度达到稳定后通电,装置应能正常工作。8.2.9.2 高温试验 装置应按照GB/T 2423.22008中5.3进行高温试验,试验温度为+40,温度达到稳定后通电,装置应能正常工作。8.2.9.3 恒定湿热试验 装置应按照GB/T 2423.3进行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3%,试验期间对装置通电并持续12 h,试验过程中装置应能正常工作。8.2.9.4 交变湿热试验 装置应按照GB/T 2423.4进行交变湿热试验,严酷程度为高温5
49、5,循环1次,恢复期结束后30 min内进行绝缘性能试验和通电,装置应能正常工作。8.2.10 电磁兼容测试 8.2.10.1 抗干扰试验 8.2.10.1.1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根据7.10.1.1的要求,按GB/T 17626.32006中5.2规定,对装置进行严酷等级为III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NB/T 103272019 18 8.2.10.1.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根据7.10.1.2的要求,按GB/T 17626.42008中第5章的规定,对装置进行严酷等级为III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8.2.10.1.3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根据7.10.1.
50、3的要求,按GB/T 17626.122013中第5章的规定,对装置进行严酷等级为III级的振荡波抗扰度试验。8.2.10.1.4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7.10.1.4的要求,按GB/T17626.22006中第5章的规定,对装置进行严酷等级为III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8.2.10.1.5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根据7.10.1.5的要求,按GB/T 17626.52008中5.2的规定,对装置进行严酷等级为III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8.2.10.2 电磁骚扰特性试验 根据7.10.2的要求,按GB 4824的规定,对装置进行电磁骚扰特性试验。分别在空载运行状态、50%额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