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021—2021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评估规范(黑龙江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3∕T 3021—2021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评估规范(黑龙江省).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07.060CCS A 47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0212021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评估规范2021-12-16 发布2022-01-15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30212021I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重点单位确定.25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2附录 A(规范性)人员密集场所.4附录 B(规范性)气象灾害风险值计算方法.5附录 C(资料性)指标量化方法.8附录 D(资料性)几种常用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9参考文献.12DB23/T 30212021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
2、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气象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气象台、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湘玲、严肃、吴岩、白秀梅、关宁欣、闫敏慧。DB23/T 302120211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评估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确定和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本文件适用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 351812017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B/T 367422018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DB23/T 2172雷电易发区及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位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区、村镇等非自然人实体的统称。来源:GB/T 367422018,3.13.2气象灾害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包括台风、暴雨(雪)、
4、大风、沙尘暴、高温、低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和霾。来源:GB/T 367422018,3.2,有修改3.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性,易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简称为“重点单位”。来源:GB/T 367422018,3.3,有修改3.4气象灾害风险2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来源:GB/T 367422018,3.44重点单位确定4.1按照 GB 50057
5、 和 GB/T 21431 规定,防雷类别为第一类或第二类的爆炸危险场所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直接管理或使用单位应确定为重点单位。4.2曾经发生气象灾害或者次生、衍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单位应确定为重点单位。4.3处于气象灾害高风险网格单元的下列单位应确定为重点单位:a)人员密集场所的直接管理或使用单位,人员密集场所见附录 A;b)电力、燃气、供水、排水、通信、广电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企事业单位;c)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公共工程等在建工程的业主单位;e)大型生产、大型制造业单位;f)其他因气象灾害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
6、或者对气象灾害防御安全有较高要求或特殊要求的单位。注:网格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按照5.2确定。4.44.3 所列单位处于气象灾害较高风险网格单元的宜确定为重点单位。4.54.3 所列单位处于气象灾害中风险网格单元的可确定为重点单位。4.6不在 4.1、4.2 和 4.3 所列范围内的单位,按照 5.3 计算其气象灾害风险等级,高风险的应确定为重点单位。4.7不在 4.1、4.2 和 4.3 所列范围内的单位,按照 5.3 计算其气象灾害风险等级,较高风险的可确定为重点单位。5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5.1气象灾害识别依据单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特性及其所处的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等条件,识别可能使
7、其遭受损失的气象灾害。5.2网格单元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针对识别出的气象灾害,依据 DB23/T 2172 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系列标准分别查询其所处网格单元的各类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当识别出的气象灾害有两类及以上时,按查询得出的最高等级确定网格单元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注:没有相应标准的,依据政府职能部门公布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查询气象灾害风险等级。5.3单位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指标,评估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的多种气象灾害风险,按照附录B中给出的方法计算气象灾害风险值(MDRI),MDRI中的指标量化方法和指DB23/T 302120213标权重计
8、算方法参见附录C和附录D。依据气象灾害风险值将单位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见表1。表 1单位气象灾害风险等级的划分气象灾害风险等级MDRI高MDRI 0.8较高0.5MDRI0.8较低0.2MDRI0.5低MDRI0.24AA附录A(规范性)人员密集场所A.1人员密集场所按照GB 351812017中的3.4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A.2公
9、众聚集场所按照GB 351812017中的3.3规定,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等。A.3公共娱乐场所按照GB 351812017中的3.2规定,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DB23/T 302120215BB附录B(规范性)气象灾害风险值计算方法B.1气象灾害风险构成因子示意图气象灾害风险构成因子
10、示意图见图B.1。图 B.1气象灾害风险构成因子示意图B.2气象灾害风险值计算气象灾害风险值(MDRI)按式B.1计算,其值域为0,1,当计算值1时,取MDRI=1。niiDRIMDRI1.(B.1)式中:DRIi第 i 种气象灾害风险值,按式B.2计算;n由5.1识别出的气象灾害种类个数。VEHiWVWEWHDRI.(B.2)式中:H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E承灾体暴露性指标;V承灾体脆弱性指标;WH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的权重;WE承灾体暴露性指标的权重;WV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的权重;B.3评估因子计算6B.3.1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依据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程度,按式B.3计算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iHiH
11、WH.(B.3)式中:Hi第i个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值,由评估对象所处区域第i种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等级确定,由DB23/T 2172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系列标准或政府职能部门公布的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结果查询得出,各等级对应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值按照表B.1确定;WHi第i个致灾因子危险性的权重,值域为0,1。由第i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程度特别大取1,无影响取0,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取值在01之间。表 B.1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值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等级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值等级风险区域4 个等级1高风险12较高风险0.53较低风险0.24低风险0.15 个等级1高风险12较高风险0.63中风险
12、0.44较低风险0.25低风险0.13 个等级1高风险12中风险0.53低风险0.1B.3.2承灾体暴露性指标承灾体暴露性指标由评估对象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人口密度和实物资产总价值确定,按式B.4计算。各指标量化方法见附录C。332211EEEEEEXWXWXWE.(B.4)式中:XE1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量化值;XE2人口密度量化值;XE3实物资产总价值量化值;WE1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的权重;WE2人口密度的权重;WE3实物资产总价值的权重。注:依据评估对象的性质,单位时间段可为天、小时、分钟等。B.3.3承灾体脆弱性指标DB23/T 302120217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由评估对象人
13、员易损指数、经济易损指数以及公共服务、环境、文化遗产等易损指数确定,按式B.5计算。332211VVVVVVXWXWXW V.(B.5)式中:XV1人口易损指数,由15岁和60岁人口占比确定;XV2经济易损指数,由易损经济价值与实物资产总价值的比值确定;XV3公共服务、环境、文化遗产等易损指数,存在此类风险取1,不存在取0;WV1人口易损指数的权重;WV2经济易损指数的权重;WV3公共服务、环境、文化遗产等易损指数的权重。B.4指标权重的确定B.4.1指标权重的值域为0,1。B.4.2公式B.2、B.4、B.5中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B.4.3宜根据评估对象的属性选择适用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宜选
14、择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附录D给出几种常用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8CC附录C(资料性)指标量化方法C.1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量化值计算依据评估对象的性质,由被评估单位统计填报其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按照式C.1或式C.2计算量化值。当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1000人时:11BX.(C.1)当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数1000人时:10001数单位时间段内驻留总人BX.(C.2)C.2人口密度量化值计算由被评估单位统计填报其人口总数、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按照式C.3计算人口密度,计算结果按照式C.4或式C.5计算量化值。筑面积中较大者评估对象占地面积和建评估对象人口总数人口密度.(C.3)当人口密度全
15、省各区县人口密度中最大值时:12BX.(C.4)当人口密度全省各区县人口密度中最大值时:最大值全省各区县人口密度中人口密度2BX.(C.5)式中:全省各区县人口密度中最大值依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各区县人口总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按式C.6计算得出的全省各区县人口密度中的最大值。矿用地面积本行政区域城镇村及工区县人口总数区县人口密度.(C.6)C.3实物资产总价值量化值计算由被评估单位统计填报其实物资产总价值,按照式C.7或式C.8计算量化值。当实物资产总价值10000万元时:13BX.(C.7)当实物资产总价值10000万元时:100003实物资产总价值BX.(C.8)DB23/T 302
16、120219DD附录D(资料性)几种常用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D.1熵值法D.1.1由m个评价对象,n个指标构造原始评价指标矩阵见式D.1。mnmmnnxxxxxxxxxX212222111211.(D.1)式中:X原始评价指标矩阵;ijx第i个评价对象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D.1.2对评价指标矩阵的数据按式D.2计算标准化值。jjijijSxxx.(D.2)式中:ijxijx的标准化值;jx第j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按式D.3计算;niijjxnx11.(D.3)jS第j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差,按式D.4计算。nijijjxxnS1211.(D.4)D.1.3按式D.5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
17、象值的比重ijy。101ijmiijijijyxxy.(D.5)10D.1.4按式D.6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值je。ijmiijjyykeln1.(D.6)式中:K玻尔兹曼常数,按式D.7计算。mkln1.(D.7)D.1.5第j项评价指标的权重jw按式D.8计算。mijjjeew111.(D.8)D.2主成分分析法D.2.1按照D.1.1和D.1.2方法构造数据矩阵X及对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D.2.2根据标准化矩阵,按式D.9建立协方差矩阵R,求出协方差矩阵n个特征值j。njixxxxnRjkjnkikiij,2,1,111.(D.9)D.2.3第j项评价指标的权重jw按式D.10计算
18、。njjjjw1.(D.10)D.3层次分析法D.3.1由n个指标,按Saaty标度方法,构造n阶判断矩阵T,见式D.11。nnnnnnbbbbbbbbbT212222111211.(D.11)式中:DB23/T 3021202111bij该项所对应的Bi比Bj的重要程度。取值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取值3,表示Bi比Bj重要一点;取值5,表示Bi比Bj重要;取值7,表示Bi比Bj重要得多;取值9,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取值2、4、6、8介于上述邻近两项之间;相应倒数表示不重要程度。D.3.2求出n 阶判断矩阵T最大特征根max和特征向量W,对W进行归一化后即为各指标相对权重。D.3.3
19、对T进行一致性检验:a)按式 D.12 计算一致性指标CI。1maxnnCI.(D.12)b)根据T的阶数,按表 D.1 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 D.1Saaty 给出的 19 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判断矩阵的阶数RI102030.5840.9051.1261.2471.3281.4191.45c)按式 D.13 计算一致性比例CR。当CR0.1 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RICICR.(D.13)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承灾体脆弱性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a)按 D.3.1 构建承灾体脆弱性判断矩阵T,见式 D.14;12151213
20、1531T.(D.14)b)按 D.3.2 求得max=3.0037,W=0.65 0.23 0.12T;c)按 D.3.3 计算得到CR=0.0320.10,可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d)得出承灾体脆弱性指标计算公式见式 D.15。32112.023.0650VVVXXX.V.(D.15)12参考文献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修正)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2014年8月31日发布2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修正)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2019年4月23日发布3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修订)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年12月7日发布4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修订)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7号.2017年10月7日发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2001年11月14日发布6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Z:国家统计局2017213号.2017年12月28日发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