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能源).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753103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0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能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能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能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能源).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91.040 CCS P 46 N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能 源 行 业 标 准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heating system of rural buildings (发布稿)2021-11-16 发布 2022-02-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NB/T 107722021 I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室内外设计参数.2 5 建筑节能措施.2 6 负荷计算.3 7 热源.3 8 供热末端和管网.7 9

2、调试和验收.8 10 监测与评价.9 附录 A(资料性)低能耗农房无热桥节点设计.10 参考文献.15 NB/T 10772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

3、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山西桑尼洛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昕宇、张同伟、王伟、钟洪伟、黄永伟、邵冬冬、李欢、赵斌、程远达、贾铁鹰、王聪辉、边萌萌、张磊、邓昱。NB/T 107722021 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的室内外设计参数、建筑节能措施、负荷计算、热源、供热末端和管网、调试和验收、监测与评价等。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村镇建筑,以及改造或增设清洁供暖系统的既有村镇建筑。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4、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5034 燃气采暖热水炉 GB 34169 商品煤质量 民用散煤 GB 34170 商品煤质量 民用型煤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T 50824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JB/T 10393 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JB/T 13573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JG/T 236 电采暖散热器 JG/T 299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 JGJ 176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T 267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NB/T 10150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 NB/T 10152 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NB/T 10240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房设计规范 NB/T 34006 清洁采暖炉具技术条件 NB/T 34035 小型生物质锅炉技术条件

6、NB/T 34066 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 NB/T 107722021 2 3 术语和定义 GB 507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供暖 clean heating 利用空气、土壤和水所存储热能,以及太阳能、天然气、电、生物质、洁净煤、工业余热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包括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和节能建筑(热用户)等。3.2 平衡点温度 balance point temperature 建筑的供暖热负荷与热泵机组制热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室外温度。4 室内外设计参数

7、4.1 室内设计参数 4.1.1 主要房间宜采用 1420,次要房间根据需要可适当降低温度。4.1.2 供暖室内其他设计参数还应符合 GB 50376 的规定。4.2 室外设计温度 室外设计温度应在GB 50736的基础上,按表1进行修正。表1 不同气候区室外设计温度修正值 气候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室外温度修正值()-5-3-2 注:本表所列修正值与GB 50736规定的采暖室外设计温度相加,即为最终室外计算温度 5 建筑节能措施 5.1 一般规定 建筑方案设计应以气候特征为引导,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象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活居住习惯,借鉴当地传统建筑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措施,

8、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体形系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建筑热惰性和室内空间布局的适应性设计。5.2 建筑节能设计 5.2.1 村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 GB/T 50824 的规定。5.2.2 低能耗农房应进行无热桥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不宜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b)管线穿透外围护结构时,应在穿透处增大孔洞,并预留足够的间隙填充保温;c)建筑部件连接处的保温材料应连续无间隙;d)外墙、屋面、地面以及外窗的无热桥设计方法参见附录 A。NB/T 107722021 3 5.2.3 村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宜符合 GB 50189 的规定。5.3 建筑节能改造 5.3.1

9、村镇居住建筑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优先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不具备条件时,宜优先改造门窗。5.3.2 村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宜符合 JGJ 176 的规定。6 负荷计算 6.1 分散式供暖系统应对每个供暖房间进行负荷计算。6.2 对于分时、分区和间歇供暖的建筑,应对采暖负荷进行修正 6.3 集中供暖系统的负荷计算按 GB 50736 的规定进行。7 热源 7.1 总则 7.1.1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的村镇建筑供暖模式,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清洁供暖方式。7.1.2 具备多种清洁能源应用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多能互补系统,并应进行经济性分析,结合当地产业规划

10、,选择适宜的清洁能源供暖。7.1.3 采用太阳能供暖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宜做到全年综合利用,采暖期为建筑物供热采暖,非采暖期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用热。7.2 热泵供暖 7.2.1 空气源热泵 7.2.1.1 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地区,可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7.2.1.2 住宅建筑宜采用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采暖机组供暖时,设备应符合表 2 及 NB/T 34066 的要求。表2 不同气候区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性能参数 气候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名义工况 空气干/湿球温度()-20/-21-12/-13.5 7/6 出水温度()41

11、 41 41 COP 1.6 2.1 3.0 低温工况 空气干球温度()-30-20-10 出水温度()38 41 45 COP 1.4 1.6 2.2 b)采用空气源热泵热风机供暖时,设备应符合表 3 及 JB/T 13573 的要求。表3 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性能参数 名义工况 空气干球温度()-12 NB/T 107722021 4 热风温度()20 COP 2.2 低温工况 空气干球温度()-20 热风温度()20 COP 1.8 极端低温工况 空气干球温度()-25 热风温度()16 COP/7.2.1.3 采用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多台室外机并

12、联时,进、排风应通畅,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应无气流短路,必要时可设置排风导流罩;b)噪声和排热应符合周围环境的要求;c)机组化霜水应集中排放;d)室外设计温度低于当地平衡点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辅助热源承担热负荷的比例应按平衡点温度确定,平衡点温度计算方法可参考 T/CECS 564-2018 中附录 A 的内容。7.2.2 土壤源热泵 7.2.2.1 浅层地热资源良好,冬季取热与夏季放热基本平衡的地区,可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7.2.2.2 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勘察区域应不小于埋管场地范围,勘察深度应大于设计埋管深度;b)采

13、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的建筑,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c)宜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d)地埋管换热器敷设位置应远离水井、水渠及室外排水设施;e)地埋管换热器应设计反冲洗装置,冲洗流量宜为额定流量的 2 倍;f)未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热换器侧的回水温度应不低于 4。7.2.3 地埋管管材应符合以下规定:a)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不宜采用氯乙烯管,且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b)地埋管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 1.0MPa,当地埋管埋深大于 120m 时应不小于 1.6MPa。

14、7.2.4 水源热泵 7.2.4.1 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7.2.4.2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应符合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要求,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b)地表水体的周平均最大温降不应大于 2;c)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上游位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流速宜不大于 1m/s;d)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e)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度的温差宜取 35。7.2.4.3 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NB/T 107722021 5 a)地下水换

15、热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宜采用变流量调节;b)地下水直接进入主机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阀;c)地下水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时,在板式换热器与主机循环回路上应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或闭式稳压补水装置。7.3 太阳能供暖 7.3.1 村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良好,且南立面集热面积较大的房间可采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方式,并应符合 JGJ/T 267 的规定。7.3.2 农村住宅采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时,应符合 NB/T 10150 的规定。7.3.3 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太阳能供暖系统类型宜根据所在地区气候、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用户要求、投资规模和安

16、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b)具备条件时,太阳能集热器应安装在地面;c)安装在新建建筑的屋面、阳台或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一并设计;d)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暖系统,应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安全性要求;e)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截距和总热损系数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4 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 工质类型 集热器类型 瞬时效率截距 总热损系数W/(m2)液体工质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0.72 6.0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无反射器)0.62 3.0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有反射器)0.52 2.5 气体工质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17、(平板型)0.60 9.0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真空管型)0.45 3.0 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参数为空气流量0.025kg/(s m2)下的测试结果 f)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集热系统流量和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GB 50495 的规定。7.3.4 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各自承担的负荷量宜通过逐时动态模拟计算,按经济最优化确定,当建筑物供暖需求较高时,也可按 100%的采暖负荷设置辅助能源。7.4 燃气供暖 7.4.1 燃气管网覆盖全面,且供应有保障的乡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可采用燃气供暖。7.4.2 分散式系统采用的燃气供暖热水炉除应符合 GB 25034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

18、定:a)应选用强制给排气式,并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b)安装热水炉的房间净高宜不小于 2.2m,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 GB 50028 的规定;c)热水炉与相邻灶具的水平净距应不小于 0.3m,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5 热水炉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 NB/T 107722021 6 燃具种类 间隔距离(mm)上方 侧方 后方 前方 半密闭式 12kW以下的壁挂炉 45 45 45 12kW70kW的壁挂炉 150 150 150 密闭式壁挂炉 45 45 45 45 无烟罩自然排气式 600(300)150(45)150(45)150 有烟罩自然排气式 150

19、(100)150(45)150(45)150 强制排气式 150(45)150(45)150(45)150(45)注:“”为不适用,括弧内数值为有金属防热板时的燃具与建筑物距离 d)热水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和电器设备。7.4.3 采用集中式燃气锅炉房的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集中燃气供暖系统应符合GB 50016和GB 50028的规定,燃气锅炉房应符合GB 50041的规定;b)锅炉房宜为独立建筑物,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它建筑物内部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c)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d)对于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 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

20、 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置 1 个,否则其出入口应不小于 2 个。7.5 电供暖 7.5.1 采暖负荷较小,分时分区供暖的村镇建筑可采用电供暖系统。7.5.2 分户式电供暖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a)有峰谷电价且输入功率满足电网要求时,应选用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并应符合 JG/T 299 的规定;b)蓄热设备的热存储量应符合建筑能耗需求,放热功率应满足建筑负荷曲线要求;c)蓄热设备在蓄热时段,应兼顾供暖需求;d)其他类型的电供暖设备,应符合 JG/T 236 的规定。7.5.3 区域供热采用的集中式电锅炉应符合 JB/T 10393 及以下规定:a)有峰谷电价且输入功率满足电网要求时,应选用

21、蓄热式电锅炉;b)系统效率应不低于 90%,当选用相变蓄热设备时,寿命期内的效率应无显著下降;c)电气线路周围应采取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等防火保护措施;d)布置在同一热力站的电加热锅炉宜采用同一技术形式、同一储热方式;e)锅炉房宜设置在供暖区域中心,设置布置应满足日常维护操作要求。7.6 生物质能供暖 7.6.1 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燃料储运便利的地区可采用生物质供暖。7.6.2 居民社区和村镇学校等小型区域宜采用生物质能分散式供暖。7.6.3 分散式供暖系统宜采用生物质清洁采暖炉具或小型生物质锅炉,并符合 NB/T 34006 或 NB/T 34035 的规定。7.6.4 规模较大的村

22、镇建筑供暖宜采用生物质区域供暖,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根据村镇建筑总体规划进行区域生物质锅炉房设计,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线等,并应与之协调;NB/T 107722021 7 b)根据锅炉房设计容量和全年负荷峰值确定生物质锅炉的台数,当其中最大一台锅炉检修时,其余锅炉应满足最低热负荷;c)应根据生物质燃料的物性、热负荷大小、布置的特点等因素选择生物质锅炉,且额定工况下锅炉的热效率应不低于 80%。7.7 洁净煤供暖 7.7.1 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法覆盖,且电力资源紧张的地区,可采用洁净煤供暖。7.7.2 分散式洁净煤供暖应符合以下规定:a)采用清洁采暖炉具,并符合 NB/

23、T 34006 的规定;b)民用洁净煤应符合 GB 34169 和 GB34170 的规定。7.7.3 采用洁净煤集中供暖时,应符合 GB 50041 及以下规定:a)采用洁净煤集中供暖的锅炉房,应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技术措施;b)洁净煤锅炉房应设置烟气分析系统;c)露天储煤应设置防尘网及喷淋设施;d)应设置煤车冲洗装置;e)应定期清洗厂区道路。7.8 工业余热供暖 7.8.1 供暖区域内,存在生产连续稳定且排放余热的工业企业时,可采用工业余热供暖。7.8.2 采用工业余热供暖时,应优先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设备。8 供热末端和管网 8.1 地面辐射供暖 8.1.1 地面辐射供暖加热管的材质和

24、壁厚应根据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和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8.1.2 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房间地表面平均温度参见表 6。表 6 地面辐射供暖地表面平均温度 序号 环境条件 适宜温度 最高限值 1 人员长期停留区域(2527)29 2 人员短期停留区域(2830)32 3 无人员停留区域(3540)42 8.1.3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a)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为供暖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b)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室内底层,应设置绝热层;c)室内底层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潮湿房间,填充层上或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d)地面辐射

25、供暖面层材料热阻宜不大于 0.05m2 K/W;e)绝热层、隔离层、防潮层和地面面层的设置应符合 JGJ 142 的相关规定。8.1.4 供暖地面可采用混凝土填充式、预制沟槽保温板式、水泥砂浆预制填充板式和预制轻薄供暖板地面。NB/T 107722021 8 8.2 散热器供暖 8.2.1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根据供暖系统的压力要求确定。8.2.2 散热器面积的确定应符合 GB 50736 中的相关规定。8.2.3 当供暖系统采用非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计算管道的散热量并对散热器面积进行修正。8.3 风机盘管供暖 8.3.1 以下供暖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供暖:a)同时有供暖和空调需求;b)室内温度有独

26、立调节要求;c)间歇供暖。8.3.2 风机盘管规格应根据房间热负荷、设计供回水温度等确定,性能参数应符合 GB/T 19232 的相关规定。8.3.3 采用风机盘管供暖时,宜对室内气流组织进行优化。8.4 供热管网 8.4.1 除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系统外,承担民用建筑供暖负荷的村镇供热管网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8.4.2 热水供热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且应符合 CJJ 34 的规定。8.4.3 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度宜按以下规定设计。a)采用散热器作为末端的供暖系统,热媒供回水温度宜为 75/50,且供水温度宜不大于 85,供回水温差宜不小于 20。b)采用地板辐射作为末端的系统,热媒供水温度宜为

27、 3540,且应不大于 45;供回水温差宜不大于 10,且宜不小于 5。8.4.4 当室内末端系统有不同的系统型式,需要不同的介质温度,阻力差别较大或使用时间不一致时,应按不同参数分别设置室外管网。当采用同一管网时,应按较高参数设计管网,在建筑物入口分系统设置调节控制装置,必要时可设混水泵或二次泵。9 调试和验收 9.1 调试 9.1.1 设备单机、部件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泵安装方向应正确;b)带方向的阀门安装方向应正确;c)温度、水位、流量和压力等仪表显示应正常;d)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应准确;e)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f)防冻和防过热保护装置应工作正常;g)各阀

28、门开启应灵活,关闭应严密;h)各单机设备启停应正常。9.1.2 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调整系统各个分支回路的调节阀门,使各回路流量平衡,达到设计流量;b)联合调试应分别验证各个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并达到设计值;c)联合调试完成后,应使系统试运行至少 3d,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投入使用。NB/T 107722021 9 9.2 验收 9.2.1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 GB 50242 及设计要求。9.2.2 竣工验收应以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施工承包合同和工程施工许可文件等为依据,竣工验收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资料:a)现场施工验收、

29、检验、试运行和调试记录;b)主要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手册;c)试运行报告。10 监测与评价 10.1 监测 10.1.1 村镇建筑清洁取暖系统宜设置能耗监测系统。10.1.2 监测系统由计量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中心软件组成。10.1.3 传感器应按下列基本原则选择:a)易燃易爆环境应采用防燃防爆型传感器;b)选型应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同一工程中应尽量减少仪表的品种和规格。10.1.4 根据不同热源类型,计量监测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室外空气温度;b)不同朝向和不同功能的典型房间的室内环境温度;c)传热工质循环流量;d)用户侧供回水温度;e)用户侧供回水压力;f)用户

30、侧热风温度(适用时);g)设备耗电量;h)太阳能集热系统供热量(适用时);i)太阳辐照量(适用时);j)烟气中的烟尘、硫化物和氮化物等物质的含量(适用时)。10.2 评价 10.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供暖系统能效指标应进行评价。10.2.2 清洁供暖系统竣工验收后,应根据验收所提供的系统热工性能检验记录进行实际运行评估。10.2.3 清洁供暖系统宜进行系统实际运行能耗的定期检测和长期监测。10.2.4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按 NB/T 10152 的规定进行,其它能源类型可参照执行。NB/T 107722021 10 附 录 A(资料性)低能耗农房无热桥节点设计 A.1

31、 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外墙保温宜采用单层保温,锁扣方式连接,采用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接方式;b)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c)保温层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d)不宜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否则应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e)管道穿透外墙的部位应预留套管并预留足够的保温间隙,施工图中应给出节点设计大样及详细做法说明;f)户内开关和插座接线盒等不应置于外墙上;g)外墙保温做法参见图 A.1。2541367 说明:1 墙体;2 砂浆层;3 保温层;4 网格布;5 饰面层;6 断热桥锚栓;7

32、 气密层。图A.1 外墙保温做法示意图 NB/T 107722021 11 A.2 屋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b)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 GB 50345 的规定。c)屋面保温做法参见图 A.2。126345 说明:1 饰面层;2 防水层;3 保温层;4 隔汽层;5 屋面;6 气密层。图A.2 屋面保温做法示意图 d)对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和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应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和土建风道出风口

33、等,宜设置金属盖板,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女儿墙保温做法参见图 A.3。5467123 NB/T 107722021 12 说明:1 保温层;2 墙体;3 防火隔离带;4 气密层;5 防水层;6 金属盖板;7 塑料胀管。图A.3 女儿墙保温做法示意图 e)管道穿屋面部位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并满足保温厚度要求。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设置保温层。排气管出屋面做法参见图 A.4。1234576 说明:1 风帽;2 金属盖板;3 防水层;4 保温隔热材料填充;5 预制保温套管;6 排气管;7 气密层。图A.4 排气管出屋面示意图 A.3 地下室和

34、地面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NB/T 107722021 13 a)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b)严寒和寒冷地区地下室外墙内侧保温应从顶板向下设置,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向下延伸长度一致,或完全覆盖地下室外墙内侧。c)无地下室时,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d)地下室和地面保温做法参见图 A.5。136234511514121110798 说明:1 室内;2 地面饰面;3 砂浆层;4 气密层;5 楼板;6

35、 室外;7 第1道防水层;8 保温层;9 第2道防水层;10 墙体;11 保温层;12 饰面层;13 地下室;14 顶板;15 岩棉保温。图A.5 地下室和地面保温做法示意图 A.4 外窗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NB/T 107722021 14 a)外窗分隔应符合 GB 50096 和 GB 50189 的规定;b)外窗节点设计时,宜利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安装条件下外窗的传热系数和各表面温度,进行辅助设计和验证;c)外窗宜采用窗框内表面与结构外表面齐平的外挂安装方式,外窗与结构墙之间的缝隙应密封严密;d)外窗台应设置窗台板,窗台板应设置滴水线,窗台宜采用耐久性好的金

36、属制作,窗台板与窗框之间应有结构性链接,并密封;e)外窗安装参见图 A.6。2134562 说明:1 护角;2 隔汽膜;3 加固网;4 膨胀密封条;5 窗台板;6 塑料垫块。图A.6 外窗安装示意图 NB/T 107722021 15 参 考 文 献 1 GB/T 6424-2007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2 GB 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 GB/T 17581-2007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4 GB/T 26976-201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条件 5 GB 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6 GB 50019-2015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7 GB 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8 GB 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9 T/CECS 564-2018 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 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暖通空调动力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1 陆耀庆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