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水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T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水利).pdf(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27.140 P 55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 782-201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19-11-06发布2020-02-0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艳等3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19年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罔水利部批准(水利水电丁牛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SL/T 782
2、-2019)等3项为水利行业标准9现予以公布O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SL/T 782-2019 2019.ll.6 2020.2.6 行管理规范水质总氮、挥发盼、硫化物、阴2 离子表面活性剂和SL/T 788-2019 2019.11.6 2020.2.6 六价锋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分光光皮法3 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规程SL/T 1日5-2019SL 165-2010 2019.11.6 2020.2.6 部2019年1月6日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9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6章和5个附录9主要技术
3、内容有:总则、术语、监测系统运行、监测系统维护、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监测系统管理保障。本标准批准部门:本标准主持机构:木标准解释单位: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利部运行管理司水矛IJ部大坝安全管理中中E雪水辛1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京水利水文启动化研究所事洲明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南京瑞迪水利言患科技有公司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圈水利水电出服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士宣言姚林谭皑炎方卫艳昌骆少?辛苦,1建会董海县玉万II员蘸琼徐丰朱起辉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服;中时陆本标准体lY格式审查人:陈登毅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9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
4、9积累资料9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自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010 63204533;电子邮箱),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舅楞楞攒鹅跚费现唰6.2 管理单位、制度及人员28 6.3 监测设施管理286.4 股测技术资料管理.29 附录A观测记录表30A.l 环境量观测记录表mA.2 变形观测记录表32A.3 渗流观测记录表.39 A.4 应力应变及温度观m记录表u 附录B监测系统维护内容及频次u附录C监测设施检查与维护记录格式49附录D监测资料整编表、图格式51D.l 整编表格式51 D.2 整编图格式62 附录E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5、主要内容72标准用词说明73条文说明.75 1总则1.O.1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制定本标准。1.O.2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附涮系统可参照执行。1.O.3 运行管理单位应配置监测专业人员,并制定工程安全监1.O.7 应定期对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人工比测。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时午,应采取人工测读方法观测。1.O.8 应按照SL766(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范的规定对监测系统进行鉴定。监测系统不能满足工程安全监测要求时,应及时增补或改造。监测系统改造应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业施工和专门验收。1.O.9 应逐
6、步提升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规范数1 据库标准化建设。1.O.10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GB/T 3161 光学经纬仪GB/T 10156 水准仪GB/T 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681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7942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CGPS)测量规范GB/T 27663 全站仪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SL 25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55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 11昆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21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报废标准SL 725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SL 7
7、66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技术规蓓CH/T 2004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格式CH/T 2005 兰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 2006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QX/T 5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QX/T 51*也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1.O.11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o2 2术语2.0.1 监测仪器monitori吨instrument基于各种原理的传感器及测量装置o2.0.2 监测设施monitoring facilities 监测仪器及其保护装置、观测房、观测便道等辅助设施的统称。2.0
8、.3 监测自动化系统momton吨automatlOnsystem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装置和软件的统称o2.0.4 监测系统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胞、监测自动化系统组成的监测系统。2.0.5 人工比YJJ!manual comparison measurement 对实现自动化的监测项目,采用人工测i卖方法,对自动化测值比对和验证。2.0.6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 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进行的校准、检定、比对、检验、验证等。3 3监测系统运行3.1一般规定3.1.1 同一建筑物的各类监测项目直在同观测时段观测,监测仪器成组布置的测点应
9、同步观测,观测应同时记录环境量及可能引起测值变化的相关情况。3.2.1 环境量监测项目包括水位、降水量、.;JK温、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监测设施包括水位计、雨量计、温度计、气压计、风向风速仪等。3.2.2 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位应每日定时测读。2 水位读数至O.Olm。3 人工测读时,按水面与水尺的相交处读取数值。当水面出现风浪时,应读取1良峰、浪谷时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水位测值。4 4 当水位监测断面全部结冰冻实时,可不测读水位,但应记录冻实时间;水尺附近未冻实时,可将水尺周围的冰层清除,待水面平静后再测读水位。5 潮水位观测应按GBjT50138的规定执行o3.2.3 降
10、水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降水量应每日定时观测,观测时间宜为每日8时。2 降水量i卖数至O.lmmo3.2.4 水温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2 3.2.5 1 2 3 3.2.6 1 2 3 为单位或按照QXj可按照QXj T 5 1中的风力等级表目测风向、风力。3.2.8 环境量观测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A.1节。3.3变形3.3.1 变形监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接(裂)缝开度等,监测设施包括变形监测控制网、表面变形监测点、视准线、引张线、垂线、激光准直、静力水准仪、电磁式(干簧管式)沉降仪、水管式沉降仪、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测斜仪、双5 金属标、位移计以及表面测缝标点等o3.3.2 变
11、形监测控制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和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其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宜采用边角网法或GNSS阿法进行观测。边角网法观测应按GB/T17942的规定执行,GNSS网观测应按GB/T18314的规定执行。2 GNSS网可采用在线自动监测或人工观测,人工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用B级及以上精度的GNSS静态测量法。2)网中距离较近的点应同步观测。3)实行分区观测时相邻区间至少应有2个公共点。4)可通过增加观测期数(时段数)及重复设站次数的方法,使GNSS网点的位移观测中误差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3 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可采用精密水准法或三角高程法观测,精密水准1去观测
12、应按GB/T12897的规定执行,三角高程法观测应按GB/T17942的规定执行。4 观测前,应使光学机械仪器的温度与大气温度趋于一致,观测过程不应受到日光直接照射。5 变形观测作业宜采用电子记录,电子记录应及时备份,并不得进行剔除、删改或编辑,不适宜电子记录的亦可采用于薄记录o电子记录可参照CH/T2004、CH/T2005、CH/T2006 执行,于薄记录可参照GB/T17942、GB/T16818、GB/T12897执行。6 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变形监测外业成果进行检查、验算,合格后进行计算处理。7 应定期分析评判变形监测工作基点的稳定性。8 变形监测控制网宜每年观测1次,连续5次以
13、上复测稳定的变形监测控制网可每隔23年复测l次,必要时应及时校测。6 3.3.3 视准线观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 视准线观测可采用活动坝牌法或小角度法。2 观测时,仪器应架设在工作基点上,以观测其邻近一半的测点为宜o视准线长度超过300m的混凝土坝和视准线长度超过500m的土石坝,应采用中间设站法观测。3 采用小角度法规测时,各测次均应使用同一个度盘分划线;如各测点均为固定的回牌,可采用方向观测法o4 视准线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应定期校测,并根据校测成果对测点水平位移进行修正o5 每一测次应观测两测田,每测国包括正、1fU镜各照准坝标两次并读数,取均值作为该测田之观测值。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3.3
14、的规定。方式活动肌牌法/mm小角度法/C勺表3.3.3视准线观测限差正镜或倒镜两次读数主主2.0 4.0 3.3.4 引张线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两测囚观视Hll之差1.5 3.0 1 宜采用专用读数仪或显微镜观测,不应直接目视i卖数o2 首次观测前,应测定各测点与两端点间距,测距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1000。3 人工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检查、调整全线设备,使浮船和测线处于自由状态。2)每从一端观测到另一端后,应在若干部位轻微拨动测线,待其静止后再复测。3)观测时,先整置仪器,分别照准钢丝两边缘读数9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值。左右边缘读数差和钢丝直径之差不应大于0.15mm。通)每一
15、测次应测读两测固,两测国测值之差不应大于7 O.15mm。当使用两线仪、两用仪或放大镜观测时,两测回测值之差不应大于O.3mm,取两测回平均值作为观测值。5)引张线测读完成后应恢复引张线的保护设施。4 采用垂线校测引张线端点位移时,应同时观测垂线测点的测值。3.3.6 激光准直装置观测应符合下列要七、.1 首次观测前,应调整点光滑、位置和方向,使激光束中心与第一块波带板中心基本重合。8 2 激光探测仪应先启动电源,待仪器预热后观测。3 真空激光准直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前应先启动真空泵抽气至66Pa以下或设计要求。2)观测时,依次从一端观测各测点,进行往测;再由另外一端依次观测各测点,进
16、行返测。各测点往返观测值的偏差不应大于O.3mm,各测点取往返观测值的均值作为观测值。4 大气激光准直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大气稳定、光斑抖动微弱时进行,如在坝顶,宜在夜间观测。2)观测时,由近至远,依次观测各测点,进行往测;再由远至近,依次观测各测点,进行返测。各测点取往返观测值的均值作为一个测回的观测值,重复上述步骤观测两测回,两测回观测也偏差不应大于1.5mm,取两测回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现;mlJ值。2 将沉降仪探头先放至管底,稳定lOmin,慢慢往上收,昕到蜂呜器响声时,将探头上下缓缓移动,当电压表指针偏转至最大瞬间,量测探头深度,再将探头放下O.51.0m,重复上述操作,测得第
17、2个深度值,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2mm,取两次测值平均值作为测量值。按此测量其他沉降环深度值。3.3.9 水管式沉降仪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测i卖前,应检查储水箱的水量、输水管路和排气管路的通11局情况。9 2 确认水管式沉降仪工作状态正常后,依次对每个测点补水,补水结束待管内水位稳定后,每隔10min测读1次,当相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2.0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次的观测值。3 测读时,宜同步测量其所在观测房的垂直位移,并对相应测点的垂直位移值进行修正。3.3.10 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I 测读前应J安规定加载重量,测读后应平稳卸掉加载重量,加载和卸载过程均应缓慢平稳,不
18、得转动或晃动。2每次测读两测囚。加载稳定15min后开始测i卖,每|嘀10min测读1次,当相邻两次测值之差小于0.5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测值;卸载后重新加载重量,再进行下一测田的测i卖。两测回i卖数差不应大于2.0mmo3 测读时,宜同步测量其所在观测房的水平位移,并对相应测点的水平位移值进行修正o3.3.11 活动式测斜仪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观测前应采用模拟探头在A、B槽全孔深滑行一遍,元异常方可观测。2 观测宜采用管口滑轮。观测前应将探头与电缆连接牢固,观测时应将测斜装置高轮朝向正位移方向,沿测斜管导槽缓缓放至孔底,保持每次起测的高程相同。3 测斜仪应在孔底放置510mi口,
19、待其温度稳定后,自下而上进行测i卖,相邻两个测点的间距宜与测斜仪标距相间,完成正向行程测量。再将测斜仪调转1800,重复上述观测步骤完成反向行程测量o单传感器测斜仪,应先后测量A、B槽04 正向、反向行程测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和校验将两组读数相加,取其平均值作为测斜仪传感器零偏移值,当零偏移值超过仪器规定值时,应补测或重测。3.3.12 双金属标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测读前,应检查管口夹具和双金属标连接情况o10 2 使用游标卡尺量测时,应先检查卡尺的活动情况,每次应在同一部位量测,1卖数至O.Olmm,每次观测应测读两次,两次观测值之差不应大于O.15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观测值o3 以双
20、金属标作为水准测量基准点向外引测时,应满足按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4 双金属标测i卖应与相应的垂直立移监测同步,并根据双金属标测值的改正值对相应测点的垂直位移测值进行修正。3.3.13 表面测缝标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单向表面测缝标点和三向弯板式表面测缝标点宜采用游标卡尺或千分表量测,单向表面测缝标点也可采用国定百分表或千分表最测,平面三点式测缝标点宜采用专用游标卡尺量测。2 表面测缝标点每测次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值偏差不应大于O.2mm,取两次量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本次观测值。3.3.14 倾角仪(电平器)、固定式测斜仪、三向测缝计、多点位移计和其他埋入式位移传感器的观测可按3.5节规定执行o3
21、.3.15 变形观测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A.2节。3.4渗流3.4.1 渗流监测项目包括渗流压力、扬压力、渗流量和渗流水质,监测设施包括测压管、渗ff计、量水堪等。3.4.2 测压管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元压孔测压管水位宜使用电测水位计人工测读;有压孔测压管水位宜使用压力表人工测读O2 使用电测水位计测读时,将测头小心放入测压管内,在水位计指示器发出信号时,宜将探头继续往下放lO20cm,再缓慢提起测头确认水面后进行测i卖,1卖数至O.Olmo3 有压测压管使用斥力表测i卖时,测值应测i卖至压力表的最小估读值。当测压管中有明显气压存在时,应排气后再进行rH卖O4 有压测压管观测时应检查压力表
22、,当测值长期超出1/311 2/3量程范围时,应适时更换相应量程及精度等级的压力表。5 当测压管内放置渗压计进行监测时,应按照己标定的仪器参数和安装高程计算测压管水位,并宜进行气压修正。3.4.3 埋入式渗压计观测应按3.5节的要求执行。3.4.4 渗流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量水堪观测时量水堪堪槽、堪板和水尺应保持清洁,水尺测读时fm:上水头读数至O.lmm。采用水位测针测读时,应将测针缓缓下移,在测针接触到水面时即可测i卖,读数至3.4.6 3.5.1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项目包括混凝岛主岐岩土内部及其表面的应力、应变、锚杆应力、锚索应力、钢筋应力、孔隙水压力、土压力、铜板应力以及温度
23、等。应力应变监测仪器的形式主要包括差动电阻式和振弦式,其他类型监测设施可参照执行。3.5.2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测读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测读前,应保持监测仪器电缆的清洁、干燥,无锈蚀、氧化现象,测量仪表功能性能正常。2 测i卖时应选择仪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测量模式,并将监测仪器电缆芯线与测量仪表对应颜色的接线柱牢固连接。12 3 待测值稳定后再读数、记录,测读时不得用手或其他导体直接接触传感器连接芯线。3.5.3 采用差动电阻式传感器测量时应同时与上次测值进行对比,当本次测量电阻比或电阻值与上次读数之差超过类似工况变化条件下的差值或历史同期变化时,应重复观测并记录。3.5.4 采用振弦式仪器
24、观测时应同时将本次测值与上次测值进行比较,当频率模数或线性i卖数值与上次测值之差超过类似环境变化下的测值变化时,宜复核并同时录周期读数。3.5.5 当发现光纤光栅仪器测值变化同度随过历史同期变化时,3.5.7 3.6.1 3.6.3 若获得场地加速度峰值不小节也jZ5g的记录,应填写监测记录报告单井上报主管单位,并应及时对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分析,形成校正加速度记录、速度和位移时程,计算反应谱和傅里叶谱。3.7 自动化系统3.7.1 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1 监测自动化系统操作应设置角色和权限。2 采集频次宜设定为每天1次,且应不少于SL725规定的13 采集频次,应急条件下可加密o
25、3 应按相关要求完成日报表、月报表等报表制作,必要时上报。4 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应安装与计算机系统运行元关的软件;与外网连接时,应设置防火墙。5 原始测量数据应输入数据库。数据库应备份,备份周期不应超过30日。3.7.2 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应包括下列内容:1 检查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查看系统故障日志,及时上报故障报警信息,并按规定程序处理。2 检查采集数据是否完整,测值有无异常,物理量变化是否合理。应对超限报警或异常测值及时复测,必要时进行人工比测,并上报。3 检查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统计采集数据的缺失率、采集装置年平均元故障时间和年平均维修时间。3.7.3 自动化系统的测点应至少每
26、半年人工比测1次o3.7.4 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应及时进行病毒查杀,系统时钟应每月校正1次。3.7.5 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应做好工作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更换备件应及时登记台账。14 4监测系统维护4.1一般规定4.1.1 监测系统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应急维护o日常维护可结合曰常观测和工程日常巡视检查进行,定期维护可结合工程年度检查和监测系统鉴定进行,应急维护应在工程遭遇特殊工况后立即进行。定期维护内容和频次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日常维护和应急维护宜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o检查维护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0.1条、c.O.2条04.1.2 监测系统维护应根据监测设施、自动化系统的
27、结构和运行要求,通过检查、测试、清洁、更换和保养等手段进行O4.1.3 应对光学仪器和测量仪表定期检定或校准,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使用。4.1.4 应配备相应的维修维护工具、器件和材料,满足系统维护需要。4.1.5 发现监测仪器故障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o故障维修记录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O.3条o4.1.6 对于不能通过维护维修恢复的监测仪器、测量仪表和数据采集装置的报废处理应按SL621执行。4.2环境量4.2.1 水位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水位观测井或水尺,清理观测井中杂物,清除尺面刻度附着物。2 校测水尺零点高程,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校测和修正。3 检查水位传
28、感器支撑稳固情况,水位传感器及其采集装置宜定期比测O15 4 自记水位计的检查维护应按GB/T50138的规定执行。4.2.2 降水量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传感器器口变形、器口面水平、器身稳固等情况。2 检查、清除承水器滤网上的杂物和漏斗通道堵塞物。3 比测或校准自记雨量计的准确性,检测承水器口的直径和水平度。4.2.3 水温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测电阻式水温计测值稳定性及绝纬电阻。2 活动式水温计应定期检定或校准。4.2.4 50的规定执行。4.2.5 3 4 4.2.6 设备。2 清洁干燥轻便风向风速表。3 清洁自动测风仪的风向方位块。4 检查并保持旋转式测风传感
29、器旋转部件灵活平稳,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更换备品备件;清洗风传感器轴承,检查、校准风向标应指北方位。4.3变形4.3.1 表面变形监测设施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巡查变形监测控制网和表面变形测点、基准点状况。16 巡查内容包括:观测道路是否通畅,网点、基准点或测点及其保护装置是否缺损,测量视线是否通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置。2 变形监测控制网复测后,应对各网点进行稳定性分析,井综合评价网的整体稳定性。对于稳定性差的网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固、重建等措施;对整体稳定性差的网,应重新设计。3 应检查GNSS测点通视情况、安革提否稳固、供电系统-1一与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卫星信号接收是帘稳定,发现天线
30、15。高4 必要时应进行线体稳定性、测植斗L阳性检验,检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应满足SL766的要求。4.3.3 垂线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垂线观测房和测点工况、支撑架、油桶和线体,发现照明不足、测点窜风、渗水、结露、支撑架松动或损坏、油桶漏油、油桶中存在杂物、倒垂浮筒内泊位不够、倒垂浮体装置倾斜或浮子碰壁、正垂线的重锤与阻尼油桶壁接触、垂线线体有 附着物或与其他物体接触等情况时,应及时维护或修复。2 检查垂线坐标仪工况,发现脚螺旋松动、丝杆滑丝、松17 动等致使垂线坐标仪不能稳固地正常工作时,应及时进行维护o采用瞄准仪时,应保持尺面刻度清晰及滑块滑动灵活o采用遥测垂线坐标仪时,应检查其运
31、行环境和工作状态,如不满足设备技术要求应进行维护o3 检查垂线孔(管)和正垂线悬挂点支撑架,垂线孔(管)内发现异物应及时清除,悬挂点支撑架出现松动或损坏等现象时应及时加固维护o4 必要时应进行线体稳定性、测值准确性检验,检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应满足SL766的要求。4.3.4 激光准直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处理真空管道发射端与真空管道连接处、接收端与真空管道连接处、真空管道与测点箱连接处和波纹管等部位的变形和密封等情况,真空管道的漏气率和真空度应符合要求。2 发射装置检查维护时,不得触碰激光管及其微词装置、小孔光栏,不得改变激光管和小孔光栏的位置。3 激光跟踪仪维护时,应擦除附在激光跟踪
32、仪丝杆及导轨上的灰尘及油污,并重新进行润滑处理。4 检查激光跟踪仪输出的信号电缆,发现电缆接头接触不良时,应重新焊接或更换。5 检查维护真空表(计)、自动监测设备等,对系统供电电压进行测试检查。6 检查真空泵油的油质,并按要求及时更换真空泵油。4.3.5 静力水准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人工读数窗、浮子状态和液位以及钵体和管路的保温情况o2 静力水准系统补充液体时,应缓慢加液,避免产生气泡,可在液体中加少量硅油以减缓液体蒸发速度o3 检查钵体及其支撑体的变形、连通管路中的气泡及漏液情况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维护。4.3.6 电酷式(干簧管式)沉降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8 1 检查维护管口及管口保护装置o2 校验沉降仪电缆长度。4.3.7 水管式沉降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观测房内测量柜及水位指示装置的国定情况,并检查维护各管路的通畅和接头密封情况,保持管内液体清洁。2 检查维护自动化数据采集装置充水设备的电磁阀门及阀门继电器等o3 测试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的连通性,发现有堵塞现象应及时清洗管路。4.3.8 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线体、挂重装置、i9!读装置,发现外露端卡阻元润滑、测读装置不紧团、悬挂端重锤不自由、支架松动或损坏等情况,应及时维护。2 检查维护自动加载设备的电机、行程开关、限位开
34、关、传递装置及加载装置等。4.3.9 测斜仪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活动式j贝岭斗仪的导轮、弹簧、密封围的工作情况和信号输出情况,并检查管口变形、管口保护装置。2 校验r9!斜仪电缆长度。3 必要时,应对测斜管进行测扭。4.3.10 双金属标装置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栓查管体变形、测点装置变形及其与金属管连接、金属管锈蚀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2 检查处理双金属标仪底座与端点?昆凝土基座的固定情况,发现松动应及时加罔o3 定期校验双金属标仪或进行比测。4.3.11 表面则缝标点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标点与基础连接情况以及防水、排水措施o2 定期进行防锈处理。4.3.12 埋
35、入式位移传感器维护应参照4.5.1条的要求执行。19 4.4渗4.4.1 测压管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维护测压管孔口装置的外露构件防护和密封情况。2 校测电测水位计的测尺长度,维护尺度标记清晰,测试中Am刷蜂鸣器工作状态。,3 检查测试压力表的灵敏性和归零情况。4 校测、修正测压管孔口高程、压力1$1中心高程及管内渗压计安装高程。电阻。4.4.3 4.5 应力应变及温度4.5.1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检查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并保持标志清晰耐久。2 清除电缆线头氧化层并烫锡,做好电(光)缆头和l标志的保护和l防潮。3 检查并保持电(光)缆不受挤压、破坏和变形,避免光20 缆弯曲超出相
36、关标准。光缆的接线盒安放应牢固,防止出现腐蚀、损伤、变形等情况。4.5.2 安装在建筑物表面的铜板应力计或部分外露的锚杆(锚索)应力计,应检查井保持其保护装置和锚头的完整和牢固。4.5.3 应按照SL766的规定检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的稳定性、绝缘电阻。4.5.4 应检查集线箱密封性、接触电阻及绝缘电阻,检查维护通道切换开关和档位。应清理集线箱的革础和杂物,检查并保持4.7.1 测量仪表检查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测量仪表电源的工作状态,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保养仪表电池。2 检查并保持测量仪表接线柱牢固可靠、数值显示清晰完整。3 检查测量仪表防尘、防水、防摔措施,保持测量仪表机壳和面板清洁
37、。21 4 定期对测量仪表进行检定或校准。5 测量仪表发生故障时,宜由专业人员维修。4.7.2 测量仪表使用前后,应检查仪表外观、功能键、接线柱、电池状态和显示情况等。4.7.3 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应分别按照GB/T27663、GB/T 10156、GB/T3161的规定进行维护o4.7.4 测量仪表维护、检定或更换,应作详细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c.O.2条。4.8 自动化系统4.8.1 应检查数据采集装置的通信端口、供电电压、防雷模块和接地保护装置有效性,并及时更换蓄电池、防雷模块等易损易耗件。4.8.2 应检查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升级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及防护隔离设备o4
38、.8.3 应检查数据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各项功能,必要时可升级采集和管理分析软件。4.8.4 自动化系统通信、供电、防雷和接地保护装置等设施检查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I 检查通信设施工作状态,无线通信设施应测试无线信道o2 检查供电设施工作状态、测试相关参数。检查市电供电系统稳压电源、隔离变压器、UPS等。检查并保持太阳能板牢固、完整和清洁o3 检查避雷设施可靠性,并测试接地电阻,必要时应采取降阻处理措施。4 测试系统绝缘电阻,电阻值应满足相关要求。4.8.5 通信电(光)缆维护应按照4.5.1条的规定执行,同时应避免信号干扰。4.8.6 计算机站房检查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并保持机房温度、
39、湿度及照明适宜。22 2 检查机房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等措施和设备。3 机房电源应独立供屯,并配备UPS。4.8.7 自动化系统应配备必需的备品、备件。4.8.8 遭遇雷暴、强震等情况应及时开展应急检查维护。4.8.9 具有远程访问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在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时,应按规定程序由授权的管理人员操作,完成后及时关闭该功能。4.8.10 应建立自动化系统维护日志,并存档。23 5 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5.1一般规定5.1.1 资料整编分析范围应包括巡视检查、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温度、地震反应及环境量等监测项目。5.1.2 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分析应包括工程施工期、初期运行期
40、异常。监测物理量换算方法可参照SL551或SL601执行。5.2.3 采用自动化系统观测的,应及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J别、处理。5.2.4 监测物理量基准值、初始值选取应准确、规范,换算公式和参数应正确。5.3监测资料整编5.3.1 资料整编周期不直超过1年。施工期、初次运行期的整24 编时段,应根据工程施工、蓄水或通水进度确定。大坝、水闸、堤防等工程运行期,每年汛前应将上年度的监测资料整编完毕。水工隧洞、通航建筑物、渠道等其他工程,可根据自身运行特点制定整编周期。5.3.2 资料整编应包括整编时段内的巡视检查资料、监测数据、文字和图表等所有监测资料。整编时段内的监测物理量应按时序列表统计和校对
41、,发现可疑数据,不直删改,应标注记号,并加注说明。5.3.3 首次整编收集资料应包括工ii资料、监测设施和仪报告。5.3.8 各类监测项目整编表宜按附录D.l节格式统计。5.3.9 监测物理量过程线图绘制时,应同时绘制相关环境量的过程钱,还应绘制能表示各监测物理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图和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图。各类项目监测成果图宜按附录D.2节格式绘制。5.3.10 资料整编应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对监测系统运行提出意见或建议。5.3.11 资料整编应形成标准格式电子文档报告,并应复制到其25 他存储介质备份,同时刊印成册、建档保存。5.3.12 资料整编报告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整编
42、报告主要内容和编排顺序宜为:封面、目录、整编说明、工程基本资料、监测项目汇总表、监测频次、监测仪器设施考证资料(首次整编时)、巡视检查资料、监测资料、分析成果、监测资料图表和封底o2 监测资料图表可按巡视检查、变形、渗流、压力或应力与温度、其他监测项目的编排次序编印。每个监测项目中,整编图在前、统计表在后。3 整编报告封面应包括工程名称、整编时段、卷册名称与编号、编制单位、刊印日期等。整编说明应包括整编时段内工程变化、运行概况,巡视检查与监测工作概况,资料的可靠性,监测设施的维修、检验、校验以及更新改造情况,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分析、处理情况(含有关报告、文件的引述),对工程运行管理的建议,以
43、及整编工作的人员与组织情况等。5.4监测资料分析5.4.1 资料分析可分为初步分析和综合分析。5.4.2 初步分析应在监测资料整理与整编基础上,对报表数据、过程线图、分布罔、相关性图等定性分析,重点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突出规律性、趋势性分析和异常现象诊断,提出影响工程安全性态的可能因素。5.4.3 综合分析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多种方法,评估工程运行状态,提出或调整施工或运行监控指标,出具专题分析报告o在工程安全鉴定、遭遇特殊工况、出现异常或险情时,应开展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委花有经验的单位承担。5.4.4 运行期的监测资料分析,应针对工程自身特点,反映建筑物的运行
44、状态。5.4.5 巡视检查资料分析,应通过外观异常部位、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定性判断与工程安全的可能联系,并为安全监测和监26 测数据的分析提供依据。5.4.6 监测资料分析可采用比较法、作图法、特征值统计法或数学模型法等。使用数学模型1去做定量分析时,应同时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验证。5.4.7 监测资料分析应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特征值、变化规律、趋势及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或几个效应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程度。有条件时,还应建立效应量与原因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借以解释监测量的变化规律,判断各监测物理量的变化和趋势是否正常;并应对各项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工程的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评估工程的
45、运行状态,并拟定或修订安全监控指标。5.4.8 资料分析报告编排顺序宜为:封面、扉页、日录、分析说明、工程基本资料、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汇总表、监测仪器设施考证资料与运行性态、巡视检查资料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分析结论与建议、附因附表和封底等,可参照附录E。27 6 监测系统管理保障6.1一般规定6.1.1 监测系统管理保障,应包括制度和人员保障、监测设施管理保障、监测技术资料管理保障。6.1.2 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可委托具有丰伊中力和经验的单位承担。编和分析等。6.2.5 监测系统管理单位应为监测系统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监测专业人员提供安全和健康保障条件,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配置安全防护
46、工具和劳动保护用品等。6.3监测设施管理6.3.1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监测设施的防护,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防止监测设施损坏和丢失o应保持安全监测设施及其环境整洁,并满足运行要求。28 6.3.2 应设置专门场地存放和保管监测设备、维护工具和劳保用品等,存放监测仪器的场地条件应满足仪器存放要求。6.3.3 监测系统管理单位应建立监测设施台账,并及时更新。6.3.4 应参照SL766的规定,定期组织监测系统鉴定。鉴定为正常的,应继续运行;鉴定为基本正常的,可继续运行,且直及时修复完善;不正常的,应及时更新改造。6.3.5 监测仪器或设施的更新、报废等均应记录并存档。告和说明书、峻F报告与图
47、册、检验测试)己录飞安全监测系统鉴定报告、仪器设施更百夜革?百丽百言是、篮编分析报告等。6.4.3 监测阳节古军编有有J-,fuz lR fJ 1:至有关部门井做好留档保存。116.4.4对安全叫则有关向牛、阳、制、照片、影音等不同形式的技术资料,民应及时实施V-I档:J保管、借阅及移交等管理,并应逐步实行档案数字化管JJR.。6.4.5监测设施埋设命的考证信咛应如确可靠,并作为永久档案保存;当监测设施有变动时,仆式 J史1!;J更新考证信息。人工监测、检查记录等原始记录,应由观测人、记录人、校核人签字,留档保存。6.4.6 数字化档案资料、自动化监测数据库应由专用介质存储,适时备份,妥善保管
48、。29 附录A观测记录表A.l 环境量观测记录表A.l.l 水位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1.1 1 表A.1.1 30 表A.1.1-71尺观测记录表测点编号:工程部位:一一一一一I(桩号一一一一轴距:高程慕准值.观i则日期i卖数1m水位备注(近期降水人员及时间山革谷平均1m 情况等)观J!IJ记录校核表A.1.1-2振弦式71二二 校核A.l.5 气压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1.5o31 表A.1.5 气压观;IJ记录表测点编号.仪器编号:工程部位/(桩号:轴距,高程-气压示值气温人员备注观测日期及时间/hPa;oC 观训l记录校核A.1.6 风向、风速观测记录表格式见表A.1:160 测点编号
49、,仪器编号.抽距.高程观坝日期及时间校核表A.2.1一1水 平角观测诏弩观i则时间:年月日开始时间:时分结束时间.时分天气:呈像坝IJ读仪表及编号归零方向正镜L倒镜R2C 中数方 向值平均值备注视站mu住点。/111 01 I 1/1 If I 0 II。1111。111/观测记录:校核.32 表A.2.1-2 边长观测(光电测l1)记录表观i则时间.一一年一一月一一日开始时间一一时一-分结束时间一一时分天气呈像.加常数mm乘常数mm/km网名边名:测读仪表及编号.jJlIJ站/镜站干温湿湿气压仪高/镜高高程;oc;oc IPa 1m 1m 观jJlIJ读数l 2 f 1 4 备注I H.,.
50、、J!回数、m 7 飞l lV 1 ,J 高.观测,气U己Jk,-,飞、表:-A.2-.1-3_视准线观测记录录(i舌动舰踊i去)温度|气压;OC I IkPa 校核,测点编号:工程部位I(桩号,轴距:高程,天气一一一一-呈像一一一一一视if卖仪表及编号,第一测回第二测囚架站p.ft f 观i则值点点正镜倒镜均值正镜倒镜均值。I 观测-记录,校核33 表A.2.1-5 极坐标法观iIJ记录表测站:一测读仪表及编号.仪高:主机j肖日期:日才问:时分至H才分饶站气n,:计No:干温度计No:湿崩l度汁No:镜站:气压t十No:干温度计No:湿温度计No:镜站:气原计No:干渴度计No:湿温度计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