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抗赤霉病(农业).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753031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抗赤霉病(农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抗赤霉病(农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抗赤霉病(农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3部分:抗赤霉病(农业).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060.3一2016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抗赤霉病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barley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一Part 3:Head blight 2016-12一23发布2017-04-01实施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目。言Y/T 3060(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分为8个部分:一第1部分:抗条纹病;一一第2部分:抗白粉病;一一第3部分:抗赤霉病;一一第4部分:抗黄花叶病;一一第5部分:抗根腐病;一一第6

2、部分:抗黄矮病;一一-第7部分:抗网斑病;第8部分:抗条锈病。本部分为NY/T3060的第3部分。本部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NY/T 3060.3-2016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靖环、商瑞明、邱军、杨建明、冯晶、王瑞、贾巧君、王凤涛、汪军妹、华为、尚毅、陈万权、徐世昌。I NY/T 3060.3-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抗赤霉病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大麦赤霉病抗病性鉴定的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本部分适用于大麦(H ord

3、eum 7JU 19are L.)品种对赤霉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抗病性评价。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寄主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3 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2.4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5 病情级别disease

4、rating scale 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2.6 分离物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病原物。2.7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可使病原物生长的自然和人工配制的基质。2.8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大麦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2.9 发病率prevalence 发病植株单元数占调查植株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部分中,植物体单元为麦穗。2.10 1 NY/T 3060.3-2016 严重度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

5、分出若干级别,分别赋予相应的代表值,表示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2.11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虑普遍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为不同级别严重度与该级别的单元数乘积之和除以调查的总单元数乘以严重度最高级别数。2.12 大麦赤霉病barley head bli R1禾谷镰抱Fusariumg 穗部真菌病害。禾谷镰刀气中,从子囊壳中释放出伸出的花药上,然后状略带褐色小斑,部常出现明显籽粒内部变色,或灰白色,也3.1 接种菌从发病麦定后,通4.1 鉴定圃选址鉴定回设置在沃的地块。4.2 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的对照品种为一组,采用当地公认感对照品种分

6、别为Gobernador、早熟3号和4.3 田间设置及播种4.3.1 田间布局及播种量(Schwein)Petch引起的残体上生存,在潮湿天,病原菌常先腐生在上出现水渍被侵染小穗基,灰褐色,病浅绿色太母11(:,巳J-:r-主E采用开旺条播、等行距种植方式,行长O.8ml.Om,行距0.25m。鉴定品种播种3行,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包含1组高抗、中抗和高感对照品种,顺序排列,编号。鉴定圃两侧各种2行3行保护行。按常规密度播种。4.3.2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或适当调整播期,以便有利于植株接种和发病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NY/T 3060.3-2016 4.3.3 田间管理按当

7、地生产水平及时灌水、追肥、中耕除草和害虫防治,鉴定期间不施用任何杀菌剂。田间应配置喷灌设施,接种后雨水不足,及时喷灌,以保持田间一定湿度,满足病害发生所需的条件。4.4 接种4.4.1 土表接种4.4.1.1 接种期土表接种2次,第1次于拔节期,第2次于始穗期。4.4.1.2 接种方法-将病麦粒均匀撒于鉴定灌溉,保持土壤水分。5 5.2 5.2.3 鉴定结果计算鉴定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发病率按式。)计算。667时。土表接种后,应做好田间对穗部喷水,再将,套袋保湿3d,每I=好X100.,.(1)式中:l 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N,一一发病单株数,单位为株;N 调查总单株数,单位为株。

8、3 NY/T 3060.3一2016病情指数按式(2)计算。DJ=(Xi X sJ/(Xi X Smax)式中:DI 病情指数;Z 病级数(O);Xi一-t的单元数;Si一-t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max一一一严重度的最高级值。5.2.4 抗性评价当鉴定圃中中抗对照品种病穗率达25%以上,该批次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视为有效。依据鉴定品种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确定其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抗性划分标准见表2。表2土表接种条件下大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指数抗性评价DI二O免疫型lmmune(lM)ODIDI.R 高度抗病型Highlyresistant(HR)DIRDIDI.,咄中度抗病型Moderatc

9、lyresistant(扎1R)DIcx蛐DIDI.s中度感病型Moderatclysusccptible(MS)DI二三DI.s高度感病型Highlysusccptible(HS)注:DI为病情指数,DI.R为高度抗病型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DI(K.!呗为中度抗病型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DI节为高度感病型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5.3 穗部滴注接种法的严重度记载及标准5.3.1 调查方法调查接种穗的发病情况,根据表3病害症状描述,调查记载每个接种穗的严重度等级。5.3.2 严重度分级接种穗发病严重度划分为5级,即O级、1级、2级、3级和4级。分级及症状描述见表3。表3穗部滴注接种条件下赤霉病严重度

10、分级及其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症状描述O 接种小穗无可见发病症状1 仅接种小穗发病;或临近个别小穗发病.但病斑不扩展到穗轴2 穗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的25%以下3 秘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榕的25%50%4 穗轴发病,发病小穗占总小穗的50%以上5.3.3 鉴定结果4 计算鉴定品种的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按式(3)计算。式中:S一一平均严重度;i一一病级数(On);Xi一-l的单元数;Si一-l级严重度的代表值。5=(Xi X SJ/Xi.(3)NY/T 3060.3一20165.3.4 抗性评价当鉴定圃中高感病对照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3级以上)时,该批次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视为有效。依据鉴定品种

11、的平均严重度确定其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抗性划分标准见表40表4穗部接种条件下大麦对赤霉病抗性评价标准平均严重度抗性评价5=0 免疫型1mmune(lM)55二三2.0中度抗病型ModeralelyresiSlant(MR)3.55二三3.0 巾度感病型Moderat巳lysusceplible(MS)53.5 高度感病型Highlysu日ccptiblc(HS)6 抗性综合评价6.1 鉴定有效性判别同一年度.依据鉴定品种在土表和穗部接种条件下的发病程度,分别评价鉴定材料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以鉴定出的抗性水平较低的为准。6.2 重复鉴定连续两年重复鉴定,当两个年度鉴定结果不一致时,以鉴定出的抗性

12、水平较低的为准。7 鉴定记载表格大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附录B。D NY/T 3060.3-2016 A.1 学名和形态描述A.1.1 无性态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麦赤霉病病原菌禾符镰抱Fusnumgraminearum Schwabe属真菌界(Fungi)、丝抱纲(Hyphomycetes)、丛梗抱目(Moniliales)、瘤座抱科(Tuerculav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其大型分生抱子镰刀形,有隔膜3个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抱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黠稠状。小型抱子很少产生。A.1.2 有性态玉蜀季赤霉Gibberellazeae(S

13、chwein)Petch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 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肉座菌科(Hypocreaceae)、赤霉属(Gibberella)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织表面,略包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顶部呈疵状突起,紫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最无色,棍棒状,大小(100250)mX(15150)m,内含8个子囊抱子。子囊子包子无色,纺锤形,两端钝圆,多为3个隔膜,(l633)mX(36)m。A.2 接种体制备A.2.1 病麦粒接种体制备将麦粒在室温下浸泡24h,沥干后装人三角瓶中,在1210(下灭菌1h,冷却后即制成麦粒培

14、养基。将经PDA培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病菌接种于高压灭菌的麦粒培养基,在230(250(下培养20d25 d。菌丝布满麦粒后,将麦粒从三角瓶取出,室温下晾干备用。A.2.2 分生于包子接种体制备称取一定量的绿豆,按绿豆:水=6:100的比例加水,加热煮沸,换小火继续加热10min,过滤后分装至三角瓶中,在1210(下灭菌30min,冷却后制成绿豆培养液。将PDA培养基平板活化培养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绿豆培养液中,在260(下振荡培养(200r/min),48 h后镜检确认产生有大量分生于包子后,滤过菌丝,并配制成分生于包子悬浮液,浓度调至1X 105个/mL5X105个/mL。若暂时不接种,可将接种悬浮液置于40(冰箱中冷藏保存5d6 d。6 NY/T 3060.3一2016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大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见表B.l。表B.1 一一一年大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土农接种或自然发病榕部滴注接种编号品种名称来源不同严重度稳数抗性不同严重度穗数抗性抗性总评O级卢1 级卢2级13级14级户病指情数评价O级一1 级卢2级户3级户4级户严平重均度评价注1:鉴定地点地势海拔高度经纬度。注2:接种病原菌分离物编号。注3:播种日期。注4:接种日期。注5:调奄日期。鉴定负责人(签字):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