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集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集合7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集合7篇夫妻相敬,姑嫂互助。xx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xx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xx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
2、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xx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
3、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
4、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xx从无怨言。2014年她父亲因病去世,xx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xx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
5、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xx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xx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
6、炬成灰的思想境界。xx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德芝,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
7、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张德芝,现年57岁,丈夫张世珍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20xx年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父亲张口苴,生于1919年9月,已经92岁高龄,数年因病卧床不起;哥哥张德位,大自己5岁,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张继国患精神分裂症,XX年妻子与之离婚后远走他乡,留下孙子张福,现年刚刚
8、11岁,在撒营盘中心校读三年级。面对这样的家庭境况,张德芝没有退缩,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父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顾哥哥和自己的小孙子,还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同时还要家里家外的忙着活计,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繁琐的步骤。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德芝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亲在床前,从不让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每一个亲人。她是父亲的好女儿,哥哥的好妹妹,儿子的好母亲,孙子的好奶奶。无数次面对父亲满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时的跌跌撞撞,猛听到儿子不知所踪而满山遍野的寻找,以及担
9、心孙子往返于上学的路上。好几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张德芝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
10、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张德芝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父亲,爱兄弟叔伯,亲戚子侄到乡村四邻;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父亲,照顾好哥哥,看管好儿子,扶养好孙子,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
11、。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xx,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xx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1988年7月,xx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
12、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xx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xx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
13、眶。1997年10月,xx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xx发脾气。这时,xx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xx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xx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
14、,xx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xx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xx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xx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
15、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xx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xx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
16、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xx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xx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xx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
17、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村民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
18、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
19、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近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
20、,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忽然萌生“河边那破旧的老水车”这样一个短语,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刚看过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思想就一
21、下子越过两会中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热点,回复到我粗犷贫困的家乡。我出生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不用三辈,往上查一辈,我就是农民。非常遗憾的是我家乡山不清水不秀,历史上只出了一群英雄那就是改朝换代的瓦岗寨。更加令人遗憾的是我的父老乡亲没有大搞旅游而是竞相出去打工。听起来不错,人往高处走,何况他们去的都是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只要肯出力,每月拿回家几千块钱是不成问题的。那么现在让我们冷静一下,我给大家分析下出去的主流人物。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往大了说,它涉及国计民生,小了说,它是全村人茶余饭后最关心的谈资。因为没有签有效合同,我的叔叔伯伯们往往是打了几个月零工就会回来,因为08年经济危机,很多
22、人没有到期就被遣回。大家不要觉得可笑,这是事实。工期短、无医保、劳动时间长,工资拖欠,这些不仅仅是报纸上、网页上的新闻,它真实出现在我家乡人的生活中。矿难,是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的一道疤。那么,那些站在被烈日晒得发烫的脚手架上的农民工,在衣着光鲜的城市白领心里,是什么?第七届新概念复试作文题目是二选一,其中一个就是“我眼中的中国农民”,我看到那些质朴的、真实的农村生活,我不由得心生感激。是的,感激。农村,不只是绿瓦红墙蝶舞蹁跹,流萤小扇河水清浅,也不只是阡陌缓归月色若水,它有贫困,也有悲哀,那些痛苦的希望和迷惘,不应该被忘却。08年上海市唯一的满分作文他们,写的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记得其中
23、一句:“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从三位农民工康厚明、胡小燕和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的首批农民工代表到今年的两会重点解决农民工就业,我也想说,虽然有太多“虽然”,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坚定的“但是”,看到了政府的回应和努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掷地有声,“尊严”一词从人民大会堂里传出,反反复复地温暖着每一个孤寂的心灵。听着这句话,想起那些被他多次引用过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
24、间疾苦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知不觉,好怀念家乡的祖辈们布满皱纹的笑脸。村民孝老爱亲模范的先进事迹材料-事迹材料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子51年前,市乡村无儿无女的张西阁夫妇领养了一个婴儿,他就是。那时在北京建委工作,每次回到老家,总会给年幼的买回有趣的儿童读物和玩具。养父母的疼爱使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养父母的操持下,20岁那一年,与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张凤菊喜结良缘,不久,也退休回到了老家,一家人过着温馨、和睦的生活。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孝子,
25、夫妻两人把父母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会陪同养父母一起遛弯;中午,张凤菊会给双亲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傍晚,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笑谈村庄的趣闻轶事把多病的叔婶接到家中1983年春,74岁的养母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年夏天,二叔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多处漏雨。二叔没有孩子,看到叔叔、婶婶体弱多病,他干脆把二老接到自家的小院里奉养起来。父亲爱吃饺子,二叔爱吃面条,总是想方设法满足长辈的要求。逢年过节,总会给3位长辈添置新衣、改善伙食。1985年秋天,婶婶患上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卧床不起。不嫌脏、不嫌累,像对待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婶婶,直到婶婶去世。二婶去世后,、弟兄二人白
26、天在一起吃饭,晚上在一个炕上睡觉,日子过得倒也舒心。两位老人怕冷,夫妻每年冬天都会早早地为他们生好火炕、做好御冬的棉衣。10个春秋匆匆消逝,1996年底临近除夕,82岁的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也是在病床前服侍老人,一周后老人走了,也消瘦了许多。把单身的舅舅也接进了家养父去世后,二叔神情很抑郁,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为了让叔叔有个伴,也为了照顾单身一人的舅舅,把73岁的舅舅孟玉曙也接到了自家的小院里。,84岁的含笑离开了人世。村民何小忙说,的二叔活了84岁,这多亏了计香两口子的精心伺候啊!计香这孩子特孝顺,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啊!去年夏天,84岁的孟玉曙老人患了脑血栓,夫妻侍奉老人比往日更精心
27、了,一口一口地给老人喂饭,接屎接尿,从没有嫌弃过他。老人脾气很倔,有时也会与两人顶几句嘴,但夫妻不气不恼,坚持为老人洗衣、做饭、洗澡、换衣、拆洗被褥。真情感动许多人一晃30年过去了,先后送走了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4位老人,他也从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51岁的中年人,额角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5位老人之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感动了许多人,他也成了三里五乡孝顺老人的典范和榜样。爱心盈盈亲情融融xx县“十佳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推荐材料xxx,女,土家族,42岁,大专文化,xx县地方税务局一名普通干部。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
28、xxx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一颗孝顺之心小x本姓x,三岁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姨父姨母因膝下无子,家住xxx乡的亲生父母把她过寄给姨父姨母抚养,后来她也就随姨父姓了“x”。看着xx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出嫁成家,两位老人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尽了老一辈人应尽的义务。参加工作后的xx,回到家就帮姨母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xx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两位老人买点布料添件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
29、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xx成家后都还坚持着。2005年3月,姨父因病去世,办完姨父的丧事后,她把年迈多病的姨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姨母年青时就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护理好姨母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xx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姨母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姨母体胖怕热,行走不方便,却又喜欢出门散散步,每次从散步到回家是走一走停一停,上楼梯也要歇上一会儿,看着姨母大汗淋淋地回到家,xx很是心疼,几天之后,家里便安装了空调。为了照顾好
30、姨母,同学之间的小聚、单位组织的三八旅游活动,xx也都放弃了。实在是推不掉的应酬,xx也是提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再参加。xx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一颗体贴之心xx的丈夫xxx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农家子弟,凭着农家子弟的勤奋与好学,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丈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上较忙,一年四季出差、开会、学习的时间多,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xx一个人的肩上。一次,姨母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丈夫又出差在省里开会,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xx到医院陪伴姨母,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
31、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年呆在乡下,有时老年人打个电话上来想看看外孙,xx只好利用“双休日”带着儿子买些营养品去乡下看望两位老人,第二天下午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宣恩上班。“百善孝为先”,男人在忙着经营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往往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前几年公公婆婆住在中间河,有一年,xx提醒丈夫,今年婆婆过生时,咱们一家三口一定下去看看,结果婆婆过生那天,丈夫单位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工作,她只好默默地带着儿子去为婆婆做生。一颗关爱之心儿子xx现在xx民族学院读书,在儿子的培养教育上,xx没少操心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xx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去拿药,
32、晚上还得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与一位叫xx的同学玩得特别好,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菜,他都会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来。有一次在学校,儿子与xx因为口角之争,一时气愤的宗坤居然拿起板凳打了平日里玩得最好同学。老师通知xx赶到学校后,问清了原因,原来,儿子的同学因随口带了一句骂人母亲的脏话,宗坤一时冲动用板凳砸了同学。回到家后,xx对儿子说:“他是你玩得最好同学,你要学会谦让,不能因为一句话出口没注意,你就动手打人。”后来,对方的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应该,专门到xx家道歉。儿子在家里的时候,xx不宠儿子,对儿子本来力所能
33、及的生活自理劳动,放手让儿子自己去做,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桌、书包,晚自习回家自己煮面等等;对儿子在外交友方面,也不是给太多的零花钱,防止儿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儿子高中是在外县住读的,一向坐车就晕坐的xx还是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开学那天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作了简单的安排后,第二天就回到了xx。对儿子的爱和教育,xx说:“要爱得适当,爱中有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要照顾得适当,一定要给儿子一些靠他自己的出力而获得成果的机会;要关心得适当,得放手时且放手,该放心处且放心。”孝老爱亲模范的先进事迹材料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
34、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数千年生活在彝乡苗岭间纯朴善良的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九组的张德芝,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侍奉年逾90岁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哥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张德芝,现年57岁,丈夫张世珍为帮助其照顾家庭,于1986年从北京建伟安装公司回到禄劝,在县黄磷厂工作,20xx年3月因病去世。从此,一家人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肩上,她以
35、坚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父亲张口苴,生于1919年9月,已经92岁高龄,数年因病卧床不起;哥哥张德位,大自己5岁,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张继国患精神分裂症,XX年妻子与之离婚后远走他乡,留下孙子张福,现年刚刚11岁,在撒营盘中心校读三年级。面对这样的家庭境况,张德芝没有退缩,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父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悉心照顾哥哥和自己的小孙子,还要照管好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同时还要家里家外的忙着活计,每天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些繁琐的步骤。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德芝却用行动改
36、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父亲在床前,从不让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每一个亲人。她是父亲的好女儿,哥哥的好妹妹,儿子的好母亲,孙子的好奶奶。无数次面对父亲满床的屎和尿,看到哥哥行走时的跌跌撞撞,猛听到儿子不知所踪而满山遍野的寻找,以及担心孙子往返于上学的路上。好几次,她都在院子里徘徊,在床上辗转反侧,害怕家人会有什么闪失,想到今后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失望了,她感到很累,她怀疑她也许根本撑不住这个家。她的泪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责任在推着她,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又使她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黎明来临之时,又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一天。张德芝没有闲的时候
37、,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照顾好家庭,还要忙差地里的活计,毕竟一家人都还指望着她。但她对村里的大事小物很热心,谁家有红白事都要挪出时间去帮忙,她敬村里的老人、长辈,爱周围的兄弟子侄,尽管日子过得不算宽裕,繁重和家庭重担有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的怨言,脸上写满天了满足,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使自己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价值。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张德芝为人处世的标杆,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从孝父亲,爱兄弟叔伯,亲戚子侄到乡村四邻;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父亲,照顾好哥哥,看管好儿子,扶养好孙子,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