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6746696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篇一】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化学高考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篇二】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相

2、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

3、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5.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

4、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5、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充分燃烧:C+O2=CO2不充分燃烧:2C+O2=2CO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S+O2=SO2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相关知识点:(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在集气瓶底部

6、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3Fe+2O2=Fe3O4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相关知识点:(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4P+5O2=2P2O5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7、2H2+O2=2H2O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C+2CuO=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相关知识点:(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H2+CuO=C

8、u+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

9、纯;(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CO+O2=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17.甲烷在空

10、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H2+Cl2=2HCl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C+CO2=2CO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化学复习方法及复习误区科学的复习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同学们应注意

11、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任何复习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要注意教材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一个选项,一个实验可能就是一道探究题。因此复习时要先通读课本,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复习是对整个课本内容的整合,所以复习时应当尽量将前后的知识相联系,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归类,使知识系统化,也便于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以后,还要敢于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超出课本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与生产、生活、实验联系紧密的问题。这一类题的出发点都是从贴近生活的角度,要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来解决,揭示现象的

12、内在规律。概括地说:一是要仔细看书,二是要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将学过的知识向纵深延伸。而且,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要注意题型及出题者意图:比如:化学非选择第一题,重点考查能源、材料、营养和化肥等知识,不难想到,这些知识主要分布在八年级教材第4、7单元和九年级教材的1、4、5单元,这里很多记忆性的知识必须熟记,差一点都不行;再比如实验设计题,很多同学画图经常扣分,实际上你只要把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按中考评分标准画上几遍,中考便不会丢分了。不仅如此,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要注意以下两大误区:误区一:只重做题不重基础有些同学认为,复习就应该大量做题,恨不得练习册、

13、模拟卷一本接一本,认为这样考试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其实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同学们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误区二: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解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际上,考查一个知识点,就是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要结果,必要的语言叙述和重要的解题步骤,在考试阅卷中占有很大分值。除此之外,从以往的多次考试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审题和文字叙述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因此:1、我们要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常听老师说: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一气呵成。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需要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2、要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知道解题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要改变这些坏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