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803-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ocx

上传人:fd****s 文档编号:6745154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803-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DB11_T803-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1_T803-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803-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编 号: DB11/T 803 2011备案号:J118662011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es2011-04-28发布 2011-09-01实施北 京 市 规 划 委 员 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esDB11/T 8032011主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1年09月01 日2011

2、 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通知市规发20111257号各有关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 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编号为DB11/T 8032011,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该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工业大学负责具体 解释工作。特此通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DB11/T 8032011前 言建筑节能减排已成为绿色北京发展的重大需求,建筑垃圾资源 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关键,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是建筑垃圾 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北京市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程,适应了北京城

3、乡建设发展的科技需求。本规程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编制计划,由北京工业大学会同有关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编制。编制过程中,开展了相关专题的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再 生混凝土材料及其在结构中应用的研究成果,采纳了本规程编制组 有关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了有关 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程共有5章,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多层和高层再生混凝土房屋。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工业大学负责具体 解释工作。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

4、化办公室。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 意见和建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 研究所北京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管理组(邮编:100124,E-mail:wlcao)。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8017520。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DB11/T 803201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曹万林陈家珑张建伟董宏英彭 斌周中一薛慧立朱兴刚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周炳章宋 波童衍蕃夏 禾张维斌李清海霍文营DB11/T 8032011目 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

5、.2 主要符号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材料 33.3 再生混凝土保护层 53.4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53.5 结构构件基本规定 64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74.1 原材料质量要求 74.2 配合比设计 75 多层和高层再生混凝土房屋 95.1 一般规定 95.2 截面设计 115.3 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 115.4 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135.5 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145.6 筒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4本规程用词说明 15条文说明 17DB11/T 8032011CONTENTS1 General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

6、rms 22.2 Symbols 23 Basic Requirenments of Seismic Design 33.1 General Stipulations 33.2 Materials 33.3 Recycled Concrete Cover 53.4 Anchorage and Connections of Steel Reinforcement 53.5 Fundamental Stipulations for Structural Members 64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for Recycled Concrete 74.1 Quality Re

7、quirements for Raw Material 74.2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75 Multi-story and Tall Reinforcement Recycled Concrete Buildings 95.1 General Stipulations 95.2 Section Design 115.3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or Frame Structures 115.4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for Wall Structures 135.5 Details of Seismic D

8、esign for Frame-wall Structures 145.6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for Tube Structures 1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5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7DB11/T 80320111 总 则1.0.1 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促进建筑业可 持续发展,推动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耐久,保证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房屋地上结构的设计。1.0.3 本规程再生混凝土

9、指配置过程中只掺用再生粗骨料的混凝土。1.0.4 本规程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再生混凝土 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的规定。1DB11/T 8032011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再生骨料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在配制过程中掺用了再生骨料的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2.1.2再生骨料 recycled aggregate 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总称。2.1.3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再生混凝

10、土中再生粗骨料用量占粗骨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2.1.4净用水量 net water content不包括再生骨料1小时吸水量在内的混凝土拌合用水量。2.1.5总用水量 total water content.包括再生骨料1小时吸水量在内的混凝土拌合用水量。2.1.6净水胶比 net water-binder ratio净用水量与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之比。2.1.7 总水胶比 whole water-binder ratio总用水量与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之比。2.1.8 再生混凝土构件 recycled concrete element 用再生混凝土浇筑的构件。2.2 主 要 符 号E再生混凝土

11、的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f.、f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x、f;再生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i再生混凝土设计强度折减系数;7kz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2DB11/T 80320113 基 本 规 定3.1 一 般 规 定3.1.1 再生混凝土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宜为30%50%。再生混凝 土的强度等级宜选用:C15,C20,C25,C30,C35,C40。3.1.2 不得使用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粗骨料。再生粗 骨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规定。3.1.3 再生粗骨料的应用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标准规定。3.1.4

12、房屋结构同一楼层再生混凝土,宜采用同类再生粗骨料和相 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2 材 料3.2.1 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其立 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确定方法相同。3.2.2 素混凝土结构的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 凝土结构的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PB300、 HRB335、HRBF335 钢筋时,不应低于C25;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 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时,不应低于C30 。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5。3.2.3 再

13、生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f,可按相 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采用。再 生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f可按相同强度等级的 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采用。3.2.4 再生混凝土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E.宜通过试验确定,在缺乏3DB11/T 8032011试验资料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50%的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 可按表3.2.4采用。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介于30%和50%之间时,再 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按线性插值。表3.2.4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10N/mm)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0%1

14、.982.302.522.702.842.93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1.762.042.242.402.522.603.2.5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50%的再生混凝土徐变系数,可 采用相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徐变系数的1.05倍、1.10倍;当再生 粗骨料取代率介于30%和50%之间时,徐变系数按线性插值。3.2.6 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可按普通混凝土采用。3.2.7 再生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可按普通混凝土采用。3.2.8 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本构关系可参照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 压本构关系确定。3.2.9 再生混凝土应在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应用。设计使用年 限为50年的再生混凝土结构,其再

15、生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3.2.9的 规定。表3.2.9 结构再生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环境等级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kg/m3)0.60C250.30不限制a0.55C300.203.0b0.50(0.55)C35(C30)0.15三a0.45(0.50)C40(C35)0.15b0.40C400.10注:1 环境等级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2 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再生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 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3 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再生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4DB11/T 80320113.2.10 再生

16、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要求。3.3 再生混凝土保护层3.3.1 再生混凝土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 下列要求: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再生混凝土结构,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大于40%、大于40%不大于50%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 再生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等级板、墙梁、柱再生粗骨料取代 率不大于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大于40%不大于50%再生粗骨料取代 率不大于4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大于40%不大于50%15202025二a20252530二

17、 b25303540三a30354045三b404550553.3.2 板、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3.1中相应数值 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 度不应小于15mm。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3.4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3.4.1 再生混凝土构件,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对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50%的再生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的锚固 长度、锚固形式和技术要求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5DB11/T 803201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规定

18、。3.4.2 再生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连接,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规定。3.5 结构构件基本规定3.5.1 再生混凝土板、梁、柱、梁柱节点、墙设计的基本规定,应 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规定。6DB11/T 80320114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1 原材料质量要求4.1.1 再生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要求。4.1.2 再生混凝土所用再生粗骨料应满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GB/T 25177 的要求。4.1.3 再生混凝土所用天然骨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

19、 天然粗骨料和天然细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要求;2 天然骨料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普通混凝土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按批进行复检。4.1.4 再生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 的要求。不应使用海水拌制钢筋再生混凝土。4.1.5 再生混凝土宜采用磨细矿渣粉、优质粉煤灰、钙质石粉等矿 物掺合料,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4.1.6 再生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应符合以下规定:1 再生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 混凝土泵送剂JC47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 474、混 凝土防

20、冻剂JC 475、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等的要求;2 外加剂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对进场外加剂应按批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2 配合比设计4.2.1 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4.2.2 设计参数选择:7DB11/ 80320111 再生混凝土应采用重量法进行配合比计算。2 再生混凝土的总用水量为净用水量和附加用水量之和。再生粗骨料采用预湿处理时可不考虑附加用水量。3 净用水量的确定,宜根据塌落度和粗骨料最大粒径,按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参考用水

21、量基础上增加5%。4 附加用水量应按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确定。5 再生混凝土的净水胶比(或水泥用量)不宜大于(或小于)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所规定的最大水胶比(或最 少水泥用量)。当再生混凝土净水胶比(或水泥用量)大于(或小于)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所规定的最大水胶比(或最少水泥用量)时,应按规定的最大水胶比(或最少水泥用量)取值。6 进行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应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 如需以自然含水状态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进行相应的修正。 4.2.3 配合比的调整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确定。8DB11/T 80320115 多层和高层再生

22、混凝土房屋5.1 一 般 规 定5.1.1 抗震设防的再生混凝土房屋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 标准。再生混凝土房屋建筑适用于丙类、丁类建筑,不得用于甲类、 乙类建筑。5.1.2 抗震设防的再生混凝土房屋建筑,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 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5.1.3 本规程再生混凝土房屋指钢筋再生混凝土房屋。现浇再生混 凝土房屋适用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1.3的要求。当再生 粗骨料取代率介于30%和50%之间时,现浇再生混凝土结构房屋适 用的最大高度按线性插值。表5.1.3 现浇再生混凝土房屋

23、适用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m)结构类型再生粗骨 料取代率非抗震 设计设防烈度678(0.2g)8(0.3g)9框架结构30%45454035302450%404035302520框架-剪力墙结构30%80807060503550%707060504030剪力墙结构30%90908070605050%808070605040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简 结构30%90908070605050%808070605040筒中筒结构30%1101109585756550%10010085756555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 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3

24、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9DB11/T 80320115.1.4 再生混凝土房屋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烈度、结构类 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 施要求。现浇再生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按表5.1.4确定。表5.1.4 现浇再生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20202020202020框架四三三二二-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40402021404020214040202135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二剪力墙三三二二剪力墙结构高度(m)50502425505024255050242550抗震等级四三四三

25、二三二一一二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核心筒二二筒中筒结构外筒三二内筒三二注:1 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 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 抗震等级;3 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1.5 再生混凝土房屋应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方案,尽量不 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相关条文的规定。5.1.6 再生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荷载取值、荷载标准值计算应符合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10DB11/T 80320115.2 截

26、 面 设 计5.2.1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柱及节点,不应低于C30;其它各类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25。5.2.2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3节的 规定。5.2.3 再生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正 截面受拉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扭曲截面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 和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相关条文确定,但相应计算公式的再生混凝土设计强度应乘以 折减系数ai:1 对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和正截面受拉承载力的计算: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i=0.95;当再生粗骨

27、 料取代率为50%时,i=0.85;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介于30%和50% 之间时,可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ai的取值。2 对于斜截面承载力、扭曲截面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和局部 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i=0.9;当再生 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i=0.8;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介于30%和 50%之间时,可用线性插值方法确定ai的取值。5.2.4 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 组合、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5.2.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验算再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应 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e

28、的影响,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kE可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5.3 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5.3.1 再生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宜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相关条文的规定。11DB11/T 80320115.3.2 再生混凝土梁的钢筋配置及抗震构造要求应符合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的规定。5.3.3 抗震设计时,再生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 、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 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一 、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 于500mm。2

29、剪跨比宜大于2;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5.3.4 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应超过表5.3.4的规定。当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介于30%和50%之间时,再生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按线 性插值;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 减小。表5.3.4 再生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非抗震设计抗震等级二三四框架结构30%0.850.600.700.800.8550%0.800.550.650.750.80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及筒中筒结构30%0.900.700.800.850.9050%0.850.650.750.800.85注:1 轴压比指柱组合

30、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之比值;轴压比计算时,对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折 减系数i,i按本规程5.2.3确定;2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 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3 有关柱轴压比限值确定的其它规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5.3.5 再生混凝土柱的钢筋配置及其它构造要求,应符合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12DB11/T 80320115.3.6 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

31、距和最小直径、框 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与体积配箍率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规定。5.4 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5.4.1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厚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的规定。5.4.2 一、二 、三级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 肢的轴压比取值为: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 一级9度不宜 大于0.35,一级7度、8度不宜超过0.4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55; 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 一级9度不宜大于0.30,一级7度、 8度不宜超过0.40,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50;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32、 介于30%和50%之间时,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轴压比限值按线性插值。5.4.3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关 条文的规定,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 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于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5.4.3规定的一、二、三级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及四级再生混凝土 剪力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应符 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表5.4.3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抗震等级或烈度一级(9度)一级(7

33、、8度)二、三级轴压比0.100.200.25注:轴压比指墙肢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肢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轴压比计算时,对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折减系数i,ai按本规程5.2.3确定。2 再生混凝土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5.4.3规13DB11/T 8032011定的一、二、三级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它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 构件沿墙肢的长度、配箍特征值、箍筋和纵向钢筋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5.5 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5.5.1 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厚度和

34、边框设置应符合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的规定。5.5.2 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柱轴压比不应超过表5.3.4的规定。5.5.3 剪力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 GB 50011 相关条文的规定。5.6 筒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5.6.1 再生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构造,其中:框架的抗震 构造应符合本规程5.3节相关规定;核心筒的剪力墙抗震构造,除应 符合本规程5.4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的规定。5.6.2 再生混凝土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其剪力墙除应符合本规程5.4 节的

35、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关条文的规定。14DB11/T 8032011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

36、“应按执行”。15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11/T 8032011条 文 说 明2011 北京DB11/T 8032011目 次1 总 则 212 术语和符号 223 基本规定 233.1 一般规定 233.2 材料 233.3 再生混凝土保护层 243.4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243.5 结构构件基本规定 254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64.1 原材料质量要求 264.2 配合比设计 265 多层和高层再生混凝土房屋 275.1 一般规定 275.2 截面设计 285.3 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 285.4 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295.5 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37、 295.6 筒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30DB11/T 80320111 总 则1.0.1 北京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一方面大 量的砂石骨料被不断开采,天然骨料资源日益趋于枯竭;另一方面 因城市规划需要和旧建筑的超龄,越来越多的房屋将被拆除,必需 尽快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在拆除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和其它结 构房屋的建筑垃圾中,废旧混凝土占较大的比例。为加快废旧混凝 土的利用并实现其资源化,亟需再生混凝土骨料在建筑结构混凝土 构件中的应用技术。编制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对推进再生 混凝土骨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促进建筑材料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非常重要。1.0.2 规定了本规程

38、的适用范围为钢筋混凝土房屋地上结构。 一方 面考虑了目前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生产规模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另一 方面考虑了地下结构的环境特点。1.0.3 规定了本规程再生混凝土指配置过程中只掺用再生粗骨料的 混凝土。 一方面考虑了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相对易于保障;另一 方面考虑了再生混凝土细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和再生砂浆等,同 样可达到建筑垃圾资源化目的。1.0.4 本条指明了,本规程只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了基本规定, 更多的结构设计要求,需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北京市 地方标准的规定执行。21DB11/T 80320112 术语和符号本章列出了与再生混凝土结构有关的主要术语。本规程中的“再

39、生混凝土构件(recycled concrete element)”包 括“再生混凝土剪力墙(recycled concrete shear wall)”,其中剪力墙 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称“剪力墙”, 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称“抗震墙”。22DB11T 80320113 基 本 规 定3.1 一 般 规 定3.1.1 本条综合考虑了确保再生混凝土质量、推广应用再生粗骨料 的需要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过高对再生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规定 再生混凝土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宜为30%50%。研究表明,再生混 凝土强度等级可达到C40,故规定了再生混凝土

40、的强度等级宜选用: C15,C20,C25,C30,C35,C40。3.1.2 本条规定为了防止再生粗骨料的污染、腐蚀和放射性超限。3.1.3 本条规定为了保障再生粗骨料应用的安全与环保。3.2 材 料3.2.1 本条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做了规定,并与普通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予以统一。3.2.2 本条对不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作了规 定。3.2.3 为使再生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公式与普通混凝土统 一,以及再生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确定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统一,本 条规定,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其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方法与普通混凝土立

41、方体抗压强度标准 值确定方法相同。试验表明,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不同受力条 件下,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比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构件 承载力略有降低,为考虑这个因素,在后面有关再生混凝土构件承 载力计算条文中,采用了按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不同受力条件 对再生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乘以折减系数的方法。3.2.4 本条对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规定的依据是:国内外具有代表 性的528组再生混凝土试验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本规程编制组大23DB11/T 8032011量的试验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其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约为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0.8倍;当再生粗骨 料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约为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 凝土弹性模量的0.9倍。3.2.5 再生混凝土徐变系数的确定目前相关试验研究尚少,本条的 规定综合考虑了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低, 以及再生混凝土徐变系数比同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徐变系数大两方 面的因素。3.2.6 本条对再生混凝土的泊松比取值作了规定。3.2.7 本条对再生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取值作了规定。3.2.8 试验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本构关系与普通混凝土的 单轴受压本构关系接近。3.2.9 本条对再生混凝土适用的环境类别作了规定。同时对设计使 用年限为50年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