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6743653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有哪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一.含义: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z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兴衰过程: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

2、社会的正统思想。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加强: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特点:地方行政体系

3、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强化、顶峰(衰落):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三.评价:积极影响: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消极影响: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失误、暴政和腐败。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认识:中央集权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说明它是适应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4、来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不可能瓦解。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

5、,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一种:政治: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划分依据:各邦都有公民大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决定城邦政体的类型。(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边区居民、外邦人、奴隶、

6、妇女都没有公民权)。政体类型:城邦政体呈多元状态,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如斯巴达)民主制(如雅典)。此外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特征:形式多样;都属于公民政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民主氛围浓厚。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经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多样,文明呈现多样化。对外: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古希腊的殖民扩张。影响:政治:人员的频繁流动扩散,瓦解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共产制,利于民主制发展;扩大了地域生存空间。经济: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文化:吸取东方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

7、独特的文明奠定基础,也促进了思想的开放自由,勇于探索,冒险精神和平等互利的观念。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3雅典的民主政治一.形成条件:地理环境: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经济:高度发达的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贵族制下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促使雅典发生了一系列改革,最终走上了民主轨道(雅典民主不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天才的发明)。仁人志士的努力。(二)确立过程:1、基础梭伦改革: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政治上:A按财产多少将雅典

8、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B成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C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意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以地域为基础重新划定10个行政选区,不分等级、以抽签方式从各个行政选区选举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从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对个别有企图的野心家进行政治放逐。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黄金时代

9、”伯里克利时期:表现: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三.内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权参与。五百人议事会使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所有符合条

10、件30岁以上的公民皆可参加;成员由抽签产生。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符合条件的公民皆可参见;成员由抽签产生。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负责处理其他具体事物;符合条件公民参加;成员选举产生。一切官职向公民开放并由选举产生。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轮番而治所有公职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

11、也被别人统治。在具体运作上,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都用抽签方式决定。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五.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六.评价:1.积极:创新性:在古代君主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推动了雅典的全面繁荣,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优越性:民主有利于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文明进步性:促进了文化广泛深入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2.消极:适用范围狭窄,适用于小国寡民城邦的直接民主。民主的范围是男性公民,外邦移民、妇女、奴隶和他国公民除外。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权,易造成权力的误用滥用。总之,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