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docx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6742881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7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1一.说内容1.教材简析: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知识,主要是明白什么是说明的对象;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本文层次分明、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二

2、.说教学法本次语文课的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认识能力,但欣赏能力有限。鉴于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阅读教学,情境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通过教师有机的教,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一)阅读教学法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导入之后,立即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读完全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注意:这篇课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2.定向阅读,提取文章信息通过定向阅读,把握课文的说明结构,即总分结构。文章总体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和总的特

3、征。从文中提取说明特征的一个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总的方面。这个特征又体现在多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这是分说的方面。这里既要有教师的教,更要突出学生的学,由学生有目的的读,找出文中最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熟悉课文。(二)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之作,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的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此种方法主要是在欣赏、品味苏州园林的美的时候所采用。先让学生找到表现美的句子,然后共同探讨苏州园林的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说教学理念:1、摒弃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快速自由式阅读定向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这是初次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四、说教学程序本文采用分课时,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多媒体导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

5、方面的协调发展。(二)含英咀华,夯实基础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生字词,夯实字词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词。如:1、注音:轩榭()嶙峋()丘壑()重峦叠嶂()2、结合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三)心系园林身感其美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多形式的阅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本课教学的高潮。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好阅读提纲,使文章层次分明。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项特征: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B、(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C

6、、(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D、(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E、(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F、(门和窗都是高度的图案美)G、(极少用彩绘给人以色彩美)2、学生画出描写苏州园林美景的语句,共同欣赏。3、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贯穿语言准确性的教学,让学生仔细体会。让学生懂得写说明用词既要准确,又要生动。4、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前面学过的课文对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文要进一步的理解。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等。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都使说明的事物给人留下更深刻、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对事物有了更精确的理解。(三)迁移训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尽力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锻

7、炼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完本课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去参观,然后完成写作任务,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要求根据学生知识层面合理的提出。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2教学重点: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说明文知识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3、字词4

8、、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表

9、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明确:四个讲究。四、分析第三自然段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六、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1)概括本段的段意(

10、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4)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七、提问: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八、整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主要次要九、归纳说明文阅读的重点(1)明确说明对象(2)弄清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4)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5)明确说明顺序(6)把握说明文的结构(7)在说明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8)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十、本课小结十一、布置作业作文我们的校园要求: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3、

11、用34种说明方法4、字数:500字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3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作者

12、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学生提问,共同探究。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13、。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其

14、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归纳: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四、布置作业

15、课后练习一。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提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

16、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提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三、语言的特点提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1、准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玩赏、欣赏、观赏)2、周密请说出以下各句划线词的作用。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3、精练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

17、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音调为色彩。提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的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四、小结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4一、导入新课,

18、初识苏州园林。1.对对子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教师总结: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

19、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

20、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2段)(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

21、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5教学目标:1、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说明。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除说明外,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3、赏析说明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教学重点:1、围绕说

22、明对象的特征来说明。2、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体会除说明外,其它表达方式的运用。2、赏析说明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准确把握园林特征,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2、导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如果我们来到江南就不免去苏州的园林看一看,它虽然没有北京皇家园林的庄严肃穆;却也不失江南的婉约与妩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去欣赏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3、作者简介

23、: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多媒体显示)。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1)辨明字音:轩榭(xunxi)池沼(zho)丘壑(h)模(m)样重峦叠嶂(zhng)相间(jin)嶙峋(lnxn)庸俗(yng)镂(lu)空蔷薇(qingwi)(2)辨明词义: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

24、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在本文中是典范,样本的意思。布局:全面安排。映衬:映照;衬托。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别具匠心: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结合标本一词的意思理解苏州园林的地位。)(3)学生朗读以上两部分3、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教师提问:(1)课文题目是苏州园林,第一段中也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都处。”那么,作者有没有把苏州园林中各个园林全部都写下来?明确:没有(2)作者是如何来写苏州园林的呢?明确

25、:抓住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来写。(3)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教师提示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四个讲究”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问:与中心有何关系?明确:这是从细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三段和前面四段都紧紧扣住了一个词语:图画)。“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问:课文的第3、4、5、6,7,8,9段内

26、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4、5、6,7,8,9段是分说。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投影显示):第一部分(12):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3段)大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5段)第二部分(39):分说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6段)每个角落图画美(第7段)细部门窗图案图案美(第8段)极少使用彩绘色彩(第9段)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5.思考:提问:这“四个讲究”能否调换次序?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

27、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上是前后一一对应。问: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三、在朗读课文中结束本课的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总结全文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生字词。听写(生字词见上节课教案)二、速读课文,思考:在这四幅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找出其中你喜欢的句子,看看它是怎样体现“图画美”这一特点的?从说明方法,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入手。(一)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1、作比较。如第5

28、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2、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3、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二)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

29、用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1)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问:前面看到本文

30、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2)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准确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周密请说出以下各句加横线词的作用。(投影显示)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精

31、练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3)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等。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如第4、5、7、8、9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三、总结全文: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如

32、诗如画,美不胜收,不觉让人心驰神往。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努力探索,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那就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6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总说和分说的结构。3、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教学重点: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2、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制订的读书方法。3、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

3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州的园林。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三、简介苏州园林: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四、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的把握。(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

34、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提示:(1)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3)全班订正。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

35、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五、布置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二、新授:(一)课堂小测:1、点名说出说明方法的种类。2、点名说出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二)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36、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三)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精读4、5两节: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

37、、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5、“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三、总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三、四。2、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篇7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38、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教学设想采用比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

39、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子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二、认读。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三、疏导。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

40、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文章的布局。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问:设计者

41、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

42、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金銮()殿蟠()龙鎏()金玉玺()妃嫔()湛()蓝上谕()傀儡()翊()坤宫修缮()击罄()诏()书2.解释黑体的字: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

43、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1

44、)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师生讨论后明确:写太和殿: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

45、罄、烟雾缭绕。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四、总结,完成

46、课堂练习: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