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39406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出辞气远鄙倍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出辞气远鄙倍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2.积累一些文言诗词。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明了本课主题。(言语)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语言中重“文”轻“言”的普遍现象。读书识字只是少数人(上层阶级)能够享用的殊荣,但言语”科并未衰竭,“言语”的理论及价值观反而不断得以发展和提升,其中有孔子的功劳.孔子教授弟子门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言语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一以贯之,培养出了宰我,子贡等一大批能言善辩的人,并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士纵横稗阖的言论谈吐,其建树一直昭示于后世,可谓中国言语学的源头.二、解读课文(一)我们评论

2、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主要是看他的言谈举止.而作为一个君子,他的“言谈举止”应该要怎么样?(用课文语句回答)明确:君子的三贵之道。君子的言谈举止必须合乎礼。(8.4)评析第一点“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前面说过的“色难”就是这个道理。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人,人的这两种毛病,差不多是天生的。尤其是慢,人都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听一点就是自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这些都是很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修养的熏陶,粗暴傲慢的气息,自然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出辞气远鄙倍说课稿一、教材出辞气远鄙倍是语文版高中教

3、材选修课选读的第九课。选读是新课程教材“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评价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等方面。选读的课文按主题编排,全书共15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出辞气远鄙倍编入“学习与教育”类,侧重讲语言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辨析古今词义,积累文言词汇。2.技能目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文明用语习惯。3.情感目标:认识文明用语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

4、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2.教学难点:理解文明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四、教法与学法(1)诵读法。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注释、查阅字典,准确掌握课文生僻字词读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出辞气远鄙倍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笾()豆之事侍于君子有三愆()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闵子骞()蘧()伯玉裨谌()()鲜()以仁仁而不佞()御人以口给()恂恂()如便便()言訚訚()如踧()踖()以上为出辞气远鄙倍馁()在其中矣襁()负其子博学而笃()志以上为学以致其道(二)选择、填空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加倍

5、地)B.东里子产润色之(加以文采)C.巧言令色(好的脸色)D.御人以口给(能言善辩)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孟敬子问之B.鲁人为长府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C.蘧伯玉使人于孔子D.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子曰:“使乎!使乎!”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3.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子曰:“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B.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曰:“古之贤人也。”C.闵子骞曰:“仍旧贯(之),如之何?”D.出,(子贡)曰:“夫子不为也。”4.下列加点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夫人不言,言必有中B.行人子羽修饰之

6、C.几彷徨死D.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5.下列句子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正颜色,斯近信矣。端庄脸色神气,就会近于诚信。B.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个人不说话,一说话必定切中要害。C.巧言令色,鲜矣仁!说美好动听的话语,装柔顺和善的脸色,这种人的仁德太少了!.D.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用雅言的时候:诵诗经、读尚书、主持礼仪,都是文雅的话。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此何故也B.夫子何为C.又何怨D.大王来何操7.下列句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从本课的选段来看,孔子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B.在本课的7.15章中,子贡用委婉的方式提问,体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

7、。C.8.4章中提到的“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与1.3章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有自相矛盾的地方。D.7.18章说明诗经、尚书等都是合乎规范的,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据的,合乎正统思想。以上为出辞气远鄙倍8.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空格内填上正确的词句。(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2)古之学者为,今之学者为。(3)女为君子儒,无为。(4)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5),好古,敏以求之者也。(6)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求之与?抑与之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诲女知之乎D.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0.下列句中加点的“其”

8、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字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A.贤者识其大者B.事父母能竭其力C.其皆出于此乎D.学也,禄在其中矣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贤贤易色A.顺流而东也B.左右欲刃相如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12.下列句中加点的“攻”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攻”字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A.有攻城野战之大功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C.攻心为上,攻城为下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上下天光,一碧万顷B.今齐地方千里C.璧有瑕,请指示王D.君子至于是邦也14

9、.下列句子中,与“小人哉,樊须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D.沛公安在以上为学以致其道二、课内阅读(一)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15.写出下列“或”字的意义和用法。(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16.翻译下面的句子。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17.孔子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在这个章节里,他同时也强调什么?(二)(甲)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

10、学者也。”(乙)樊迟请学稼。予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稼B.心不在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语焉不详C.彼波入焉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犹且从师而问焉盘盘焉,困困焉1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则”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山下皆石穴罅B.则民莫敢不敬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今至大为攻国,

11、则弗之非20.对下列“请”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樊迟请学稼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子犯请击之璧有瑕,请指示王A.B.C.D.21.对上面两段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孔门弟子中,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就数颜回。B.孔子谦虚地承认自己在农业生产知识上有许多不懂的地方。C.选文(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缺陷。D.从选文(乙)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希望统治者重视对“礼、义、信”等精神素质的培养。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三、课外拓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12、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礼记大学)【注】亲民:当作“新民”,使人革除旧弊。定:指人生宗旨、志向得以确定。壹是:一切。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定而后能静(2)静而后能安(3)则近

13、道矣(4)先齐其家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先正其心D.先致其知25.下列各项中,“而”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虑而后能得B.意诚而后心正C.身修而后家齐D.而其所薄者厚26.翻译下列句子。(1)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2)致知在格物。(3)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4)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7.以上文段强调“”和“”是治家和治国的根本。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用了的修辞方法。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九)(十)参考答案(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笾(bin)豆之事侍于君子有三愆(qin)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闵子骞(qin)蘧

14、(q)伯玉裨谌(p)(chn)鲜(xin)以仁仁而不佞(nng)御人以口给(j)恂恂(xn)如便便(pin)言訚訚(yn)如踧(c)踖(j)馁(ni)在其中矣襁(qing)负其子博学而笃(d)志(二)选择、填空题1、A(通“背”,乖戾)2、D(说。A、代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做,帮助;C、派,使者。)3、C(本句中的“仍旧贯”意思是沿袭旧的事例,停顿为“仍/旧贯”)4、C(A、那个人,B、古代官名,D、去一次是(能够)5、D(雅,正,合乎规范、标准)6、A(A为一般疑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7、C(不自相矛盾)8、(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3

15、)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9、D(A、“与”通“欤”,B、“亡”通“无”,C、“女”通“汝”。)10、C(与例句都作语气副词,相当于“大概”,A、它的,B、自己的,D、这。)11、C(都为意动用法,A、名作动,B、名作动,D使动用法。)12、D(都作“攻治、研究”讲,AC、进攻、攻占,B、打磨。)13、A(B、土地面积,C、指出来给看,D、到达。)14、B(都为判断句,A、被动句,C、定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二、课内阅读(一)15、

16、(1)有的人,代词。(2)或许、可能,副词。(3)或者,连词。16、靠能言善辩对付人,常常让人讨厌。17、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的修养,徒有口才也是没用的。(二)18、A(哪里。B、兼词,于此;助词,无义。C、兼词,于此;代词,之。D、语气助词,无义;词缀,的样子。)19、B(那么,就。A、原来是,就。C、却,就是。D、那么,却。)20、D(皆作谦词,有“请允许我”之意。皆有“请求对方同意自己做某事”之意,不作谦词)21、B(文中流露出孔子轻视农业劳动者的思想不足)22、(1)有个叫颜回的很好学,从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从不重犯同样的错误。(2)若能如此,那么四方百姓就会用襁褓背着子女来投靠了,哪里用得着亲自种庄稼呢?三、课外拓展23、(1)指心地平和(2)指居处安详(3)规律(4)管理好24、D(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5、D(表并列,其余表因果)26、(1)学习高级阶段的宗旨,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不加改变。(2)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原理。(3)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4)他所重视的却减损了,他所轻视的却增加了,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