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振兴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振兴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村振兴县市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目 录一、发展基础2(一)发展成效2(二)主要问题4(三)发展形势5二、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三、战略定位与布局10(一)产业战略定位10(二)产业空间布局11(三)园区功能设计13四、主要任务14(一)构建综合运输体系14(二)加快建设园区载体15(三)引导产业联动发展16(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16(五)提升快递服务能力17(六)培育壮大行业物流18(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19五、重点工程19(一)物流园区提升工程19(二)多式联运推进工程20(三)品牌企业培育工程21(四)行业秩序规范工程21(五)农村物流保障工程22(六
2、)智慧物流应用工程23六、保障措施23(一)加强组织协调23(二)完善政策体系24(三)紧抓项目建设24(四)搭建引智平台25(五)强化督促检查25乡村振兴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专业设施设备,对社会经济系统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流通环节开展整合再造,其组织效率和效益对于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活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市现代物流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组
3、织,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根据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2*352号)、*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皖政办201618号)、*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皖发改贸服2017647号)、携手推动合肥都市圈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引擎行动纲要(皖合圈办202*8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2023年。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效*市位于安庆市北部,是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202*年入选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县。近年来,*市确立了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两大首位产业,积极推动家纺服
4、装、包装印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特色轻工等五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公路货运相对发达,在皖西南物流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目前,*市物流业发展成效如下:1.物流市场持续增长。随着“1+3+8”产业政策体系颁布实施,*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庆市保持前列位置。20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同比增长17.1%;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促进物流业进一步扩张,全市货运周转量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2*年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13亿吨公里;随着农村电商
5、及阿里巴巴产业带建设向前推进,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4%,快递业务量完成1370.5万件,同比增长81.8%。20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1%。可以预见,在实业强市战略的驱动下,*市物流市场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这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根本保障。2.交通条件日趋完善。*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区域发展规划范围内。G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穿城而过,毗邻长江黄金水道,同时距离合肥、安庆两地机场都在1小时车程内,初步建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运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
6、网络。截至202*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2996.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4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为52公里,生产性泊位2个。随着德上高速、岳武高速东延线、合安高铁、G206改(扩)建、引江济淮、通用机场等工程项目相继实施,*市交通运输条件还将进一步完善,这为扩大*市物流网络通达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3.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2*年底,*市共有各类物流企业335家,个体工商户174家,并有两家4A级物流企业。现有飞腾国际物流园、辛顺物流园和双新物流园共三个园区,入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接近140家,年货运量合计接近400万吨。其中飞腾国际物流园承担了中石化、中石油、延长石化等上游塑料粒
7、子供应商的本地仓储功能,成功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纳税额翻一番,纳税贡献增长显著。4.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近些年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市也将现代物流纳入服务业发展提速工程,政府部门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物流信息化应用逐渐增多,共享物流理念获得推广,中小物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踊跃加入互联网+物流平台,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效率极大提升。物流行业协会已经搭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有序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导向更加明确,物流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二)主要问题总体来看,*市物流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8、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1.综合服务能力欠缺。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服务功能单一,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货运服务,没有能力承接仓储、分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业务。由于经营理念落后,现有物流企业往往无暇顾及基础设施投资和品牌建设,尚不能满足市内工商企业的物流外包需求。2.物流园区发展后劲不足。三个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合计不到300亩,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园区基础设施简陋,业务模式传统,配套服务滞后,招商优势不明显。园区高度依靠本地及近邻货源,缺少多式联运开展条件,干线中转业务量不大,在省际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地位不够稳固。3.交通网络存在制约迹象。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的网络密度
9、低,东西方向缺少高速货运通道,不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由于交通网络未能形成四向交汇形态,目前*市在皖西南地区还没有发挥出枢纽作用。4.港口物流面临严峻形势。随着长江江豚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设立,鲟鱼镇临江码头被迫关停,优质岸线资源无法开发利用;引江济淮*段按三级航道设计,通航能力受限,航运业务面临很大不确定性。5.行业信息化总体落后。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计算机的应用层次偏低,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鲜有应用。对经营管理不能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行业资源整合主要依靠货车帮、运满满等第三方车货匹配平台,本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尚待建立。(三)发展形势1.物流布局迎来新机遇。在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
10、同时,近年来*市也在积极拓展央企合作项目,开放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市亟需加速建设跨区域、大能力货运通道,增强货物转运能力。2017年印发的*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中,安庆市被列为二级园区布局城市之一;202*年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安庆市又被列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作为安庆市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市)区,*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物流网络中地位将更加重要。即将印发的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把*市定位成五大物流节点之一,未来*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在省级层面获得更多支持。2.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11、市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的物流需求增长旺盛,低效物流对生产和生活的制约迹象日渐显露。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的战略部署后,抓紧解决物流“短板”无疑成为地方政府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当前*市大力推动首位产业集聚发展,亟需从根本上提升制造业物流服务水平,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有效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3.城市管理衍生新压力。物流生产与城市管理的冲突由来已久。出于成本及便利性考虑,不少物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都将站点设立于社区附近,安全生产风险较高,并且会干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物流车辆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破坏也很明显,由于监管责任不
12、清,这类行为往往无从追究。此外,重型货车加剧了城市交通压力,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都很严重,物流生产对文明城市创建有着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物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驻专门园区,促进物流业规范、和谐发展。4.创新氛围催生新动力。物流企业的创新意识高涨,企业高管普遍认同创新驱动发展,技术投资意愿明显上升。鉴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已有广泛应用,供应链管理、共享经济、物流金融等商业模式也取得大量成功案例,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一旦引入到*市物流业,将发挥出显著的效率与效益优势,最终可为振兴*市物流业增添巨大动力。总体上,*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物流业提
13、供强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市发展现代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应当充分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产业组织,促进转型升级,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的总体部署,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市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方式,梳理发展任务,明确发展抓手,建立健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为*市提升城乡
14、物流服务水平、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更好地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和合作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导地位,支持有序规范竞争,促进企业共建共享物流基础设施。加强部门协调,改进行业指导,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构筑良好的政策合力。鼓励创新、改革制度。积极探索新型物流组织方式,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高度重视互联网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作用,促进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落地生根。理顺部门分工职责,强化管理效能,有效调配行政资源。把现代物流确立为*市服务业关键发展领域,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努力消除阻碍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兼顾、协
15、调发展。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制定建设任务,推动不同货物流向、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专业领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交通衔接网络,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推进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和商贸业联动发展,支持整合企业与社会两方面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布局、完善平台。根据各地产业分布特点,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提倡共建共享场站节点,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开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善行业发展环境,建立有利于物流创新创业的市场机制。(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市的区位及产业优势,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生活需要,建立布局合理、
16、运转高效、模式先进、通达四方、规范有序、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品牌化物流示范园区和重点企业,确保跻身省内县域物流第一方阵,强化在安庆市的物流增长极角色,巩固在合肥都市圈的物流节点地位,助推长江经济带物流一体化进程。2.具体目标到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物流降本增效显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1.5个百分点。新建物流园区4个,新增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3个。新增年营业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5-8家,新增3A级物流企业2-3家、4A级物流企业1-2家,5A级物流企业力争获得
17、突破。快递业务量突破1亿件,年均增长率接近50%。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向纵深推进,培育3-5家深度参与主导产业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物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园经营比例超过70%。多式联运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与长江沿线枢纽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推广城乡共同配送,建成市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镇级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级物流服务站实现应建尽建,物流集约化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三、战略定位与布局(一)产业战略定位*市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一枢纽、一门户、二示范:皖西南地区货运枢纽。构建四向交汇型干线运输网络,着力改善东西方向通达能力,强化对潜山市、怀宁县、枞阳
18、县等周边货运市场的辐射作用。依托物流园区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货量优势、路线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打造以*市为中心的皖西南地区货运枢纽,努力建成安庆市新的物流产业增长极。合肥都市圈南翼物流门户。融入合肥都市圈交通运输网络,以物流园区和高等级运输通道建设为抓手,引导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充分对接合肥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筑合肥都市圈南翼立体快速运输网络,推动*市从合肥都市圈地理边缘节点向物流门户节点转变。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城市。发挥现代物流的生产服务属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紧密围绕两个首位产业和五个传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现代化供应链服务
19、体系。在主导产业中积极推行社会化物流,提高工业物流市场集中度。推广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和协作计划、预测与补货(CPFR)等先进管理模式,优化工业原材料、零部件供给效能,培育一批根植地方产业的专业化、品牌化、大型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城乡高效共同配送示范城市。完善集约化配送协调机制,促进企业建立共同配送联盟,科学设计共同配送收益与成本分担办法。以农产品、百货、快递为重点,率先实施并总结城市共同配送建设经验。统筹制定市镇村三级配送网络的开发方案,明确农村物流场站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建立服务质量规范和协作考评体系,协调城乡共同配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产业空间布局综合产业基础、货物流向、交通区位
20、等因素,合理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一条走廊、三个片区、三个层级”的“133”空间布局。一条走廊:沿G206国道、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布局建设南北物流走廊,集中部署大型物流节点,集聚仓储、运力、信息、人才、政策等发展要素,全力承接合肥都市圈南翼物流中转分拨业务。以公路货运为基础,加快推广多式联运。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完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吸引大型物流企业在*市设立区域网络节点,力争建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的现代物流产业走廊。三个片区:依托关键交通设施,促进物流要素合理布局,建成中部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中部片区是*市现代物流的核心集聚区,以经开区为中心,南接范岗,北连吕亭,同时辐
21、射大关、黄甲、金神等镇,中部片区坐拥工业基础、交通枢纽和人口三项优势资源,适宜发展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和专业物流;东部片区以孔城镇为中心,向南辐射嬉子湖镇,围绕内河港口、高铁站和通用机场三项战略性交通资源发展大宗水运和智慧物流;南部片区以双新开发区为中心,涵盖新渡、双港、青草三镇,同时辐射金神及怀宁、潜山部分地区,聚焦工业物流服务当地优势产业,兼顾公路中转分拨业务。图1 *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图三个层级:引导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邮政与快递企业组建共同配送联盟,逐步施行“六统一”举措,即统一品牌、统一场站、统一车辆,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服务,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共同配送服务网络。市级节点由物流园区
22、及专业配送中心组成,承担集中仓储、分拣、装配、交易等功能;镇级节点突出公共服务属性,由各镇协助选址,承担周边货源集散及末端配送功能;村级节点优先考虑和其他涉农站点合并建设,主要承担便民提货,就近小件发货、信息查询等功能。市镇村三级节点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发挥各自职能,协同保障双向货流运转通畅。(三)园区功能设计根据现有基础和产业布局需要,结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规划,*市将重点建设如下四类园区:表1 *市重点建设的物流园区园区类型园区名称园区状态园区位置园区功能综合服务型飞腾国际物流园已建经开区主要服务经开区及周边地区物流需求,同时承接工商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拓展大宗工业原料仓储和交易功能,建立区域物
23、流信息中心,深化主导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商贸服务型综合商贸物流园待建吕亭镇(规划)主要服务百货、建材、农资、电商等商贸流通企业的仓储、配送、售后等需求。该园区建成后,将依托德上高速带动*市北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同时也是市镇村三级共同配送服务网络的核心节点。货运枢纽型辛顺物流园已建范岗镇主要服务范岗镇、金神镇及周边地区工业物流及商贸、快递需求。双新物流园已建双新开发区主要服务双新开发区、新渡镇、双港镇、青草镇及周边地区工业物流及商贸、快递需求。公水联运物流园待建孔城镇(规划)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发展水陆转运业务,主要承接工农业大宗散货及件杂货仓储、运输、加工等服务功能。公铁联运物流园待建经开区(规划)
24、发挥铁路货运优势,为本地主导产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干线运输服务,可同时拓展工业原料及消费品进口保税业务。专业型智慧物流园待建孔城镇 (规划)依托*东站和通用航空机场,主要承接电商、快递、医疗等领域的中小件即时配送业务。四、主要任务(一)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全力打造合肥都市圈南翼门户物流枢纽,把握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布局契机,建立网络发达、转运便利、功能多样、技术先进、效率领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岳武高速东延线、德上高速*段建设,着力提升四向货运通达能力。主动对接武汉市、九江市、合肥市、安庆市等地的中远期交通运输规划,提高干线路网密度,加快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加强与怀宁县、枞阳县、庐江县等临县对
25、接,完善县际公路连接线。优化支线配送网络,加强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建设,将末端配送设施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推进设施共享共用,有效促进城乡共同配送。发挥铁路在大宗散货、工业原料、工农业产品和快递干线运输中的优势,抓紧谋划合九铁路货运开发方案。与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单位密切沟通,尽可能提高*段通航条件,重点建设孔城作业区。创新运营体制,争取和安庆市沿江区县共建港区,适时修编港口及航运发展专项规划。稳步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抓紧建设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拓展即时配送新业态。(二)加快建设园区载体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逐步提高行业集聚水平。落实集约化导向,整合各镇货源及线路资源,促进全市物流园区协调发展
26、。改善现有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内部服务效能,丰富园区业态,鼓励拓展仓储、加工、配货、交易、中介、保险、信息等增值服务。促进现有物流园区转型发展,鼓励共建共用关键枢纽资源,支持园区有效对接商贸物流需求。依托通用航空机场和高铁站建立智慧物流园,重点发展电商、快递和医疗领域中小件即时配送项目,谋划打造中部地区无人机智慧配送示范基地。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在吕亭镇布局建设综合商贸物流园,汇聚百货、建材、快递、农副产品、农机汽配等商贸行业的仓储、配送、交易等功能,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抓紧对接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联合周边县(市)区共同制定多式联运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铁路客货分流趋势,依托合九铁路*站既有铁路
27、延长线,布局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园。密切跟踪引江济淮工程实施进展,在*港孔城作业区谋划建设公水联运物流园,重点开发大宗散货及件杂货中转业务。进一步引导物流园区与塑料包装、制刷制盖、羽绒家纺等产业链上关键供应商深化合作,支持园区开展工业原料仓储和期货交割业务,积极申报进口塑料粒子保税仓项目,形成物流支撑制造、制造引领物流的良性互动。保障物流园区用地需求,依法推动征地拆迁工作,降低用地成本。落实入园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降税减费政策,确保税费总体水平不高于周边县(市)区,坚决扭转税收外流现象。鼓励物流园区优化股权结构,支持引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成立物流园区发展联盟。(三)引导产业联动发展贯彻落实联动发展
28、理念,完善产业对接机制,提升物流业对农业、制造业及商贸业的支撑效果。坚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推动物流企业服务化转型,引导物流企业深度介入制造供应链,支持物流企业承建工业原料前置仓。主动对接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加强与中外运、中储、象屿集团等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仓单质押、保兑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发挥物流支持企业融资的功能。鼓励骨干制造企业逐步转变物流自营模式,妥善解决存量物流资源的整合难题,为培育第三方物流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农业联动发展,优化农资及农产品流通网络,改善农产品流通加工条件,提高流通效率。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应用冷链技术,
29、建立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控温系统。全力推动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协调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各镇(街道)为快递企业设立末端网点提供便利。(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遴选一批资产大、客户多、管理好、发展快的物流企业,制定重点扶持方案,力争建成3-5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支持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对照评估标准补缺补差,扩大A级物流企业数量及层次。加速推进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打造本土物流企业品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拓展物流方案设计、流通加工、设备租赁、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着力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网络,倡导同业合作,共建共享省外
30、站点。支持传统货运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推进物流业“个转企”、“小升限”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转换成本。加快推广互联网+高效物流,开发公共信息平台,做好全市物流数据采集、分析、使用及安全管理。协调交通、金融、税务等部门谋划申报无车承运人,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试点应用甩挂运输、驼背运输等新型运输方式。(五)提升快递服务能力引导快递入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促进快递企业集聚经营。充分挖掘现有物流园区的承载能力,积极承建品牌快递企业区域分拨中心,支持本地物流企业加盟电子商务云仓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快递企业拓展仓配一体业务,积极发展高铁快运和电商快递班列。支
31、持快递企业共建自动化仓配设施,降低快递企业用地成本,协调金融机构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研究修订市财政“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奖励年揽收业务量排名靠前的快递企业。保障快递配送车辆在城区内的通行、停靠权限,协调本地保险机构开发满足快递行业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提高快递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坚定推行末端共同配送,鼓励开发便民服务网点,在中心城区加快部署智能自提柜。进一步推动快递下乡,鼓励邮政、快递、供销社、交通汽运等企业共建农村物流设施,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成效,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全力配合电商扶贫,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快递
32、标准化建设,提升快递服务质量。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结构升级,逐步建立以新能源配送车辆为主体、小型末端配送车辆为补充的配送车辆体系,试点统一采购配送车辆,促进城市配送绿色化。紧抓安全生产不动摇,贯彻落实快递暂行条例。加强快递协会的组织建设,谋划设立县级分会,强化行业协会沟通联络功能。(六)培育壮大行业物流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建材等行业物流,探索设立行业物流整合示范项目。建立部门协同机制,集聚商贸企业及专业市场的流通资源,鼓励商贸业实施统一配送。打通双向物流通道,促进城乡物流高效衔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兴模式,鼓励建设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
33、中心和末端冷链设施,支持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构建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加快发展医药物流,推进医药物流资源集中配置,引导医药批发零售企业提供社会化医药物流服务。引导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拓展仓储、加工、配送、报关、追溯、展示等业务,在节能环保、羽绒家纺、塑料包装等特色产业内培育龙头供应链服务商。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探索供应链全流程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水平。(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解职权分散、协调不畅的行业监管困局,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实施大物流行政管理架构。统筹管理公路、水运、铁路、航空
34、四种运输方式,促进邮政、快递、供销社及本地物流企业协同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物流市场活力。加强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工作,扩大会员规模,完善协会架构、组织章程和议事规则,鼓励行业协会定期举办活动。积极对接安庆市邮政管理局,争取设立县级邮政管理派驻机构,探索属地化邮政管理,促进本地邮政快递企业与主管部门便捷互动。推进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动态监测物流业运行状态,建立行业智库平台,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五、重点工程(一)物流园区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实降低园区运营成本,增强园区经营活力。对符合规划的物流项目用地,参照工业仓储用地有关政策执行。大力推动园区信息化建设
35、,园区运营单位负责协助园内企业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园区库房全部建立可视化安监巡检系统,园区内车辆全部安装远程追踪系统,确保园内企业全部实现业务联网操作、状态实时监控、统计即时反馈。优化园区布局设计,科学设置仓储、装卸、商务、车辆维修、停车场、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加强园内企业生产管理,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快推动飞腾国际物流园发展原料仓储、物流金融、期货交割、信息服务等业务,筹备申报国家级示范物流园。支持辛顺物流园、双新物流园共同开展货源揽配,发展中转业务,积极开展集装箱运输,鼓励整合货运专线。加强园区品牌建设,继续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督促物流园区提升管理水平,倡导服务意识、同心意
36、识、发展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将园区打造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运行有序、效率领先、理念超前的区域物流发展高地。(二)多式联运推进工程抓住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契机,采取设立分园、两地共建、托管经营等多种方式,与周边县(市)区共同开展多式联运。面向大型港航企业开展定向招商,申报建立无水港。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多式联运场站和“不落地”装卸设施,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引导集装箱运输向长江枢纽港集并,推进集疏运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干散货江河水陆联运,依据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方案,推动内河航道及码头配套设施建设。适时推动铁路延长线进港口
37、、进园区,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制定多式联运地方性运输规则,促进各类运输方式、业务类型经营主体的服务规则衔接融洽。积极培育具有跨运输方式组织能力并承担全程责任的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引导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方式。优化市场监管方式,减少多式联运经营业务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健全多式联运经营信用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三)品牌企业培育工程狠抓品牌建设,支持本地物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参股控股、兼并重组、成立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建成1-2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物流企业。着手制定A级物流企业扩容提级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企业开展申报辅导。支持行业龙头企业
38、引入具有资金、品牌、网络和技术等优势的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谋划申报5A级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支持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快递企业整合网络,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导物流企业建立健全经营、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统一培训,部署物流企业信用信息采集与共享系统,建立诚信监督制度,督促物流企业维护品牌美誉度。(四)行业秩序规范工程规范同业竞争行为,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引导物流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能力竞争和品牌竞争。严格审查物流场站土地使用性质,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入
39、驻物流园区。利用财政奖补手段,支持园区制定租金减免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园区招商效果。加强税务稽查,持续打击虚开发票、偷税漏税、骗取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督促物流企业依法纳税。建立安全生产常态化监管机制,对危险品、食品、药品等关键货物实施全过程监管,禁止在住宅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储存、加工、装卸易燃易爆、剧毒以及有放射性的危险货物。督促物流企业部署场站及车辆实时监控系统,制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组织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安监、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物流市场经营秩序大检查,加强源头治超管理,严格查处占道经营、损坏城市公共设施、尾气排放超标、制造噪音污染等行为,并约谈经营场站所属物业单位。加强配
40、送车辆通行管理,规范文明驾驶行为。严肃查处违禁品寄递行为,落实快递收寄验视、实名登记、过机安检等制度。(五)农村物流保障工程加快制定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方案,支持交通运输企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供销社、农村电商企业联合建设镇级公共配送中心,各镇协助完成选址工作,降低场站运行成本。支持物流园区根据需要设立分园或代办点,提高货源地业务办理效率。在行政村统一部署物流服务站,遵循多站合一的原则,提倡利用现有站点叠加开发物流功能。改善农村地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农村物流龙头企业,整合农村闲散运力,提高农村物流集约化水平。试点开通农村“货运班线”,实现市级物流园、镇级公共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三
41、级定时、定点、定线配送,打通双向货物运输通道。(六)智慧物流应用工程加强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开发智慧物流系统,协调物流园区共建智能化运力资源管理系统,切实提高运输配载效率,引导本地公路货运企业全部入驻主流车货匹配平台。鼓励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升全物流链条的价值创造水平。促进物流企业全面实施计算机管理,单证处理、库房监控、货物调配、车辆调度、信息查询等作业要全部实现在线化、即时化、精细化。鼓励物流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开发集自动分拣机、堆垛装箱机器人、无人搬运车、无
42、人机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仓配设施。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引入外部研发力量,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溯源系统,牵头开发皖西南地区农产品质量管控平台。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将*市规范管理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升格成立*市现代物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促进有关部门、物流园区及重点企业相互协作,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尽快制定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确保规划落地执行。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跟踪产业发展动态,监督规划实施进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明确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商务局的行业管理职能,建立三部门会商制度,共同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申报、引进、建设、监督和评估工作,在领导小组授权下整合全市资源,
43、合力推动*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二)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物流产业政策及扶持办法,梳理编制优惠政策清单,公开发布并有效传达给各类市场主体,彻底解决市场乱、场地缺、土地贵、税赋重、手续繁、通行难等焦点问题。参照周边地区修订财税、金融、用地、环保、价格、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三)紧抓项目建设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按照政企协同、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的原则,建立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优先获得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请纳入合肥都市圈、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等发展规划的后续建设清单。新建
44、项目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坚守生态底线,严守环保红线。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入库项目顺利实施。(四)搭建引智平台依托拟成立的*市物流经济发展研究院,聚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企业家等资源,为*物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本和技术支持,为物流园区建设上规模、出品质搭台子,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助企业谋划省、国家等大项目。定期发布*市现代物流发展报告,为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五)强化督促检查制定规划实施督查机制,对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建立有利于规划落实的评估方案。明确阶段目标,分配部门任务,规定完成时限,定
45、期向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报告。对于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变化,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报请相关部门批准。附录1 重点工程的关键事项分解表序号重点工程关键事项牵头单位预计落实期限1物流园区提升工程制定物流园区扶持方案市领导小组202*-202*年2协助物流园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202*-2023年3协助物流园区优化功能布局市交通运输局202*-202*年4协助申报省级以上示范物流园市发改委202*-2023年5引导物流园区整合资源市交通运输局202*-202*年6多式联运推进工程制定多式联运推广方案市交通运输局202*-202*年7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多式联运场站设施市发改委202
46、*-2023年8立项建设公铁联运物流园市交通运输局202*-2023年9立项建设公水联运物流园市交通运输局202*-2023年10制定多式联运地方性运输规则市交通运输局202*-2023年11制定多式联运企业培育方案市交通运输局202*-202*年12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制定物流企业创品牌行动方案市商务局202*-202*年13制定A级物流企业扩容提级方案市商务局202*-202*年14制定物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案市科技局202*-2023年15引导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市商务局202*-2023年16制定物流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市物流协会202*-202*年17行业秩序规范工程定期开展物流业规范经营大检查市领导小组202*-2023年18制定物流企业入园经营激励方案市领导小组202*-202*年19定期开展物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市安监局202*-2023年20农村物流保障工程制定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方案市商务局202*-202*年21培育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市商务局202*-2023年22制定农村货运班线试点工作方案市商务局202*-2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