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范文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为了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与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
2、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发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性。二、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总的目标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4、发展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5、养成
3、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分阶段目标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活动的目标。从低、中、高学生知识面的宽窄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出发,将校本课程的目标分为三段。一、二年级段的目标:通过看看、说说、跟着做等活动达到了解、认识、激发兴趣。三、四年级段的目标:通过初步的考察、调查、操作和实验等活动增加活动体验。五、六年级段的目标: 通过初步学会用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去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实践活动的体验,学会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采用综合式安排。我校没有单纯把综合实践活动分成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
4、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四块,而是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确定一些“领域”或“主题”,由师生共同设计若干具体“活动”,活动时要求兼顾以上四块。各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方式包括:自主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往,教师要成为活动过程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发挥好指导作用。五、实施管理(一)实施流程1、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创设问题情境,由小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向。学期初发挥每位学生的才智,编写活动题目和内容,教师再从中有重点的进行筛选,然后确定本学期校本活动的主题。2、独立研究者或研究小组选定指导教师。学生可以单独或几人共同研究某个课题,可以
5、聘请自己喜爱的人做指导教师。3、学生实践活动主题方案的设计。当全班学生确定了重点课题后,着手撰写活动的方案,拟定研究的途径和手段,分析研究中的困难,对可能性进行预测,请指导教师介绍研究的基本方法。4、开展实践活动,对研究的内容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5、注重积累,体现资源共享。6、对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初步的整理,逐步形成案例体系。A、对各班上交的案例进行分析,归类。B、编写校本实践活动的案例集。(二)组织管理学校将继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根据各班的课程安排,不定期到各班进行抽查,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必要的时候,还将参与班级的活动。(三)课时的安排使用综
6、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为保证其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确保每班每周一课时的活动时间。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连。因而,在课时设置上,我们采用固定与弹性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1课时的基础上,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学科教学打通使用。(四)教师的配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决不是一两个教师的事,更不全是班主任的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在人员配备上,我们坚持各尽所长,全员参与,每学期每人至少指导一个活动的原则。在班主任带领学生确定活动方案后,再由班主任老师根据活动方案及教师特长,让学生自由聘请辅导老师。如遇教师没被聘到,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分配到班级参加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自己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而绝不是旁观者。(五)教师的培训1、积极开展自学略2、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略(六)资源开发策略略(七)评价的策略1、学生的评价略2、教师的评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