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7109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摘 要:高校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例如诈骗、校园贷、传销、盗窃、人身伤害等,反映出部分高校师生群体法意识淡薄、高校法治教育目标的落实低于预期、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不完善,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机不容发。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主要有:法治教育归属模棱两可、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法治意识亟待提高和法治实践微乎其微。人工智能的热度与日俱增,其关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机器学习、大数据、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和跨媒体智能技术等,合理应用将对教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思考在高校法治的教育中,应怎样引进人工智能,并分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法治教育

2、需要警惕的隐患。为破解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问题提出建议,再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探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加入,帮助解决高校法治教育的教育痛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修养、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创新1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校园违法案件的媒体曝光度猛增,法治教育模式需要被重新审视。为了改善和提升现有高校法治教育的结构化、科学化水平,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前提和基础,自2016年6月 起实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高等法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法治教育不仅仅是要人们尊法守法、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而是关注法律背后蕴含的价

3、值、理念和思维。高校法治教育需要在基本法知识的宣传、法治意识的培育、法治信仰的栽培和法治行为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开展工作。2015年,社会各界紧跟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施行的风向标,开始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服务。计算机技术的热门是人工智能领域,并且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人们探索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能+教育”。2017年7月8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要借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快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方式和师生交互式学习状态在内的新型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引起的革命

4、愈演愈烈,高校法治教育要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人工智能对现有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重构和创新。1.2论文框架与写作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就人工智能重构和创新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此部分就本文的研究背景、框架和研究方法展开论述。第二部分是描述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主要从高校法治教育的归属、教育方式、法治认同程度、法治教育实践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造成这四个不足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人工智能助力破解高校法治教育难题,在分析现有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基础上,从人工智能破解难题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重构和创新高校法治教

5、育的优点和需要警惕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之下高校法治教育除旧布新。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内容部分,针对第二部分的四个不足,依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改善方案。其次是高校法治教育师生的适应准备,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法治教育以后,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哪些影响,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来适应智能环境下的法治教育。最后,也就是第五部分。主要是本文的总结以及个人的感慨和希冀。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整合法,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网站资料和会议文件,在筛选、查阅和梳理高校法治教育困境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使之成为本文的组成部分。2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2.1高校法治教育归属

6、模棱两可近年来,法治教育逐渐成为全民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其性质及地位的巨大变化与提升。但在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学者。第一是高校法治教育是智育课还是德育课的问题。1985年规定指出:“大学阶段应该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强调要注重知识性内容的传授,倾向于智育。1994年意见中法治教育被列入了“德育”领域,是高校法治教育“德育化”的初期。2005年起,设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二为一,是高校法治教育“德育化”的表现。关于高校法治教育归属的问题,智育、德育和德智各派据理力争。第二是高校法治教育与思

7、想政治教育是并列还是从属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门独立学科。”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法治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都可以被涵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高校法治教育需要明确归属,以便更具针对性开展工作。高校法治教育应该既是德育课程也是智育课程,二者融为一体,贯穿整个体系之中。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法治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法治教育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法治教育的内容经常被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取代,或杂糅在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之中,或者被误解为只有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法治教育。2.2高校法治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8、”作为绝大多数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法治教育中,这门课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要通过传统手段培育法治价值观,现有校内资源未得到综合利用。学校开展的法治讲座,讨论会、竞赛等活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举办频次、效率等都要受到影响。学校社团作为学生参与较多的集体活动,也并没有充分利用社团的优势进行法治教育。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是:在课程结构中,书本法治教育编排占用部分仅有30%,法律基础所占比重远远低于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中法律专业出身或法学专业的授课老师匮乏、教学以大班授课为主、法治教育所占课时比例也很少;在课堂中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测评也是看重书面成绩,忽视了

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和知识的内化、外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法治教育的教学课时少、专业性弱、方式单一,教学方式总体枯燥无味。高校法治教育结合互联网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丰富了教学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线上、线下教育分离,法治教育教师网络素养和运用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运行资金不足等。在实际中,不能很好结合高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模式运行结果低于预期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作用。2.3高校法治教育认同亟待提高当前高校学生群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高校环境的影响,对法律理论、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认同不高,甚至部分学生漠视法律法规,作出违法犯罪之事。高校法治教育负责培育学生

10、两对意识:权利和责任意识,规则和安全意识。第一,权利和责任意识。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权利和责任意识普遍要高于社会中的其他人,高校法治教育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高校法治教育极度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显得十分僵硬、陈旧,法治教育理论和现实脱轨,不利于学生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第二,规则和安全意识。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必须学习和遵守的规范,是社会内部和外部良性运转的基础和保障。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相辅相成,二者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是要在高校法治教育中,同步培育的意识。然而高校法治教育以法律条文为重点进行授课,缺失法治精神的培育,学生大多评价高校法治教育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更不用说认同。上述两对意识的

11、缺失,导致高校中顶撞校规校纪、资源浪费、教学设备的损坏、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奖助学金纷争、网络暴力的滋生等事件层出不穷。高校法治教育认同亟待提高,以减少、避免类似事件的持续发酵。2.4高校法治教育效度微乎其微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发挥需要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展现,包括高校所有教职员工、教学单位在内的教育主体统筹协同各类教育资源与教育客体积极互动,并以最少成本最大化的实现教育目标。判断高校法治教育有效性发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和教育师资。法治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的区分是否清晰明确;教育内容的比例安排、内容的丰富程度、内容的现实性方面是否合理;教育资源东西是否

12、均衡、层次分配是否平等、虚实资源是否均匀;教育师资则是否是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和学生对法治教育都没有付出足够的重视,高校法治教育成效很不理想,高校师生触及法律事件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大部分学生,即使理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当面临实际问题时,因法治权利意识不足、运用能力欠缺导致违法行为发生的案件屡屡不绝。因此,高校法治教育在思想道德层次的有效性强于在实践层次的有效性,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有待完善和增强。3人工智能助力破解高校法治教育难题3.1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3.1.1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历史过程在1956年首次出现的人工智能提法,标志人工智能这门具有历史性意义学科的诞生。人工智能的定义要从狭

13、义和广义理解。狭义的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分支,是研究怎样才能使机器具有智能,特别是如何在计算机上再现或实现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广义的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和其他动物的智能,是集开发智能机器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采用广义的人工智能,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采用由无数松散的数据和算法构成的智能程序,用来模拟人脑的高级系统,进行辅助教育的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被提出之后的首次实体亮相是,IBM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随后致力于专家系统、虚拟教学系统、智能授导系统、智能问答系统等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冲击着对教育的认识和可能。系统可

14、以向教师、学生提供电子邮件等实用程序,使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系统随时随地开展咨询、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教育领域目前采用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主要有:机器学习、大数据、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和跨媒体智能技术等。3.1.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主要形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在宏观环境建设层面,要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在微观应用形态层面,要“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发智能助理。”规划分别从两个层面,全面展望了推进“智能教育”的具体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形式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归为AI助教和AI助学两类

15、。AI助教,帮助实现精准化教学。从精准学情分析、智能教学系统支持精准化教学出发帮助教师展开工作。AI助学,实现个性化学习。从挖掘学习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科学规划学习路径、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效率。3.1.3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趋势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用户界面进入主流应用,很多大学正在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触感设备,以更真实地与人类进行交互”人工智能应用教育的潮流已经无法逆转,我们只能更进一步发展完善它,并使它融合在我们的学校、教室和课堂中。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的创新:第一、人工智能将会从多个方面推动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重

16、新定义教育关系、畅通系统运行、扩充认知方式、深刻学习体验、增加学习机会;第二、人工智能重构教育,构建高度智能化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如人工智能重构教师,实现减负增效;人工智能重构学习,助力学习组织形式多样化;人工智能重构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体验;人工智能重构课程,推动课程智能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趋势:以数据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以深化应用推动教育模式改革、以融合创新教育服务方式三个趋势来开启全新的教育时代。3.2人工智能破解难题的优势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有:机器学习、大数据、知识图谱、3.2.1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涉及统计学、系统辨识、逼近理论等学科,研究计算机怎样

17、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在高校法治教育中,机器学习能够基于大量数据的自动识别模式,发现规则、预测学生学习表现、满足法治智慧教育和个性化法治学习的需求。机器学习应用法治教育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自动为学生规划选择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三种学习模式,并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迁移学习、主动学习、演化学习三种学习算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3.2.2大数据数据和算法在人工智能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数据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一方面,大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和价值规律,引发需求分析。另一方面

18、,跟踪静态数据,结合动态数据,持续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数据在高校法治教育的应用分为两类,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教育数据挖掘会对法治教育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建模。学习分析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和分析,进一步反馈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基于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对改进课堂教学和在线资源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绘制学习者画像和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测验结果,对学生能否合格完成学习进行预测、提醒和督促。3.2.3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技术,按其应用领域分类可以分为通用知识图谱和特定知识图谱两种。通用知

19、识图谱强调知识的广度,包含大量现实世界的常识性知识。领域知识图谱聚焦在特定领域,汇聚所有相关数据。在高校法治教育中,主要采用法治教育特定知识图谱,能够更好地发挥智能教学系统的作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发现和探索新的可能。教师可以使用知识图谱技术挖掘与法治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将知识进行关联,为学习者提供更合适的导学意见。学生可以避免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迷失,可以直接获得第一相关内容。3.3人工智能破解难题的劣势人工智能的利好,我们无需赘述,看到人工智能对教育有利的一面,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也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涉入教育带来的隐私和伦理问题。3.3.1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私问题:人工智能教

20、育应用存在的隐私问题:教育数据泄露现象从公共数据中挖掘个人信息;从个人信息中挖掘出相关人员信息;冲击了原有隐私管制框架,对大数据的挖掘远远超出了最初用户同意披露的个人信息范围。售卖教育数据牟取利益,篡改真实信息,传播虚假信息,学生个人信息被打包出售。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存在的隐私问题:在政策、法规层面进行规范管理;在技术层面,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隐私保密;在教育工作者层面,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才能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学生个人层面,提高自身的隐私安全保护意识,提升信息素养。3.3.2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教师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处的问题;

21、教师如何做智能时代的“弄潮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和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也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从技术层面考虑教育问题有失偏颇。由于智能学习工具的不合理应用产产生生的伦理问题;智能学伴伦理大战。智能法治学伴的伦理问题有:使用者对机器人产生生命性幻觉和非安全依恋;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不充足;教育内容缺少监管机构的严格把关;智能学伴是否对学生健康的造成影响。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破解建议:第一,人类利益优先。这一建议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利益最大化、要降低技术风险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政策制定时的着眼点应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社会个体的伦理安全意识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要警惕人

22、工智能技术被滥用的风险,还要警惕人工智能作出违反管理者指令或违背人类伦理的决策。人工智能首先要懂得人类的规则规矩和道德,它在作出判断时,不能违背底线。管理者和教育者要随时注意到人工智能是否在人类的掌控中,出现问题及时阻止。第二,明确责任体系。在教育应用层面,建立合理的责任规范和赔偿方式。人工智能的管理者和教育使用者的责任要明晰,避免出事之后互相推卸,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4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除旧布新2019年5月18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闭幕并通过文件北京共识。此次会议的主题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北京共识倡议,要支持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

23、进行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战略和实践。高校法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碰撞,让教育界充满期待。那么针对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现存的主要痛点:法治教育归属的划分、法治教育方式的丰富、法治意识的培育和法治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做什么创新。在解决痛点的基础上,人工智能还能给高校法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什么挑战和惊喜。4.1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内容4.1.1归属旗帜鲜明高校法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人工智能特定知识图谱的应用,可以汇聚所有法治教育领域相关数据,使得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的界线明显区分开来,三者能够各自独立又统一协调,法治教育的法治特色将更加鲜明。4.

24、1.2教育方式耐人寻味人工智能参与的高校法治教育,教育方式更加丰富,教育效果更胜一筹。第一、搭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的渠道,提供精准推送服务。第二、建立以学习者为主的立体综合教学场、法治在线智能学习教育平台、法务智能学习助理。第三、建立智慧教务管理,助教、助学、助教研,提高效率。4.1.3教育意识潜移默化建设丰富的法治教育环境,可以有智慧法律学习空间、智慧法学教室、智慧图书馆等,创设浓厚的外部法治学习环境。教师和人工智能学习助理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法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法治意识、法治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接受法治教育的高校学生。4.1.4教育实践著有成效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第八条指出要认

25、识到人工智能的多学科特性及其影响,也就是要重视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结合的可能;确保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有机配合,合理规划和治理教育人工智能政策;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规划,并制定与教育政策接轨、有机协调的全系统教育人工智能战略。针对高校法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和教育师资的系统性不符合实际的需要,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大数据、机器人技术、跨媒体智能技术采集、分析、择优信息的结果,对各种要素及其组合提出最优化建议,使得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到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和学习中,体现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良性运转,使得法治教育可以因师施教、因生施教,提高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4.2高校法治教育师生的适应

26、4.2.1教师对人工智能高校法治教育应用的适应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助教,有精准学情分析和智能教学系统两种形式,有利于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实现精准化教学。精准学情分析可以根据学生认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给教师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给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反馈。智能教学系统具有的功能,如数据信息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学情分析报告、规划教学路径、设计教学策略以及推送学习资源。教师适应智能教学需要做到:一、转变传统思维,学会与智能技术有效协同;二、主动适应变化,利用智能技术自我成长;三、从“教师教”到“教师导学”的转变;四、教师情感教育的倾注,以及更加全面的学习评价。第一,教师角色认知的转换。AI教师在高校法治教育

27、中,首先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和思维,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其次充当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评价作业的助教、自动运用数据分析学生学习障碍并进行诊断与反馈;最后借助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法律事务问题的能力。高校法治教育教师应意识到,自己应利用和引导人工智能参与自己的教学,这样教师主动性得以发挥,教师和人工智能是互相补充,而不是让二者成为矛盾对立的关系。第二,教师教研工作的改善。“人工智能+教研”的特点:教研 精准化、教研资源个性化、教研活动多元化、教研诊断与评价高效化。智能教研系统功能:课堂数据采集、教师教学行为标注、教研活动数据报告、形成教师成长档案。教研

28、系统较为关键的技术有,行为分析技术数据建模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智能技术支持的教研一般流程活动发起在线教研获取报告,交流研讨决策应用,教研系统的应用需要教研评价与诊断课堂教学、改进教研资源推荐、教育决策与管理等场景的支撑。第三,教师备课效率的提升。人工智能辅助教师备课,为教师提供丰富资源,辅助钻研教材,学习数据记录辅助学情分析,使得教师备课时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式选择合适的资源,人工智能进一步识别学习者特征,帮助教师调整备课,同时使其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辅助规划教学过程。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学设计流程和现有教学设计流程基本一致,和传统教学设计流程相比,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特征是把分析数据化、

29、把活动精细化,和人机协同化。人工智能更能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最优教学设计。第四,教学评价工作的优化人工智能给课堂评价带来的变化,人工智能优化了课堂数据的采集,它会基于生理参数、行为、图像进行检测。同时人工智能促进了课堂数据的深度挖掘,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及时直观。4.2.2学生对人工智能高校法治教育应用的适应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助学,有利于学习实现个性化和灵活化。主要通过挖掘学业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科学规划学习路径和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实现助学。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学习需要:提升智能学习工具应用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支持的多样学习环境和方式,培养跨界多学科融合学习的能力。第一,智能导师系统。智能

30、导师系统的功能有:刷脸识别签到签退、课堂注意力识别、记录学习者的知识获取过程、诊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自动产生问题求解方案、为学习者提供建议和反馈。在高校法治教育中,针对违法事件,智能导师系统可以根据机器学习获得的法律知识、法条规范,自动辨别法律事务中行为是非,产生问题求解方案,同时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做诊断并提出改善意见。第二,自适应学习。自适应学习需要获得智能导师系统的支持来进行工作,主要是自适应测评、推送自适应内容和分析自适应序列。还要根据自适应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参与度的界定,有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种测量参考,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观察评分和自动测量,人工智

31、能推进了学习参与度识别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第三,知识检索系统。知识检索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检索思想的智能化信息检索系统,它应用知识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实现知识的存贮、发现、检索和利用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与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相比,知识检索系统能够从大量的零散的数据、信息中发现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形成自身的知识库;检索的知识性、交互性强。知识检索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快速查询和获取,进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利用。高校法治教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检索系统,快捷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法律信息,知识检索系统实现法治知识检索的三个层面:在人机交互层面,知识检索系统会先生成专属人机交互界面,

32、用户可以在界面中进行文字搜索、语音搜索、图画搜索等;在知识收集层面,系统事先对外界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有效信息的排列;在知识处理层面,系统将用户检索需求与知识库内容进行精准匹配,最后把信息展示到用户界面。第四,智能测评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的特点有: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拥有丰富题库资源,智能诊断,多维学习属性,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推荐。智能测评系统有基于知识空间理论的学习测评和基于知识表示的学习测评两种测评方式。智能测评系统既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测验成绩、学习过程表现、运用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去解决事情的能力等进行测试和评价,也可以识别和理解知识因子的关联,来判断学生获得的知识客体是否符

33、合规律和常识。明确学生的法治学习进度和状况,生成个人学习情况进退曲线和常模参照标准评价,以期在后续学习中,能够改进,获得提高。5结束语纸上得来终觉浅,法治不是停留在文字层面就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内心的信仰,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自觉。实践的理念、行动要落实到方方面面,做出真正的成效,而不是搞形式主义去欺己欺人。法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不仅仅是把一些浅显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即可,而是要传递法治的精神、理念、行动等方面,成为人们内化于心的法治思想信念,和外化于行的行动指南。高校法治教育虽然遇到了瓶颈,但正处于发展期,总体发展态势是积极向好的。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的实现,还需法治教育工作者在岗位上辛勤耕耘,也需要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配合,还需要优质的教学环境的基础支持。人工智能时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许多领域大显身手。教育领域也需要与时俱进,主动引入人工智能,尝试借助人工智能解决教育中的难题,进而使教育得到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和人的需要。使得学生具有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能够尽到应尽的法律和道德义务,树立规则和程序意识,并且能够理性使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