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6993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论文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

2、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手写)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手写) 年 月 日 目录1.综述内容的提出1 1.1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11.1.1 手机依赖的概念11.1.2 国内外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11.1.3 手机依赖的测量11.1.4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2 1.2 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1.2.1 心理健康的概念21.2.2 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21.2.3 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测量3 1.3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关系的问题提出3 1.4 研究背景31.4.1 研究目的31.4.2 研究假设31.4.3 研究意义41.4.4 研究启发42. 研究方法与

3、研究过程4 2.1 研究对象5 2.2 研究工具52.2.1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倾向量表52.2.2 SCI-90症状自评量表52.3 问卷实施程序与数据处理52.3.1 问卷实施程序62.3.2 数据处理63. 研究结果及分析63.1 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描述分析63.2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描述分析73.3 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73.4 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83.5 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94.讨论114.1 手机依赖的研究114.2 心理健康的研究114.3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115. 结论126. 研究不足与展望12附录A: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倾向量表14附

4、录B:SCI-90症状自评量表15致谢19 论文题目:字体:楷体,字号:小一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邓海霞 论文题目:字体:楷体,字号:小一摘要: 手机的使用,既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研究从手机依赖这一新兴课题入手,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广东培正学院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已经收集到并通过筛选的255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是显著相关的;(2)手机依赖程度高的

5、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多于手机依赖低的学生。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PHONE DEP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ByDenghaixiaMarch,2020Abstract: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ill not only bring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bring many adverse effects on peoples physical

6、 and mental health.This study discusses cell phone dependence to investigate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e dep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e stud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taking data of 255 students from Guangdong Peiz

7、heng College were collected.Adap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onsequence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import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2) students

8、 with high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ill have more problems in mental health than those with low mobile phone dependenc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mental health 论文题目:字体:楷体,字号:小一1.综述内容的提出1.1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1.1.1手机依赖概念社会生活中,我们使用手机这一现象非常广泛,因为手机具有便于携带和使用灵活性的特点,它所造成的影响与网络依赖有比较大的差别,由于其包括

9、的内容比较丰富,手机依赖这一词,尚未被国内外的学者进行统一界定。Toda等将这一行为称为手机依赖( 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1手机依赖被Bianchi等称为是问题性手机使用( problem use of mobile phone)。2在师建国看来,由于个人无节制地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自我控制力变弱,出现了身体和心理功能受损以及社会交往弱化的情况,而造成了手机依赖。3熊婕等认为手机依赖是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行为失控。4上述概念的综合表明,手机依赖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手机使用的时间、对手机依赖的程度。1.1.2国内外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

10、手机逐渐出现了大批新颖的使用功能,手机依赖也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现象,手机依赖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学生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在国内外的文献中,许多研究都侧重于手机依赖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大程度地使用手机甚至沉迷于其中都会给使用者带来身体、心灵一种消极损害的心理健康问题。肖艳娟指出,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带来的危害有以下症状: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视觉模糊,听觉恶化,身体质量下降。5上述表明,对手机的依赖不仅影响到学生日常行为、社交活动,而且对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上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Elhai等人(2017)研究了 Beursen 提出的两种手机使用类型(程序使用与社交使用)与抑郁、焦

11、虑之间的关系,6发现抑郁与社交使用呈显著负相关,程序使用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关性更强。1.1.3手机依赖的测量手机依赖主要研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在研究方法上,手机依赖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研究。关于收集数据方面,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7澎湃认为,国内更多的是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或者量表对手机依赖进行测量,总体上来讲,并没有统一的通用的量表。8在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测量手机依赖的量表,便是熊婕等人编写的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倾向量表(MPATS),9这个量表包含四个维度,分别的是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以及心境改变,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倾向量表(MPATS)也被应用于本研究的调查。1.1.4大学生手机依

12、赖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完之后,会感觉到如释重负,在手机的使用上也渐渐没有了节制。根据成青园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指标确定以戒断症状、身心影响、渴求性为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10戒断症状下的二级指标有长时间段不玩手机会感觉到焦躁;并且会出现幻听现象,例如自认为手机产生震动,有人给自己发送信息,需要拿出手机看;当下没有手机的时候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事事。身心影响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是玩手机导致睡眠不足、功课无法完成、户外运动减少、影响了学习与工作效率。渴望性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是个体认为使用手机的时间依然不够、希望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在手机上来寻求满足、甚至会做有关手机的梦。1.

13、2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2.1心理健康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说,个体的健康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类健康概念是,人类没有身体疾病或虚弱感,以及心理和社会障碍。综合以往研究,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分为两类:广义和侠义。广义而言,心理健康就是人保持自己知识完整与和谐的能力。从狭义上讲,精神健康是指没有精神疾病。11一些学者还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整体健康和永久性精神状态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具有生命活力、积极体验内心、良好适应社会,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与正性的社会功能。12我们的精神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或正常的状态。1.2.2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根据国外心理学家布洛

14、卡(Blocker)的观点,心理健康被认为是个体如果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让自己学会适应生活的技巧,提高自己应对问题与困难的能力与技巧,增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模式,最终能够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高效地控制自己对环境的作出的反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以健康人作为其研究对象,他和罗杰斯都认为,人是有建设性的积极个体,对精神分析学派把人当成病态的人来研究的看法。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种基本的需要状态,在这些需求中,我们最渴望实现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这是个体本来应该的样子,这是的心理健康最理想的状态。在

15、这一状态下,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达到高峰体验的感觉。国内学者黄希庭等人将心理健康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心理不健康、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中,人有健康的人格。13在蔡韶娜的研究中发现,当前在国内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 许多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的概念来自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14 1.2.3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下八个方面进行判断:正常的智力水平、健全的意志、完善的人格特征、稳定的情绪、能够合理评价自我、良好适应社会生活、与人和谐相处、心理活动与实际年龄相符合。15本研究采用了SCI-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问卷星进行线上的电子问

16、卷调查。1.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关系的问题提出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结束了高中时代的紧张学习状态,面对大学轻松自由的生活状况,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使用手机。此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具有丰富的功能,不仅可以用其来传递信息,还能娱乐消遣,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依赖性心理。在手机使用的同时,大学生身心健康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还出现许多大学生会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也会因为频繁地使用手机,而引起头晕、失眠、焦虑等不良身心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的一些手机依赖状况。1.4 研究背景1.4.1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旨在以往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

17、查法来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和大学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于心理健康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1.4.2 研究假设本文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和现有理论提出以下建议:假设1: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问题;假设2: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总体上不严重,但是部分大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假设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呈显著性相关;假设4:手机依赖、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和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4.3 研究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手机功能日益丰富,使得人们对其越来越依赖.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也在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手机

18、依赖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钻研范畴,在国内外虽然尚未构成同等的手机依赖观点、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范式,但是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将手机依赖认为是对手机的过度使用,造成了损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调查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出发点,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前人已有的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程度手机依赖问题在心理健康方面中的造成的影响,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理解和预测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与内在的心理方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大学生填写问卷,使其了解到自己对于手机的依赖,反思自己手机使用的频率和使用时间,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对

19、于手机科技。一方面,要享受其带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度地沉浸其中,做手机的奴隶。1.4.4研究启发在目前的一些手机依赖相关研究中,更多的集中于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睡眠质量、孤独感的相关研究,或者研究其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孤独感、睡眠质量等等。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澎湃的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大程度上导致心理健康也出现相应的问题。15本研究试图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希望能够对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2.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2.1研究对象以广东培正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0、,采取简单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大一学生255名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2-1。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结果剔除一些极低分和极高分,增加可信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表2-1 被试基本分布状况(n=255)基本项目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男女891663565年级大一255100生源地城镇农村14311256442.2研究工具2.2.1 SCI-90症状自评量表本研究采用采用王征宇(1984)所翻译国外Derogatis编制的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的方法,每题按1-5分计分,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包含90道题,涉及情绪、感觉、意识、思维、行为、生活习惯、

21、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包含10个因子:人际敏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在量表中,个体的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是负相关的,即得分高,心理健康水平低;得分低,心理健康水平高。在本研究中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74.2.2.2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倾向量表本研究采用熊婕等人于2012年编写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 MPATS),该量表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的方法,每题按1-5分计分,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 16 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该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总量表的 Cronba

22、ch系数为 0. 83,本研究的Cronbach系数为 0. 884。4四个因素的系数在 0. 55 0. 80 之间; 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 0. 91,4 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在 0. 75 0. 85。2.3问卷实施程序与数据处理2.3.1 问卷实施程序选取广东培正学院大一新生255名;在发放问卷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手机目的;问卷内容包括前言、指导语、题目、问题、答案和结束语;在问卷填完之后再由专门人员回收,保证问卷的回收率;采用SPSS21.0分析问卷数据以及处理结果。2.3.2 数据处理使用 SPSS21.0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取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

23、。3.研究结果及分析3.1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描述分析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分析发现,手机依赖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各自量表的中点值,说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程度不严重。结合以往文献研究,手机依赖总分大于48即患有手机依赖症状,本研究手机依赖均值为38.263,手机依赖总分超过或者等于48的学生有50人,这说明,大学生在手机的使用方面上,是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具体情况见表3-1-1。表3-1-1 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描述统计(n=255)变量均值(M)量表中点值标准差(SD)手机依赖38.2634810.014戒断症状15.43918 6.4438突显行为8.07112 3.7529社交抚慰7.80

24、89 3.1796心境改变6.9459 3.1711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各维度平均分3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50人患有手机依赖症状,占据总人数的19.6,本研究的总被试数为255名大学生,具有手机依赖症状的人数大约为五分之一,这个数据其实是不可观的,说明我们当下的大学生都对手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在此次调查中,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社交抚慰、心境改变这两个因子平均分3的人数分别是99、56人,并且各占据总人数的38.9、31.0,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这两个因子平均分3的人数较多。这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集中在人际交往层面中,并且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会因为手机造成情绪变化。总的来看,大学生手

25、机依赖的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相当于每五位学生中便有以为有手机依赖的问题存在,具体情况见表3-1-2。表3-1-2 手机依赖及各因子平均分3的人数统计结果变量手机依赖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人数5078359956百分比(%)19.630.613.738.931.03.2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描述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数据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总分的均值数据为118.63,并且在心理健康的9个维度和其他中,强迫症状因子均值最高,为1.608,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为1.435。按照我国心理健康水平的常模标准,认为心理健康总分的正异常状况分界值为160分,我们在这个分界值进行划分心理健康的正异

26、常,假设心理健康总分超过了160分,或者任一因子分超过分,需考虑筛选阳性。因此,大学生一般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个别维度的均值如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较高,说明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可能会更加普遍的存在强迫性思维于行为,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情况见表3-2。表3-2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描述统计(n=255)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条目数SCI-90总分90339118.6332.16490躯体化1.003.751.1600.29412强迫症状1.004.001.6080.52010人际关系敏感1.004.111.4350.5189抑郁1.004.461.3070.45413焦虑1.0

27、03.701.3100.39810敌对1.003.331.2020.3316恐怖1.004.001.2710.4257偏执1.003.501.2870.4456精神病性1.003.601.2820.39210其他1.003.141.2830.37273.3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3.3.1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分析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各维度在性别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3-1。表3-3-1 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维度男性(n=89)女性(n=166)t值戒断症状2.5550.7292.5870.780-0.405突显行为2.0760.7481.9870.692 0.956社交抚慰2

28、.5730.8472.6180.904-0.391心境改变2.2850.7282.3310.779-0.467手机依赖总分2.3850.6072.3950.638-0.123注:*p0.05,*p0.01,*p0.05),表示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女生手机依的赖程度基本持平。3.3.2手机依赖的生源地差异分析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各维度的生源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3-2。表3-3-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生源地差异分析结果维度城镇(n=143)农村(n=112)t值戒断症状2.5790.7312.5650.801 0.143突显行为2.0190.6762.0160.

29、757 0.040社交抚慰2.6010.8092.6040.973-0.024心境改变2.3080.8172.3240.685-0.178手机依赖总分2.3920.592.3900.671 0.030注:*p0.05,*p0.01,*p0.05),即地区差异(农村、城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影响不大。3.4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变量分析3.4.1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4-1。表3-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变量男生(n=89)女生(n=166)t值躯体化1.1350.2681.1720.308-0.964强迫症状1.5

30、890.5851.6180.484 -0.4428人际关系敏感1.4580.5631.4220.494 0.521续表3-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变量男生(n=89)女生(n=166)t值抑郁1.2960.4211.3120.472-0.270焦虑1.2900.3881.3200.404-0.584敌对1.2120.3551.2170.424 0.368恐怖1.2170.4241.3000.425-1.486偏执1.3540.5341.2510.386 1.601精神病性1.3020.3881.2710.395 0.604总症状指数1.3140.3601.3210.357-

31、0.132注:*p0.05,*p0.01,*p0.05),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无关,也就是说在心理健康并不会被性别差异进行干扰,女生和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样的。3.4.2心理健康的生源地的差异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性别人口学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4-2。表3-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生源地差异分析结果变量城镇(n=112)农村(n=143)t值躯体化1.1660.3101.1520.274-0.391强迫症状1.5730.525 1.6520.513 1.195人际关系敏感1.4020.5131.4770.525 1.144抑郁1.3020.4991.3

32、130.392 0.180焦虑1.3130.4131.3060.380 -0.126敌对1.1970.347 1.2070.312 0.226恐怖1.2490.4151.2990.438 0.930偏执1.2850.461 1.2910.427 1.106精神病性1.2580.4141.3110.362 1.102总症状指数1.3080.374 1.3310.336 0.514注:*p0.05,*p0.01,*p0.05),即地区上的差异(农村或者城镇)并不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3.5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需要探讨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对手机依

33、赖与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做相关分析检验,结果见表3-5。表3-5 大一新生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情况变量手机依赖总分心理健康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手机依赖总分1心理健康总分0.236*1躯体化0.139*0.783*1强迫症状0.274*0.892*0.641*1人际关系敏感0.214*0.884*0.572*0.775*1抑郁0.212*0.928*0.688*0.787*0.769*1焦虑0.229*0.892*0.748*0.792*0.729*0.806*1敌对0.194*0.794*0.637*0.713*0.669*0.684*0.734*1恐怖

34、0.144*0.766*0.592*0.616*0.709*0.714*0.641*0.526*1偏执0.165*0.845*0.574*0.694*0.779*0.763*0.701*0.696*0.586*1精神病性0.168*0.883*0.599*0.741*0.792*0.820*0.735*0.679*0.621*0.799*1注:*表示 P 0.001, *表示 P 0.01, *表示 P 0.05根据上表相关分析可见,手机依赖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两两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手机依赖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可

35、能存在越大的问题。从各维度来看,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数值如下,躯体化(0.319)、强迫症状(0.274)、人际关系敏感(0.214)、抑郁(0.212、)、焦虑(0.229)、敌对(0.194)、恐怖(0.144)、偏执(0.165)、精神病性(0.168),除了躯体化与手机依赖是在P 0.05水平上相关,其他各维度都是与手机依赖在P 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中,手机依赖与强迫症状维度(0.274)的显著水平最高,其次是焦虑(0.229),可见,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很容易引起强迫症行为或思维症状与焦虑情绪。4.讨论4.1手机依赖的研究在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

36、的手机依赖程度较偏,根据前人研究,手机依赖总分大于48分可诊断为有手机依赖症状,根据数据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各自量表的中点值,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水平上手机依赖不严重,但是仍然有50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总分超过48分。也就是说,在这255名大学生被试中,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患有手机依赖症状,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大问题。此外,大学生使用手机时,更多的是把手机当作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通讯工具(社交抚慰因子平均分3的人数占比为38.9),但是手机的使用也对他们心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境改变因子平均分3的人数占比为31.0%)。关于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性别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

37、义的显著性水平,即男女生在手机依赖水平上是一致的;生源地在手机依赖程度上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即地区差异(农村、城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影响不大。这与澎湃(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4.2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均值为118.63,按照我国的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的分界值为160分,如果总的心理健康分数超过了分界值,或者在任一维度上的分数超过分,研究者就需要考虑对被试筛选阳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然是一个问题。强迫症状因子和恐怖因子的最大值达到4.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抑郁因子的最大值突破4.0,而抑郁因子高达

38、4.46。这很显然,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中,人际交往成为了一个困扰他们的普遍问题,他们的抑郁程度偏高。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和生源地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持平,且地区差异(农村、城镇)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大。4.3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的255名在校大学生未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两个变量进行探讨。在对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后,发现两个变量是是显著相关的,除了躯体化维度和手机依赖在0.05水平上相关,其他8个维度与手机依赖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相关的。可以看出,手机依赖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消极

39、影响。我们应该注意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手机依赖与强迫症状维度(0.274)的显著水平最高,其次是焦虑(0.229),可见,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很容易引起心理健康方面的强迫症行为或思维状与焦虑情绪。5.结论(1)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问题;(2) 大学生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良好,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手机依赖高的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4)人口学变量如性别、生源地在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关系中均不显著,无论是男生或是女生、无论是农村户口或是城镇户口,他们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程度是一致的。6.创新、不足与展望通

40、过查看文献发现,在手机依赖的研究中,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较少,更多集中于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干预研究以及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在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从中小学生到老年人都广泛涉及到,但是专门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将焦点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上,重点关注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仅仅以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不包括其他学校的被试,样本的涵盖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学校的性别比例失衡,没有对性别进行控制,导致性别的比例不够均衡,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只对大学生的手

41、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两个变量进行初步探讨,并未对两者进行干预研究,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Toda M,Ezoe S,Nishi A,et al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female students and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atitude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36( 6) : 765 770 2Bianchi A,Phillips JG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

42、m mobile phone usJCyberPsychology Behavior,2005,8( 1) : 39 51 3师建国 手机依赖综合征J 临床精神医学志,2009,19 ( 2) : 138 139 4熊婕,周宗奎,陈武,等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6( 3) : 222 225 5李丽,梅松丽,牛志民,等 辽宁省某医学院校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调J医学与社会,2015,12( 1) : 73 756 Elhai, J. D., Levine, J. C., Dvorak, R. D., & Hall, B. J. (2017). Non-soci

43、al features of smartphone use are most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xiety and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9, 75-82.7贾悦.国外手机依赖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7(3):75.8澎湃.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169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 3) : 222225 10成青园,王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评价J.电子商务2019(8):9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