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暗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夔《暗香》.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暗香姜夔姜夔生平v姜夔(jingku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南宋词人。v夔父名噩,祖籍在饶州所辖的德兴县。绍兴三十年进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汉阳县。因生计和应试之便,举家迁鄱阳县入籍。鄱阳是赣东北的门户,扼水陆交通的要冲,物产富饶,商贾云集。宋室南迁后,人口激增,钜子显达,来往此间,更日见其繁荣。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v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
2、,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烂缤纷。v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zi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代表作暗香、疏影,借
3、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v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v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四库全书提要评价他:“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
4、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v姜词与周邦彦齐名,人称“周姜”。其词在南宋声望极高,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清.朱彝尊在词宗称:“词在南宋始极其工,姜尧章氏最为杰出”。其词大多为游记以及咏物之作,抒发的情感也多为身世的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齐声朗齐声朗读词作读词作词作欣赏v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1。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2。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3。v1辛亥:光宗绍熙二年。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v2止既月:指住满一月。简:纸。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v3工妓:乐yue工、歌妓。隶习:学习。v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
5、,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1。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2。v1攀摘:啮噬。何逊:南朝梁诗人,以爱梅闻名。何逊曾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后迁官,因爱扬州之梅,要求转任扬州。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春风词笔:何逊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馀声。”2但怪得:惊异。v入瑶席:浸透周身。提问翻译提问翻译译文朗诵v明月呵,你为什么总是清辉依旧?谁能计算出,你几次几番-映着我在梅花旁把玉笛吹奏!那时,笛声把美人从梦中唤醒,她为我摘取枝头的梅花,竟不管清寒在啮噬她纤纤玉手。当年,我何逊一般满腹诗情,如今,时光抛却,年
6、迈老朽,诗笔呵,全不象当年那般风流俊秀。但是,你为什么仍对我无限钟情?竹林外,稀疏的点点梅花-用冷清的幽香暗暗把我周围浸透。v上阕暗香与长亭怨慢、解连环同年之作。是年冬,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石湖在苏州胥门外,孝宗皇帝赐范为别业,有御笔“石湖”二大字刻于山石,今尚存。孝宗对金国委屈求全,苟且偷安,下诏“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公然愿当“侄皇帝”。范成大是主战派,曾效苏武“提携汉节同生死”出使金国,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孝宗赐这位大学士石湖庄园,意思就是教他寄情山水莫再过问国事。范石湖心情是忧郁的。v白石在石湖住了一个多月,两位大诗人的会合吟唱,成为文学史佳话。白石自度暗香、疏影二曲,咏梅使人神观飞
7、越耳目一新,又深蕴忧国之思、寄托个人生活的不幸。石湖击节赞赏,让家中歌女演唱之,并以青衣小红相赠。v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词上片写月中赏梅。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古诗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意味,在月光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着重色调与氛围的感受,多了一层朦胧。“旧时”把读者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也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v“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写月下赏梅,通过“月、梅、笛、人”和谐统一的立体意境,体现词人的审美情趣和
8、人格追求。“算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的次数以及词人的兴趣之高。“算”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且带有对“往事如烟”的感慨。v“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续写赏梅清兴。玉人与月色相联,意境和谐,但“清寒”中显得意境幽冷。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赏冬天的清寒,“与”,“共”之义,清兴之外,尚有一丝韵味和情味。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v“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由回忆转入现时,“而今”照应“旧时”,物是而人非。“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从对梅的感受强烈到对梅的花期淡漠,只有梅香袭来方知觉。“但怪得”是惆怅,自己老了,梅花依旧送香来,平静的心因梅花的冷香而骚动起
9、来。“疏花”,梅花疏淡,词人将梅与竹相连,以竹的雅洁衬托梅花。“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地道出了梅香的特点。“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相比,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v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e无言耿相忆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2v1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红萼:指梅花。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v2压:红梅盛开。v寒碧:寒光碧水。提问翻译提问翻译译文朗诵v独处江南水乡,正寂寞难以消受,我多么想折几枝红梅寄你,可叹水远山遥,风雪之夜难以行走。面对这翠绿的酒杯,泪湿春衫衣袖,面对窗外红艳的花萼,相对无言
10、,回忆起幸福时刻,又都无从启口。最难使我忘怀的是你我曾携手共游,那时候呵,千树万树红梅盛开-铺天盖地竟迫使西湖的寒光碧水都顿见消瘦。呵,眼看着这梅花又片片零落调残,仿佛按着我凄怨的笛声在匀称地伴奏。我期待能再度相逢,呵,那将是什么时候?!v下阕起笔即眼界扩大,从时、空两方面凝炼地点明感伤。“江国,正寂寂”和扬州城里“尽芰麦青青”一样,萧条而荒寒。这寂寂江国中的心灵必是孤苦、寂寥、悲伤的了,因此想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怎奈欲寄幽情,而路遥不至,况又有“夜雪初积”,层层间隔。于是且殢樽酒,举杯消愁,可是又有什么用呢,“酒醒帘幕低垂”,明月梅花依旧,视之酒杯都似在垂泪
11、。心中情泪至深至纯,自己已不堪愁,托付酒樽而已,融情于物,所以“易”泣。“红萼无言”,似乎以花代人,亦花亦人。于花它静默无言,偏偏惹人相思,勾起词人的幽情;于人则是“脉脉人千里”,推己情于对方,分明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里有着一种因相思而生的想象。嗅着冷香,披着夜雪,耿耿“相忆”于旧事,而痴情自现。至于“翠”、“红”二艳字,在素雅中增添了凄丽。v下句即“耿相忆”的内容,时空跳转到了从前。“千树压、西湖寒碧”,一片壮阔,壮阔中暗含着色彩和一望无际的生机,令人想到“东风夜放花千树”般的绚烂纷繁。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一片澄澈,正可作浓情醇挚之鉴。那时的“寒”与今日不同,“寒”而且“碧”,“碧
12、”得充满美丽,一如从前的“清寒”里凝固着幸福。“长记”的背后是长思,长久地沉浸于对往事的追忆之中,这正源于“为伊消得人憔悴”也“终不悔”之情。“曾携手”和“唤起玉人”遥相呼应,“千树压”又和“竹外疏花”形成今昔对照,结构可谓精巧。v结句又陡转,回入现实,语句沉而且重。“片片吹尽”,花开几时,重见何期,正所谓“想其盛时,感其衰时”。惜花怀人,涵括着对柔情、青春、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转瞬即逝的隐痛,梅花负载的沉重深足体味。正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人生别意会常难”,推知又怎奈“当时轻别意中人”;而于似水流年,如烟往事,“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因而如今这层感情,就比“欢娱渐
13、随流水”而发的“怎奈向”的感慨和惊叹愈深愈烈。于是生出内心语“几时见得”,含蕴丰富,沉痛已极。它可能是悲,是愤,是哀,是伤,是悔,是恨,又同时是这种种感情,真是千回百转,柔肠寸断之后的奔涌。v全篇层次曲折跌宕,今昔之境几番变换,构思灵巧,回环往复。结构精致,摇曳生姿。音节谐婉,错落有致。炼字灵动,言辞优美。情韵委婉,幽思悱恻。意象淡雅,词境清空。全篇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雅之美,正可视为“幽韵冷香”的姜夔词的代表作之一。提问:提问:全词划分几个全词划分几个层次?层次?v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
14、,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v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
15、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当时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何时见得
16、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写作特色:v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v其次是,对比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
17、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题解须记:v暗香咏梅怀人,思今念往,低徊缠绵。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回忆“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抒发“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v 说明:说明:v题解是填空题等题型考试内填空题等题型考试内容。容。【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v1、背诵这首词。v下节课堂默写下节课堂默写v2、分析本词的平仄节律,体会其音乐美。v3、想象词作描绘的眼前景与忆中景,体会词作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