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953123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95312311.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印发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试行)的通知国药管注 2000403号 2000年 09 月 12 日 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卫生部:为实现药品检验所实验室的标准化、规化和管理科学化,确保药品检验数据及检验结论的准确、公正,我局组织制定了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试行),经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附件:1、人员要求2、检品收检、检验、留样制度3、检验记录与核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年九月十二日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试行)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督检验的法定机构,按照中华人
2、民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国计量法等有关法规的要求,为加强药品检验所实验室的标准化、规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确保药品检验数据及检验结论的准确、公正,特制定本规。第二条本规是对药品质量检验和标准审核及其有关工作全过程的实施和对实验条件的规定。第三条本规适用于省级以上药品检验所。第二章人 员第四条药品检验所所长应具有药学(或相应)专业知识及组织领导能力,能有效地领导全所工作,对药品检验结果负全面责任。第五条技术科室设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应具有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开展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对药品监督检验中有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对检验结果负责。第六条药品检验人员需经过专业
3、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经所长核准后方可上岗操作。非专业技术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得从事药品检验的技术工作。关于人员要求见(附件一)。第七条药品检验所应制订技术人员培养和业务进修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施对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注重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严格控制行政和后勤人员比例。.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第八条药品检验所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所涉及的方面有:检测过程质量保证(如收检程序,检验依据及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记录和报告的书写、核对、审核,检验数据的处理,报告书的签发等);检测环境与仪器设备质量保证;标准物质及实验动物、实验试剂的质量保证;检验人员技术素质保证等。质量保证体
4、系中应有明确的分级责任制度,以确保药品检验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保证药品检验、新药审核、标准复核、科研结果等各项报告的准确可靠性。第九条为检查、督促各项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药品检验所应设立质量保证监督检查员(下称质保督查员)。质保督查员应具有多年药检实验室工作经验,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由所长聘任,独立地进行工作,直接对所长负责。第十条质保督查员应对收检、检验、实验记录、不合格药品或检验结果处于可疑情况的复验与处理、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科研工作等进行督查。第十一条质保督查工作应制订年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关部门各项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情况;写出检查记录,包括日期、目的、容、执行情况、建议和意见
5、、检查者等。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在从事专项检查时,质保督查员中与该项目有关的人员应予回避。第四章实验室设施第十二条实验室条件应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有完善的实验设施。实验室的环境应清洁、卫生、安静、无污染。实验室的管线设置应整齐,要有安全管理措施和报警、应急及急救设施。用于放射性药品及菌毒种、疫苗检验的实验室,应有相适应的安全保护设施。第十三条药品检验所建筑面积(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应与其职能要求相适应。实验室应与办公室分开。第十四条具有与检品要求相适应的专用或兼用的采样间。第十五条具有符合留存样品要求的留样间。第十六条对于易燃、剧毒和有腐蚀性的物质,应按规定存放、使用。各类压力容器的存放
6、、使用,应有安全隔离设施。第十七条仪器放置的场所应符合要求,并便于仪器操作、清洁和维修,要有适当的防尘、防震、通风及专用的排气等设施;对温度或湿度变化敏感易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应备有恒温或除湿装置。仪器所用电源应保证电压恒定,有足够容量,并有良好的专用地线。.第十八条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的实验室,应严格分开。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分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应具备相应的空调净化设施和环境,采用局部百级措施时,其环境应符合万级洁净度要求。进入无菌操作间应有人净和物净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并定期检测洁净度。无菌操作
7、间禁放杂物,并应制定地面、门窗、墙壁、设施等的定期清洁、灭菌规程。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分为半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半无菌操作间设有紫外线灯;操作台宜稳固,并保持水平。实验室应光线明亮,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实验室应注意防止抗生素的交叉污染。第十九条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实验动物房的面积要满足工作的要求,各所可根据工作任务、使用动物品种、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药品检定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并确实达到合格证规定的质量标准。药品检定中使用的小鼠、大鼠等啮齿类动物应达到清洁级或无特定病原体(即SPF)级实验动物的标准。动物实验设施及条件(含建筑设
8、施、环境条件、饲料等)应与检定中使用的实验动物等级相一致,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并符合药品检定工作的特殊要求。各所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定期培训。不同种属或品系的动物应分舍饲养。同种但用于不同实验的动物,不宜在同室饲养;如同室饲养,至少应在空间上适当分隔,并作明显识别标志。实验动物设施必须具有洗刷消毒设备,定期对笼器进行消毒。第五章仪器设备第二十条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各种参数,应能满足所承担的药品检验、复核、仲裁等的需要,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和附件。仪器的量程、精度与分辨率等能覆盖被测药品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第二十一条仪器应有专人管理
9、,定期校验检定,对不合格、待修、待检的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仪器使用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第二十二条凡精密仪器设备应建立管理档案,其容包括品名、型号、制造厂名、到货、验收及使用的日期、出厂合格证和检定合格证、操作维修说明书、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附件情况等,进口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说明部分应附有中文译文。第二十三条精密仪器的使用应有使用登记制度。第六章标准品和对照品的管理.第二十四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的标定和管理。第二十五条省级药品检验所应协助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辖区新药标准品、对照品原料的提供。第二十六条各级药检所应有专人负
10、责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第二十七条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应制订各项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OP应写明操作程序,其容应明确、详细。SOP的制定和修订,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所长批准后实施;制定容及修订原因,应保存原始制定和修订记录并存档。第二十八条 SOP 应存放于各有关实验场所。第二十九条需制定 SOP的项目有:(一)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二)通用的药品检验技术与方法(三)专用的药品检验技术与方法(四)动物及动物室的管理(五)试剂及试药溶液的配制与管理(六)其它第八章实验室管理制度第三十条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药品检验所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各项实验室
11、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容:(一)实验室工作制度。(二)实验室安全制度。(三)检品的收检、检验、留样制度(见附件二)。(四)新药、仿制药品药学审核制度。(五)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六)中药标本管理与使用制度。(七)菌、毒种及细胞系保管制度。(八)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制度。.(九)计量管理制度。(十)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十一)制度。(十二)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十三)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十四)计算机管理制度。各所还可根据本所情况,补充有关制度。第九章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第三十一条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原始依据。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化,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做到记录原始、
12、数据真实、字迹清晰、资料完整。第三十二条原始检验记录应按页编号,按规定归档保存,容不得私自泄露。第三十三条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实事的态度认真书写检验卡、检验报告书底稿,做到数据完整、字迹清晰、用语规、结论明确。检验报告书应按全国统一的规格式书写打印。关于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见(附件三)。第十章档案资料管理第三十四条档案资料必须加强管理,药品检验所应设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第三十五条药品检验所应规定档案资料的归档围,定期立卷、归档。第三十六条药品检验所应根据档案法及有关规定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13、,制定管理规和分类方案;编制档案资料检索工具,便于对档案资料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第十一章附 则第三十七条地(市)级药品检验所质量管理规,由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本规制定。第三十八条本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修订。第三十九条本规自 200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附件 1:人 员 要 求1、药品检验所所长应能有效地领导全所工作,对药品检验结果负全面责任。主管业务的副所长,应具有大专以上药学学历或相关学历和10 年以上药检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业务技术有综合处理和管理能力。2、技术科室主任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正主任应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技
14、术职称、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和 5 年以上药检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开展本科室业务工作,对药品检验中有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对检验结果负责。3、实验室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经过至少一年专业技术培训实践,经岗位考核、所长批准后方可从事药品检验。非专业技术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得从事药品检验技术工作。4、药品检验所应制定技术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施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注重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技术人员的考核、晋升,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与培训容,要有考核记录。5、药品检验所应执行国家规定的人员编
15、制标准。充实业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与药学有关的人员应不少于60,从事药品检验的实验室人员应不少于总人数的50,行政、后勤人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 20。6、药检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遵守有关法律、法规。7、药检工作人员不得从事可能影响药品监督检验公正性的工作或行为。8、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有记录;在发现人员患有对实验室工作有不利影响的疾病时,则应暂停其工作或调离。附件 2:检品收检、检验、留样制度一、检品的收检1、检品收检统一由业务技术科(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受。2、除报批产品外,凡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试生产的药品不予收检,个人送
16、检的药品一般不予收检。3、接受的检品要求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中药材应注明产地或调出单位。4、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目的明确、资料齐全方可收检。委托检验由所在辖区的药检.所负责;辖区药检所不能检验时,由该所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转送上一级药检所。5、进口检验由业务技术科(室)指定专人按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收检、抽样等,并按要求出具进口报验证明,填写进口药品抽样记录单。6、常规检品收检数量为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的三倍,数量不够不予收检。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特殊管理的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贵重药品应由委托单位加
17、封或当面核对名称、批号、数量等后方可收检。7、复核检品应附原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书。仲裁检验应有提出仲裁的双方的检验报告书和加封样品方可收检。8、报批新药、仿制药品、医院制剂应按规定报送有关技术资料,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收检。9、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若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抽验样品应提供抽验记录,交业务技术科(室)统一编号、登记,填写检验卡,连同样品和资料送到有关科室签收。如检品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时,由主检科室分送有关资料和检品到协检科室。二、检验1、检验科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检验卡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核对后应作检品登记。2、常规检
18、验以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为检验依据;进口药品按注册标准检验;出口药品、新药、仿制药品、医院制剂按合同或所附资料进行检验。3、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见习期人员、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报告书。4、检验者接受检品后,首先对检验卡与样品中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包装、数量、编号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SOP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5、检验结果的复检,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
19、行复检。6、在检验过程中认为需要增减项目或改变检验依据及方法时,经室主任、业务技术科(室)主任、主管所长确定后方可进行。7、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事先记录、补记或转抄,并逐项填写检验卡的有关项目,根据检验结果书写检验报告书。8、剩余检品和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由室主任全面审核签名后与剩余检品一并送交业务技.术科(室)。9、由协检科室检验的项目,应由协检科室核对、审核后,将协检卡、原始记录连同剩余检品交主检科室,最后由主检科室合成检验卡和检验报告书。10、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11、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完
20、成检验任务,科室主任和业务技术科(室)应了解检验情况,督促检验进度。12、发出的检验报告书应附检验卡、原始记录,由业务技术科(室)审查,送主管所长核签后方可打印、盖章、发出。13、委托检验的检品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经与委托单位联系30 天未获答复时,视为自行放弃检验,检品不予保管。14、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药品检验报告书报告日期起30 天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15、委托检验的检验结果只对检验样品负责。三、留样1、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2、剩余检品由检验人员填写留样条,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签封后随检验卡交业务技术科(室),清点登记、入库保存。3、剩余
21、检品在留足留样后,可以退回供样单位。退还剩余检品时,供样单位应持单位介绍信,业务技术科(室)核实数量,领取人签收后方可退回。4、业务技术科(室)审核报告需要启封看样时,应与有关人员或科室主任共同启封。检查后由启封人立即重新签名加封,并应记录。5、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6、放射药品、毒、麻、精神药品的剩余检品,其保管、调用、销毁均应按国家特殊药品管理规定办理。易腐败、霉变、挥发及后无保留价值的检品,在检验卡上注明情况后可不留样。7、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保存二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三个月。8、科室如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的样品,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说明用途,室主任同
22、意,业务技术科(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检品应退回,并按第2 条要求重新签封交回留样室,如样品用完,应及时注销。9、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业务技术科(室)主任审查,主管业务所长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LM.附件 3: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
23、卡”,经逐级审核后,由所领导签发“药品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每一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1 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1.1 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意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
24、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检验记录纸上。1.3 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 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
25、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第414 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
26、分)。1.6 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1.7 在整个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卡,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药师或室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容的完整、齐全,以及计算结果和判断的无误等,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室主任审核后,连同检验卡一并送业务技术科(室)审核。2 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一致。项目名称应按药品标准规书写,不得采用习用语,如将片剂的“重量差异”记成“片重差异
27、”,或将“崩解时限”写成“崩解度”等。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现对一些常见项目的记录容,提出下述的最低要求(即必不可少的记录容),检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多记不限。多批号供试品同时进行检验时,如结果相同,可只详细记录一个编号(或批号)的情况,其余编号(或批号)可记为同编号(批号)的情况与结论;遇有结果不同时,则应分别记录。2.1 性状2.1.1 外观性状:原料药应根据检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如实描述药品的外观,不可照抄标准上的规定。如标准规定其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标准中的臭、味和引湿性(或风化性)等,一般可不予记
28、录,但遇异常时,应详细描述。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1)本品为白色片;(2)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记录,不可只记录“符合规定”这一结论;对外观异常者(如变色、异臭、潮解、碎片、花斑等)要详细描述。中药材应详细描述药材的外形、大小、色泽、外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2.1.2 溶解度:一般不作为必须检验的项目;但遇有异常需进行此项检查时,应详细记录供试品的称量、溶剂及其用量、温度和溶解时的情况等。2.1.3 相对密度:记录采用的方法(比重瓶法或韦氏比重秤法),测定时的温度,测定值或各项称量数据,计算式与结果。2.1.4
29、 熔点:记录采用第法,仪器型号或标准温度计的编号及其校正值,除硅油外的传温液名称,升温速度;供试品的干燥条件,初熔及全熔时的温度(估计读数到0.1),熔融时是否有同时分解或异常的情况等。每一供试品应至少测定2 次,取其平均值,并加温度计的校正值;遇有异常结果时,可选用正常的同一药品再次进行测定,记录其结果并进行比较,再得出单项结论。2.1.5 旋光度:记录仪器型号,测定时的温度,供试品的称量及其干燥失重或水分,供试液的配制,旋光管的长度,零点(或停点)和供试液旋光度的测定值各3 次的读数,平均值,以及比旋度的计算.等。2.1.6 折光率:记录仪器型号,温度,校正用物,3 次测定值,取平均值报告
30、。2.1.7 吸收系数:记录仪器型号与狭缝宽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及其干燥失重或水分,溶剂名称与检查结果,供试液的溶解稀释过程,测定波长(必要时应附波长校正和空白吸收度)与吸收度值(或附仪器自动打印记录),以及计算式与结果等。2.1.8 酸值(皂化值、羟值或碘值):记录供试品的称量(除酸值外,均应作平行试验2 份),各种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式与结果。2.2 鉴别2.2.1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如实记录简要的操作方法,鉴别特征的描述,单项结论。2.2.2 显微鉴别:除用文字详细描述组织特征外,可根据需要用HB、4H或
31、6H铅笔绘制简图,并标出各特征组织的名称;必要时可用对照药材进行对比鉴别并记录。中药材,必要时可绘出横(或纵)切面图及粉末的特征组织图,测量其长度,并进行统计。中成药粉末的特征组织图中,应着重描述特殊的组织细胞和含有物,如未能检出某应有药味的特征组织,应注明未检出;如检出不应有的某药味,则应画出其显微特征图,并注明检出不应有的。2.2.3 呈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记录简要的操作过程,供试品的取用量,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反应结果(包括生成物的颜色,气体的产生或异臭,沉淀物的颜色,或沉淀物的溶解等)。采用药典附录中未收载的试液时,应记录其配制方法或出处。多批号供试品同时进行检验时,如结果相同,可只详
32、细记录一个批号的情况,其余批号可记为同编号的情况与结论;遇有结果不同时,则应分别记录。2.2.4 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记录室温及湿度,薄层板所用的吸附剂(或层析纸的预处理),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其点样量,展开剂、展开距离、显色剂,色谱示意图;必要时,计算出 Rf 值。2.2.5 气(液)相色谱:如为引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所得的色谱数据,记录可以简略;但应注明检查(或含量测定)项记录的页码。2.2.6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同2.1.7吸收系数项下的要求。2.2.7 红外光吸收图谱:记录仪器型号,环境温度与湿度,供试品的预处理和试样的制备方法,对照图谱的来源(或对照品的图谱
33、),并附供试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2.2.8 离子反应:记录供试品的取样量,简要的试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结论。2.3 检查2.3.1 结晶度:记录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及所用倍数,观察结果。2.3.2 含氟量:记录氟对照溶液的浓度,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计算结果。2.3.3 含氮量:记录采用氮测定法第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硫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样品与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算式与结果。2.3.4 pH值(包括原料药与制剂采用pH值检查的“酸度、碱度或酸碱度”):记录仪器型号,室温,定位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校准用
34、标准缓冲液的名称及其校准结果,供试溶液的制备,测定结果。2.3.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浊度标准液的级号,标准比色液的色调与色号或所用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和测定波长,比较(或测定)结果。2.3.6 氯化物(或硫酸盐):记录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比较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前处理方法。2.3.7 干燥失重:记录分析天平的型号,干燥条件(包括温度、真空度、干燥剂名称、干燥时间等),各次称量(失重为 1%以上者应作平行试验2 份)及恒重数据(包括空称量瓶重及其恒重值,取样量,干燥后的恒重值)及计算等。2.3.8 水份(费休氏法):记录实验室的湿度,供试品的称
35、量(平行试验3 份),消耗费休氏试液的毫升数,费休氏试液标定的原始数据(平行试验 3 份),计算式与结果,以平均值报告。2.3.9 水份(甲苯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出水量,计算结果;并应注明甲苯用水饱和的过程。2.3.10 炽灼残渣(或灰分):记录炽灼温度,空坩埚恒重值,供试品的称量,炽灼后残渣与坩埚的恒重值,计算结果。2.3.11 重金属(或铁盐):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2.3.12 砷盐(或硫化物):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液的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比较结果。2.3.13 异常毒性:记录小鼠的品系、体重和性别,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及其浓度,给药途径及
36、其剂量,静脉给药时的注射速度,实验小鼠在48 小时的死亡数,结果判断。2.3.14 热原:记录饲养室及实验室温度,家兔的体重与性别,每一家兔正常体温的测定值与计算,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包括稀释过程和所用的溶剂)与浓度,每1kg 体重的给药剂量及每一家兔的注射量,注射后 3 小时每 1 小时的体温测定值,计算每一家兔的升温值,结果判断。2.3.15 降压物质:记录组胺对照品溶液及其稀释液的配制,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实验动物的种类(猫或狗)及性别和体重,麻醉剂的名称及剂量,抗凝剂的名称及用量,记录血压的仪器名称及型号,动物的基础血压,动物灵敏度的测定,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稀释液的注入体积,测量值与结果判
37、断。并附记录血压的完整图谱。2.3.16 升压物质:记录标准品溶液及其稀释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雄性大鼠的品系及体重,.麻醉剂的名称及用法用量,肝素溶液的用量,交感神经阻断药的名称及用量,记录血压的仪器名称及型号,动物的基础血压,标准品稀释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注入体积,测量值与结果判断。并附记录血压的完整图谱。2.3.17 无菌:记录培养基的名称和批号,对照用菌液的名称,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及其预处理方法,供试品溶液的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期间逐日观察的结果(包括阳性管的生长情况),结果判断。2.3.1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记录仪器型号和光源,仪器的工作条件(如波长、狭缝、光源灯电流、火焰类型和火焰
38、状态),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平行试验各2份),每一溶液各3 次的读数,计算结果。2.3.19 乙醇量测定法:记录仪器型号,载体和标物的名称,柱温,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平行试验各 2份)及其连续3 次进样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并附色谱图。2.3.20 (片剂或滴丸剂的)重量差异:记录20 片(或丸)的总重量及其平均片(丸)重,限度围,每片(丸)的重量,超过限度的片数,结果判断。2.3.21 崩解时限:记录仪器型号,介质名称和温度,是否加档板,在规定时限(注明标准中规定的时限)的崩解或残存情况,结果判断。2.3.22 含量均匀度
39、:记录供试溶液(必要时,加记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仪器型号,测定条件及各测量值,计算结果与判断。2.3.23 溶出度(或释放度):记录仪器型号,采用的方法,转速,介质名称及其用量,取样时间,限度(Q),测得的各项数据(包括供试溶液的稀释倍数和对照溶液的配制),计算结果与判断。2.3.24 (注射液的)澄明度:记录检查的总支(瓶)数,观察到的异物名称和数量,不合格的支(瓶)数,结果判断(保留不合格的检品作为留样,以供复查)。2.3.25 (大输液的)不溶性微粒:记录澄明度检查是否符合规定,微孔滤膜和净化水的检查结果,供试品(25ml)的二次检查结果(10m及25m的微粒数)及平均值,计算结果与判
40、断。2.3.26 (颗粒剂的)粒度:记录供试品的取样量,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的总量,计算结果与判断。2.3.27 微生物限度:记录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含预处理方法)后,再分别记录:(1)细菌数记录各培养皿中各稀释度的菌落数,空白对照平皿中有无细菌生长,计算,结果判断;(2)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分别记录霉菌及酵母菌在各培养皿中各稀释度的菌落数、空白对照平皿中有无霉菌或酵母菌生长,计算,结果判断;(3)控制菌记录供试液与阳性对照菌增菌培养的条件及结果,分离培养时所用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结果(菌落形态),纯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的项目名称及结果,结.果判断;
41、必要时,应记录疑似菌进一步鉴定的详细条件和结果。2.4 浸出物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溶媒,蒸发皿的恒重,浸出物重量,计算结果。2.5 含量测定2.5.1 容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简要的操作过程,指示剂的名称,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的数据,计算式与结果。电位滴定法应记录采用的电极;非水滴定要记录室温;用于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时,所用的滴定管与移液管均应记录其校正值。2.5.2 重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简要的操作方法,干燥或灼烧的温度,滤器(或坩埚)的恒重值,沉淀物或残渣的恒重值,计算式与结果。2.
42、5.3 紫外分光光度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查溶剂是否符合要求的数据,吸收池的配对情况,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 份)其及溶解和稀释情况,核对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否正确,狭缝宽度,测定波长及其吸收度值(或附仪器自动打印记录),计算式及结果。必要时应记录仪器的波长校正情况。2.5.4 薄层扫描法:除应按2.2.4记录薄层色谱的有关容外,尚应记录薄层扫描仪的型号,扫描方式,供试品和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 份),测定值,结果计算。2.5.5 气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器及其灵敏度,色谱柱长与径,柱填料与固定相,载气和流速,柱温,进样口与检测器的温度,标溶液,供试品的预处理,供试
43、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 2 份)和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标准中如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2.5.6 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仪器型号,检测波长,色谱柱与柱温,流动相与流速,标溶液,供试品与对照品的称量(平行试验各2 份)和溶液的配制过程,进样量,测定数据,计算式与结果;并附色谱图。如标准中规定有系统适用性试验者,应记录该试验的数据(如理论板数,分离度,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等)。2.5.7 氨基酸分析:除应记录2.5.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容外,尚应记录梯度洗脱的情况。2.5.8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
44、法:应记录试验菌的名称,培养基的编号、批号及其pH值,灭菌缓冲液的名称及pH值,标准品的来源、批号及其纯度或效价,供试品及标准品的称量(平行试验2 份),溶解及稀释步骤和核对人,高低剂量的设定,抑菌圈测量数据(当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时,应将测得的数据以框图方式顺双碟数记录;当用抑菌圈测量仪测量面积或直径时,应记录测量仪器的名称及型号,并将打印数据贴附于记录上),计算式与结果,可靠性测验与可信限率的计算。3 药品检验报告书与检验卡的定义和规名称.3.1 “药品检验报告书”系指药品检验所对外出具对某一药品检验结果的正式凭证。3.2 “检验卡”系指药品检验所部留存的检验报告书底稿。3.3 药品检验报告
45、书和检验卡均应在“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卡”字样之前冠以药检所的全称。进囗药品检验报告书和检验卡也应在“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和“进囗药品检验卡”字样之前冠以药检所的全称。4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表头栏目及其填写说明:4.1 国检品的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设置见附表1 4.2 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的设置见附表2 4.3 检验卡的表头,除了必须设立与药品检验报告书相同的栏目外,应增设“剩余检品数量”一栏,各药检所还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增设其它必要的栏目。4.4 表头栏目的填写说明:4.4.1 报告书编号:为8 位数字,前4 位为年号,后4 位为流水号,如:19970009。必要时,可在年号之后增加检品的分类
46、代码。4.4.2 检品名称:应按药品包装上的品名(中文名或外文名)填写;品名如为商品名,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国产药品的法定名,即质量标准规定的名称;进口药品的法定名,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上的名称书写。4.4.3 剂型:按检品的实际剂型填写。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4.4.4 规格:按质量标准规定填写。如原料药填“原料药(供口服用)”或“原料药(供注射用)”等;片剂或胶囊剂填“mg”或“0.g”等;注射液或滴眼剂填“ml:mg”等;软膏剂填“g:mg”等;没有规格的填“/”。4.4.5 国别、厂名、生产单位或产地:“产地”仅适用于药材,其余均按药品包装实样填写
47、。4.4.6 包装:进口原料药的包装系指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容器,如“纤维桶”或“铝听”等;国产原料药则指收检样品的包装,如“玻瓶分装”或“塑料袋”等。制剂包装应填药品的最小原包装的包装容器,如“塑料瓶”或“铝塑板及纸盒”等。4.4.7 批号:按药品包装实样上的批号填写。4.4.8 效期:进口药品按药品包装所示填写,国药品按药品包装所示填写有效期。4.4.9 注册证号: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有关进口药品批文的编号填写。4.4.10 合同:按进口合同上的合同号填写。4.4.11 报验单位或供样单位:均指检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的全称。.4.4.12 报验数量:指检品所代表该批报
48、验药品的总量。4.4.13 抽样数量或检品数量:均按收到检品的包装数乘以原包装规格填写,如“3 瓶 50 片/瓶”,“1 听 500g/听”等;如系从原包装中抽取一定量的原料药,可填写具体的样品量,并加注“玻瓶分装”。4.4.14 检验目的:国检品填写“抽验”、“委托检验”、“复核检验”、“审核检验”、“仲裁检验”或“出口检验”。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进口药品注册证或批件的进口药品,填“进口检验”;进口小样检验填“(进口)委托检验”;为申请进口药品注册证而对质量标准进行复核的填“(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检验”。其中除“进口检验”发给“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外,其余均按国药品发给“药品检验报告
49、书”。已进入国市场的进口药品,若属监督抽验,则按国检品对待。4.4.15 检验项目:有“全检”、“部分检验”或“单项检验”。“单项检验”应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如“热原”或“无菌”等。4.4.16 检验依据:进口药品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载明的质量标准检验,并按照进口药品注册证注明标准编号。国产药品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已成册的质量标准应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部、册等,如:中国药典2000 年版二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 年版等。单页的质量标准应写出标准名和标准编号,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WS-135(X-119)-2000”等。4.4.1
50、7 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4.4.18 报告日期:为所长审定签发报告书的日期。5 药品检验报告书中检验项目的编排与格式:报告书中检验项目的编排和格式,应与检验卡完全一致。5.1 表头之下的首行,横向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和“检验结果”三个栏目。5.2 “检验项目”下,按质量标准列出性状、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等大项目;大项目名称需添加方括号。每一个大项下所包含的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6 药品检验报告书中各检测项目的书写要求:6.1 性状6.1.1 外观性状:在“标准规定”下,按质量标准容书写。“检验结果”下,合格的写“符合规定”,必要时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