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地关系论.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30600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人地关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章人地关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人地关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人地关系论.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人地关系论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n n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讨论。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讨论。n n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随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围绕人地关系这个客观实体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围绕人地关系这个客观实体作为立论对象,都是企图说明人地关系的客观规作为

2、立论对象,都是企图说明人地关系的客观规律,所以称为人地关系论。律,所以称为人地关系论。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回顾n n代表性的人地关系理论有:地理环境决定论 可能论适应论 生态论文化景观论 环境感知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文化决定论 天人合一观等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n n2020世纪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使人地关世纪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使人地关系这一古老的课题,以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深刻系这一古老的课题,以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深刻性与尖锐性展示在人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对性与尖锐性展示在人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对此国际学术界有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此国际学术界有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n

3、n悲观论者认为: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污染更严悲观论者认为: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污染更严重,生态更不稳定并更容易受破坏。重,生态更不稳定并更容易受破坏。n n乐观论者认为:人口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资乐观论者认为:人口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资源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单位面积产量还有潜力可源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单位面积产量还有潜力可挖等。挖等。总体来看 人们都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力量日益增强,同时人类也更加依赖于自然。所以及早协调人地关系是全人类最紧迫的任务,因而谋求人地关系和谐的观点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调论的提出n n协调论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是由众多的科学家的提倡而逐步深化和被公

4、认的。n n联合国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指出:如果不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不控制人口,不通过一项新的环境法,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将继续恶化。协调论的概念n n协调(harmong)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协调不是“调和”,不能取消事物的差异性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协调是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协调论的理论发展n n美国地质学家美国地质学家D.N.D.N.卡戈等人指出:人类是地理环卡戈等人指出:人类是地理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能力协调人与环境的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能力协调人与环境

5、的关系,人类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能力,并作出最大关系,人类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能力,并作出最大的努力,否则人类社会将灭亡。的努力,否则人类社会将灭亡。n n英国的英国的M.J.M.J.怀斯教授指出:当今世界人口日增,怀斯教授指出:当今世界人口日增,环境变化急剧,在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环境变化急剧,在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中,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境中,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吴传均院士指出:n n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资源、人口压力正在加剧,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资源、人口压力正在加剧,人类生

6、活质量将有所下降,还可能发生一些全球人类生活质量将有所下降,还可能发生一些全球性紧迫问题。要想改变这种趋势以免问题恶化,性紧迫问题。要想改变这种趋势以免问题恶化,必须恢复和保护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当务之急必须恢复和保护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要协调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要协调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n n并指出协调环境的思想基础是:认识人类与自然并指出协调环境的思想基础是:认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与环境的协调是人与自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与环境的协调是人与自然并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在此,经济目标要服然并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在此,经济目标要服从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从生态目标和社会目

7、标。协调论与适应论的差异n n适应环境,多少带有被动的意思,而现在强调的适应环境,多少带有被动的意思,而现在强调的协调人地关系则带有主动的意思,反映人们对环协调人地关系则带有主动的意思,反映人们对环境的积极作用。境的积极作用。n n人不同于其他生物,人类不但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不同于其他生物,人类不但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有改造环境的能力。还有改造环境的能力。n n与适应环境不同,人地系统常因一个或某些成分与适应环境不同,人地系统常因一个或某些成分的变化而破坏了协调,所以人们要主动尽快建立的变化而破坏了协调,所以人们要主动尽快建立起新的协调关系,以促进人地系统的正常运转。起新的协调关系,以促进人

8、地系统的正常运转。协调论的主要内容n n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它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从被动跃到主动。其主要内容如下:1、人对地有一定的依赖性n n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甚至起到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是随人对地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变化而变化的。一定的地理环境只能容纳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及其一定形式的活动,而其人数和活动形式是随人的质量变化而变化的。2、人地协调的条件n n人类间的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在人地关系中,主体是人类社会,地理环境是对主体而言n n人具有能动性,人类可

9、以认识、利用、改变和保护地理环境,人地关系是否协调不取决于地而取决于人。n n人类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强制作用,即人类在通过环境满足自己需要时也要满足地理环境结构要素的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途径复杂性等不遭到破坏。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实践对地理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和有效利用,不断建立新的、符合人类愿望的协调的人地关系。3、协调是一种动态的协调n n衡量人地关系是否协调,不仅要看人地协调的程度,而且要看它能否实现持续发展。追求人地关系协调是人类的目标,协调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可以说,协调论不但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追求,而且也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本质。

10、4、协调论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n n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它不单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单是生态内涵,它不单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单是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经济经济社会人地系统的社会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它不仅代表更高目标的效率和社会持续是目标,它不仅代表更高目标的效率和更公平的理想,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更公平的理想,而且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活跃在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活方式

11、和思维方式,活跃在现代文明社会体系中,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起着引导、规范、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起着引导、规范、塑造和升华的作用。塑造和升华的作用。n n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人与地的互惠共生,这与和谐论追求的人地之间的协调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在协调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的积极作用,这与和谐论强调人在人地关系中积极作用的一面是完全一致的。人地关系的探求n n人地关系的观点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等直到协调论的发展过程,正在逐渐逼近真理。但要正确认识如此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人地关系,我们还必须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并在社会实践中协调好人地关系。第二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n n人地系

12、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相结合形成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人地系统结构图 人口生产系统 人文环境系统 物质生产系统人地系统 自然资源供给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条件保障系统人地系统服从的规律n n系统内各因素相互作用n n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孤立存在n n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以无限制地发展,其生存繁荣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否则自己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一、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n n“人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

13、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n n人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和双重人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和双重身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身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n n作为生产者,人口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许多物质作为生产者,人口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许多物质转化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转化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需品;n n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将废作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并将废物返入自然环境之中。物返入自然环境之中。n n人具有思维、创造能力,并掌握工具和技术,组人具有思维、创造能力,并掌握工

14、具和技术,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成复杂的人类社会。n n作为具有价值判断能力的人类,不仅要寻求发展,作为具有价值判断能力的人类,不仅要寻求发展,而且还要不断开发自然,以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而且还要不断开发自然,以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需求,因此占据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并在生存需求,因此占据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并在生存活动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与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活动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与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息的交流。这种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拓展。深化和拓展。n n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一样,都是人地系统中的一员,都拥有各自生存的权利、需要和价值。人类与它们之间

15、是一种“互惠共生”的伙伴关系,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之上。只有当人类的活动能促进人地系统的和谐、完整和可持续时,人类的活动才是正确的。人地系统中“地”的概念n n“地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包括两种含义:包括两种含义:n n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n n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社会、文化等人为环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社会、文化等人为环境(或称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境(或称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地”的属性n n数量的有限性n n地域上的差异性n n制约性和可变性n n有限的稳定性n n层次性和复杂性n n整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