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探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探究作者:陈园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 年第 06 期摘 要:军民融合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分析当前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区的现状,结合各地产业情况、经济发展以及军种等情况,对地方创建示范区提出几点建议,即精准定向,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和技术,搭建线上线下军民融合平台,推动军地合力培育融合型人才。关键词:地方;军民融合;示范区中图分类号:E2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6-0106-03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新中国成立 71 年来,走过了很多风风雨雨,从开始的像婴儿般的蹒跚起步,到现在的成长为世界级巨人,是我们一代又
2、一代人奋斗的结果。在当代无论是我们的军事力量,还是民生状况都是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和平年代,国防的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协调发展,在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民生经济,为国家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想要把握两者的平衡,只有促进军民双方融合,互相学习,增加军转民、民参军的各项科技,才能使国家的国防科技创新和地方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二、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找出适合我们国家自己所面对的情况,能一直良好发展下去的道路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了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极大提升了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高度,使得军民融合创
3、新示范区成了中国的特色。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引起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分别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模式、问题、体制机制和地方创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三、目前地方军民融合的现状我国现在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借助军转民和民参军等形式,让军用民用打破界限,把军工科研成果带到民生,通过技术改造将军工科技转换到民用实用科技上,促进民用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和各地区通过各种形式,结合实地也建立了一些可行性的军民融合创新区。“军转民”模式就是通过军民融合,将军用科技转化到民用技术上,用军工带动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增加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企业利润。“民参军
4、”就是民营企 业,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核,拿到军工认证后,有资格去参与军工配套,将公司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军队使用。1.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区。青岛的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选取的地理位置交通发达,距离车站机场相对较近,便利的交通系统让示范区与外界合作更加方便快捷。镇口军民融合区是一个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其中有军民综合保障区、特色海陆联合区。示范区中有重点院校海洋大学,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人才。示范区结合当地情况,重点开展船舶海工产业、航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军民融合服务业、新材料科技研发产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北京中关村军民融合区。北京中关村利用大数据助力国防
5、建设,也负责军地科技资源共享事宜。军工和民营涉军企业服务国防大数据建设,进入涵盖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域、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数百家技术尖端企业,积极为大数据服务国防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总结差距。3.三沙市军民融合区。三沙市军民融合区指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这三处岛礁的军民建设。如今已解决了军民的用电用水、海水淡化问题,解决了军民基本生活的各项保障,建设了各种基础设施。三沙市继续组织实施双拥“十大”工程,按照军民融合、共建共享的要求,进一步统筹处理好军队与地方、军用和民用的关系,推动“两区两示范”划定工作,与部队共建永兴双拥广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市政民生等基础设施军民共建,促
6、进基础设施军民合用共享,争创军民融合典范,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4.吉水县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江西吉水县以军民融合发展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努力探索“省局共建、集团地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引领、县为平台、市场运作”建设模式,以产业中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尖端、服务前端为导向,借助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重点围绕通讯终端及传输设备、电子元器件、触控显示器、通用航空、精密仪器、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加速“军落户”“民引进”“民参军”进程,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5.西安军民融合区。西安军民融合区占据了比较得天独厚的优势,军工企业发展相对较好,其中西安的军工企业在
7、全国名列第一,军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在军民融合区中,军工企业带与地方企业协作联动发展,让地方企业根据市场选择符合自身战略发展的道路。因为军工企业的优势,使得西安地区军民融合区总数多,规模大,认可程度足,享有良好的社会市场口碑,更有利于后期军民融合区的建设。西安“军转民”和“民参军”企业总数较多,汇集了陕西省大部分的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其中各种人才总数占全市40%,在航空、兵器、航天、电子、船舶及核工业等各大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近十年来,军民融合工作成效显著,西安高新区的军民融合产业形成集群,建立了兵器基地平台、航空基地平台、航天基地等专业园区,形成以汽车、空调压缩机、消防装备、环保装备
8、及射频连接器等八大优势产业。 四、地方创建军民融合示范区的建议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与传统的经济园区不同。军转民产业基地,目的是保证国防军队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不受传统的国防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影响,围绕军地两方资源实现最佳组合,建设以军民融合为特色、以产业发展为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引领示范为标杆、以军民在全领域全方位高度融合的新型经济主体。1.精准定位。示范区建设承担的是中央使命,不是一个区域性地方党委和政府所能完全解决的,它牵涉中央各部门与系统,在其建设中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是决定示范区建设成效的关键一环,对重大
9、试点示范项目,要由中央领导同志亲自监督和实施,才能有效落实并取得效果。对于地方而言,也必须意识到以下两点。第一,地方政府必须认识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充分了解本区域在全国中的战略地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当地实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产业情况),掌握当地驻军的使命与需求等问题,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建设模式(军事需求牵引型、国防军工支撑型、两用产业集聚型、军民科技融合型、综合融合发展型等示范区发展模式)。只有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示范区的建设方案才能以科学为基础。第二,在掌握军和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準自己的定位:借助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构建产业
10、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加速“军落户”“民引进”“民参军”进程,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2.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所有措施的着力点在于强军,因此整合的前提是一定要明确军方需求,后续融合事项才能有效展开。军事需求的前瞻预测和精准提报,是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原始动力”。不同军种有着不同的建设需求,理顺示范区建设工作体系与各军工集团管控体系之间的关系,完善重大问题会商、情况通报、需求对接、建设项目和重要工程、贯彻国防要求等军地工作协调机制,军民双方需要有效开展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地方建立军事需求协调监管机构,对创新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动态监管、全程监管。强化
11、军民协同,构建开放式军事需求信息分享网络,将问题向地方企业发布,鼓励和引导各类创新人士參与挑战。3.聚焦重点的产业和技术。根据当地的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一线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端军工产业群体。提高军民科技融合创新能力;促进军民融合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根据地方特色,强化建设以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群体,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国防科技创新和地方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4.搭建线上线下军民融合平台。军民融合内容有军转民、民参军、军民合作等多种方式和形式,军民融合有丰富管道和平台及渠道。第一,要加强军民合作在技术、人才、资本各方面的资源共享,第二,要
12、健全军用民用市场合作规则。搭建军民合作技术交易中心,针对军民通用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专家、技术经理人、企业等建立一系列数据库,实现对科技成果评估、再研发、担保等服务,努力加快科学技术加速转化。实现“互联网+”的军民融合开放大平 台建设,建设便于合作双方互动分享、技术创新、协调合作各方面的操作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目的。共享国家在军民融合信息分享、资源使用、标准统一、产品和技术目录搜索查询、技术转化、信息查询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地方政府牵头,开展与军工集团公司和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促成双方合作的成功率。5.推动军地合力培育融合型人才。人才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保障。重点支持急需紧缺的高层
13、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军方人才,以政策重点支持稀缺人才的引进,比如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物、省级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分级别给予不同层次人才不同政策和资金的奖励。军民融合中企业的互相融合,不论是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是和原来形态不同的,很多科学技术也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具备军民两用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培养和引进既懂作战指挥、精专业技术,又熟悉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军民复合人才,建立人才智库。连通部队、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双向”联动培养机制,让军地人才在学习研究和工作落实中“流动起来”和“交互起来”,加强对双方需求的认
14、知和能力的培养。当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新的项目,除了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其他类型的人才,包括管理型人才(军民本身所属系统不同,各有各的完整的工作系统和流程,双方融合后,怎样在不同中求同存异,不仅要保证国防军事大方向,而且还要保证地方上的利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国防军事院校培养的各种国防生都很优秀,但是尚存一定的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打磨人才,把握战斗力提升标准,牢固把控质量关)、创新型企业家(需要能把握新政策,看准新商机,开拓新型企业)、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人是主力军,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技术能力、资本运作方面都更有自己的优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由于很多新型产业,军工科技转民用,就更需要
15、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运用的高技能人才),抓好这五种人才队伍的建设,军民融合区才能更好地发展。要重点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管理等五方面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制定更积极的创新人才发展策略。结语从古至今,军民共建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在古时也有“战时上战场,农忙下土地”一说。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军民共建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也在不同地方建立了不同方向的军民融合示范区,由于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完全参考,一切需要从实践中研究和摸索,需要结合当地实情进行深度融合。参考文献:1 李强,余吉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2):10-13.2 李毛毛,谭劲,王轶,叶长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军转民,2017,(1):23-25. 3 张文.青岛古镇口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J.走向世界,2015,(50):68-69.4 顾建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N.企业家日报,2016-10-28.5 刘智明.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的北京探索J.前线,2018,(6).6 袁守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吉水探索江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路径J.老区建设,2018,(2).7 陈园.成德绵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讨J.福建茶叶,202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