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课件(1)教程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课件(1)教程文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跨国公司课件(1)(二)经济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阶段时间物质基础特征萌芽阶段始 于 18世 纪6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世界货币和世界市场尚未统一兴起阶段始 于 19世 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和化学技术,黄金世界单一货币资本国际化,资本输出十分普遍,使市场经济真正走向全球化生产国际化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 纪 8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量子论,相对论,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商品数量种类急剧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超初级产品,直接投资典型特征金融国际化阶段20世 纪 80年代中后期第四次科技革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发达国家掀起金融自由化浪潮,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额大增
2、(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1、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基本内容(当前,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新阶段开始起步,原因:贸易自由化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电子商务提供技术基础,统一的世界市场为贸易全球化清除了体制上的障碍,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创造了良好的秩序环境)2、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金融全球化是贸易全球化的结果,又是生产全球化的基础,反映在以下几方面:金融市场面向全球开放;金融交易日趋全球化;国际金融机构作用日益显著;地区间金融合作加强。动力:微观,石油美元,宏观,外汇管制)3、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内涵(外在的表现为对个直接投资全球化,主要表现: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的全球化程
3、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集团和跨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对生产全球化的推动)(四)经济全球化的动力1、微观主体:跨国公司。正是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活动,包括生产、贸易、金融,文化交流与国际赞助等方面,使经济全球化拥用了最大的动力来源;2、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引擎与物质条件。现代交通,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信息在全球迅速流动;3、管理创新: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企业的生存基础是创造客户所需的价值(在自己的这一价值链上的附加价值),这种能力是企业物质设备、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管理必须创新。4、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一方面,市场经济依
4、价值规律发展,企业经营自由,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大障碍消失,贸易与资本的流动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5、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政策条件。世界各国先后在金融、电信、信息技术等领域达成了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准入的协议,为贸易与资本的全球流动奠定了基础。(五)经济全球化的实质1、本质: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它不仅表现为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2、两种形式:(1)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并购,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母国技
5、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2)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例:三来一补)。3、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通过跨国界的资金流动、技术交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贫富差距,侵蚀国家主权,造成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弱国处于被动地位和边缘化的危险。二、跨国公司的概念(一)跨国公司的定义1、四个划分标准:结构标准、股权标准、营业标准、行为标准(1)结构标准:(P4-5)地区分布:除母国的基地外,在国外至少一个国家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公司才是跨国公司。(哈佛大学美国多国公司研究项目:必须6个以上国家设立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生产或服务设施
6、:联合国,欧盟等组织规定:跨国公司未必一定要求分布于6个国家以上,而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下国家拥有生产或服务设施。(没有,只能是贸易公司,有却不管理,只能是一个单纯的国际控股公司)所有权:所有权被一个以上的国家的国民掌握的企业才是跨国公司(2)股权标准(P6)股权控制基础上的法律定义:一个公司是否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关键看两点:第一:是否有跨国的直接投资;第二:投资企业的股权控制程度,或对企业的所有权拥有程度如何?非绝对股权控制下的定义:分三种情形讨论:第一,对等股权;第二,相对控股;第三,外商投资企业为一家以上,合计股权比例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3)营业标准(P7-8)依此标准来定义跨国公司,通常
7、要求公司在海外拥有的资产额、雇员人数、实现的产值、销售额或利润等的绝对额或相对额必须达到一定的金额或百分比以上,但这个金额或比例没有一定的说法。(4)行为标准(P7)“行为”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法和策略取向。作为跨国公司的企业,其最高领导层的决策行为不是片面的或带有歧视性的,而是公平地对待和处理世界各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注意:美国宾州大学帕尔默特的观点。三个阶段:母国取向(民族中心),东道国取向(多元中心),世界取向(全球取向)。(P7)2、定义:(P4)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1983年)跨国公司应该是指这样一种企业:(1)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国家以上的实体,不
8、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母公司、子公司、附属公司均可)(2)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3)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二)跨国公司的特征(东财P12)1、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1)地区分布极不平均;(2)发展极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居多)(3)资产规模与公司数量差异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美)(4)明显的行业分布;(处于石油、化工、汽车、制药这四大行业的跨国公司在规模上居世界跨国公司前列)(5)行业利润相差悬殊。(以办公自动化行业,
9、纸张、印刷、出版行业和食品、饮料、烟草这三大行业利润率最高)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基本特点(东财P13)(1)规模小,数量有限;(主要来自于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地区,亚洲四小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是主力)(2)增长速度惊人;(数据见书)(3)以从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3、跨国公司经营的特点(东财P14)(具有共同的特点的原因,是因为跨国公司都是沿着本地企业地区企业全国企业多国企业全球企业这一发展轨迹成长起来的)(1)经营战略的国际导向。(原因:一方面以传统的国内生产、对外交换为特征的贸易主导型国际分工逐渐向以国际生产、跨国经营为特征的现代投资主导型国际分工转换,跨国公司追求的是全球范围的利
10、润和全球市场的份额,即以世界范围为基准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活动更为复杂,彼此之间的连带性大大加强,这要求跨国公司必须制定全球性的战略规划,以减少外部不可控的随机因素的负面影响)(2)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数据见书P14-15。原因:一是因为跨国公司是以世界市场为其基本取向的,而直接投资则是其向东道国扩张的最佳手段,更容易迅速渗透到东道国市场;二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条件下,技术进步范围更广,内容更为深刻,无法通过产品转移,也无法用专利的形式进行保护,直接投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3)战略管理一体化。(指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关键性的经活动高度集中,其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往
11、往呈网络式辐射,具体包括:总体力量配置,长期规划,统一的经营方向,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整体反应)4、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营利组织。(2)区别:跨国公司是超出了一国范围的国际型垄断组织;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理生产和销售布局;跨国公司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程度是非跨国公司所不及的;(董事会对全公司的投资、资金筹措、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有绝对的控制权)跨国公司的利润率远高于非跨国垄断公司。(原因:便宜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东道国的种种优惠)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高于非跨国公司。(受制于东道国的政策、法令)三、跨国公司发展历程(东财1
12、8-26)跨国公司发展史第一阶段(一战前)第二阶段(一二战间)第三阶段(二战后)萌芽雏形 拜尔、诺贝尔、胜家第一高峰 科技组织管理创新受到沉重打击,缓慢发展,美国发展较快,制造业以其为首,其它英国,扩张的动因掠夺殖民地 第二个高峰期(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美 数据、原因日 数据,分布,原因欧 数据、EEC发展中国家 数据、亚洲四小龙流向,特点,动因当前为跨国公司发展的第三高峰期跨国公司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两大条件:对外直接投资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1、对外直接投资(东财P32-34)(1)定义: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发言
13、权。(IMF对外收支手册1977)(2)流向:发达国家(美英德法日五强)总是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源泉和东道国。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输入国。(3)特征:地区格局“三极化”,即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大部分在美、日和欧共体之间进行;(东财P34)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电子、信息、金融、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新的国际分工需要重新整合生产要素,而重整要素只能依靠对外直接投资)2、现代跨国公司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造成的新型国际分工。(P34-37)(1)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叶,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机器工业时代
14、,促使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P35)(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发电机,化学物理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塑造出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国际分工体系。美国凭其管理优势取代英国成为制造业国际投资最大的国家。(P35)(3)二战后,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航天、电子光纤技术创造出了新的能源、材料、通迅手段和工作方法。这一次科技革命引起了国际分工的巨大转变,使国际分工摆脱了要素禀赋的束缚,从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模式转变为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的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模式,为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创造了必要条件。四、战后跨国公司的新特点新趋势(一)战后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
15、(东财P29-30)1、规模大、实力强;(许多跨国公司经济实力超过一些国家)2、海外生产经营比重上升;(战前,国内生产为主)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兴起;4、社会主义国家跨国公司出现;(中信和上信被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列为统计对象)5、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数据见P30-31)(二)战后跨国公司的新趋势(P14-20)1、投资主体变化趋势(1)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直接投资对流和渗透将进一步扩大;(2)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也会增多,并向纵深发展;(3)亚洲仍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活跃地区;(4)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将继续增加。2、产业发展趋势(1)经营业务归核化
16、;(不求多只求强)(2)投资经营股务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向服务业倾斜;制造业公司把服务环节作为增加附加值的利润的重要领域。3、高潮迭起的跨国公司兼并风潮(P17-19)(1)美国:五次兼并收购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横向兼并为主;20世纪20年代,纵向兼并为主,原材料,运输,贸易等;20世纪60年代,混合兼并为主,证券投机方式(买了再卖)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突出体现企业多样化经营和全球战略目标,投资银行主动出击;1994年以来,金额大,涉及面广(2)日本:两起两落1986年以前,海外兼并和收购规模相当小;1986年以后,日元升值,巨额贸易顺差,日本企业大举兼并
17、收购欧美公司;1990年后,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债务之中;近年来,兼并风潮又起。(3)欧共体:主要在欧共体内(统一市场),英国的兼并引人注目。2、不可逆转的跨国公司联合趋势(P19-20)(1)定义:联合指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2)主要集中在汽车、信息技术、航天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3)最早的合并:1979,福特和马自达,前者负责样式设计,后者开发关键工程部件,前者善于融资和营销,后者善于研发和生产。(其它例东财P42)(4)联合形成的原则:合作就是竞争,知此知彼;任何一方都不存在绝对取胜的可能
18、;合作是有限度的,只是竞争的妥协;合作是学习的机会。(5)战略联盟与合资合作企业和区别:联合是一种非约束性的松散关系;联合的内容主要是技术与知识共享;联合改变了以往仅限于公司内部进行生产要素流动的内部化模式,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的同时,形成新的资源组合,实现组织结构的创新。(6)联合的本质:它并不是兄弟般的合作也不是竞争的削弱,只是一种快束开发新技术的手段,是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形成产品优势从而抢占市场的重要途径,其意义在于更充分在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外部经济内部化。5、研发力度大大增加。(数据见P20)五、中国企业与跨国经营(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1、1979
19、年以前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红书P18)1950年以后,我国就开始对外援助,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国际政治和外交的重要手段(为了争取支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经营,其意义在于建立了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与管理人才。2、1979年以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兴起(1)1979年8月13日颁布15项改革措施,明文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2)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3)跨国经营主要三方面内容: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直接投资。(4)对外经济技术合作70年代后
20、期,中国开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红书P19)存在的主要问题:A、国际市场占有率低,1998年我国劳务出口仅占全球总额的1.8%,列15位;B、市场份额60%集中在亚洲,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5)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三个发展阶段)(红书P19-20)缓慢发展阶段(1979-1985),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对境外投资企业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项目、资格严格审批);逐步发展阶段(1986-1991),放松管制,简化手续。跨国经营领域开始多元化,海外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地域分布扩大,涌现出批在国际市场上初具规模的企业(红书P20)快速增长时期(1992-现在),外贸体制改革加快(红书P20)(二)中
21、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与特点1、行业与区域分布(1)行业:涉足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行业依次是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2)区域分布:(表格见红书P22)大量涉外企业集中在港澳、东南亚、独联体等相邻国家和地区。(原因:A、地理位置和人文的相近,风险小,易市场开拓;B、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低级阶段,比较优势不明显,投资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近年来明显增长,且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也反映出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地位重要性日益增强。2、跨国投资的主体结构(四大类 红书P22)(1
22、)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贸专业和大型贸易集团。优势在于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优势在于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起步晚(90年代中期),但发展速度较快。(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四大行,人保,中远,中建,中土,中水等,资金雄厚,信誉良好,规模较大。(4)中小型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单一,发展迅速,不可忽视。3、投资规模
23、与水平(1)表格见红书P21(2)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普遍小,平均投资水平低。1993年,海外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为82万美元,1997年为150万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0万和发展中国家的450万美元。主要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红书P23)4、经营方式和投资方式(红书P24)(1)经营方式:独资、合资、合营(后两者占主导)(2)投资方式:设备、技术、劳务、物资及海外贷款等(三)问题与挑战1、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带有行政色彩,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管理沿袭国内现形体制模式)(1)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制度缺陷,水平低下)(2)管理混乱,监控不严。(财务混乱,无风险控制,
24、不法分子内外勾结,侵吞公司财产)2、投资结构不合理,总体投资效益不高。(1)从地区分布上看,投资过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地区;(2)从产业结构上看,偏重于初级产品的产业,加工项目较多,高科技项目较少,且忽视生产资料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3)从投资币种看,主要是美元,抗国际金融风险能力差。3、企业海外融资和投资能力较低(1)国家对外汇汇出的限制及给海外企业贷款和融资额度不足,使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投资与经营;(2)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进展不大,没有金融业的支持和参与,企业海外贷款和项目担保的风险较大,削弱了企业跨国融资和投资的能力。4、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矛盾(1)外贸公司没有实业化为基础,体制上仍具有国家进出中贸易行政管理职能;(2)企业无法直接面对市场,从事跨国经营缺乏经验和信息,生产与市场脱节。5、最大的挑战WTO (国内企业失去保护)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