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ppt(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动及其矿压显现规律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第三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 的主要因素 在煤层或岩层中开掘巷道和进行回在煤层或岩层中开掘巷道和进行回采工作,成为对煤层或岩层的采工作,成为对煤层或岩层的“采动采动”;采动后在煤层或岩层中形成的空间,采动后在煤层或岩层中形成的空间,为为“采动空间采动空间”;采动空间周围的岩体统称为采动空间周围的岩体统称为“围岩围岩”;采煤工作面围岩采煤工作面围岩由煤层顶板、底板由煤层顶板、底板和两帮构成;和两帮构成;根据顶、底板岩层距煤层的距
2、离和根据顶、底板岩层距煤层的距离和对回采工作的影响,煤层的顶、底板岩对回采工作的影响,煤层的顶、底板岩层可分为:层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基本顶和直伪顶、直接顶、基本顶和直接底接底。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 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伪顶。伪顶。伪顶。伪顶。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通常由炭质页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通常由炭质页岩等软弱岩层组成,厚度一般小于岩等软弱岩层组成,厚度一般小于0.5m0.5m,随
3、采随冒。,随采随冒。直接顶。直接顶。直接顶。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等不稳定岩层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的特征。直接岩等不稳定岩层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的特征。直接顶的厚度一般相当于冒落带内的岩层的厚度。顶的厚度一般相当于冒落带内的岩层的厚度。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垮落的岩层。通常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垮落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坚硬岩石所组成。由砂岩、石灰
4、岩、砂砾岩等坚硬岩石所组成。直接底。直接底。直接底。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如为较坚硬的岩石时,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如为较坚硬的岩石时,可作为采煤工作面支柱的良好支座;如为泥质页岩等松软岩可作为采煤工作面支柱的良好支座;如为泥质页岩等松软岩层时,则常造成底臌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层时,则常造成底臌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一、采煤工作面围岩构成 二、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二、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二、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二、采动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 岩体中存在结构面岩体中存在结构面(弱面弱面),采动破坏往往是弱面的分离。
5、,采动破坏往往是弱面的分离。破坏形式:破坏形式:冒落冒落岩石在拉应力作用下,从岩体中分离成岩块,在重力岩石在拉应力作用下,从岩体中分离成岩块,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充填采空区;作用下下落充填采空区;离层离层岩层的层面或层理面间张开的现象;岩层的层面或层理面间张开的现象;层间错动层间错动相邻岩层沿层面或软弱面发生相对滑移;相邻岩层沿层面或软弱面发生相对滑移;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剪切破坏和塑性变形剪应力作用产生的成组滑移面;剪应力作用产生的成组滑移面;块体滚动块体滚动已破坏的岩块滚动下移;结构体转动;已破坏的岩块滚动下移;结构体转动;沿软弱结构面滑动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岩体沿断层、软弱夹层和层面产生滑动;岩体
6、沿断层、软弱夹层和层面产生滑动;岩爆和煤爆岩爆和煤爆一般在高地应力区的坚硬岩层或煤层中;一般在高地应力区的坚硬岩层或煤层中;底鼓底鼓由于煤层开挖使底板产生向采空区方向的隆起;由于煤层开挖使底板产生向采空区方向的隆起;片帮片帮高集中应力作用下,煤壁变形、破坏,挤入采空区;高集中应力作用下,煤壁变形、破坏,挤入采空区;力学机理:张破坏、剪破坏、结构体滚动、结构体沿结构力学机理:张破坏、剪破坏、结构体滚动、结构体沿结构面滑移和错动面滑移和错动 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
7、、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n n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采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与开采后上覆岩层规律与开采后上覆岩层规律与开采后上覆岩层规律与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直接相关。移动规律直接相关。移动规律直接相关。移动规律直接相关。n n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垂直方向“三带三带三带三带”冒落带:冒落带:直接顶破碎堆积直接顶破碎堆积而成,岩块不连续、不规而成,岩块不连续、不规则排列,堆积高度则排列,堆积高度24m24m。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裂隙带:裂隙带:岩层断裂,岩块有规则排列。岩层断裂,岩块有规则排列。弯曲下
8、沉带:弯曲下沉带:裂隙带之上,岩层呈弯曲下沉,地表形成椭裂隙带之上,岩层呈弯曲下沉,地表形成椭圆形移动盆地,圆形移动盆地,aaaa区为压缩变形,区为压缩变形,abab区为拉伸变形。区为拉伸变形。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三、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n n 裂隙带水平方向裂隙带水平方向裂隙带水平方向裂隙带水平方向“三区三区三区三区”(1 1)煤壁支撑影响区)煤壁支撑影响区A A:水水平位移大,垂直位移小。平位移大,垂直位移小。(2 2)离层区)离层区B B:顶板急剧
9、下顶板急剧下沉、断裂,下沉速度由下向沉、断裂,下沉速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小,岩层间出现离上逐渐减小,岩层间出现离层现象。层现象。(3 3)重新压实区)重新压实区C C:工作面后方工作面后方30m30m以外,断裂岩层被以外,断裂岩层被冒落带矸石支撑,裂隙带岩层由上而下下沉速度逐渐减冒落带矸石支撑,裂隙带岩层由上而下下沉速度逐渐减小,层间离层被压实。小,层间离层被压实。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n n实测证明,支架的载荷远远小于上覆岩层的重力,工实测证明,支架的载荷远远小于上覆岩层的重
10、力,工作面附近区域的岩层运动影响支承压力的分布和支架作面附近区域的岩层运动影响支承压力的分布和支架的载荷,这个范围就是冒落带加裂隙带,大约相当于的载荷,这个范围就是冒落带加裂隙带,大约相当于6868倍采高。倍采高。n n由三区的划分可知,煤壁支撑区的岩层由煤壁支撑,由三区的划分可知,煤壁支撑区的岩层由煤壁支撑,重新压实区的岩层由矸石支撑,离层区的岩层部分由重新压实区的岩层由矸石支撑,离层区的岩层部分由支架支撑,大部处于悬空无支撑状态。由于工作面支支架支撑,大部处于悬空无支撑状态。由于工作面支架的压力小于上覆岩体的重力,说明工作面上方的岩架的压力小于上覆岩体的重力,说明工作面上方的岩体存在一种平
11、衡结构,支撑着上覆岩体的压力,工作体存在一种平衡结构,支撑着上覆岩体的压力,工作面在这种结构的保护之下。面在这种结构的保护之下。n n有关岩体结构的形式的假说称为采场矿压理论。有关岩体结构的形式的假说称为采场矿压理论。n n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砌体梁、传递岩梁、悬梁(板)结构、压砌体梁、传递岩梁、悬梁(板)结构、压砌体梁、传递岩梁、悬梁(板)结构、压砌体梁、传递岩梁、悬梁(板)结构、压力拱力拱力拱力拱 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n n中国矿大中国矿大钱鸣高院士钱鸣高院士提出。裂隙带岩层为坚硬岩层,断裂提出。裂隙带岩层为坚硬岩层,断裂后的岩块象砌体一样挤压
12、成一个能够承载的结构,其间的后的岩块象砌体一样挤压成一个能够承载的结构,其间的松软岩层可视为作用在岩梁上的载荷。松软岩层可视为作用在岩梁上的载荷。n n砌体梁结构为砌体梁结构为半拱式平衡结构半拱式平衡结构。块体间依靠水平挤压力产。块体间依靠水平挤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平衡岩块的自重和上覆岩层传递的载荷。支架生的摩擦力平衡岩块的自重和上覆岩层传递的载荷。支架的载荷(支护强度):的载荷(支护强度):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
13、)(一)砌体梁结构(一)砌体梁结构(一)砌体梁结构(一)砌体梁结构图图2-3 2-3 砌体梁砌体梁结构模型结构模型n n山东科大宋振骐院士提出。一组或几组基本顶的断裂岩山东科大宋振骐院士提出。一组或几组基本顶的断裂岩块的相互咬合,形成一种能向煤壁前方和采空区矸石上块的相互咬合,形成一种能向煤壁前方和采空区矸石上传递力的结构,称为传递岩梁。支架承担岩梁的作用力传递力的结构,称为传递岩梁。支架承担岩梁的作用力的大小,由其对岩梁运动的控制要求而定。位态方程如的大小,由其对岩梁运动的控制要求而定。位态方程如下:下: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
14、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二)传递岩梁结构(二)传递岩梁结构(二)传递岩梁结构(二)传递岩梁结构图图2-4 2-4 传递岩梁传递岩梁结构模型结构模型 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n n顶板较坚硬时,基本顶断裂顶板较坚硬时,基本顶断裂可近似看做层状连续体。坚可近似看做层状连续体。坚硬的顶板在初次来压后,可硬的顶板在初次来压后,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工作面前方视为一端固定于工作面前方煤体上的悬臂岩梁煤体上的悬臂岩梁(岩板岩板),随工作面推进,悬臂长度增随工作面推进,悬臂
15、长度增大,达极限长度时,悬梁破大,达极限长度时,悬梁破断,工作面出现来压现象。断,工作面出现来压现象。山西矿业学院山西矿业学院(现太原理工大现太原理工大学学)根据大同矿区多年来对坚根据大同矿区多年来对坚硬顶板的矿压观测,建立了硬顶板的矿压观测,建立了悬梁断裂瞬间力学模型。悬梁断裂瞬间力学模型。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三)悬梁(板)结构(三)悬梁(板)结构(三)悬梁(板)结构(三)悬梁(板)结构图图2-5 2-5 悬梁悬梁(板板)结构模型结构模型 支架的最大载荷:支架的最大载
16、荷:拱的一个支点在工作面前方的煤壁上,另一支点在采拱的一个支点在工作面前方的煤壁上,另一支点在采空区已垮落的矸石上。工作面支架主要承受拱内部分岩石的空区已垮落的矸石上。工作面支架主要承受拱内部分岩石的重量及拱运动时的附加载荷。重量及拱运动时的附加载荷。英国学者伊万斯提出了支架载荷计算式:英国学者伊万斯提出了支架载荷计算式:n n对于无基本顶的松对于无基本顶的松软岩层顶板,工作软岩层顶板,工作面上方多组裂隙把面上方多组裂隙把顶板分割成碎块。顶板分割成碎块。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将形成一个的结果将形成一个压力拱压力拱。第一节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
17、律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裂隙带岩层的结构形式(矿压假说)(四)压力拱结构(四)压力拱结构(四)压力拱结构(四)压力拱结构图图2-6 2-6 压力拱结构模型压力拱结构模型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由于采动作用促使围岩向已采动空间运动的力称为由于采动作用促使围岩向已采动空间运动的力称为“矿山压力矿山压力”。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和。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和支架受力表现出的矿山压力现象叫支架受力表现出的矿山压力现象叫“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显现
18、的形式:显现的形式:(一)顶底板移近(一)顶底板移近 (五)煤壁片帮(五)煤壁片帮(二)支架的变形与损坏(二)支架的变形与损坏 (六)台阶下沉(六)台阶下沉(三)顶板破碎(三)顶板破碎 (七)大面积冒顶或垮落(七)大面积冒顶或垮落(四)局部冒顶(四)局部冒顶一一一一.工作面矿压显现方式工作面矿压显现方式工作面矿压显现方式工作面矿压显现方式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形式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一)直接顶的分类与垮落形式(一)直接顶的分类与垮落形式(一)直接顶的分类与垮落形式(一)直接顶的分类与垮落形式 依据对我国一些矿区的现
19、场调查和研究,依据直接依据对我国一些矿区的现场调查和研究,依据直接依据对我国一些矿区的现场调查和研究,依据直接依据对我国一些矿区的现场调查和研究,依据直接顶岩层的弱面情况可以将直接顶分为顶岩层的弱面情况可以将直接顶分为顶岩层的弱面情况可以将直接顶分为顶岩层的弱面情况可以将直接顶分为10101010种类型,不同类种类型,不同类种类型,不同类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顶板有不同的垮落方式,如下表:型的顶板有不同的垮落方式,如下表:型的顶板有不同的垮落方式,如下表:型的顶板有不同的垮落方式,如下表: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
20、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 1 1 1 1.直接顶缓慢下沉直接顶缓慢下沉直接顶缓慢下沉直接顶缓慢下沉 一般出现在薄煤层、顶板可塑性大,顶板下沉后没一般出现在薄煤层、顶板可塑性大,顶板下沉后没有断开,与底板接触。有断开,与底板接触。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 2.2.2.2.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直接
21、顶不规则垮落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直接顶不规则垮落 直接顶悬空后,在直接顶悬空后,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弯曲,重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当岩层弯曲到一定程度当岩层弯曲到一定程度后,伸入煤体的端部开后,伸入煤体的端部开始裂开,接下来中部裂始裂开,接下来中部裂开,最后直接顶弯曲破开,最后直接顶弯曲破坏发生不规则垮落。坏发生不规则垮落。直接顶垮落步距从切眼到直接顶初次垮落的距离。是判断直接顶稳定性的指标,可作为直接顶分类的依据。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
22、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 2.2.2.2.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直接顶冒落高度的确定直接顶冒落高度的确定直接顶冒落高度的确定直接顶冒落高度的确定n n采空区充满程度的判断采空区充满程度的判断n n充满条件充满条件3.3.3.3.直接顶的规则垮落直接顶的规则垮落直接顶的规则垮落直接顶的规则垮落(1 1)直接顶剪切断裂(图)直接顶剪切断裂(图2-102-10)当悬露后直接顶岩层只产生微小的下沉,悬露岩层端部即开始裂开,在岩当悬露后直接顶岩层只产生微小的下沉,悬露岩层端部即开
23、始裂开,在岩层中部未开裂或开裂很少的情况下,岩层剪切破坏发生大面积垮落。层中部未开裂或开裂很少的情况下,岩层剪切破坏发生大面积垮落。易发生顶板沿煤壁切下的重大冒顶事故,工作面支架必须有易发生顶板沿煤壁切下的重大冒顶事故,工作面支架必须有较高的初撑力较高的初撑力,工作阻力要能防止顶板沿煤壁线切断,而把切顶线推至控顶距之外。工作阻力要能防止顶板沿煤壁线切断,而把切顶线推至控顶距之外。(2 2)铰接岩梁(图)铰接岩梁(图2-112-11)岩梁两端先裂开,然后中部裂开下沉,两块相互咬合形成铰接岩梁结构。岩梁两端先裂开,然后中部裂开下沉,两块相互咬合形成铰接岩梁结构。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
24、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形式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二、直接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一)基本顶的运动形式(一)基本顶的运动形式 1 1.基本顶缓慢下沉基本顶缓慢下沉基本顶缓慢下沉基本顶缓慢下沉 采高小、直接顶厚度大且直接顶节理发育时,直采高小、直接顶厚度大且直接顶节理发育时,直接顶呈现缓慢下沉的运动形式。接顶呈现缓慢下沉的运动形式。采空区充满程度好,基本顶弯曲断裂后在矸石支采空区充满程度好,基本顶弯曲
25、断裂后在矸石支撑下缓慢下沉。此时,基本顶能形成传力结构,将撑下缓慢下沉。此时,基本顶能形成传力结构,将自身的重量和上覆岩层的部分重量传递到前方煤壁自身的重量和上覆岩层的部分重量传递到前方煤壁和后方采空区矸石上,工作面内矿压显现不明显。和后方采空区矸石上,工作面内矿压显现不明显。2 2.基本的呈长岩梁折断基本的呈长岩梁折断基本的呈长岩梁折断基本的呈长岩梁折断 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基本顶按一定的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基本顶按一定的跨度,周期性折断,岩梁长度较大。跨度,周期性折断,岩梁长度较大。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二)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26、二)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1 1 1 1.初次来压的形成初次来压的形成初次来压的形成初次来压的形成 基基本顶视为四周固支的板,当工作面由切眼向前推进,直接顶垮落本顶视为四周固支的板,当工作面由切眼向前推进,直接顶垮落后,悬空面积越来越大,达到极限跨度时,岩板发生断裂破坏,进一后,悬空面积越来越大,达到极限跨度时,岩板发生断裂破坏,进一步岩块要发生下沉垮落。在这过程中,采煤工作面有明显的矿压显现。步岩块要发生下沉垮落。在这过程中,采煤工作面有明显的矿压显现。基本顶初次折断或初次垮落前后工作面的普遍来压现象叫基本顶初次折断或初次垮落前后工作面的普遍来压现象叫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的初次来压的初次来压
27、的初次来压的初次来压。初次来压步距初次来压步距L L:由开切眼到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由开切眼到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L L与岩性、厚度、载荷有关。与岩性、厚度、载荷有关。统计数字:统计数字:1030m 1030m 54%54%;3055m 3055m 37.5%37.5%;55m 55m 8.5%8.5%特殊的砂岩、砂砾岩顶板的初次来压步距可达特殊的砂岩、砂砾岩顶板的初次来压步距可达100160m100160m。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 (二)基
28、本顶的初次来压(二)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2 2 2 2.初次来压的显现初次来压的显现初次来压的显现初次来压的显现 (1 1 1 1)工作面顶板剧烈下沉;)工作面顶板剧烈下沉;)工作面顶板剧烈下沉;)工作面顶板剧烈下沉;由于基本顶断裂导致失稳运动,迫使直接顶压缩直接而迅速下沉。由于基本顶断裂导致失稳运动,迫使直接顶压缩直接而迅速下沉。(2 2 2 2)支架载荷增加,安全阀开启,活柱下缩;)支架载荷增加,安全阀开启,活柱下缩;)支架载荷增加,安全阀开启,活柱下缩;)支架载荷增加,安全阀开启,活柱下缩;基本顶突然断裂,同时要发生岩块的回转失稳,支架载荷普遍加大。基本顶突然断裂,同时要发生岩块的回转失稳
29、,支架载荷普遍加大。(3 3 3 3)煤壁片帮严重;)煤壁片帮严重;)煤壁片帮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初次来压前,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达到最大,可使直接顶和煤壁初次来压前,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达到最大,可使直接顶和煤壁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压碎煤壁导致片帮,这一现象往往是来压征兆。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压碎煤壁导致片帮,这一现象往往是来压征兆。(4 4 4 4)顶板的断裂声)顶板的断裂声)顶板的断裂声)顶板的断裂声 基本顶来压时产生闷雷声,有时伴有基本顶岩块的滑落失稳,从而导基本顶来压时产生闷雷声,有时伴有基本顶岩块的滑落失稳,从而导致顶板台阶下沉。致顶板台阶下沉。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
30、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1.1.1.1.周期来压的形成周期来压的形成周期来压的形成周期来压的形成 基本顶初次断裂后,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上方的基本顶呈悬梁基本顶初次断裂后,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上方的基本顶呈悬梁基本顶初次断裂后,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上方的基本顶呈悬梁基本顶初次断裂后,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上方的基本顶呈悬梁状态,当悬臂长度达到极限值时在煤壁或在煤壁前方折断下沉,工作状态,当悬臂长度达到极限值时在煤壁或在煤壁前方折断下沉,工作状态,当悬臂长度达到极限值时在煤壁或在煤壁前方折断下沉,工作状态,当悬
31、臂长度达到极限值时在煤壁或在煤壁前方折断下沉,工作面出现来压现象,这种折断周期性出现,工作面呈现周期性来压,称面出现来压现象,这种折断周期性出现,工作面呈现周期性来压,称面出现来压现象,这种折断周期性出现,工作面呈现周期性来压,称面出现来压现象,这种折断周期性出现,工作面呈现周期性来压,称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基本顶周期来压周期来压周期来压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 L L周周周周=(1/21/4)L1/21/4)L初初初初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
32、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 2 2 2 2.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周期来压的表现形式 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下沉量增加;下沉量增加;下沉量增加;下沉量增加;支架载荷普遍增加;支架载荷普遍增加;支架载荷普遍增加;支架载荷普遍增加;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架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架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架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可能引起煤壁片帮,支架折损,顶板发生台阶下沉;若支柱参数选择不合适,则可能引起局部冒顶,甚至切顶现象。若支柱参数选
33、择不合适,则可能引起局部冒顶,甚至切顶现象。若支柱参数选择不合适,则可能引起局部冒顶,甚至切顶现象。若支柱参数选择不合适,则可能引起局部冒顶,甚至切顶现象。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三、基本顶的运动规律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一)支承压力的定义(一)支承压力的定义(一)支承压力的定义(一)支承压力的定义n n煤层回采后导致围岩煤层回采后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作用应力重新分布,作用于煤层、岩层、
34、矸石于煤层、岩层、矸石上垂直应力称为上垂直应力称为支承支承压力压力。n n采煤工作面周围支承采煤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压力分布 分布特征:范围、峰分布特征:范围、峰值位置、峰值大小值位置、峰值大小 应力集中系数应力集中系数 k=k=支承支承压力峰值压力峰值/原岩应力原岩应力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采煤工作面前后采煤工作面前后采煤工作面前后采煤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对工作面方支承压力对工作面方支承压力对工作面方支承压力对工作面矿压显现有着很大影矿压显现有着很大影矿压显现有着很大影矿压显现有着很大影响。采煤工作面前方响。采煤工作面前方响。采煤工作面前方响。
35、采煤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依次为支承压力依次为支承压力依次为支承压力依次为原岩原岩原岩原岩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稳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稳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稳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稳定区定区定区定区。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二)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二)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二)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二)支承压力在底板中的传播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1 1)随深度增加,支承压力逐渐减小,影响范围扩大;影响角)随深度
36、增加,支承压力逐渐减小,影响范围扩大;影响角 与岩性和煤层倾角有关;沿走向与岩性和煤层倾角有关;沿走向=1535=1535,倾斜方向,倾斜方向=2555=2555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2 2)煤柱下为增压)煤柱下为增压区、采空区下为减区、采空区下为减压区;压区;(3 3)底板坚硬,影)底板坚硬,影响深度小但扩展角响深度小但扩展角大;岩层松软,影大;岩层松软,影响深度大。响深度大。(三)支承压力的影响因素(三)支承压力的影响因素(三)支承压力的影响因素(三)支承压力的影响
37、因素(1 1)开采深度)开采深度)开采深度)开采深度 随深度增加,原岩应力增加,支承压力也增加,这是深部开采巷随深度增加,原岩应力增加,支承压力也增加,这是深部开采巷道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道变形严重的主要原因。(2 2)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围岩性质 坚硬岩层应力传递的范围广,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广,应力集中坚硬岩层应力传递的范围广,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广,应力集中系数小。系数小。(3 3)煤质软硬)煤质软硬)煤质软硬)煤质软硬 煤质愈硬,强度愈高,支承压力分布范围愈小,而应力集中系数煤质愈硬,强度愈高,支承压力分布范围愈小,而应力集中系数愈高,峰值点位置距煤壁愈近。愈高,峰值点位置距煤壁愈近
38、。(4 4)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与煤层的相对位置远离煤层支承压力变小;接近采空区,支承压力变小。远离煤层支承压力变小;接近采空区,支承压力变小。第二节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四、支承压力及其显现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 (一)顶板岩层的影响(一)顶板岩层的影响(一)顶板岩层的影响(一)顶板岩层的影响 1 1 1 1.直接顶的影响直接顶的影响直接顶的影响直接顶
39、的影响 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和稳定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效率,决定支护方式选择。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和稳定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效率,决定支护方式选择。直接顶稳定性取决因素:直接顶稳定性取决因素:1 1 1 1)岩层力学强度;岩层力学强度;2 2 2 2)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2 2 2 2.基本顶的影响基本顶的影响基本顶的影响基本顶的影响 基本顶的运动是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原因。基本顶的来压强度对工作面的支护强基本顶的运动是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原因。基本顶的来压强度对工作面的支护强度、支架可缩量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起决定作用。度、支架可缩量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起决定作用。基本顶对工作面
40、来压影响程度与直接顶的厚度紧密相关。直接顶厚,冒落后能基本顶对工作面来压影响程度与直接顶的厚度紧密相关。直接顶厚,冒落后能充满采空区,基本顶破断后形成的结构易于平衡,或呈缓慢下沉,则周期来压较弱。充满采空区,基本顶破断后形成的结构易于平衡,或呈缓慢下沉,则周期来压较弱。反之则较强。反之则较强。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地质因素:顶底板、煤层倾角、开采深度等;顶底板、煤层倾角、开采深度等;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技术因素:采高和控顶距、采煤工序、推进速度。采高和控顶距、采煤工序、推进速度。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一、地质因素
41、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二)开采深度(二)开采深度(二)开采深度(二)开采深度 开采速度开采速度hh原岩应力原岩应力z z支承压力峰值支承压力峰值kk 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压显现影响很明显。深部巷道变形量大,支架损坏严重、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压显现影响很明显。深部巷道变形量大,支架损坏严重、支护困难。支护困难。对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不明显。工作面的支护强度与深度无直接关系。对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影响不明显。工作面的支护强度与深度无直接关系。原因:原因:顶板的变形及支架上所受载荷的大小与上覆岩层在运动时形成的平衡顶板的变形及支架上所受载荷的大小与上覆岩层在运动时形成的平衡“结结构构”有关,
42、采煤工作面处于围岩应力分布的低压区,且维护的空间是临时的。直有关,采煤工作面处于围岩应力分布的低压区,且维护的空间是临时的。直接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是低压力区内的围岩变形、破坏和移动。接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是低压力区内的围岩变形、破坏和移动。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一、地质因素(三)煤层倾角(三)煤层倾角(三)煤层倾角(三)煤层倾角 顶板下沉量、支架载荷与倾角关系:顶板下沉量、支架载荷与倾角关系:大大s s小;小;大大p p小小 由于矸石滚动下滑堆积,对工作面下部采空区起到
43、充填作用,而采空区上部由于矸石滚动下滑堆积,对工作面下部采空区起到充填作用,而采空区上部矸石堆积很少,出现工作面下部来压强度小于中上部。中上部来压时间超前下部。矸石堆积很少,出现工作面下部来压强度小于中上部。中上部来压时间超前下部。二、技术因素二、技术因素二、技术因素二、技术因素(一)采高与控顶距的影响(一)采高与控顶距的影响(一)采高与控顶距的影响(一)采高与控顶距的影响 采高和控顶距越大,顶板下沉和煤壁片帮越严重。采高和控顶距越大,顶板下沉和煤壁片帮越严重。顶板下沉量顶板下沉量 S=MLS=ML(二)采煤工序与推进速度的影响(二)采煤工序与推进速度的影响(二)采煤工序与推进速度的影响(二)
44、采煤工序与推进速度的影响 采煤工序中落煤和放顶对顶板下沉量影响最大,会引起顶板采煤工序中落煤和放顶对顶板下沉量影响最大,会引起顶板下沉速度极大增加。落煤扩大了控顶距,回柱减少了支撑力,同下沉速度极大增加。落煤扩大了控顶距,回柱减少了支撑力,同时改变了支护系统合力的作用位置,使直接顶失去了平衡,引起时改变了支护系统合力的作用位置,使直接顶失去了平衡,引起顶板急剧下沉。顶板急剧下沉。落煤和放顶占循环下沉量落煤和放顶占循环下沉量70%70%左右,无工序占左右,无工序占30%30%。推进速度加快缩短了无工序时间,加快了落煤和放顶工序的推进速度加快缩短了无工序时间,加快了落煤和放顶工序的交替,可以减少一部分顶板下沉量,同时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交替,可以减少一部分顶板下沉量,同时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但不能消除由于落煤和放顶剧烈影响造成的部分顶板下沉量。但不能消除由于落煤和放顶剧烈影响造成的部分顶板下沉量。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