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
2、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课本第86-8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教材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在商店的中间,教材设计了一些
3、与活动有关的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人民币的计算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逆思考,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比较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二)、说教材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
4、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三、说教法、学法: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根据综合学习活动课的课型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渗透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说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我准备了:1、
5、媒体课件一套。2、用实物把教室布置成临时的小小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现场进行交易活动。3、回收站所需的牌子。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钱包(自制),学具人民币若干。五、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说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先说一下整体设计。国际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主导下,我们现在的课堂已不能象以前那样传统的一味的传授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因此,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张熊飞教授
6、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操作,探索问题-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探讨方法、模拟购物活动、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第一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由电脑演示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导入新课,使他们愉快地进入购物情境,进入角色。第二层:模拟表演,实践体验。(约20分钟)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
7、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第三层:活动汇报,体验交流(约10分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最后评选最佳消费者。第四层: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约5分钟)。(二)说局部设计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
8、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放一段热闹喜庆的音乐: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的“小小商店”顺利开张了。(出示课题)熊猫经理特别欢迎小朋友去“小小商店”逛一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小朋友,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言),让学生交流物品名称和它们各自的价钱重点是说清楚画面上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及时作以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你们自己有零用钱吗?父妈给你的零用钱,你平时怎样使用的?分组交流如何使用零用钱。然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对使用比较合
9、理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对花费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纠正引导。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2、模拟表演,实践体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1)进入角色,若干名售货员进场。(2)分发购物登记卡、现金记帐卡。让学生把所
10、购买的“商品”的名称其金额、购买理由等记入购物登记卡和现金记帐卡上。(3)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体验。活动要求:1、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教师注意调控场面,诸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顺序,购物的时间控制。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
11、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关注学生所购物品的趋向,鼓励学生认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把钱正确合理的使用
12、,并指导学生填好“两卡”以便交流。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三个教学环节:3、分组交流,分享快乐。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哪些物品。(介绍购物登记卡)2)、交流买东西过程应该注意什么事项。3)、谈一谈,在购物中,自己有哪些经验。4)、交流购买物品的意图。5)、交流买东西中应考虑到什么
13、?6)、交流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零用钱。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最后评选最佳消费者。4、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平时你喝完了饮料之后会怎样处理用完的易拉罐或矿泉水瓶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电脑播放好孩子源源的故事:源源是个非常勤俭的孩子,他经常将家里用完以后的废旧物品,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送到回收站换钱,然后把这些钱攒起来
14、捐给希望工程和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通过设立“回收站”,可以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和矿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废弃物,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六、说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尝试,基本上不需要板书,所以此部分略写。七、在课改实验中,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进行教学最后,我说一下,这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总览整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
15、生活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我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整节课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气氛。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
16、主动的去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体验交流。在经历了之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
17、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
18、、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
19、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刻度(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什么?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时=60分(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7)交流记忆法。(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
20、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拼组中的第一课时平面
21、图形的拼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一、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
22、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23、形边的特征。(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设想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六、教学流程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24、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旧知导入预习汇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的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旧知导入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进来!在掌声中出示米老鼠图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这时出示房子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情境的导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可以拼组成其他图形。第二板块:预习汇报 构建新知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时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
25、保障,课前预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操作空间和探究空间,同时更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巩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的什么特点”学生主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同时,我又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
26、条边都相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活动二:拼组图形学生通过预习数学书27页例2,对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件汇报,巩固学生的认识。同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作品展示、与同伴交流,由学生自己讲解“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活动三:做风车“做风车”这一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否则就成了
27、手工课。所以课堂中,我把重点放在讨论“风车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图形是如何转化的?”这一问题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我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第三板块: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第三板块我设计了课堂目标检测,检测中以闯关形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即第一关:快乐填一填。第二关:动手剪一剪。第三关:用心拼一拼。第四关:仔细数一数。第五关:神奇拼一拼。检测中前三关,
28、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用数学的能力,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以争夺智慧星的小组合作赛形式进行检测。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强化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上是我对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设计理念的剖析与阐述,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4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分析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
29、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设计思路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学生的学法: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
30、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我的设计理念: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
31、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在本课中我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妈妈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具、学具:教学课件、钟表和
32、钟表模型教学流程本课我主要由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一、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创设情景,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根据出主题图设题提问。提问:你能说出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钟面: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有2
33、根指针,长针和短针。(身体又细又长的叫分针;身体又粗又短的叫时针。)电子表:由数字表示时间。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开放式的课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自主、有效的获取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更加扎实。)2认识整时。(1)课件依次出现“我的一天的生活”。观察画面,说一说我接下来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的评价客观、真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
34、几时。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探究中发现知识。)(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2、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3、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4、反馈练习。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小结加深学生对时间两种表现形式的理解)三、知识延伸。1、引
35、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2练习十六第3题。(1)提问:钟面上现在是几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3)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这个实践活动体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的关注发展和关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情感体验。你能说出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吗?她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关注“全人”发展。)五、小结。师: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
36、么道理?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应用较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渗透有效教学的内涵,节时高效。相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后总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数学教学之路的我来说,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免不了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给我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并将努力改善。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
37、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
38、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四、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
39、“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40、(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2、认识人民币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大家在
41、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3、我们按数值来分。指出:人民币
42、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1、我直接付1张1元的。2、我付2张5角的。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
43、角的。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提出任务:“接下来
44、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学生自由购物。(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5、评价及小结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
45、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6一、教材与资源应用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图形的排列规律。2、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现象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教学难点: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一年级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