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新、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新、全).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
2、程。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 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3、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
4、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1、长度的测量。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l千米(km)=1000 米(m)1 米(m)=10 分米(dm)=100 厘米(cm)=1000 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ocm2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
5、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
6、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组合法:用直尺
7、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立方米 103立方分米 106立方厘米 109立方毫米 1升 l 立方分米 1000 毫升 1000 立方厘米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 lcm3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把
8、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水物水物VVV3、面积的测量。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四、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
9、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 O 和 100之间分成100 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
10、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 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
11、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五、质量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哟接触到大量的物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它们之间的换算是:1吨 1000 千克 I千克 1000 克 106毫克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 1 公斤 1斤 500 克 1两 50 克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12、)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了解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横梁标尺游码珐码底座平衡螺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
13、玻璃器皿)。(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六、时间的测量在自然界中,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测量时间。古时,人们常用日晷、燃香、沙漏等方法来计时。现在人们常用钟、表等先进的仪器来测量时间。时间的主单位是秒,单位符号是s。时间时刻时间间隔4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时、天、月、年。时间的基本换算关系是:I天=24 小时 l小时 60 分钟 3600 秒时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
14、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 分钟。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 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 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 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 0.1 秒。七、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知道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第二章观察生物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
15、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
16、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约有100 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4、昆虫的特征。要判断它是否是昆虫,就要知道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
17、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成体可上陆生活卵生可陆生,上陆产卵飞翔生活哺乳类生活环境广泛胎生,哺乳终身生活在水中鲫鱼、泥鳅等m体温幼体一鳃不恒定成体一肺和皮肤青蛙、大睨等蛇、龟等鸽子、鸡等肺体温恒定兔,牛等共同呼吸器官典型动物生活环境生殖方式体M种类特征有由骨的内条椎成柱体一脊组:脊类类枘行鸟爬.内5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椎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三、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它们的特征如下。2、被子植
18、物的开花结果。被子植物的花可按性别分为单性花、两性花和杂性花三类。单性花是指缺少雄蕊或雌蕊的花,或是雌雄蕊其中之一退化无效的花(如冬瓜等)。两性花指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如桃花等)。杂性花指单性花和两性花同生于一株或同种的不同植株上(如山菊外围的舌状花是单性花,内围的筒状花是两性花)。其中单性花中缺少雌蕊或雄蕊退化的花一般不能结成果实(如南瓜、西瓜等的雄花),而两性花和杂性花则可以通过昆虫和风的媒介完成传粉过程结成果实。花在传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发育成胚。四、细胞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
19、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 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 是:(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
20、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1、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如水螅、水母、珊瑚虫身体辐射对称腔物动物门有口如涡虫、三扬虫等无肛门身沣扁平.两侧对称.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铜!JU钩虫等身体不分节身体长或薄身体分节坏节动物门蚯蚓、水蛀等软体动物门如蜗牛、乌贼等有贝壳有口有舡n如 蜜 好 蚣 等节肢动物门身体非长或薄无贝壳棘皮动物n如海星、海胆形态进化顺序繁殖方式典型相物种类果实叶种子根花茎藻类植物无分裂;孢子海带无无无无无从低等到髙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苔藓植物有孢子地钱有无无无无蕨狭类植物有有无孢子有无x棵了植物有有有无银杏有有种子有有大豆被子植物有有有有原生动物门一一
21、如草S虫-变形虫等唯细胞构成多细胞构成6 2、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
22、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步骤如下。(1)把洋葱鳞片切成大小约0.5 厘米见方的小块;(2)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下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展平;(3)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 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4)在盖玻片一侧力口1 一 2 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5)用显微镜观察,绘图。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
23、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4)动物体内不同的器官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行使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系统。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2、动物皮肤结构层次性的体现。动物的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有上皮组织构成;(2)
24、真皮内有许多血管,还有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及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外界刺激,主要有神经组织构成。而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则属于结缔组织。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3)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有:(1)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覆盖在植物体的表面,起保护作用;(2)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分布在茎、叶脉等处,担负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3)营养组织细胞壁薄,细胞间质多,分布广泛,具有吸收、贮藏等
25、多种功能;(4)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分布在茎、叶柄、叶脉等处,对植物器官起巩固和支持;真菌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衣藻细菌草履虫有细胞壁无有有有无有有有细胞膜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无细胞核有有细胞质有有有有有叶绿体有无无无无有无液泡无有无无7(5)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具有持续分裂能力。每一种组织郡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各种组织又是相互依赖、密切配合的。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26、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因此消化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首先,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分子;然后,这些分子被吸收到血液中并被带到全身各处;最后,废弃物通过肛门被排出体外。七、生物的适应性和
27、多样性及其意义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天敌、寻找配偶等等。获得有利的生存条件,从而使种族得以不断繁衍。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同种与异种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无论哪一种生物的灭绝或增加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人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8、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 万千米。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20 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
29、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3)北纬、南纬各有90。2.经线和经度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
30、3030 6060 908(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3)东西 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3.东西半球的划分(1)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2)西半球(向西走):20W 160 W,180 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 0,20E160 E(3)160 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 20永远属于东半球。(4)注意:东半
31、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3.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2.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
3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 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玄武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33、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状的结构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2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9 火山喷发物:气体(SO2)、熔岩流、火山
34、灰(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35、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
36、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2 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3.板快构造学说:(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1.地形的类型丘陵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
37、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平原 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 米以下)山地 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 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0(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2)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
38、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一、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
39、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态的相互转化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 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
40、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熔化一凝固的图象2、汽化和液化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7uiuy;uuv?OOa3J13./111 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
41、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 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
42、,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3、升华和凝华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
43、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试试看: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9)冬季
44、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二、物质的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分子的运动
45、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
46、变。如水由冰 液态水 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1、物质的溶解性12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种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如一杯蔗
47、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
48、,要吸收热量。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一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2、物质的酸碱性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 一 14 之间。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 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 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49、。(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梭性物c;r蚀性酸碱性一酸碱性强弱物质的酸碱性4tWttiHk,牧久屮(slzt入角两北*nnc*Jl-1甸九月的L空圈按北炜35绘制,外昵为地平圖,圆心沟天TSU适 用 于0片1日3 1时+9/1 5y2 0时 月3 0R时,22(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2)热带:在南北纬23.5 之间
50、,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温带:在南北纬23.5 与南北纬66.5 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寒带:在南北纬66.5 到 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第四节日历上的科学1历法的种类: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阴阳历: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2、我国的日历由公历和农历组成。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属于阳历,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属于阴阳历,农历中的月是属于阴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3闰年:公元年能被4 整除是闰年,世纪年能被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