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一章.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8579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设计美学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学第一章.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1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1.2设计观念的地域性差别设计观念的地域性差别学时安排学时安排 4 学时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必须掌握的概念:必须掌握的概念:“拨尔而怒”、“天人合一”、“体舒神怡”、“文质相一”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及其主 要美学思想。2.重点学习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及其美学思想。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 1.对于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及其主要美学思想 的理解。2.了解手工艺时代东西方美学观念的区别。3.对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及其美学思

2、想的理解。第一章第一章 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手工艺时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1.1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 1.11政治等级和宫廷风格的影响政治等级和宫廷风格的影响 一、阶级的产生,统治者将等级观念和自己的意志赋予设计和产品,从而使手工业时代的设计观念与工艺思想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伦理色彩。太阳马车吉萨金字塔群 二、贵族阶层的设计观念和追求华美的工艺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设计风格和审美倾向,从而形成长期影响古代设计思想的所谓“宫廷风格宫廷风格”。紫禁城晋武帝像 创造宫廷风格的基本动因:创造宫廷风格的基本动因:其一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存

3、在的统治;其二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特有的富裕尘活方式的需求,因而往往带有华丽和享乐的特征;图坦卡蒙金面具 其三,则是材料和技术上的高度自由和精巧,形成与民间设计往往相矛盾的物质材料的盲目性和工艺技巧的繁缛性;其四,则表现为审美趣味上的追求,力求按照古典关学的法则完善设计对象的加工,以求达到一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功利主义的满足。青铜器克林姆林宫泰姬陵1.12宗教文化的共性影响宗教文化的共性影响 一、虽然各种宗教的教义不同,对器物文物的影响自然也不一样。但是,人类历史都经历了宗教文化影响的这一过程却是共性的,而且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二、宗教可说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或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一种行为

4、以及具体进行的过程;它也是典籍、礼仪、制度,等等。宗教文化集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位于一身,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反映在设计活动中宗教文化的共性影响在建筑艺术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帕特农神庙君士坦丁凯旋门 (1)从外部形式上讲,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常常通过建筑的外部形式与周边环境所营造的神圣“意境”,以及外部形式的动势来表现天国的神圣和欢乐。(2)从内部形式和空间上看,宗教建筑不仅要为人们营造一个向往天国的欢乐空间,也要人们体验尘世的苦难,以及神为解救苦难的人们的献身精神,以便把人们引领到一种忘我的境地。三、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通过设计以物质形态表现出

5、来的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四、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和设计新样式的采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也相应受到影响,反过来加深或促进了对教义的理解。圆形竞技场1.2 设计观念的地域性差别设计观念的地域性差别 1.21西方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西方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一一、西方古代设计思想的流变 1手工业时代的西方审美设计,经历了古风的古风的古典的古典的巴洛克的巴洛克的风格样式阶段。A西方古风时代的设计按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注重于实用注重于实用,这不仅仅反映在大量出土的古朴稚拙的工艺产品和建筑中,同时也反映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他认为经久耐用的就是美的。B西方手工业时代设计的古典时期横跨数千年,风格样式变

6、异更大,但受古典哲学和数学理性思辨意识的影响,注重数注重数理、逻辑的思想理、逻辑的思想直接影响西方人的工艺观念却是不变的。C17、18世纪轻视实用轻视实用、重视装饰、盲目追求时尚重视装饰、盲目追求时尚的风气经所谓“巴洛克”风格、“罗可可”风格样式的装饰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二、西方古代美学家的主要观点二、西方古代美学家的主要观点 1强调和谐和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和谐和比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或数量关系是万物的本源或原则,事物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不同的数量关系。万物都因摹仿数而存在,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间的一切,并且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可以被人凭借理智加以认识和把握

7、的数量关系。黄金分割律,由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世界中就存在的,只是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才对它有了明确的认识。当人们根据这个法则再来观察自然界时,就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如植物的叶片、花朵,雪花,五角星许多动物、昆虫的身体结构中,特别是人体中更是有着丰富的黄金比关系。鹦鹉螺曲线的每个半径和后一个的比都是黄金比例,是自然界最美的鬼斧神工。动植物的这些数学奇迹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在亿万年的长期进化过程中选择的适应自身生长的最佳方案。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

8、人愉悦。在很多艺术品以及建筑中都能找到它。埃及的金字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印度的泰姬陵,这些伟大杰作都有黄金分割的影子。泰姬陵的多出布局都能看出黄金分割最后的晚餐中后墙和窗户,还有前景的桌子和弟子的脚都存在着微妙的关系.Apple logo苹果中小叶子的高度和缺口的高度之比是0.6,而缺口的位置也和黄金分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重视美与实用关系的苏格拉底重视美与实用关系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美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他试图在目的论和道德学的基础上思考美学和艺术问题,提出了所谓“真善美真善美”统一的观点;二是他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严肃提出了“美是什么美是什么”的问题具有非凡意义,这意味着

9、“美”这个词已开始从日常的评价意义上升为独立的美学范畴。3对美的定义进行探索的先哲柏拉图对美的定义进行探索的先哲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一样东西对于这一事物是恰当的,而对于另一事物却并不恰当。恰当只是实现善的手段,它本身也可以不是善的;然而美却始终都是善的。所谓恰当、效能,以及恰当、效能,以及美始终是善的理论美始终是善的理论,为设计审美提供了早期的理论依托。4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观点 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在于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美在于事物形式的有机整一性性;美是事物的、可以感知的感性性质。这些主要论点,就成了亚里士多德实体论美学的基本观点。5维特鲁威的建筑美学维特鲁威的建筑

10、美学(功利与美的结合功利与美的结合)维特鲁威提出了坚固、实用加美观坚固、实用加美观的理论原则。他按照古希腊美学和建筑学的传统,把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一般的美学思想与建筑艺术实践结合起来,着重论述了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并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丰富的建筑美学思想。6普罗丁的新柏拉图主义普罗丁的新柏拉图主义 他的观点主要有: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物体美是由于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式而得到的,凡物质还没有完全由理式赋予形式,那就是丑的。美不在比例对称,而是透过对称显现出来的理性和心灵。真善美统一于神。光是一切美的物体中最美的。7中世纪美学的神性思

11、想中世纪美学的神性思想 圣巴赛尔认为,世间存在着两种美:自然世界的美和神自然世界的美和神圣世界的美圣世界的美。所谓自然世界的美主要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的比例和悦目的颜色,无论是自然物,还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它们都只有作为整体存在时才是美的。巴黎圣母院(正面)巴黎圣母院(后门)托马斯的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托马斯的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美是有三个要素组成的,即完整、和谐、鲜明。事物的美在于协调和鲜明,而神是一切事物的协调和鲜明的原因。美与善的一致和区别。只有人才能得到美的乐趣。罗马万神柱凡尔赛宫8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观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观 阿尔伯蒂受毕达哥拉斯影响

12、,认为美在于数的比例和谐。他相信美是事物的各部分之间和谐,自然的每一部分之间都美是事物的各部分之间和谐,自然的每一部分之间都存在合适的数学比例存在合适的数学比例,自然本身是完美的、神圣的,自然的美是永恒的、不变的。他还认为,和谐包容着整个人类的生活,渗透在万物的整个本质中,自然界所创造的一切,都与和谐的规律相吻合。达芬奇对美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论点上:“美感美感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美感的变动性美感的变动性”;“美的欣赏开美的欣赏开始于感受始于感受,但是要通过智力的活动”;“不同的艺术形象所引起的美感有强弱不同”。9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博克及其观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3、的代表人物博克及其观点 博克发展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感觉论传统。他依据经验归纳法,把经验的事实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经验的事实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否定天赋观念的存在,把感觉看作认识的惟一源泉和真正的基础。10鲍姆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鲍姆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鲍姆嘉通提出“美在于完善美在于完善”的观点,美学的目的就是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完善的观念包含思想的和谐、秩序、符号或含意三个要素。当这三者出于统一和协调之中时,就达到了完善。协调体现了美是寓多样于统一之中。11德国古典主义美学的理论贡献德国古典主义美学的理论贡献 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德国,各种思潮汇集成流,形成了哲学的黄

14、金时代。康德作为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不可知论者,他认为美美是主观的,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依赖概念,具有合目是主观的,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依赖概念,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的性的形式。在“美的分析美的分析”中,他提出了四项规定:在质的方面,鉴赏判断是审美的,其快感是与满足欲望不相干的,从而与效用或善相区别。鉴赏判断从逻辑的量的方面看虽是个别的单称判断,却是普遍有效的。对象和目的的关系看,鉴赏判断是没有目的性的,然而却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从判断方式看,鉴赏判断具有必然性。席勒指出美的客观本质在于它能使人在现象中见出自由使人在现象中见出自由。席勒的主要美学观点有:席勒的主要美学观点有:美是游戏冲动

15、的对象、活的形象。理想中的美是单一的,经验中的美却是双重的。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路径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审美活动是一种表现过剩精力的游戏。罗马广场 作为德国古典主义最著名的哲学家,在美学一书中,黑格尔黑格尔提出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就美的内容和本质而言,它是理念,是目的和意蕴。从这方面讲,美与真是一回事,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其次,就其外在的表现而言,美的理念作为人的心灵的自由创造活动,它需要外在的感性形象来观照和认识自己。没有感性表现,美就不可能存在。第三,美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也就是说,美的理念要显现为感性的形象。这是美与真的区别,

16、在真中理念具有概念的普遍性形式,不需要外在的感性表现。因此,美是内在与外在、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理念与形象的统一。1.22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审美思想的博大精深,无法企及。但是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及思想,大多散见在典章、古籍之中,像考工记、天工开物、园冶等少量著作刊行。一、推崇宗法礼仪与一、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设计审美思想,深受宗法礼仪制影响,从居、住、行、衣,到日常生活用品无不注重“礼礼”的象征意义,体现出等级意义的“礼礼”。灿烂的青铜文化,是先秦时期的物质文化代表。统治者以“礼”为旗号,用祭祀和群宴

17、等群体性、带有宗法意义的活动,显示统治阶级力量的强大、后世的繁盛和王权神威事业的兴旺发达。祭天、祀祖等重大的社会活动需要繁杂众多的器物作道具,即“礼器”。正因为青铜器是奴隶主阶级祭祀法典的“重器”,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器物设计思想和观念。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经过变形处理的兽面纹,它综合了各种现实中与想象中的动物形象。这种被后人视为凶恶、丑陋、狰狞、恐怖的形象,却是商代人崇拜的对象,也是其心目中最美的形象。它代表了商代人普遍的审美追求,即拨尔而怒、刚健奋发的审美风尚。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兽兽 面面 纹纹体现的是一种狞厉、恐怖的美 上溯先秦礼仪,它的形式极为复杂,不同的礼仪具有不同的审美属性,“崇高

18、”和“中和”似乎是先秦礼仪最基本又最突出的审美特性。所谓崇高崇高,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可以是物质形式的,也可以是精神品质的,或者是二者兼有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包括惊喜、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情感反应。一般说来,礼仪活动所能引起的崇高感主要是景仰、尊崇、庄严、肃穆以及神圣。所谓中和中和,是中国美学的特有术语,它的基本特征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安宁平和,体现“中庸之道”。先秦礼仪的人伦之礼、婚姻之礼、饮食之礼等礼仪规范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的出发点,中心就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

19、中的作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艺术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的内容。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观念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意识中,更多地转变为注重器物对社会价值内容的展示,从而使中国古代处于宗法封建制度下,产品设计不单是一种物质性创造过程,而是包含着浓厚的社会观念性内容。二、把握自然规律与二、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的审美意识。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它与人因顺应自然如四季

20、气候、地形水利(“天时”“地利”)而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一时期尚未建立真正的奴隶制统治,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尚不严重,原始氏族体制下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使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和”即原始的人道、民主关系)。这两个方面大概是产生“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的顺从、适应的协调关系)观念的现实历史基础历史基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成熟在先秦。左传中有许多论述,孔、孟、老、庄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种观念。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们都强调了“人”必须与“天”相认同、一致、和睦、协调。“天人合一”在董仲舒及其他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了中心角

21、色,其特征是具有反馈功能的大人相通而特征是具有反馈功能的大人相通而“感应感应”的的有机整体的宇宙图式有机整体的宇宙图式。这个宇宙论的建构意义在于,它指出人只有在顺应(既认识又遵循)这个图式中才能获得活动的自由,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其存在、变化和发展(或循环)。这种“天人合一”重视的是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扪、协调和同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是宇宙大化的一部分,人同世间万物一样是从大自然中产生出来的。整个天地自然是一个包含人类自身在内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不断变化流动的、生生不息的过程。如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朱熹也认为:“天地以生物为心。”

22、这样一种哲学观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观。这种设计观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器物的设计,把人们所制要求人们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器物的设计,把人们所制造的各种器皿和物品看作是整个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产物。造的各种器皿和物品看作是整个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产物。正因为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人要效法天地,与天地自然共生存,遵从自然规律。这种宇宙自然观及对自然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在设计中必然要考虑到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整体关系。这种设计观在我图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表现得最充分。考工记认为,人的设计活动将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四个要素,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关,工有巧。合此四者,

23、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天有时”,指的是一年中的季节气候条件。说的是人们只有认识、顺应季节气候的自然之理,才可能制造出好的器物。“地有气地有气”,讲的则是自然规律的约束,而且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地理条件。这里强调了自然气候条件对事物的影响,强调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材有美材有美”,指的是工艺材质的性能条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材料的种类、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种类、质量,优质材料成为产品优良形式美观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材料的物质性质与质地,制约了产品实用和审美的原料选择。考工记所强调的“材有美”就是要人们把握材质的美,适宜地选择材料,并注重和开发利用各种原材料,就一定能赋予产品以

24、美感。“工有巧工有巧”,是产品是否实用和具有美感的最后一个决定条件。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强调了人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创造的各种产品都应该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者的综合结果。失去任何一方面都将使设计受挫。在四要素中,前三者要说的都是自然条件,“工巧工巧”则属人的因素则属人的因素。可见,设计中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一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设计不是一种纯主观、孤立的活动。它要以客观自然及其规律为基础和前提,使人的目的性与自然的规律性相一致,这是考工记所蕴含着的对当今的设计仍有启发意义的重要内容。三、倡导兼养形神与三、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体舒神怡”的审

25、美效能。的审美效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看来,人是形和神的统一,即肉体和精神的统一,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养,美与善合璧。因此,强调工艺产品要兼养人的肉体和精神,从而达到“体舒神怡”的双重效能,似乎成了古代设计的又一条审美原则。儒家以心性道德修养为重,但从不忽视外在形式之美。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段名言本来是指人的修养而言的,“质质”是人的内在品性、本色;是人的内在品性、本色;“文文”是人的外表修饰。是人的外表修饰。孔子看到“质胜文”或“文胜质”,都是内容与形式相分离处在矛盾状态的表现,他倡

26、导人们在思想道德的修养方面,达到文采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一理论同样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设计观念,器物的文饰和服饰的形式,离不开物质的依托和人类自身肉体制约,优美的外在形式既是精神的升华,也是内在品质的外现。表现在器物文化和实用家居领域,肉体和精神兼养就成为“文质统一文质统一”理论的又一注解。道家,特别是老庄美学传统把摒弃人为造作之举和提倡朴素自然之美作为其核心内容。但在尊重自然规律、兼养肉体与精神方面又与儒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老子将朴素美和自然美连接在一起,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必须合乎“道”,任其自然,而不能人为改变它,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自然界自身

27、的规律为其法则,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合乎“道”,也就是说人类的造物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这与考工记所倡导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庄关于“道法自然”和人力必须顺应“自然”之道的思想,使他们在审美趣味上反对人为雕琢,努力追求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提倡一种非人为的自然之美。四、强调实用功能与四、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的审美价值。论语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固然是讲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质”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指人的文饰(外在表现)。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著作中论及到许多设计器物的原则。他认为器物的功能问题是产品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产品功能

28、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依托。不具实用功能的物品,由于不能为人类提供克服自然困难的基本价值,因而它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强调器物的功能性在中国古代的设计实践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仅从商周青铜器物的饮食器具来看,它们就有着精细繁复功能的创造与区别。如炊具,鼎、鬲、镬用于煮和炖,甑和釜用于蒸食,鼐用于盛饭等。可见,不同的器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尽管有些器皿发展成为某些仪式上的用具,而带有宗法伦理色彩,但它仍是以其实用功能为基础的。清代李渔又结合建筑对功能性问题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坚而后论工拙”。功能与审美,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辩证关系,重文而轻质,没有实用意义。中国古代

29、建筑设计在处理功能与形式美的关系上表现更为突出。斗拱就是典型例子。它在建筑结构上起一种托架、悬挑出檐的功能,减少梁檩与立柱的剪应力,增加梁身在同一净跨下的负载力,它对于木框架结构的存在和成立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另外,匠师们又对它进行了精心设计,由单层发展为多层,单向发展为多向,使斗拱成为一种复杂而精巧的结构,并增添了建筑物的节奏韵律感,把功能与美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明代家居注重功能,以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些家具整体的长、宽、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关系都较为适宜,基本符合人体比例尺度。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基本上适合人体的曲线。凡是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构件、铜什件等都做得圆润、柔和,从而给人舒适感。这些都体现出从功能出发构建形式的设计观念。重视设计中产品功能,以及重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念无论在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和实践中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中一些经典性的理论迄今仍对设计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作 业:业:(1)手工艺时代设计观念的共性特征是什么?(2)宗教文化对当时的设计审美存在着怎样的巨大影响?(3)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设计有何借鉴意义?(4)以明代家具为例,论述明代家具是怎样体现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