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生药学.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7970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生药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学专题—生药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生药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生药学.ppt(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生药学 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xindi)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第一页,共十八页。一、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一)传统的本草学时期 从公元前4000-4500年有生药记载开始到19世纪中叶,世界各国都处于传统的本草学时期,那时对药物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实践经验,本草书籍记载的内容都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jinbi)的特征等。由于地域的不同和人们经验的差异,对药物的认识很难一致,难免失之粗浅,但是,从临床药理学的观点看,确实积累了宝贵

2、的经验。第二页,共十八页。(二)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生药学发展成为(chngwi)门独立学科。由于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生药购销区域随之扩大,种类和数量增多,生药便成为(chngwi)国际贸易的特殊商品。当时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的真伪优劣。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商品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得到充实。以显微镜为手段的显微鉴定方法开始应用于生药鉴定。与此同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被应用于生药鉴定工作中。第三页,共十八页。(三)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分离和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波谱技术、X-射线衍射、

3、扫描电镜及DNA分子标记技术等先后应用于生药鉴定、生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确定(qudng)以及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推进了生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第四页,共十八页。随着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对植物化学成分与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植物化学分类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zyun)的寻找。近年对海洋生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海洋藻类、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及棘皮动物等中,发现了有生物活性的新物质,促进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由此又产生了海洋生药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第五页,共十八页

4、。随着(su zhe)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相融合,产生了分子生药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为生药学的发展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第六页,共十八页。生药学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1.道地药材的研究及建立高质量、规模化、科学管理的生药生产基地,同时相应地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生药标准(biozhn);2.生药及其制剂的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3.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引入生药研究的各个领域,建立科学的系统和研究方法;4.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和利用生药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5.细胞培养、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及利用以上研究成果开

5、发新药。第七页,共十八页。二、生药学的研究(ynji)内容及任务(一)准确识别、鉴定生药 生药种类繁多,来源十分复杂,加上各地用药历史、用药习惯的差异和生药名称的不统一,造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如同名为“贯众”的药材原植物有9科17属50余种蕨类植物。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在不同地区分别称为一见喜、苦草、四方莲等。如果缺乏生药鉴定知识,可能会造成生药来源不一或鉴定错误,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出现毒副作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中国药典收载的生药中亦尚存在不少生药为多来源的情况,如大黄、麻黄、甘草等,对它们进行(jnxng)鉴定更需要有丰富的生药学知识。第八页,共十八页。(二)调查、考

6、证生药资源 新中国成立(chngl)以来,虽然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中药资源调查,但新的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不断被发现,如过去本草著作无记载或认为无药用价值的萝芙木、长春花、喜树、红豆杉等,至今已从中提取到有效的降血压成分利血平和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为了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药用资源,应摸清它们及其近缘种类的分布、生境、资源蕴藏量、濒危程度等,以便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或创造适宜条件引种栽培,保证药源供应。第九页,共十八页。(三)评价生药的品质,制订其质量标准 对多来源生药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并测定生药的浸出物、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检查重金属、农药残留量

7、、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的蓄存量,以及检验生药的药效(yo xio)作用,建立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明确优质品种和可以利用的类同品。第十页,共十八页。(四)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 根据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需要,要求中药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化。中药标准化包括中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是中药产品开发、研制和应用一系列过程(guchng)的源头。中药材要做到标准化,必须要使药材生产过程(guchng)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生产药材。第十一页,共十八页。三、生药的鉴定 因生药的种类繁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又因生

8、药的类同品、伪品以及生药的产地、采收季节、原植(动)物年龄、采收后的保存年数、保存状态等的不同,使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生药制剂(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都受到影响(yngxing)。因此,有必要对生药的真伪优劣进行科学的鉴定。生药的鉴定一般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DNA分子鉴定。第十二页,共十八页。(一)基原鉴定 基原鉴定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方法把各种植(动)物生药的植(动)物来源鉴定清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进行生药原植物鉴定,须有完整的原植物标本,再根据标本,应用植物分类学方法,仔细观察植物体各部分的形态,特别是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选阅中

9、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地方(dfng)植物志类等书籍及植物分类学报等有关杂志。必要时核对植物标本室中收藏的模式标本或已由植物分类学家鉴定学名的植物标本。第十三页,共十八页。(二)性状鉴定 生药的性状鉴定,主要是利用感官,即用看、摸、闻、尝等方法对生药的形态、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dun min)特征及气、味等进行描述。如党参皮松肉紧有“狮子盘头”,海马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黄芪断面有“菊花心”,苍术断面有“朱砂点”等,形象地描述了各种生药的特征。第十四页,共十八页。(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部的细胞、组织(zzh)构造及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来

10、鉴定生药的真伪或制定生药显微鉴别的依据。近年来,扫描电子显微镜已成为新的手段应用于各类生药的鉴定。第十五页,共十八页。(四)理化鉴定(jindng)理化鉴定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药中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一种方法。近数十年,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使各种色谱和光谱手段相继应用于生药的鉴定,如用荧光分析、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定和分析生药质量的优劣;用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药中某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此外对含有挥发油类生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第十六页,共十八页。(五)DNA分子鉴定 与传统的生药鉴定方法相比,DNA分

11、子标记具有下列特点: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zit),不受外界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组织差异的影响,因此用DNA分子特征作为标记进行物种鉴别更为准确可靠。DNA分子标记技术直接测定遗传物质本身(DNA 序列)的变化,不同物种、种内变异等均可在DNA分子上找到差异。由于DNA分子不同区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使得DNA分子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选择适当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即可在属、种、亚种、居群或个体水平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鉴别。DNA分子除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外,比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即便是陈旧标本中所保存下来的DNA仍可用于DNA分子标记的研究。第十七页,共十八页。内容(nirng)总结第三节 生药学。由于地域的不同和人们经验的差异,对药物的认识很难一致,难免失之粗浅,但是,从临床药理学的观点看,确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数目的大量积累,对植物化学成分与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xngchng)了植物化学分类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分类学上的意义,而且将促进新的生药资源的寻找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保健医疗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