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通史复习.pptx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4723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史通史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史通史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史通史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史通史复习.ppt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史 先秦(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秦汉(前221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1907)(五代十国)宋元(9601368)明清(13681840鸦片战争)古希腊城邦(前8世纪前4世纪)古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前509前27476)政治: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制度(法律)、民族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经济形态、发展阶段、各领域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中国古代史总体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主体;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

2、想文化:儒家思想正统;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近代落后于世界政: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经:生产力进步,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基一、先秦阶段特征1、夏商西周(1)政治(复习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笔记)阅读步步高第1页:一.先秦时期 1.远古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部分)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王权与神权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013安徽文综37)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

3、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答案】(1)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根据材料“姑侄与母子孰亲”“常享宗庙”等信息并联系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归纳。(2)经济:阅读步步高第1页:一.先秦时期 1.远古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部分)井田制传统农业,水利(大禹治水)青铜冶铸商业发展(3)文化:阅读步步高第1页:一.先秦时期 2.夏、商、西周时期(

4、文化发展部分)甲骨文(殷墟)铭文总体:奴隶制社会;青铜文明2、春秋战国(1)政治:阅读步步高第1页:一.先秦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部分)周天子势力衰微,分封制瓦解,新的阶级关系产生诸侯割据,争霸、兼并变法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生产方式及制度(商鞅变法)复习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笔记阅读步步高第90页:一、商鞅变法局限性倡导君主独裁: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长期盛行(2)经济:阅读步步高第12页:一.先秦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部分)铁器、牛耕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都江堰和郑国渠)手工业(青铜、冶铁)和商业发展(3)文化: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春秋战国时

5、期的百家争鸣笔记阅读步步高第2页:一.先秦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部分)总体: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分裂、战乱、民族融合;迈入铁器时代(2013江苏单科21)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第一小问可由材料一中“孝弟(悌)仁之本也”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注意回答的是“政治主张”。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2012北京文综卷37)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6、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注意从材料中概括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挖掘出道家的“辩证”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讨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

7、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2012天津文综12)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7)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

8、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先秦儒家对民本思想的理解,挖掘人民与国家、君主的关系。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二、秦汉 1、政治:复习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秦汉部分)笔记阅读步步高第2页:二.秦汉时期 1.秦朝时期

9、 2.两汉时期(政治部分)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北、西南、东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初步发展皇帝制(皇权至上、至尊)中央:三公九卿、内朝外朝地方:郡县制、郡国制刺史制度(汉武帝、监察、州)察举制(取代世官制、地方推荐)(2013天津文综12)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10、。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经济:阅读步步高第2页:二.秦汉时期 1.秦朝时期 2.两汉时期(

11、经济部分)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农业:耧车、耦犁、王景治黄、井渠手工业:田庄经济、盐铁官营、青瓷和白瓷、丝织业、水排商业: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对外交流长安及五都,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对商业区严格管理统一货币、度量衡(2011安徽文综35)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根据材料可概括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即小农

12、经济的特征。注意语言简洁、表述准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思想文化: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笔记阅读步步高第2页:二.秦汉时期 1.秦朝时期 2.两汉时期(文化部分)焚书坑儒,推崇法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适应专制)太学和郡国学的建立汉赋(特点、司马相如)书法(小篆隶书)科技(造纸术、蔡伦)建筑(长城)总体: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中华文明勃兴同时期的西方: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强大、罗马法(2012天津文综12)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