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概念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概念是土地评价的类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对区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所作的分析。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结果二、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结果1)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4)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5)土地利用效果;6)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意义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意义l是土地潜力评价的前提;l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l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管
2、理的重要依据。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1)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l水田(种植水生作物)、水浇地(有灌溉设施)、旱地、水田(种植水生作物)、水浇地(有灌溉设施)、旱地、菜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菜地(包括温室、塑料大棚)2)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汁为主的集约)园地:种植以采集果、叶、汁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l果园、茶园、桑园、橡胶园、果树苗圃等果园、茶园、桑园、橡胶园、果树苗圃等3)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红树林的土地林的土地l有林地(郁闭度有林地(郁闭度30人
3、工和天然林)、灌木林(覆人工和天然林)、灌木林(覆盖度盖度40)、疏林(郁闭度)、疏林(郁闭度10 30)、未成、未成林造林地(林龄林造林地(林龄造林株数造林株数40)、迹)、迹地(采伐、火烧后地(采伐、火烧后5年内未更新的土地)、苗圃(固年内未更新的土地)、苗圃(固定的林木育苗地)定的林木育苗地)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4)牧草地:以生长草本为主,用于畜牧业的)牧草地:以生长草本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土地l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工矿、国防、)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乡、工矿、国防、名胜等企事业用地(包括其内部的交通
4、、名胜等企事业用地(包括其内部的交通、绿化用地)绿化用地)l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国防、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国防、名胜、风景区、陵园)名胜、风景区、陵园)6)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外的道路、)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以外的道路、机场及附属设施(包括防护林用地)机场及附属设施(包括防护林用地)l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机场、码头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机场、码头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三、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7)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多年耕种的滩区耕地、林地、居滞洪区和多年耕种的滩区耕地、林地、居民点)
5、民点)l河、湖、水库、坑塘、滩涂、苇地、沟渠、水工河、湖、水库、坑塘、滩涂、苇地、沟渠、水工建筑、冰川及永久积雪建筑、冰川及永久积雪8)未利用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未利用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利用的土地)l裸土地(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没有植被)、荒草裸土地(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没有植被)、荒草地(林木郁闭度地(林木郁闭度50)、高寒荒漠、苔原等)、高寒荒漠、苔原等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一)土地利用背景的分析(一)土地利用背景的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及区域的自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及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状况资料,叙述区域的
6、基本经济和社会的状况资料,叙述区域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行政辖区、人口、自然条状况,主要包括行政辖区、人口、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等。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等。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海拔、水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海拔、水文水资源数据、文水资源数据、大于大于10度积温、无霜期、度积温、无霜期、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层深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植被状况。度、有机质含量植被状况。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一)土地利用背景的分析(一)土地利用背景的分析2.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历年总产值、总产量、
7、总收入、工农业产国民经济历年总产值、总产量、总收入、工农业产值、交通运输、城镇分布、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值、交通运输、城镇分布、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点的分布情况。3.生态条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分布、土壤污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分布、土壤污染情况、草原退化情况、土地沙化面积、程度和染情况、草原退化情况、土地沙化面积、程度和分布、土地的盐碱化分布、土地的盐碱化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二)土地利用现状图面材料的收集和绘制(二)土地利用现状图面材料的收集和绘制以地形图为底图,应用航片和卫片的判读解以地形图为底图,应用航片和卫片的判
8、读解译结果,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及不同时期的译结果,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及不同时期的变化图,将其结果数字化进入计算机,应变化图,将其结果数字化进入计算机,应用用GIS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行分析和管理。(三)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三)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1.土地利用的组成土地利用的组成1)耕地: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耕地: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耕地内水田、旱地、菜地等比例关系。内水田、旱地、菜地等比例关系。2)园地:园地面积所占百分比;园地内果园、)园地:园地面积所占百分比;园地内果园、茶园、桑园的比例。茶园、桑园的比例。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步骤3)林地:现有
9、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森林)林地:现有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森林的覆盖率。的覆盖率。4)牧草地:牧草地的面积比例。)牧草地:牧草地的面积比例。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工矿企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工矿企业、城市、小集镇、村庄用地城市、小集镇、村庄用地6)交通用地:交通用地占总面积的比重;道)交通用地:交通用地占总面积的比重;道路网的密度。路网的密度。7)水域: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河流、沟)水域: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河流、沟渠、湖泊等在水域中所占比重。渠、湖泊等在水域中所占比重。8)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可开发利)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面积。用的
10、未利用地面积。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1)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面积=该利用类型的总面积/该利用类型的总数量l描述了区域土地利用地块大小,揭示了区域土地的破碎化程度2)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方差揭示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的均匀性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3)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似性指数 Pi/P,Pi为i类型面积,P为区域总面积度量某一类型与研究区域总体的相似4)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异度P为各类型的平均面积,F值越大,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就越复杂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5)多样性指数指在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程度,指在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
11、样化程度,H为多为多样性指数,样性指数,Pi为土地利用类型为土地利用类型i所占的面积比例,所占的面积比例,n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目。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目。6)均匀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通常以多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通常以多样性指数和其最大值的比来表示。样性指数和其最大值的比来表示。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7)优势度表示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支配该区表示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支配该区域的程度。域的程度。8)聚集度指数反映一个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聚集程度。聚集度指数较大,说明是以少数大面积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或同一类型
12、高度连接;景观的聚集度指数较小,说明景观是由许多离散的小面积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9)形状指数)形状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周长与相同面积圆的周长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周长与相同面积圆的周长之比。之比。S5.5形状极为复杂形状极为复杂2.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10)交通用地的连接指数)交通用地的连接指数区域中交通道路数/区域中最大可能的交通道路数。连通性:区域中道路的连接程度节点:区域中道路和道路、道路和其他利用类型土地的交点R=L/Lmax=L/3(V-2)L:连接的道路数;Lmax:最大可能道路数;V:节点数10)交通用地的连接指数)交通用地的连接
13、指数R=L/Lmax=L/计算步骤:1)L可以直接量数2)Lmax可以通过区域道路的节点数计算(如果有3个节点,最多3个连接;有4个节点,最多6个连接,增加3个连接。每增加一个节点,最大可能连接数以3的倍数增加,即Lmax=3(V-2)涵义:R 值的范围在01之间,R=0,表示没有道路连接;R=1,表示区域中的道路在每个节点处彼此连接11)交通用地的环度指数)交通用地的环度指数区域中道路的环路数/区域中道路最大可能的环路数区域道路的闭合程度A=(L-V+1)/(2V-5)1)区域中道路的实际环路数量(L-V+1)2)区域中道路最大可能的环路数量(2V-5)涵义:A 值的范围在01之间,A=0时
14、表示道路无环路,A=1时表示道路有最大可能的环路数(四)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数(四)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数1)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l全国平均全国平均77.6,东部地区,东部地区90以上以上2)土地农业利用率)土地农业利用率农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农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l全国平均为全国平均为70.6,大部分地区超过,大部分地区超过703)土地垦殖率)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l全国为全国为14.2%,平原地区,平原地区404)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1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l江南地区江南地区185250,华北地区,华北地区120%150%5)林地的利用率)林地的利用率有林地与宜林地的面积之比。有林地与宜林地的面积之比。有林地:包括郁闭度有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郁闭度疏林地:郁闭度0.100.19;灌木林地:覆盖度;灌木林地:覆盖度30%以上以上宜林地: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宜林地:规划为林地的土地林地:包括郁闭度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
16、、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土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土地地6)牧地利用率)牧地利用率可利用草场与全部草场面积之比。可利用草场与全部草场面积之比。l一些干旱缺水、气候严寒的草场不适放牧一些干旱缺水、气候严寒的草场不适放牧7)草场载畜量)草场载畜量在一定放牧季节内,在牲畜生长良好的条件下,一在一定放牧季节内,在牲畜生长良好的条件下,一定面积的草场所能饲养的最多牲畜。定面积的草场所能饲养的最多牲畜。l是草场对牲畜的承载力,是在草场不退化、保持是草场对牲畜的承载力,是在草场不退化、保持生态平衡条件下,充分利用草场资源获得的最多生态平衡条件下,充分利用草场资
17、源获得的最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Xs为载畜量(羊单位);为载畜量(羊单位);Sg为可利用草场面积(公顷);为可利用草场面积(公顷);Kg单位草场产草量(公斤单位草场产草量(公斤/公顷);公顷);rg为利用率();为利用率();ds为羊单位食草量(一般为为羊单位食草量(一般为1460公斤),各类牲畜折合羊单公斤),各类牲畜折合羊单位系数为:羊位系数为:羊1,猪,猪1.2,牛,牛9,马,马4,驴,驴2,骡,骡4,骆驼,骆驼98)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率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来反映。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来反映。l建筑密度: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建筑密度: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8、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建筑层数越高,建筑密度越低度越低l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越大,土地利用程度越高,单位地价越容积率越大,土地利用程度越高,单位地价越高高9)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力、资金、技术、物资等投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力、资金、技术、物资等投入的密集程度。入的密集程度。10)土地的生产率)土地的生产率土地在现有利用水平下的生产能力。一般以一土地在现有利用水平下的生产能力。一般以一定生产周期中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或产值来定生产周期中单位土地面积的
19、产量或产值来表示。表示。l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根据土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合理利用地的适宜性,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合理利用方向,充分发挥土地不同类型的优势;二是方向,充分发挥土地不同类型的优势;二是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科学管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优良品种、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理方法,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l根据土地生产率,耕地一般分为高、中、低根据土地生产率,耕地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对园地、林地、牧地也可以进行三种类型;对园地、林地、牧地也可以进行相应质量等级的划分相应质量等级的划分11)经济密度)经济
20、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社会经济效益水平。一般以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社会经济效益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表示。平方公里的产值表示。l每亩土地的净产值:耕地每亩土地的净产值:耕地207.67元,林地元,林地17.36元,牧草地元,牧草地11.62元,淡水养殖水面元,淡水养殖水面445.49元,城镇工矿用地元,城镇工矿用地7749.07元,交通用元,交通用地地1214.29元元(五)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五)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数1)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2)土地沙化面积指数)土地沙化面积指数土地沙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土地沙化
21、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l土地沙化: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土地沙化: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程3)土地盐渍化面积指数)土地盐渍化面积指数土地盐渍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土地盐渍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4)土地有机质和)土地有机质和N、P、K的含量的含量5)土壤环境质量指数)土壤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实测浓度与污染物评价标准之比。污染物实测浓度与污染物评价标准之比。6)中、低产田比率)中、低产田比率中、低产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中、低产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7)耕地灌溉率)耕地灌溉率可灌溉耕地面
22、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可灌溉耕地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8)热量利用率)热量利用率一年内作物生育期所需积温与当地全年积温之比。一年内作物生育期所需积温与当地全年积温之比。9)林木覆盖率)林木覆盖率(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四旁树折合面积)(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四旁树折合面积)/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以上土地利用组成、数量结构、经济社会指标、生以上土地利用组成、数量结构、经济社会指标、生态效益指标揭示了土地利用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态效益指标揭示了土地利用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奠定了土地利用评价的基础。奠定了土地利用评价的基础。(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六)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七)土地利用现状综合或专项评价(七)土地利用现状综合或专项评价(八)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八)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九)提出相应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九)提出相应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建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