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132874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 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 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 中,此一 “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 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

2、 非极美,也非极丑。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 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 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 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 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

3、大家总爱把 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 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 大的关系。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 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 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无可代他 用力处,在每一人

4、之独处,最是那中庸之道之存在流行处。这也是讲的圣人难做。但孟子说 “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不为,非不能”,此又是说圣人易做。明代的王阳明也说圣人易做。 王学讲到后来,说到满街都是圣人。有一位罗近溪,正在讲堂讲学,正讲每人可以作圣,有 一端茶童子进来,听讲人问,那童子是否也能做圣人?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 子的职务是端杯,他把茶小心谨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 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的职。纵使要孔子来端这茶,孔子也这么端,不会比这童子端的更好, 这已是止于至善,不能不说他已是一圣人。这也是讲圣人易做。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不黑不白

5、。一人说这 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的路,所以孔子孟子 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材料二: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己及人的能力,也就 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力,人们的道德判断 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形成社会秩序。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中庸”加注说:“子程子日,不偏之谓中,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

6、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 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王室将危”句式完整,单独成句,再者,“是”代词,意思是“此,这”,是“吾立 功之秋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父老”是主谓短语,意思是“父亲年纪大了”,应该单独成句,排除C。故选Bo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是指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C. ”文中是指后者”错误,依据“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分析,“京师”在文中是 都城的意思。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伯

7、颜不知道他是假装投降”说法错误,依据“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 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可知王虎臣是真投降,伯颜只是不知 道他是假知府。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树”,竖起或建起;“调”,征调;“缮”,整修。(2)第一个“益”,增加;第二个“益”,更加;“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然城痹堑狭”可知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依据“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 士兵都是普通市民,缺少训练。依据“北兵锐且众”可知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参考译文:胡应炎,字焕卿,是常州晋陵人。是宋枢密副

8、使胡宿的八世孙,他的父亲胡聪做淮南节 度使的幕僚。咸淳年中,胡应炎考上进士第,授官漂水尉,没有赴任。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 打宋朝的时候,元军已驻扎到常州境内。常州知府王洙逃走,朝廷任命姚詈掌管常州,又命 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守常州。姚詈等人到达常州,见到胡应炎高兴地说: “你就是我的剧盂,有你在,敌军就不堪一击了。”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之职。胡应炎回家 后告诉父亲胡聪和兄应发、弟应登说:“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 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兄长弟弟应当 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胡应炎接受

9、姚詈的任命, 就挑选三千强壮勇猛的百姓,亲自带领登上城墙。胡应炎与姚詈一起谋划守城的办法时说: “我们常州是京城的北部大门,决不能失守。可是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士兵都是普 通市民,不是平素训练和调度出来的军队。而且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他们乘胜而来, 锋芒锐不可当,我担心与之作战不容易取得胜利。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 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姚詈认为胡应炎说得对。当初王洙逃跑后,他的幕僚王虎 臣盗去了郡里的官印,自己冒充知府,到伯颜的营地献郡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知 府,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并且派军队与他一起驻守。等到王虎臣回到常州城,姚詈等人已 经先到了,王

10、虎臣等不能进入城中,返回元营报告伯颜说常州城百姓叛乱占据了城池。伯颜 大怒,命令元帅唆都率领步兵骑兵共计20多万人包围常州城。胡应炎和安节、师勇分头从 不同城门出战迎敌,各自连续多次获胜,杀死元军很多将领。功绩上报,进官直秘阁。围攻 的时间久了,元兵伤亡很多。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调遣西域的兵力来支援,对常州城的进 攻更加急迫,城内的食物补给和增援都断绝了。常州城陷落了。刘师勇逃跑了,姚詈和王安 节战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了巷战,打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了,胡应炎仍然坚持 作战,亲手杀死很多元兵,最后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唆都审讯责骂他说:“你就是曾经杀 了我很多将领的那个人? ”胡应炎说:“

11、我是想杀死你,哪里只是想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 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 ”唆都大怒,腰斩了胡应炎。他年仅27岁。元兵入常州屠城,胡聪 胡应发都被杀死。15 . B16.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 情。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 友人要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勉艺术的 高妙【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8 . “曲意逢迎”理解不准确,这里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又劝以随 和同流,看来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

12、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时机,而非劝他去同流合污,沆濯一气,故而不是“曲意逢迎”。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直言对老友的印象,“犹如此”三字,既是与友人阔别重逢的总体感受,也是对他 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实写照。诗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没升官而长吁短叹,生动地刻画了子真 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权贵。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颔联言子真“滞留”的原因,并委婉劝导友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说子真的美行高材像 白璧、明珠一样莹洁,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难免使人按剑而视。诗人劝说子真:您看, 浑浊的泾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后清浊界线依然分明,您不妨随和些。诗

13、人一面 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一面劝以随和同流,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 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机。颈联宕开笔锋,描写河上相会的美景,以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会的欢快 心情;尾联极写两人谈笑饮酒之乐。此处不再直接全面,更体现出诗人的委婉高妙。诗中委婉而恳切地对友人的沉沦表示同情和慰勉,对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时劝其 采取清醒而随和的态度。17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 示例:鸿雁 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西风紧 北雁南飞(王实甫长 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雁过也 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雁字回 时月满

14、西楼(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戍 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樽” “觞”“酌”“潜”“衡”。18 .欣欣向荣 不屈不挠 铁骨铮铮 19.这是陂头村自然风光的写照,也特 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人与树和谐共生、延续一方文脉的美好景象。 20.句子中,“仿 佛在诉说着当时的苦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被破坏的老格木人的情感。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它所受的苦难、见证的历史,更有利于下文凸显出老格木的坚韧品质。【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前文强调这里的许多古树年复一年地生长,且枝繁

15、叶茂,一派生机勃勃的 景象,可以填“欣欣向荣”。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 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第二处,根据后文强调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可以填“不屈不挠”。不屈不挠:形容在 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第三处,强调一个“铁”字精神,意指老格木受尽打压,依旧不畏艰难、奋起向上的品 质,可以填“铁骨铮铮”。铁骨铮铮: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的语病主要有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这”指代前面的诗句,和宾语“自然风光”无法搭配,所以应该在“自 然风光”的后面加上“写照”。二是语序不当,“延续一方文脉”“人与树和谐共生”应

16、互换位置,应先阐述人与树的 关系,“延续一方文脉”是更更深远的影响,放最后。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仿佛在诉说着当时的苦难”中的“诉说”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赋予了古树,句子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古树上依然有被砍伐的痕迹,写出了古树所受的苦难,是历史的见证者,更 有利于下文凸显出老格木的坚韧品质,为下文作铺垫。21 . B22.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 但如果摄入太多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画线句子处的“实在”是确实,的确的意思。A.具体而切实。B.确实,的确。与例句相同。r苴室D.真实,不虚假。故选Bo22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空,根据上文列举的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可以总结出“各有各的说法”,后文 提 到“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入的应是表转折关系的分句。因此可填入 “虽 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第空,根据上文“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及本句 承接上文说法的“的确” 一词可以推断出应填写摄入适量咖啡因的效果,可填写与提振精神 有关的内容。可以填: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根据上文“适量”“安全摄入量”等字眼及下文“反而容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 推断出填写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因此可填入如“但如果摄入太多”等类似意思的 语句。23.略

18、【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 信息所环绕、所影响”介绍了时代的特征,提到了 “同类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引出话题; 第二句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是被纷繁的信息同质化,还是保持个性独立, 或是坚持和而不同”给出面对这一时代特征的三种态度,看上去考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 但是从材料表述的方式来看,被同质化很显然是被否定的,因此考生写作的时候,可以把这 个作为反对的观点,即不要被纷繁的信息同质化,要保持个性独立,或者坚持“和而不同”; 第三句“你的选择里藏着你未来的样子,你未来的样子是

19、中国未来的样子”,指出选择的重 要性,关乎你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写作提示部分“启示意义”暗示考生要写作议论文;“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规定了写作的主体是当代青年。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列举不同人的观点,以此引出自己的态度,如“莫被同质 化,个性助国兴”,可以运用“有人认为有人认为,而我认为”的句式表述; 接着分析同质化的弊端,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围绕“保持个性独立”“要有睿智的头脑”等 方面分析论证;最后联系当下,发出呼吁。立意:1 .张扬个性助国兴。2 .融入时代洪流,以己之力助国兴。3 .你的身影,国之方向。4,和而不同,个性与时代齐飞。5 .莫被同质化,个性为国强。不易之谓庸。

20、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古今中外,关于中庸之 道的宣扬,都可谓成秩序,定天下。无论追名亦或逐利,无非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在 论及自由时说幸福在某种情况下是“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而财富则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手 段,但如果太贪婪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也就失去了自由,也就毫无幸福可言。反之,若能 守住中庸,人就获得了自由,而自由的人,才是有了 “幸福”的人。孔子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范以对人的行为 加以约束,避

21、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幸福。因此要文明,要有精神生活,要有 “中庸之道”对经济欲望的限制,才会有幸福,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在这个意义上, 显然守不住中庸之道,极端追求财富的人,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譬如信任危机的出现,人 人自危,相互不信任之下,何来幸福可言。(摘编自孔波涛、李慧探讨“中庸之道”下经济的考察衡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之道”认为,事物可以假设有相反的两极,两极之间都是“中庸”所说的“中”, 这个“中”的距离可以是很长的。B.佛教、回教、耶稣教传到中国,诸大宗教间之所以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是 因为受了我国“中庸之道”的影

22、响。C.同情是指要有恻隐之心,这是道德生活的基础,由此形成社会秩序。因此,中外关 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D. “中庸之道”认为要对经济欲望加以限制,这样才能幸福,这里所说的限制就是我 们的欲望必须满足秩序与道德要求。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 “中庸之道”,前者强调概念认知,后者强调社会行为。B.孟子和王阳明都说圣人易做,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C.我们在生活中一团和气,很少苛责,不强调是非曲直,这其实并不是中庸之道。D.道德判断能力高的人更易践行“中庸之道”,因为他们往往更能感受他人的情感。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

23、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 . “损人利己”这一行为为人所不齿,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 .现代人该如何践行“中庸之道”?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超新星纪元刘慈欣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 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 的灾难。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13岁以上的人将在 一年内逐渐死

24、去,而12岁以下的孩子却因有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而幸免于难。于是,整个世界的大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培育孩子,希望他们担负起领导国家的使命。一年后,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当大人们全部离开后,公元钟启动了。公元钟由61420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代表一个 终聚地,通过卫星信号,全世界所有终聚地的状态都显示在公元钟上。当某个像素由绿色变 成黑色时,表示这个终聚地中所有的人都已死亡。公元钟的绿光一天一天地消失,孩子们像着了魔一样,时刻盯着钟面的变化。第四天早晨,当孩子们走进公元钟大厅时,有一种走进坟墓的恐惧。这时天还没大亮, 大厅中一片黑暗哟,前三天的绿光已完全消失了。他们走进这黑暗,看到在公元钟上只剩下 一片

25、绿色的光点,像冬夜中稀疏的寒星,直到把灯全打开,他们的呼吸才顺畅了。这一天, 孩子们一步也没有离开公元钟,他们一次次数着钟上的绿点,随着绿点一个个减少,悲哀和 恐惧在一点点攫住他们的心。“他们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一个孩子说。“是啊,他们怎么能这样? ”另一个孩子说。晓梦说:“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她怎么能就这么丢下我 走了呢?我甚至恨她,可到了后来,我总觉得她好像还在什么地方活着”有孩子喊:“看,又灭了一个!”华华指着公元钟上的一个绿点说:“我打赌,下次是这个灭。”“赌什么? ”“我要是猜不对,今天晚上就不唾觉了!”“今天晚上可能谁也睡不成觉了。”眼镜说。“为什么?

26、”“照这个速度,公元世纪肯定要在今天夜里终结。”绿星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看着已是一片黑暗的公元钟,孩子们仿佛 悬在一个无底深渊之上。接近午夜零点时,公元钟上只剩下最后一颗绿星星了,这黑暗荒漠中的惟一一点星光, 在公元钟的左上方孤独地亮着。大厅中一片死寂,这群孩子们如石雕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它, 等待着公元纪元的最后终结。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那最后一颗绿星星一直顽强 地亮着。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眼色,后来又窃窃私语起来。太阳从东方升起,越过这个宁静的城市上空,又在西边落下。在整个白天里,公元钟上 的那惟一的一颗绿星星一直亮着。到中午的时候,信息大厦中出现了一个传言,说治愈超新

27、星辐射的特效药早就研制出来 了,但生产的速度缓慢,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为了避免社会混乱没有公布这个消息。世 界各国秘密地把最有才能的人集中起来,用这种药治好了他们的病,现在亮着的那个绿点就 是他们的聚集地。仔细想想,这种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他们又调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发布 的世界交换宣言重看一遍,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当公元钟完全变成黑色时, 孩子才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真正接过世界政权,在这之前,成人仍拥有对世界的领导权”这是一段很奇怪的话,当大人们前往终聚地时就可以交出政权了,为什么非要等到公元 钟完全熄灭呢?只有一种可能:某些终聚地中的某些人仍有活下来的希望!到了下午,孩子们已经对这

28、个想法信以为真了,他们惊喜地看着那颗绿星星,仿佛在险 恶的夜海上见到了远方的灯塔。他们开始查询那个终聚地的位置,并设法与它取得联系,但 这些努力都落空了,所有的终聚地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它们仿佛处于另一个世界。孩子们 于是只有等待,不知不觉天又黑了。夜深了,在大厅里的公元钟前,在那颗不灭的绿星星的抚慰下,一天一夜没睡的孩子们 相继在椅子和沙发上睡着了,梦中他们都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外面下起了雨,雨点打在已调成透明的落地窗上,发出轻轻的声音。下面的城市全笼罩 在雨中的夜色里,不多的灯光变得朦朦胧胧,雨水在透明墙壁的外侧汇成一道道小溪流下去时间也在流动着,像透明的雾气无声无息地穿越宇宙。后来,雨

29、大了起来。后来,好像又刮起了风。再后来,天空中出现了闪电,并响起雷声, 这雷声把孩子们惊醒了,大厅中响起了一声惊叫。那颗绿星星消失了,公元世纪的最后一片橡树叶已经落下,公元钟上一片漆黑。现在地球上已没有一个大人了。这时,雨停了,大风很快扫光了半个夜空的残云,巨大的玫瑰星云出现了。玫瑰星云在 苍穹中发出庄严而神秘的蓝光,这光芒照到大地上后就变成月光那样的银色,照亮了雨后大 地上的每一个细节,使下面城市的灯光暗淡了许多。孩子们站在这座A形建筑高高的顶端,凝视着宇宙中发着蓝光的大星云,这是古老恒 星庄严的坟墓和孕育着新恒星的壮丽的胚胎,这群小身躯被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色光辉。超新星纪元开始了。(有删

30、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们看到在公元钟上只剩下一片绿色的光点,像冬夜中稀疏的寒星。这个比喻形 象地写出了他们恐惧和孤寂的心理。B.晓梦在她妈妈去世时表现出一种被抛弃的恨,但后来又觉得她妈妈活在某个地方, 这表明她对妈妈离世的理解和释然。C.华华指着公元钟上的一个绿点打赌的情节,既能凸显出孩子们天真率直的天性,又 能刻画出他们积极乐观的品性。D.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既串联了故事始末,使情节更紧凑,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使文章更扣人心弦,吸引读者。7 .关于文中孩子们听到传言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孩子们猜想大人们有治病的特效药,

31、表明他们对公元世纪的不灭仍抱有一丝幻想。8 .孩子们调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宣言重看一遍,是为了进一步证实他们的猜想。 C.孩子们惊喜地看着那颗绿星星,查询那个终聚地的位置,显示他们已相信了传言。 D.孩子们相继地睡了,梦中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终聚地。 8.文章着力写“公元钟”的变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有人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恢宏的科学意境、乐观的科学态度和空灵的想象力”。 请结合本文对上述特点加以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胡应炎,字焕卿,常之晋陵人。宋枢密副使宿八世孙也,父聪淮南节度计议官。咸淳中 应炎登进士第,授漂水尉,未赴。元

32、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詈知 府事,复命将军王安节、都统刘师勇将兵杂守之。詈等至常,见应炎,喜曰:“君吾剧孟 也,得君,敌不足破矣! ”署节度判官。应炎归告聪及兄应发、弟应登曰:“吾家世受国恩, 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既应詈 命,即选民之壮勇者三千人,自将登城。为詈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痹堑 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 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詈然之。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 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

33、,詈等已先至,不得入,反 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城,各累大 捷,杀其将校甚众。功上,进直秘阁。围且久,元兵多伤毙。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 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城遂陷,师勇遁,詈、安节死之。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 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日:“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邪? ”应炎 日:“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兵入屠城, 聪应发皆被杀。(节选自高启胡应炎传)【注】剧孟,汉代大侠,被誉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来借指行侠仗义的人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34、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 复徇家矣/B.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 得复徇家矣/C.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 /复徇家矣/D.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 /复徇家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考生。B.署,即代理,与陈情表“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的“署”不同。C.京师在我国古代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文

35、中是指后者。D.直秘阁是一种表恩荣的虚职,本需秘阁馆大臣轮流值班,后不必赴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军队驻扎在常州境内,朝廷任命姚詈掌管常州, 又派王安节、刘师勇带领军队一起驻守。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盗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颜处献印表示投降。伯颜不 知道他是假装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C.常州陷落,刘师勇逃跑,姚詈为守城而死,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巷战,到孔 子庙那里众人溃散,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D.胡应炎英勇杀敌,终因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斩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应 炎的父亲胡聪和兄长胡应发都被元军杀死。13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宜树木栅傅城,多调粟、缮械为守计。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域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14 .胡应炎认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宋黄庭坚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注】李夷伯:宇子真,与黄庭坚同年举进士。河上:此时作者在北京国子监任职, 南临黄河,故日河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友人

37、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B.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 迎。C.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 情。D.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 考。16 .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恳切而委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 ”揭示了 “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2)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 和 “,O(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六

38、、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龙山育秀林,大岭迎旭日,二泉映明月,行髻靓美妆”,这是陂头村自然风光,也特 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延续一方文脉、人与树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生态好,人也生活得 更好。所以,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就融入了村民的血脉中。不少超过300年的古树,就在这 里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枝繁叶茂,。后龙山古树是陂头村繁盛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如同一位长者,见证着陂头人修祠堂、 勤劳作、享生活,并且与困难作斗争的英雄历史。古树见证了历史,本身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当年,村里有近7000棵果树被日寇砍伐,用于烧炭。在后龙山上,一棵被日 本人破坏的老格木,树头的受损痕迹如今仍清晰可见,仿

39、佛在诉说着当时的苦难。然而,就 在伤痕旁,老格木顽强生长的枝条已超过十米,向天空伸展,生机盎然。在村民看来,老格木的坚韧品质正如其别名一样:铁木,受尽打压,依然能破土重生,激励陂头村民面对困境不畏艰难、奋起向上。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七、选择简答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 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 “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

40、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 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 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 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 研究目前还不够。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 需要,还

41、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21 .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A.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B.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影响。我们生 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是被纷繁的信息“同质化”,还是保持个性独立,或是坚持“和而 不同”?你的

42、选择里藏着你未来的样子,你未来的样子是中国未来的样子。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 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C2. B 3. A 4.有“己”就有“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 人利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常的“秩序”。要用相应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解

43、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 “因此,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都可说是秩序”错,两个句子前后无因果关系。 中外关于中庸之道的宣扬是“成秩序,定天下”。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8. “是指中庸之道没有绝对标准反而显得更容易”说法错误,不是说“中庸之道” 没有绝对标准,而是强调心无杂念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干好别人认为的小事情也是可 以成为“圣人”。故选Bo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讲“中庸之道”,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A.强调应该在“质”与“文”两极中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材料一 “取

44、两用中” 的观点;B.强调为人与功业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C.强调社会关系与社会状态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D.强调彼此转换的问题,不属于“中庸之道”。故选A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 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 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知,有“己”就有 “人”,我们的生活应处于这两者之间,损人利己是不符合“中庸之道

45、”的。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只因我们误解了此中庸之道,好像中国人讲的中庸之道不痛不痒, 不黑不白。一人说这对,一人说那对,不要紧,大家都对。这就成了滑头主义,走上了乡愿 的路,所以孔子孟子要讲此中道,却最讨厌乡愿”可知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说法,决不 能“不痛不痒,不黑不白”,否则就是“乡愿”。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 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第六段罗说,他早就是圣人。为何呢?那童子的职务是端杯,他 把茶小心谨

46、慎地端来,没有泼,没有翻,端上讲台,目不邪视地走了,那已百分之百尽了他 的职”可知,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尽量干好自己的事情。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即道德判断依赖于人们推 己及人的能力,也就是只有通过使自己的个体性跨越其边界与其他人的个体性相重叠的想象 力,人们的道德判断才能成为可能。在这里感受他人情感的过程,也就是同情,是道德生活 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秩序”可知,要有“同情心”,保持“道德判断”,遵守正 常的“秩序”。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也就是人将对亲人的关爱推及他人,推及万物,因而需要相应的规 范以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自己追求幸福的行为妨碍别人追求

47、幸福”可知,要用相应的 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妨碍他人。6 . C7. D 8.预示着公元世纪逐渐消失和超新星纪元的即将到来。公元钟上的绿 色像素是公元世纪存在情况的整体显示,逐点变黑,意味着公元世纪逐渐消失,也意味着超 新星纪元逐渐到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文的故事随公元钟绿光的变化依次展开。逐步强化紧张和恐怖的气氛。随着公元钟绿点一个个减少,悲哀和恐惧在一点点攫住 孩子们的心,紧张和恐怖的气氛越来越浓厚。9.恢宏的科学意境:公元世纪的巨大变迁, 意境恢弘,同时又赋予合理的科学解释。乐观的科学态度:公元世纪消失前,孩子们虽然经历了巨大的恐惧,但最终能勇敢地 站起来迎接超新星纪元的到来。空灵的想象力:“纪元的快速变换”想象神奇,显得不可捉摸,“梦幻般的银色光辉” 空灵玄妙。【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 “又能刻画出他们积极乐观的品性”错误。原文眼镜说“照这个速度,公元世纪肯定 要在今天夜里终结” “绿星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看着已是一片黑暗的公 元钟,孩子们仿佛悬在一个无底深渊之上”“这黑暗荒漠中的惟一一点星光,在公元钟的左 上方孤独地亮着。大厅中一片死寂,这群孩子们如石雕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它,等待着公元纪 元的最后终结”,可知孩子们对消失的绿星星充满了恐惧和无助。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