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12951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高2022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1.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魔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蛮夷之列的弱秦 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C.什伍连坐D.推行县制2 .周代分封齐、鲁是为了扼制东夷,分封燕、晋是为了控制北狄,分封南部多个姬 姓诸侯国是为了抵御南淮蛮夷。这一做法A.使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形成B.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强化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3 .如图是秦朝统一文字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统一的文

2、字字体应为隶书B.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4.晋在春秋时期,政权已逐渐为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控制。后来范氏 和中行氏、智氏或被瓜分或被消灭,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韩、赵、魏 三家手中。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这反映 了该时期参考答案15 ABCBB 610ADADC1115DCBAD1620ABACB21- 25BCBCB2630BCDBB31. (1)重视孝廉;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4分)举荐与考试相结合。(4分,提到出现考 试2分)(2)发展演变趋势:选官范围扩大;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方式

3、相对规范、公正;选官 权收归中央;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任意三点4分 )主要影响: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了文明的稳 定性和连续性);促进了阶级流动,维护政治清明与公平。(任意三点8分)32. (1)郡国并行制。(4分)王国势力发展,对抗中央,出现“七国之乱”。(2分)汉武 帝实行“推恩令”。(2分)(2)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地方精壮收入中央禁军;(2分)削实权:派文官任知州 ,设通判牵制知州。节度使逐渐为虚衔;(2分)制钱谷:中央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

4、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入上缴中央。(2分)加强专制主义或皇权:(1)二府:枢密院,中 央军权分权制衡,皇帝掌握禁军,加强皇权(2分)中书门下,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 分)三司:将中央财权握在皇帝手中(2分)重文轻武(2分)A.诸侯势力不断崛起B.社会正在发生转型C.分封宗法制度盛行D.诸侯争霸割据一方.柳诒徵说:“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 、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该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 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

5、出现外戚干政 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 B.实现民族交融C.增加税收 D.加强中央集权.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 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 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道家、儒家、法家、墨家.西周

6、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 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C.分封制 D.宗法制.公元前383年,楚悼王“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楚悼王的做法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改变了王位继承的方式C.抑制了旧贵族的势力D.废除了世袭的分封制度.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 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 化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天下一统

7、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 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 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魏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其 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A.恢复宗法制度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C.弘扬中原文化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

8、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 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 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 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 核心思想是A.守法精神B.用人唯才C.兼收并蓄D.以民为本.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 o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

9、、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 官的手里,出现了 “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A.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 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均田制不断发展的结果.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 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朝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中枢权

10、力机构完备C.宰相权力遭到削弱D.君相矛盾得到缓解5 .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两幅图共同反映 的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北魏鲜卑族人看装画像北魏鲜卑族人看装画像北齐文士所坐的胡床A.国家统一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宋书(记载南北朝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 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D.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6 .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 为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

11、”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长期战乱社会动荡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7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武则天遗言由后人评价自 己的功过。但当代史学家充分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她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C.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重文轻武,强化中央集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察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 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 们A.缺乏量化的标准考核B.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始终

12、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8 .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 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 三省体制判断A.中书省权大,姚崇越权行政B.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C.尚书省失权,三省体制动摇D.藩镇割据地方抗拒中央.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 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 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9 .甘肃敦煌出

13、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 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顺应中国社会现实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 、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 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10 . 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 各路设转运司

14、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 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的说法正 确的是A.使蒙古族力量迅速壮大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体现了胡汉分治的策略C.体现了胡汉分治的策略D.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融.清代学者评价:“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o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 ,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由此可见元代行省体制A

15、.根据自然地理因素划分行政区域 B.有防范地方割据考虑C.继承了前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传统 D.基本废止了州县设置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 子贤人任官“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 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 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8分)材料二 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

16、除,与之前的选 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 去留”。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索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 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誉录、搜检、严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 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 “读 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 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 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摘编自田渤: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

17、的教训(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4分),并说明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州级政区界郡国界西汉初年形势图(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与最终解决方案。(8分)材料二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唐季以来,战斗不 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沫水纪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初统治者为了实现天下安定采取的具体 措施。(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