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上)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如需改动,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新诗派作家看来,古代诗歌为满足格律声韵之要求的文辞雕琢藻饰,必然弱化真实情义的表达,文 字优先的诗歌技术表演,势必
2、遮蔽或淹没意义的书写。因此,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开宗明义就是 主张今日文学改良“须言之有物”。这里的“言”,主要指的是作为媒介、工具的语言之“言”。他所谓 之“物”,一是情感,二是思想,若“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秋丽富厚之外观, 抑亦末矣。近世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有鉴于传统诗歌中的因文害意,文意本末倒置,所以,选择 语言变革成为白话新诗运动倡导者的共识。白话新诗倡导者把情感与思想的真实表达视为新诗区别于传统 诗歌的内在品质。现代白话自然平实,能赋予新诗真实品格。1920年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选分类白话诗选出版(许德 邻编辑)。该诗选序言指出:自从汉魏六朝、初唐之后,“诗
3、的束缚和矫揉造作的弊病,一天深似一天”, “做旧诗的人,十九都有雕琢堆砌的毛病”。形式上的花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陈规、固化的形式“把自然 的神韵和真实的意义都掩藏起来,只求合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所以,无论如何悲壮感慨,或裔 华典丽,总觉得是做作,是假的诗,不是真诗。而白话新诗把内在的真实看作诗的最重要品质, “白话诗的好处,就是能扫除一切假做作,假面目,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形式上的美,虽不能十分 满足,但是纯任自然,总觉得是真实的,不是假做作的。这就是新诗与旧诗精神上的优劣”。中国新诗之新,首先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精神,确立一种新的品格,这种精神与品格的灵魂就是“真实”。 许德邻认为,真实与
4、纯洁、自然是白话诗的三种精神元素。在这三者中,真实是核心,真实是纯洁的保证, 自然是真实的体现。在他看来,新诗有了这三种精神元素,就会自有一种自然的神韵、天然的音节、合着 人心的美感。也正是这样的新诗价值观,奠定了五四时期白话语言、自然音节、自由诗体等新诗形式得以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A.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B.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
5、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畜甘脆饵诚隐畜:偷偷隐藏B.诚愀然便去愀然:不愉快,伤心C.余窃面倩邻妇为者倩:请,央求D.我何生焉生:生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讷、张诚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继母牛氏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张诚,却对张讷苛责打骂。B.张诚知道哥哥受母亲虐待,想方设法为哥哥送去食物,并认为哥哥体弱,不应太劳累。C.张诚砍柴时手指被划破、鞋子被扎破也毫不顾惜,只想着第二天带斧子来提高效率。D.张诚砍柴约一束之后就主动回到私塾,怕老师训斥他不得不告以实情,后获得老师的赞赏
6、。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2)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14 .张讷对弟弟的深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 D 12. D. (1)牛氏性情很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2)张诚默不作声,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稍休息。13 .怕连累弟弟,不让他送食物。多次阻止弟弟帮自己砍柴。弟弟被老虎叼走,他奋力去救,没有成 功就试图自杀,最后绝食而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遇到风雨大集,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
7、。等到雨停时,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背着柴回家。继母看他的柴不够,很生气,便不给他饭吃。“入山”的目的是“樵”,所以“入山樵”不能断开,排除AB。“避身岩下”是“避身(于,)岩下”的省略,应在“下”后断句,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 含义的能力。D.句意:我怎么还能活着呢! “生”,活着。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怕老师训斥他不得不告以实情”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师笞之,乃实告焉”,意思是老师责打他之后, 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每”,总是、常
8、常;“奴畜”,像对待奴仆一样养;“啖以恶食”,状语后置句。(2) “弗应”,不回应、不作声;“刈”,砍;“少”,稍微。【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可概括为:怕连累弟弟,不让他送食物。依据“不可。于是速归之”“兄近止之”“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到死!”等可概括为:多次阻止弟 弟帮自己砍柴。依据“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吾弟,非犹夫人 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讷遂不食,三日而 毙”等可概括为:弟弟被老虎叼走,他奋力去救,没有成功就试图自杀,
9、最后绝食而亡。参考译文:张某,在河南娶妻,生了个儿子,名字叫张讷。不久,妻子死了,张某又娶牛氏做继室,生了个儿子 张诚。牛氏性情很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并且让他砍柴,责令 他每天砍一担柴,张讷完不成任务就要鞭打或责骂,叫人难以忍受。牛氏偷偷藏起好吃的东西给自己的孩 子张诚吃,让他到私塾读书。张诚渐渐长大了,他性情孝敬父母友爱兄长,不忍心看着哥哥辛苦,私下里劝母亲(不要那样对待哥哥), 母亲不听。有一天张讷上山砍柴,但一担柴没砍够,遇到风雨大集,他只好跑到岩石下躲雨。等到雨停时, 天色已晚,而且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背着柴回家。继母看他的柴不够,很生气,便不给他
10、饭吃。张讷饿 得揪心,便进房直直地躺在床上。张诚从私塾放学回来,见哥哥神色不好,便问他:“生病了么?”哥哥说: “太饿了。”张诚问哥哥是什么缘故,张讷便把实际情况告诉他。张诚听了以后很难过地走了,过了一会 儿,他揣着炊饼来给哥哥吃。哥哥问他炊饼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 做的。你只管吃,不要说出去。“张讷吃了饼,叮嘱弟弟说:“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事情被发现,会 连累你的。何况一天吃一顿饭,不会饿死人的。“弟弟说:“你的身体本来就单薄,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张诚便偷偷地进了山,来到哥哥打柴的地方。哥哥看见他,吃惊地问:“你来 干什么?”张诚说:
11、“帮哥哥你砍柴。哥哥又问:“谁让你来的?”他说:“我自己来的。”哥哥说:“不 行啊。”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张诚不听,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助哥哥。他一边做,一边说:“明天我要带 把斧子来。”哥哥上前去阻止他。发现他手指已被划破,鞋子也被扎破,于是悲伤地说:“你不马上回去, 我就用斧子砍死自己。”张诚这才回家。第二天,张诚带把斧头又上山去打柴。哥哥惊讶地说:“我本来 对你说过不要来,你怎么又来了?”张诚默不作声,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稍休息。约砍满一 担柴后,他不跟哥哥打招呼就下山了。老师责打他,他才向老师讲了实话。老师感叹他贤明,便不禁止他 帮哥哥打柴。哥哥多次阻止他,他一直不听。有一天
12、,张诚和几个人在山上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众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老虎竟然把张诚 给叼走了。老虎嘴里叼着个人,走路缓慢,被张讷追上了。张讷用力用斧头砍去,砍中了老虎的后腿。老 虎感到疼痛狂奔而去,张讷不能追赶上,哭着回来了。众人安慰他,他哭得越发悲伤,说:“我的弟弟, 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 ”(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大家赶 紧抢救他,斧子已在脖子上砍进一寸深的刀口。众人惊骇,撕掉他的衣服把他的伤口包扎起来,一起扶他 回了家。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张讷呻吟着说:“母亲您不 必烦恼。弟弟死了,我一定不会活下去的
13、。”张讷就不吃饭,三天就病死了。怕连累弟弟,不让他送食物。 多次阻止弟弟帮自己砍柴。弟弟被老虎叼走,他奋力去救,没有成功就试图自杀,最后绝食而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契此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注】五代时期的僧人,俗称“布袋和尚” O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 地可得收获。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于秧苗成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叙事: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B.三、四句议论:秧苗
14、需根须清净才能长成稻谷,插秧时感觉是后退,其实是前进。C.诗歌在用词上朴素易懂;在修辞上采用通感,“稻”通“道”,耐人寻味。D.与本诗相比,杨万里的插秧歌重在表现插秧的繁忙艰苦,更具生活气息。16 .请简要谈谈“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答案】15.C16.“六根清净方成稻”启示人们:“眼、耳、鼻、舌、身、意”等方面的人生欲望减少了才会在“道”的方面有所作为,人生修行才能有所成就。“后退原来是向前”启示我们:有时候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通感”错。“六根清净”是指眼、耳、鼻、舌、
15、身、意,采用比喻,“稻”通”道 为谐音双关。 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观点、联系现实谈启示的能力。“六根清净方成稻”意思是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由“稻”及“人”,“六根”指眼、耳、鼻、 舌、身、意;“清净”意指减少欲望;“稻”可谐音为“道”,此句用来说人,意思是“眼、耳、鼻、舌、 身、意”等方面的人生欲望减少了才会在“道”的方面有所作为,人生修行才能有所成就。“后退原来是向前”,稻农一边插秧,一边后退。因为每退一步,都是插完了一棵秧。虽然看似他是在后 退,实则是前进的。这就启示我们,做事不一定非要一直往前,有时候是需要后退的,这种策略性的后退 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能取
16、得更大的胜利。(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两句直 抒胸臆,表达了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比喻写国势危急和身世坎坷的句子是“,(3)朝天子咏喇叭中,“, ”两句写出了喇叭对官船的功用。【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赢”“絮”“萍”“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基因
17、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 区,植物种类占到了 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 中这样介绍。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羿的种子“宝库”。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 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 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 色双
18、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 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 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 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 处
19、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17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来形容。“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18 .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A. “手抓一把” “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B. “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C. “5200米” “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
20、伟大。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改为反问句:(2)改为双重否定句:【答案】18.乐在其中.命悬一线 .了如指掌 19.A 20. (1)你们能爬,难道我就不能爬?(合理即可)(2)你们能爬,我就不会不爬。(合理即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结合“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乐在其中”。命悬一线: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结合”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命悬一线”。了如指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 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结合“最清楚的情况”可 以用“了
21、如指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点词语作用的能力。A. “ 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错误,原文为“植物种类占到了 1/3”,以全国1/7的土地面积占了 1/3 的植物种类,说明这一地区植物种类多。故选A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1)画线句强调的是“我和你们一样,也能爬”,是一种肯定语气,题干要求改成反问句,那么,在保持 语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添加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怎么、怎能、难道”等,还要注意反问句相当于 一重否定,变换时要添加否定词,才能保持语意不变。故可改为:你们能爬,难道我就不能爬?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
22、语批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 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需要添加两个否定副词“不”字构成,也可 以用“没有” “无”等近义词。把“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改写为双重否定句,可以表述成“你能,我就 不会不”的形式,即“你们能爬,我就不会不爬”。(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 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 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o然而国内外都 没有这
23、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 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同j夏隆王 就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觉了水稻杂种优势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 本的科学家,时为20世纪50年代。此外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 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进行这项研究,中国: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 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
24、充足的 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 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答案】21.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 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杂种优势现象。22 .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有中国的有利条件【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
25、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成分残缺,“在”介宾短语不完整,可在“时间”后加“之 后”。二是不合逻辑,语句强调“美国的琼斯”的观点早就有,袁隆平“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后” 才知道,所以应将“就”改成“才”。三是“发觉现象”搭配不当,可将“发觉”改为“发现”。【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后文“再一条路就是可知,这里应填“一条(路)是”;再结合后文“用人工去雄杂 交”可知,这里可填: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第二空,依据前文“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知,工作的目的是“产生用 于生产的杂交种子”,所以这
26、里可填: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第三空,所填句子后是冒号,而冒号后是说中国的有利条件,所以这里可填:有中国的有利条件。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阵代英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迪斯雷里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 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鲁迅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
27、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但内容各有侧重。第一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悻代英所言,强调青年 要奋斗;第二则是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所言,强调青年人要继承老年人,实现“接力”,直至 到达终点;第三则是英国首相、小说家迪斯雷里所言,强调失败对于青年的意义、作用;第四则是中国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所言,强调青年应该为国家发声,为人民发声,讲真话。每则名言都有其现实 意义,比如与第一则名言相关的社会热词,“佛系”“躺
28、平”代表着拒绝奋斗,“小镇做题家”是对青年 依靠刻苦努力的学习改变出身和命运的高度概括等。与第二则名言相关的社会热词是“康续”“担当使 命”“青年责任”,做新时代的接班人。第三则的现实意义是鼓励青年不怕苦、不怕失败,积极尝试,一 直保持重头再来的勇气,从容自信地面对生活。第四则的现实意义是明确青年的责任,要勇敢为国为民讲 话,不惧权威,不忧利害,不瞻前顾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话 题是“青春的价值”,因此写作时万不可只写“青春”,而不提价值、意义。根据提示语,可知任务要求是选其中一则或几则名言,围绕“青春的价值”展开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建议写议论文。比如写
29、“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可先由辉代英的名言引入,然后可通过举例或正反对比展开分析奋斗之 于青春的意义,最后联系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谈谈自己或者青年如何通过奋斗实现青春的价值。立意:1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通过奋斗改变命运。2 .青春的价值在于敢发声、讲真话。3 .青春的价值在于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直至胜利。4 .青春的价值在于无惧失败,勇于尝试、大胆开拓。5,青春的价值在于与命运奋斗,虽败犹荣。6.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统一,青春会更有价值。确立的思想根基。这种以真实为核心,建立在现代白话基础之上的自然、纯洁的新诗精神(也包含着早期 新诗的理想诉求),总体上为新诗的建构确立了新的价值理念
30、与现代思想准则。五四新诗人将真实视为诗歌的生命。真实的品质是新文学家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新诗树立的标准,目 的是建立新诗的思想传统。刘半农在为分类白话诗选所作的“序”中指出,格律诗的出现使后来的诗 人“灵魂中本没有一个真字,“现在已成假诗世界。其专讲声调格律,拘执着几平几仄”,“自有 这种虚伪文学,他就不知不觉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个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来”。鲁迅早年留学 日本时,在摩罗诗力说中标举摩罗诗人“率真行诚,无所讳掩”,揭露建立在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 上的礼教诗学规范:“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攫“,“情”不能逾“礼”,诗要“止乎礼义”,而摩罗诗人 “凡一字一辞,无不即其人呼吸精神之形现
31、,中于人心,神弦立应”。郭沫若在1920年与宗白华讨论新诗 时认为:“我们的诗若是出于矫揉造作,不过是些园艺的盆栽。”诗是人格的表现,“人格比较圆满 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在新文学家看来,真实是新诗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新诗现代价值观的核心。白话的真实品格是新诗自由特征的必然体现,自由的新诗培育于真实的土壤。在俞平伯看来:“真实 和自由这两个作诗的信念,是连带而生的。因为真实便不能不自由了,唯其自由才能够有真正的真实。” 自由既是诗人的精神取向,也是其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 言,去表现出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这种对真实和自由的双重诉求
32、,宣示了五四新 诗人要挣脱传统格律的束缚,舒放心灵、解放自我的渴望,是白话新诗现代变革的精神源泉。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有弱化的趋势,有的诗人认为诗歌就是语言的艺术,把诗歌视为文字技术的操 演,在文字游戏中掩饰思想的空泛与苍白。也有人在世俗主义、日常美学的口号中书写琐屑的生活,在与 现实生活隔绝的天地里咀嚼怀念乡土与传统风雅的况味,没有现实生活的真挚感受,缺少与读者交心的心 灵对话,更不关心社会发展。从整体上看,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正在弱化,有的诗歌格局比较狭隘,诗 歌精神也显得苍白贫弱。“五四”开创的诗歌传统真实,是当下诗歌需要的强心剂,言之有物,是复 活新诗气象的良药。新诗格外需要关注现实生
33、活、关心百姓悲欢,需要与读者心灵的真实交流,需要诗人 用真诚的力量与发现真理的慧心建设新一代诗歌的艺术殿堂。(摘编自王泽龙新诗语言诗学传统及其当代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话新诗派作家认为古代诗歌追求文辞雕琢藻饰会弱化真实情义的表达,为了突出意义的抒写,胡适提 出“言之有物”的主张。B.胡适所说的“物”,一是情感,二是思想,他认为“物”是美人的灵魂、脑筋;近世文学之衰微,主要 是因为文章缺乏情感、思想。C.白话诗的好处,就是能扫除一切假做作,虽然“美”的方面有些遗憾,但是给人感觉是“真实的”,这 是新诗形式上的优点。D.新文学家认为真实是新诗现代价值观的
34、核心,为了建立新诗的思想传统,他们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新诗 树立了标准。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德邻的新诗价值观,为五四时期一些新诗形式得以确立提供了思想根基。B.刘半农认为格律诗的出现使后来的诗人灵魂失真,并造出“现在的假诗世界”,是虚伪文学。C.自由和真实代表了诗人精神、艺术的双重追求,体现了五四新诗人对传统格律的挣脱和对解放自我的渴 望。D.如果一首诗对文字技术的操演胜过思想的充实,就不具备诗歌的真实性品格。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正在弱化”的一项是()A.有些作家认为诗歌是高雅的艺术,只写给能看懂的人欣赏。B.有些作家很排斥“
35、圈子之外的人”,不喜欢诗歌的多元化。C.有些作家关注自己的吃喝拉撒睡,意图用诗凸现真实的自我。D.有些作家流连于田间地头,描写乡土风貌,书写传统生活。4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 .在新诗派作家看来,“作假诗”会产生哪些危害?请简要概括。【答案】1.C2. D 3. D.引用论证,如引用许德邻所编书中序言论证“现代白话自然平实,能赋予新诗真实品格”。对比论证,如将鲁迅对摩罗诗人“率真行诚,无所讳掩”的标举与对“中国之治”的批判放在一起,对 比鲜明。比喻论证。如将真实、言之有物比作当下诗歌的强心剂、良药,生动形象。4 .导致文学衰微。只求合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形式固化
36、,阻碍创新。妨碍圆满人格的形成。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维护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规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 “这是新诗形式上的优点”错误。结合原文“白话诗的好处,就是能扫除一切假做作,假面目,有什么 就说什么,所以形式上的美,虽不能十分满足,但是纯任自然,总觉得是真实的,不是假做作 的。这就是新诗与旧诗精神上的优劣”可知,这是新诗精神上(内容上)的特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 “就不具备诗歌的真实性品格”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文字优先的诗歌技术表演,势必遮蔽或淹没意义
37、 的书写”,“对文字技术的操演胜过思想的充实”会遮蔽或淹没“诗歌的真实性品格”,选项表述过于绝 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 “有些作家流连于田间地头,描写乡土风貌,书写传统生活”是“关注现实生活、关心百姓悲欢”的表 现,不能论证“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正在弱化”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引用论证,如“1920年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选分类白话诗选出版(许德邻编辑)。该诗选序言指出:自从 汉魏六朝、初唐之后,诗的束缚和矫揉造作的弊病,一天深似一天,而白话新诗把内在的真实看 作诗的最重要品质”,论证“现代白话自然平
38、实,能赋予新诗真实品格”。对比论证,如“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在摩罗诗力说中标举摩罗诗人率真行诚,无所讳掩与“中 国之治,理想在不攫,情不能逾礼,诗要止乎礼义,而摩罗诗人凡一字一辞,无不即其 人呼吸精神之形现,中于人心,神弦立应”构成对比,揭露建立在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 规范,对比鲜明。比喻论证,如“真实,是当下诗歌需要的强心剂,言之有物,是复活新诗气象的良药”,将真实、言之有 物比作当下诗歌的强心剂、良药,生动形象。【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开宗明义就是主张今日文学改良须言之有物他所谓之物, 一是情感,二是思想,若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
39、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稀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 近世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可知,导致文学衰微。由“形式上的花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陈规、固化的形式把自然的神韵和真实的意义都掩藏起来,只求合 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可知,只求合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形式固化,阻碍创新。由“我们的诗若是出于矫揉造作,不过是些园艺的盆栽。诗是人格的表现,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 成为真正的诗人”可知,妨碍圆满人格的形成。由“自有这种虚伪文学,他就不知不觉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个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来”可知, 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由“揭露建立在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规范:中
40、国之治,理想在不攫,情不能逾 礼,诗要止乎礼义,而摩罗诗人凡一字一辞,无不即其人呼吸精神之形现,中于人心,神弦立 应”可知,维护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规范。(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静静的产院(节选)茹志鹃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 ”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 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 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
41、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 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 医生也夺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 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接生,就像在城 里的医院里一样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 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婶婶,你不认识我啦! ”那姑娘笑眯眯地站
42、着没动。“是二丫头! ”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 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 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 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 一年,倒还没有娇惯。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好! ”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走到门边,伸手啪的 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就在荷妹对面坐下
43、。“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 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 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 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作兴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二Y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 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似乎还不够,就站起身来,开了电灯,带荷 妹去参观。她知道开了电灯看,效果会更好。
44、先走进西边一间产妇住的房间,房间相当大,靠边放着五个铺位, 床是各式各样的,有单人小铁床,有相当大的木板床,但都放得很合适,收拾得干干净净。荷妹不停地点 着头。“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 ”荷妹提问了。“怎么没有,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 ”荷妹忽然问。“洗手? ”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但她还是把三屉桌上的三个抽屉通 通抽开,想展览一下里面的东西。这里面有橡皮手套
45、,有冬天产妇生产时穿的棉腿套,有各种针药,补血 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这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荷妹 根本没有理解婶婶的意图,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 现什么。“二Y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对! ”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 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最后,她索性跑出去看什么东西了。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婶婶,可有了办法了! ”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 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
46、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谭婶婶打断她说:“你来看看床铺吧! ”说着转身走向东屋,指着一张空铺说:“周嫂不在,你就睡“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 进来,好透了!”荷妹还是不懂眼色地跟在后面叨叨。“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 ”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O(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谭婶婶与荷妹在产院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冲突:一个
47、对现状很满意, 一个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B.谭婶婶多次提到“打电话”并认为自己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是当机立断,这也说 明她在思想上并不主动进取。C. “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不仅说明产院工 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D.文章的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有些语言充满地方色彩,如“老扎认真”“作兴”;有些语言生动形 象,如“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7 .关于文中“灯”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8 . “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一系列动作刻画出谭婶婶的节俭。C.为了效果更好,谭婶婶开了电灯,因为谭婶婶想展示产院,满怀自豪之情。D.电灯是一个道具,一面说明谭婶婶对产院现状的满足,一面引出荷妹的出场。8 .请简要概括文中谭婶婶的主要心理变化过程。9 .小说刻画荷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 A.对自己在产院的表现、处境满意。看到是荷妹来产院报到,谭婶婶心里高兴,但对荷妹知道有电灯 并晓得开关在哪里,又有些“奇怪”“不大入味”。看到荷妹把行李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