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第四模拟(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他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溯卷第四模抵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 一起来看 你,他很知
2、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 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 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 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 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
3、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 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 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 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 的
4、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 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 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 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 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 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
5、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 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 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 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 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 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
6、方式而堂而 皇之地上演。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 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 往。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 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 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 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噢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 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
7、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 重要。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 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 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家庭”在西洋是一个有很明确指向的概念,而在中国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则很含混。B.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一张网络。C.材料所谈及的“断亲”现
8、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D.可以预期,00后的年轻人结婚成家以后,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团体格 局”。B. “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 依赖成反比。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D.当今社会教育的内卷严重地压榨了年轻人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年轻人“断亲”的一个重要原因。3 .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
9、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局长把众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顶,然后才是“家族群”“同学群”等等。这种排序体现 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B.因为老宅拆迁,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拆迁费用分割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亲情 隔断,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C.王同学和李同学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等问题而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 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D.浙闽有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 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10、4分)5 . “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 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4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沉默的墙梁晓声在一切沉默之物中,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无墙,则无家。建一个家,首先砌的是墙。为了使墙牢固,需打地基。因为屋顶要搭盖在墙垛上。那样的墙,叫“承 重墙”。承重之墙,是轻易动不得的。对它的任何不慎重的改变,比如在其上随便开一扇门,或一扇窗, 都会导致某一天突然房倒屋塌的严重后果。而若拆一堵承重墙,几乎等于是在自毁家宅。人难以忍受居室 的四壁肮脏。那样的人家,即使窗明几
11、净也还是不洁的。人尤其忧患于承重墙上的裂缝,更对它的倾斜极 为恐慌。倘承重墙出现了以上状况,人便会处于坐卧不安之境。因为它时刻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还 能做的事几乎只有一件,那就是美观它,或加固它。我家一面主墙的正上方,是方形的特别普通的电池表。大约一九八三年,一份叫丑小鸭的文学 杂志发给我的奖品,时价七八十元。表的下方,书本那么大的小相框里,镶着性感的玛丽莲梦露,正巧 逛早市时发现摊上在卖,于是以十元钱买下。“她”的旁边,是比“她”的框子大出一倍多的黑框的俄罗 斯铜版画,其上是庄严宏伟的玛丽亚大教堂。是一位表妹送给我的。玛丽莲梦露的下方,框子里镶的是 一位青年画家几年前送给我的小幅海天景色
12、的油画,是印刷品。再下方的竖框里,是芦苇丛中一对相亲相 爱的天鹅的摄影,是大自然杂志的彩页,我由于喜欢就剪下来镶上了。墙上还有两具瓷的羊头, 一模一样。一具牛头,一具全牛,我花一百元从摊上买的。还有别人送我的由一小段一小段树枝组成的带 框工艺品;还有两名音乐青年送给我的他们自己拍的敖包摄影。还有湖南某乡女中学生送给我的她们自己 粘贴的布画,是扎着帕子的少女在喂鸡,连框子也是她们自己做的。这是我最珍视的,因为少女们的心意 实在太虔诚。还有一串用布缝制的五彩六色的十二生肖,我花十元钱在早市上买的;还有如意结,如意包, 小灯笼什么的,都是早市上二三元钱买的以上一切,挡住了我家墙上的破处、脏处,并美观
13、了墙。我这么详尽地介绍我家一面主墙上的东西,其实是想要总结我对墙的一种感想墙啊,墙啊,永 远沉默着的墙啊,你有着多么厚道的一种性格啊!谁要往你身上敲钉子,那么敲吧,你默默地把钉子咬住 了。谁要往你身上挂什么,那么挂吧,管它是些什么,美观也罢,相反也罢,你都默默地认可了。墙啊, 墙啊,你具有着的,是一种怎样的包容性啊!尽管,人可以在墙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想挂什么就挂什么,想把墙刷成什么颜色就刷成什么颜色然而,无论多么高级的墙漆,都难以持久, 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剥落。自欺欺人或被他人所骗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那么受害的必是 人自己。水泥和砖构成的墙,却是不会因而被毁
14、到什么程度的。时过境迁,写在墙上的标语早已成为历史 的痕迹,写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沉默地直立着。画在墙上的画早已模糊不清,画的人早已死去,而墙仍 沉默地直立着。挂在墙上的东西早已几易其主,由宝贵而一钱不值,或由一钱不值而身价百倍,而墙仍沉 默地直立着。战争早已成为远的大事件,墙上弹洞累累,而墙沉默地直立着墙什么都看见过,什么都听到过,什么都经历过,但它永远地沉默地直立着。墙似乎明白,人绝不 会将它的沉默当成它的一种罪过。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着的一份天职。墙明白它的天职不是别的,而是 直立。墙明白它一旦发出声响,它的直立就开始了动摇。墙即使累了,老了,就要倒下了,它也会以它特 有的方式向人报警,
15、比如倾斜,比如出现裂缝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倒下的,因而人时常观察它们的状况,时常修给它们。人需要它们直立在某 处,不仅为了标记过去,也是为了标志未来。比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墙。人知道有些墙是不可以不推倒它的。 比如隔开爱的墙;比如强制地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分为二的墙比如种族歧视的无形的墙;比如德 国的柏林墙。人从火山灰下,沙漠之下发掘出古代的城邦,那些重见天日的不倒的墙,无不是承重之墙啊! 它们沉默地直立着,哪怕在火山灰下,哪怕在沙漠之下,哪怕在地震和飓风之后。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墙的直立意象,高过于任何个人的 形象。宏伟的墙所代表的乃是大意象,只有民族、国家
16、这样庄严的概念可与之互喻。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 过去了,像新的墙漆覆盖旧的墙漆;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融入历史了,又一批风云际会的人物也融入历史 了,像挂在墙上的相框换了又换。战争过去了,灾难过去了,动荡不安过去了,连辉煌和伟业也将过去, 像家具,一些日子挪靠于这一面墙,一些日子挪靠于另一面墙而墙,始终是墙。沉默地直立着。而承重墙,以它之不可轻视告诉人: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 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墙与人的关系“最为特殊”,有“家”必须有“墙”。8 .作者认为承重之墙直接关乎人的生
17、命安全,不能轻易损毁它。C.作者认为往墙上刷质量低劣的墙漆,受损的最终是人自己。D.作者认为不能推倒那些关乎着人类历史而具有标志意义的墙。9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通过实写,强调了 “承重之墙”对于一个“家”的意义。10 两段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 “承重之墙”独特的魅力。C.第段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承重之墙”的辩证态度。D.两段由“墙”及人展开联想,启示人们要守护好生命长河中的承重之墙”。8 .作者为什么说“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6分)9 .本文围绕“墙”这个形象布局谋篇,有何妙处?请加以简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8、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辍辕、维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 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 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 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19、;欲王者,务博其德。三 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 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 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 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 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 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
20、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摘编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B.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C.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D.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阳,地名,
21、居于韩、魏之间,因其在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故名南阳。B.从事,文中是行事、办事之意,现在多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一般去做。C.名实,文中指名声与利益,与“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之“名实”异。D. “与国”的“与”指亲附,和论语中“吾与点也”的“与”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惠王为确定攻击目标,听取臣子建议。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 己见。B.张仪认为蜀地太过偏远,民属野蛮落后之民,即便是出征成功,对于成就威名、增强国力并无实 效。C.在尽心辅佐惠王成就大业上,司马错和张仪的目标一致,但对进攻蜀国的利弊分析这两人大相径 庭。
22、D.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遣他出兵伐蜀,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诸侯不敢再轻视秦 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2)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14 .张仪与司马错的主张听来都有道理,实则高下有别。两人的主张优劣何在?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和陪丞相听蜀僧琴黄庶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
23、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B.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C.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 了。D. “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16 . “问答”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使诗歌隽永有味,富有理趣。请分析“问答”的构成及蕴含 的理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和苏轼赤壁赋中的“,都借助 蛟舞动作,极写音乐感人至深,异曲同工。(2)诗人屈原忠贞爱国,, ” (离骚)表达了他追求“美政”、 永不后悔的决心。(3
24、)在古诗词中,常借“流水”的意象来抒发王朝兴废之感,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小,我对雪是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 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 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与众不同。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 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 下。只有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
25、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 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WZZ*ZZZ/ZS/ZXZSZZXZSZZXZSZ*ZXZSZX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20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说起来,茶,原本
26、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又数成 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 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 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 有味,是因为成都的花茶,又香又浓又经久,一碗茶冲七八遍水也无妨;有派,则因为它是茶碗、茶盖、 茶船三件头俱全的“盖碗茶”,而且是在茶馆里喝的。在茶馆里喝茶,和在家里泡茶,大不一样。在家里 泡茶,谁不会?显然,在成都人眼中,,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21 .下列选项
27、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庄子在面对楚王欲托付国事时,用“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回答拒绝了楚王;宋人面对绚丽斑斓的唐三 彩,没有一味去迎合,反而返璞归真,摒弃多余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使宋竟简约素雅,温润如玉;成绩 优异的烈士之子包家骏收到很多名校的邀请,但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这是他因公殉职父亲的母校。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选择,每一次慎重选择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坚守的东西。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