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命题类型+提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命题类型+提分策略).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情境化名句默写专题复习一、命题类型1 .词句对照型。命题者在情境设计上把审题关键点放在某个词语、词组或句子上,要求考生关注这些信息, 并以这些信息引发对所默写诗文的存储记忆,从而正确选择与题干中情境关键点相匹配的句子。(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 o (2021年全国乙卷)(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 中的“ , ”两句。(2020年全国I卷)第(1)题中“春日的洞庭景色”指向答题区间,即默写的两句是在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所 领起的那段。“花草”分别与“汀兰”(沙洲上的兰花)和“岸芷”(岸边的小草)对
2、应。第(2) 题中的“青衫”直接指向“江州司马青衫湿”,“泪”喑示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词句对照 型就是由“点”及“线”即由词语引发关联句子的一种题型。作答这类题要点在于准确把握关键 词语,选准答题区间,锁定与之匹配关联的句子。2 .要点概括型。这类题型的情境把理解的关键点设置在与默写句子相关的要素如情感、观点、手法、作用等 或内容的概括上,以要点概括为指引导向默写的句子。(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 “, o ” (2021年全国乙卷)(2)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 ,不是为了生事扰民。(202
3、1年全国新高考I卷, 60篇版,适用于江苏)(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采 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021年全国新高考H 卷)”(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 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014年全国II卷)第(1)题中以“停顿”与“情感表达的作用”这两个要点作为提示,启发引导考生思考。第 (2)题中以“不是为了生事扰民”的观点概括,激发考生通过对原文的存储、检索,最终确定所 填句子。第(3)题的情境设计,要点较多:有“对仗”“比喻”的修辞手法,有“厌倦”“向往” 的情感抒发。这些要点的多重提示,直接
4、指向答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第(4)题的核 心要点是“军容之盛”,而在它前面还有两个限定的要素:一是“攻破荆州”,二是“顺流东下”。 与这两个限定要素相对应的句子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紧接其后的“触胪千 里,旌旗蔽空”对应“军容之盛”,正是所填的句子。3 .句意阐释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的情境设计就是对所填句子句意的正向阐释解说,相当于古诗文的翻 译。根据所补写的句子的不同情况,或采用直译,或采用意译。(1)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 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o (2021 年全国乙卷)(2)欧阳修醉翁
5、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2020年全国II卷)(3)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写劳动者珍 惜夏口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2020年全国II卷)(4)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 ”两句话阐明,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2019年全国H 卷)这几道题的情境设计,就是对补写句子的句意阐释。第(1)题中“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 殿”对应“雕栏玉砌应犹在”,“慨叹己物是人非”对应“只是朱颜改。第(2)题的情境设计 一分为二:“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对应的句子是“临
6、溪而渔,溪深而鱼肥”;“用泉水酿 制的美酒,口味甘洌”对应的是应填句子后面的两个句子“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显然,这 是命题者对考生的双重提示。第(3)题虽然对所填句子的阐释顺序前后有所变化,但并不影响考 生作答。第(4)题应填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两个句子直译应该是: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题目中的阐释运用 的是意译。4 .因果关系型。因果关系总指“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偏句说明原因, 正句表示结果。作为最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是先说原因,再说结 果,即“前因后果”式。
7、有时则反过来,即“前果后因”式。(1)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 ,本来就不在战争。(2020年全国新高考H卷)(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 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2020年高考全 国n卷)第(1)题情境设计指向的答题区间所在原文的段落主要是论证“弊在赂秦”。这个因果关系 完整的表达应是:因为秦国在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诸侯在贿赂中失去的土地远 远多于战争所失,所以秦国最大的愿望和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就不在战争。情境中只出现了秦国, 而没有诸侯,但有两道横线,再加上“本来就不在战争”(原文是
8、“固不在战矣”)的后置提示, 考生也不难作答。第(2)题前一个分句是假设关系,后一个分句是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还原 后的表达是:木材之所以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是因为“糅使之然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前果 后因”式的句子。5 .转折关系型。转折关系是指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 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作为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在语意表达上表现 为前后分句的对比和反差。(1)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 , ;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2)欧阳修在伶官
9、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 ,” ;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 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 而“ , ”。(2020年高考全国HI卷)(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2018年高考全国H卷)作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要注意表达转折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第(1) (2) (3)题中 的“而,第(4)题中的“却” “也”。其次要明确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前后的对比与反差,从而 确定横线上应填的句子。如第(1)题分号后面表
10、示转折的“而”领起的是“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 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由此确定分号前横线上补写的内容应该是“有所悔恨”;又因为有两 条横线,由此判断“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就是要补写的句子。这一题整个复句是转折关 系,前面的分句所补写的两个句子,也是转折关系。6 .意象呈现型。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也 是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 的。如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芳草、鹏鹃等;思乡类:月亮、鸿雁、捣衣、浮云等;愁苦 类:梧桐、芭蕉、猿猴、杜鹃等。意象呈现型就是命题者在情境设计时直接
11、选定一种意象,并对 所选意象简要说明,让考生补写含有该意象的诗句。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答案多样。如果考 生熟悉这些意象,会给答题带来很大帮助。(1)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 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情感的一个传统,如“ ,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2)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美酒,“杜康” 一词也 经常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o (2021年全国新高考I 卷,60篇版,适用于江苏)(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 木” 一词,以指代
12、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2021年全国新高考II卷)(4)鸥鸟常生活在水边,在水天之间翱翔,仪态娴雅,与人亲善。古典诗词中常用“鸥”的 意象来表达诗人的自由自在、淡泊宁静、闲适归隐等,如“ , ”。(2022年2月南通一模卷)第(1)题和第(3)题的情境设计较为具体,都是先交代意象的出处,再阐述意象蕴含的意 义。2021年适用于江苏的名句默写的情境设计都十分简单,第(2)题尤甚。可能是江苏省新高 考第一年,命题者首先要考虑到名句默写题怎样能实现由传统题型到新题型的平稳过渡。第(4) 题考查的是有关“鸥”这一意象的诗句,“鸥”的意象在古诗词中除了表现诗人的自由自在、淡 泊宁静
13、、闲适归隐,有时还表现诗人的漂泊无依、寂寞孤独,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 所似,天地一沙鸥”。而第(4)题应补写的诗句是杜甫客至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 鸥日日来”,或者是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有个别考生 补写的竟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没有仔细审察情境中的限制所致。7 .生活情境型。对考生语文学习情况好坏和语文素养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的。 这种题型把名句默写和语言运用相结合,创设了与考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情境,充分体现 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语文学科的核 心素养,真正
14、做到学以致用。在这方面,北京卷的考题设计紧密呼应新课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作用。(1)小张最近天天加班,早起晚睡。她借用诗经中的名句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 , o (2020年高考北京卷)(2)在学校运动会上,你的同学竭尽全力却未能夺得冠军,他深感遗憾。你用王安石的话“ , ”来安慰她。(2020年高考北京卷)(3)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 ”, 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2019年高考北京卷)(4)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语来说, 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 ,(2019年高考北京卷)现代社会工作生活
15、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加班加点、熬夜工作成了常态。第(1)题小张借用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来调侃这种生活状态,十分契合。参加学校举行的运 动会,拼尽全力没有夺冠,这也是考生校园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第(2)题用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来安慰同学,非常应景。学生学习语言,最根本 的目的是会运用。学生背诵识记了那么多的名句名篇,可在表达交流尤其是作文时却用不上只言 片语,这都是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的恶果。像第(3)题这样的题目必定会启发引导考生在记诵中思 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巩固,从而使“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础的学科 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16、。第(4)题的命制可谓匠心独运:先再现了考生学习生活中的切身经历, 即经典阅读中存在的抓小丢大的普遍现象;接着引用俗语,概括这种行为;最后再引出考查与学 的古诗文名句。题目拟制有层次,有梯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考生答题要联系,要思考,要比 对,要挑选,能很好地考查出学生的思维品质,考查的区分度与效度比较高。二、提分方略名篇名句默写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与教材最密切相关的内容。虽然分值只有6分,但在当前教 考分离的情况下,这6分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帮助 学生提高该题的得分率。1.理解诗文内容,把握句子意蕴。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
17、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 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由“有酒盈樽”而带出饮酒而自乐、欣赏庭树而愉悦的句子是 “ , (2022届连云港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横线上补写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两个句子平时多次练习,老师也 都反复强调;但考试时学生仍然错误百出,得分率很低。错误最多的是将“引”写成“饮”,“眄” 的右边写作“丐”,“觞”不会写。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错误,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没有把字词以及 句意讲通讲透,学生对这两个句子还没有彻底理解,只是一味死记硬背,考试时出错自然在所难 免。“引”是“举,拿”;“壶觞”是“盛酒的器具,借指酒”;“眄”是形声字,左边
18、“目” 表形,右边“丐”表声。这两句的意思是:拿起酒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观赏庭院中的树使自己 露出愉快的神色。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字词句的意思,考试时定能印象深刻,准确作 答。“2.揣摩提示信息,准确理解情境。提示性语言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 及题干中的叙述性情境等。如: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古人在诗词中,常常借“梦”表达思乡之情,比如:“ ,(2022年1月苏北四市联考卷)古诗词中含有“梦”的句子数不胜数,题干中对“梦”的限制是“表达思乡之情”。这里填 写“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小楫轻舟,梦
19、入芙蓉浦” 等是正确的;而填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则 是错误的。3.突破重点字词,确保正确规范。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学生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 字、难写字书写有误,所以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如“畏途崛岩不可攀”的“崛”,“舞幽螫 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的“壑”与“蔑”,迨诸父异爨”的“爨”等。读音相同,意义不同 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 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如“别有幽愁暗恨生”的“幽”, “幽”跟后面的“暗”对举,不能因为其后的“愁”而顺手写成“忧”;“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始”,这里的“始”意思是“才”。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 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还要注意句首、句中和句尾的语气词,不要漏写, 不要多写,也不能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