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槐乡五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槐乡五月》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槐乡五月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 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 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 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 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 度。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 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2、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3、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 “窟窿”就是一一(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 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 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 “街坊”就是一一(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3、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 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 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 是一一(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 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 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
4、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 过。)(8)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 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5、。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 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一“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一一“未为迟 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一一理解内容一一联系 实际,体会寓意。作业设计:1、背诵这则寓言。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反
6、思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 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 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 几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 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 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 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
7、要脉络。因 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 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 学习做好了铺垫。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 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 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 如临其境。【木兰诗课件人教版教案】人教版语文木兰诗教 案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 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 量,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记叙的详略处理3对偶和排比教学设想:1 .这首诗以
8、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 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 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 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 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 形象。2 .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 形象的集中。3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 背诵。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屡立战功。凯归,
9、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 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 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 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 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 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 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 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二正字音机抒Zhi (织布梭子)可汗kGhdn鞍器GnjiGn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ei
10、 (缰绳)燕山:yan胡骑ji (战马)戎机r6ng (军事)朔气Shu6 (北方)金柝tub (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dng (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6 (穿)傍地走bdmg (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当户惟可汗市但朔气金柝铁衣明堂策勋强不用郭著帖花黄扑朔迷 离安能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 速而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 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 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
11、,当窗对 镜帖花黄。”四.朗读全诗。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 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 复述故事。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 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 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 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 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 答。富有生活实感,
12、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 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 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 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 力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
13、 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 又井然有序。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 表现力量?“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 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 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 反复,层嬉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 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 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 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
14、出木兰少女 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 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七.小结,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 3。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一.复习第一部分。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 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一)分析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 的表现力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 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15、诗,写出征 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 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 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 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 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 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 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 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二)分析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
16、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 么样的表现力量?“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 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 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 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 么样的表现力量?“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 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 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 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
17、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 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 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 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 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 中结束。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 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 郎的谨慎
18、和机警。(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 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 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4小结木兰形象。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 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 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 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 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 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 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征途之遥,
19、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3) 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6本诗主题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 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 了什么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新词。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 TrJ o检查生字: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1)读准字音(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3)比较: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
20、机齐读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 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三、课堂作业1、写生字。(描红,评议)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 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教学过程:7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三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 嫂、孙二娘,扈三娘等。四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 完成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木兰诗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
21、写)二奔赴前线,十年 征战。(略写)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 谨慎(女儿情怀)(详写)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木兰诗教学目的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 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 神。教学设想。1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 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 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 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
22、多描写的表现力 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 形象。2 .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 形象的集中。3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 背诵。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 亲。教学过程4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5 .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 形、义。机抒:Zhu,织布梭子。不能念ZhL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 “抒情”的“抒”相混。可汗:kOhGn专用名词,不能念k占hin。鞍精:,马鞍下的
23、垫子,不能念助n。辔头:Pei,僵绳。燕山:yan,山名,不能念ydm。胡骑:ji,战马,不能念qi。戎机:rong,军事。与“戍”的念sh(i,当防守讲,形音都不相 同。朔气:Shud,北方。金柝:tu6,打更用的梆子。与“析”的念xi。当劈开讲,音义 都不相同。红妆:zhua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o,穿。与“著作”中的“著”,念Zhfi,当写讲,形同而音义不同。傍地走:ba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5教师范读全诗。6 .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 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7 .指定学
24、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绢”,表明了木兰织布姑 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 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 (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 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 的矛盾,表
25、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 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8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 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 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 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板书:排比铺陈匆 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 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旦辞黄河
26、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 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 复,层帽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 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 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 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 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 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27、板书:奔驰遥远征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园。详略叙述的恰当。教学过程1.(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 奔驰征途,引到继续分析后文。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 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 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 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 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
28、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 健雄姿(板书:夸张)。(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凛冽的 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 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板书:烘 托),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 (板书;互渗):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 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 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29、(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 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 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 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 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 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不慕荣 华富贵)。(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 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
30、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 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 来了一片欢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 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 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 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板书:伴惊), 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 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4.
31、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 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 和非常喜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 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 警)。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 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 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32、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 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 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 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 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 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6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
33、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 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 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 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
34、跑来了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2、讨论归纳: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 读)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5、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三、小结课文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2、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 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 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 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
35、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 之情。3、练习背诵课文。四、完成练习册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槐花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槐乡五月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孩子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高中语文寂寞教案设计高中语文寂寞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展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研读与讨论教学过程1、介绍作者背景,提供阅读情景(可由学生提供)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
36、关 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 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 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 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 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 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 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 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梭罗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 响,梭罗
37、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CapeCod)、阿基奥科楚科(Agiokochuk)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Katahdin)。其中的缅 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 (Ktaadn) 车桑库克(Chesuncook)和培诺 伯斯科特河(PenobscotRiver)的东支。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 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HollowCemetery)2、阅读全文,讨论问题:A、文章以“寂寞”为题,那么“寂寞”表现在哪里?(从文中 找出)B、作者真的寂寞吗?为什么?(从文中找出)C、对于这种“独处”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情感有变化 吗?D、
38、过独处的生活而不觉寂寞,是因为大自然的缘故,如果老师 说文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你们同意吗?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E、文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有很多,作者用了何种修辞?(从文 中找出)3、梭罗的这两年的独处生活,是想寻求一种生活方式。他不满 当时的复杂生活,提出人口膨胀将导致生活绝望;他断言当时 所谓之进步是不必要的,他声言我们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标, 为了达成目的而误用了方法;甚至断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 比现实快乐而完满。其实,这其中隐含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你觉得梭罗 是怎样认为的?4、小结:本文通过写“我”在山林独居的生活与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
39、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人是自然的 一部分。作业: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 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 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 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 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 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 这样的:92. 3%的人点击了 “否” ;5. 6%的人点击了 “是” ;2.1%的 人点击了 “不清楚”。你是怎么看待的?板书:远离城市
40、自然为伴叔寞不叔寞(他人)(自己)交往人少偶客拜访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原文邻居对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他回答。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 进去,把羊叼走了。他十分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 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41、,懂得做错了事要即 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 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 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 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 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 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