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推进,借助传统教育方式和新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思想的提升,大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浓郁氛围,进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键词 传统文化 艺术生 思想政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
2、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xxx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独特的文化认知,就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认清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如何恰如其分的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不随着流行元素慢慢消退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中发光发热,实现它
3、应有的价值,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抓手。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其价值体系受到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各种思潮的挑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此外,90后大学生明显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的特点,社会性发展尚未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价值观的游移常常引发大
4、学生自身的矛盾与冲突,对铺天盖地的思想文化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有时还会导致言行的偏颇。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曾经有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三个角度对“素质”的概念进行过系统阐释,并明确提出“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大有作为”。素质是人们所具备的知识在头脑中融会
5、贯通内化而成的涵养、气质和精神,其根本特性是内化性,因此素质教育应强化学生的内在修养,着眼于学生良好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就教育实践而言,可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心理品格、精神境界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其中行为方式的显现度较高,学生身上所集中体现的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处事方式等等则成為我们的重要观测点。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坚定节操,谦和好礼、团结和谐的人际观念,修己慎独、“不怨天、不尤人”的道德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文以载道、美善合一”的审美品格等都成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力量源泉。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6、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思想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艺术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除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的训练外,更应注重专业思想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宝库,更是其艺术创作的源泉。以设计类学生为例,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服装、配饰、器物、建筑、雕塑等的描述,既可以强大的力量感染人,以优美的意境美化人,又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觉悟,启发灵感。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
7、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特点,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聚焦学生文化创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在形成自强、诚信、乐观、友善等优良品格的同时,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进而生成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大程度服务社会,满足大众精神需求。(1)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和课程。在人才培养主渠道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人才培养意义深远,首先,可以尝试在大学艺术专业增设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程,区别于通识类,确保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系统掌握传统文化脉
8、络;其次,由于传统文化渗透力强、形象生动,艺术类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可以结合其专业特点,除了融入传统道德内容,也可摄入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创新教育方式。(2)传统文化融入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深化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和场所。可以举办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历代服饰作品展、博物馆参观等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