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专题训练---对比鉴赏类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专题训练---对比鉴赏类诗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专题训练-一对比鉴赏类诗歌一、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箴作诗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遣兴其二袁枚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注】箴:规诫。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 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 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理是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表达作
2、诗的道理服务。B.箴作诗者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邹阳、枚乘二 人终究被司马相如压倒。C.箴作诗者颔联先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慢下 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D.遣兴-其二是规诫为诗者而作,于简淡中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B. “冰可断,玉堪裁”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C. “双燕归”反衬诗人寂寞的心境,“香满怀”饱含欣喜之情。D.欧词用语清丽,情思宛转;赵词不事雕琢,境界雄浑开阔。15.请赏析这两首词的画线句在描景及情感方面的不同。【答案】14. C15. (1)欧词用“豆”和“眉”来形容梅和柳,比喻贴切,观察 细致;“日长蝴蝶飞”与前一句,动静结合,“青梅”、
3、“柳”、“蝴 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反衬抒情主人公内心深 处的寂寞苦闷和思念之情,情感蕴藉。(2)赵词以“梅”为意象,用 拟人手法,写堂前的两株梅花商量着谁先开谁后开,极具画面感和生 活情趣,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能力。A. “暮春”错,由“南园春半踏青时”的“春半”可知是“仲春”;B. “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错,选项过度解读,此句 是描写白梅的花瓣如冰似玉,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D. “境界雄浑开阔”错,诗歌描写堂下两株白梅盛开,自己不顾 寒冷温酒赏梅,应是境界高雅。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
4、力。“青梅如豆柳如眉”,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青梅”比作“豆”, 把“柳”比作“眉”,比喻形象生动,贴切自然,观察细致;“日长 蝴蝶飞”是动态描写,前一句是静态描写,前后动静结合,“青梅”、 “柳”、“蝴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梅子结于 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 不还家”。“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 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 情感蕴藉。“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写堂下两株梅花商量好了,先后开放。赵词以“梅”为意象,
5、“商量”运用拟人手法,写堂前的 两株梅花商量着谁先开谁后开,赋予两株梅花以人的情感动作等,极 具画面感和生活情趣,“商量先后开”是词人的想象,这想象富有灵 气,又包含着诗人的生活乐趣,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 自嘲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 骑驴两脚欲到地, 老去形容虽变改, 太行王屋何由动,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阅读下面的宋诗, 自嘲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 骑驴两脚欲到地, 老去形容虽变改, 太行王屋何由动,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
6、世,完成15-16题。莫年身世寄农桑。 爱酒一樽常在旁。 醉来意气尚轩昂。 堪笑愚公不自量。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间。15 .下列对自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少年时就有报国的壮志,如今暮年却只能寄身农桑,无法报国。B.颔联写乡居生活的悠闲,喜欢喝酒其实是写出无法报国,以酒消遣的苦闷。C.颈联写自己虽年老体衰相貌变老,但内心意气风发,仍有轩昂 的报国之志。D.尾联写诗人看清现实,通过嘲笑愚公不自量力来表达自己寄身 农桑的洒脱。16 .请分析自嘲与书愤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6分)【答案】15. D (“看清现实” “洒脱”错)16.
7、 (1)都运用对比。自嘲首联通过少年的“凌云壮志”与 暮年的“一事无成”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无法实现的 无奈落寞之情。书愤第二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写辉煌的过去,与眼前无力杀敌报国形成鲜明对比。(2)都运用典故。自嘲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洒脱的自我解嘲,写出作者的爱国 之情。书愤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 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其他答案视情况酌 情给分)八、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415题。闻子瞻重游南山苏辙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
8、当游陪。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苏轼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逋: 欠。14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 南山风景独特。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 酒、吟诗作赋。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 一和,情意融洽。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 山时的迥异景象。15 .两诗颈联在内容上
9、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6 分)【答案】14、D。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 “欣然 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15、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一一定是邀请了道士友 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 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 可,每点3分)九、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回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
10、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注释】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55岁旅居夔州 时的作品。直北:正北,长安之北,指回纥入侵的方向。征西:指 唐军向西出发抵御吐蕃。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外忧内患:回纥、吐 蕃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宦官专权。12.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A.题目“秋兴”,是遇秋感发诗兴、触景生发慨叹的意思。诗人 用“秋”将长安与夔州相联结,寄寓忧思。B.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写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 色、秋气,定下全篇萧瑟哀残的基调。C.颈联写作者对故园长安的思念之情随着江上孤舟的飘荡而远去, 只
11、能徒然面对丛菊再次开放而落泪。D.尾联借人间秋声抒绵绵不尽之情:风霜凄紧,家家户户的“刀 尺声” “捣衣声”急切响起,更增客愁。13 .下列对秋兴八首(其四)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 下棋一样,不甚明朗。B. “百年世事”句总写诗人面对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自身的流亡,不禁悲难自胜。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借代,写出朝廷人事的变更,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D.颈联将当时外患造成的国家危局历历画出,达到了历史真实与 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14 .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雕琢。 请任选诗歌中画线的一联,
12、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诗句的 “惊人”之处。【答案】12. C13. A15 .“鱼龙寂寞秋江冷”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而结句的“思”字,使后四首的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 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解析】12.本题考 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C. “随着江上孤舟的飘荡”错,颈联意思是说花开花落已两载, 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 边(不动),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从云 安到夔州诗人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 泪,心总牵挂着故园。故选Co13.本题考
13、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A. “并无依据,不甚明朗”错,首联意思是听说长安的政坛 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 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 今非昔比。并非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也不是说局势不甚明朗。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夕酒醒皮日休四弦才罢醉蛮奴,鄙醵馀香在翠炉。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和袭美春夕酒醒陆龟蒙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始。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注: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二人齐名,人 称“皮陆”。鄱醵(ling lu):美酒名。湘东鄱县有鄱水,因以
14、水为酒名, 据说唐初宰相魏徵善治酒,名曰鄱醵”。15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人洪迈曾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两首诗都写醉 酒醒来,表现了酬和诗对同一话题的相应关切的特点。B.两首诗都从叙述饮酒而醉的情形写起,但一个弦歌欢腾,一个 悠闲恬适;一个耽于官场的欢快,一个乐在江湖的逍遥。C.两首诗均以醉酒写起,既而写酒醒所见,以景物描写作结,将 记叙、描写和抒情有机融合,将简单的一次“春夕酒醒”经历翻出新 的境界,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D.两首诗语言通俗,但表现力极强,“夜半醒来” “几年无事” 用语平易,而“残烛流泪”比作珊瑚,形神毕肖,“明月” “花影”
15、交织错落,情趣盎然。16 .请结合全诗谈谈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异同。(6分)【答案】15.B (结合整首诗歌理解,皮日休并非沉溺于官场的欢快,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内心的愁苦)16.同:两首诗都借饮酒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和忧愤之 情。皮诗酒醒之后看到红蜡残尽流泪不止的凄清况味,陆诗开篇即交 代自己无所事事,浪迹江湖,只能“醉倒黄公旧酒坊”,流露出内心 深处的忧愤之情(2分)。异:两首诗除了表达不遇的忧愤之外,皮诗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落寞,皮诗三、四两句,诗人自比为从“一枝” “红烛”,点明自身 处境的孤独(2分);陆诗还突出表达了自己无牵无挂、悠然自得的 心情。陆诗的三、四两句写月光皎洁、
16、花影抚身的迷人景色,融花、 月、影、人于一体,潇洒自如,自在悠然(2分)。16.这两首诗中诗人对作诗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 的看法。【答案】15. D16.不矛盾。第一首诗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 苦功。第二首诗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做到化平凡为神奇。二者看似 矛盾,实则互为补充。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因 为灵感的产生必须有平时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感情体验;第二首诗的主 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因为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 作。【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道出了创作客体对创作主体的能动关系”错误,应该是“道 出了创作主
17、体对创作客体的能动关系”。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思想观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 能力。箴作诗者首联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创作迅速,并即以历史事实来说明。颔联是两句议论,紧承上联,正面表达观点。上句言诗与其多而 粗,不如少而精。下句言不率易落笔,能反复推敲者才是真正有才的 人。颈联连用两个比喻,在内容上承上启下。角是古代宫、商、角、 徵、羽五音之一,其声音调很高,但奏之不易;昙花很美,又被看作 祥兆,但它很少开,即使开了也因时间短而很少让人看见。两句都比 喻好诗不容易得到。因“非易奏”故需多练,因不轻开故需耐其迟。尾联又用了一个比喻,伸足了“非易奏”而需多练之意,也点明了贵少耐迟所能达到
18、的境界。可见箴作诗者中,诗人主张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 要下苦功,不能急于求成。遣兴其二诗的意思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 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 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可见遣兴其二中,诗人主张作诗要寻找灵感,做到化平凡 为神奇。两首诗歌所表达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分别适用于诗 歌创造的不同阶段。第一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准备阶段,所谓“二句三年得, 一吟泪双流”,好诗来之不易,就算是再有才华的诗人,对于写诗也 不是随心所欲的,好的诗歌的诞生需要的是时间和感情。时间是指诗 人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时间
19、去琢磨;感情是指,对于自己所写的 诗,要付出真情实感,诗歌应该作为诗人的爱好而不是炫耀的谈资。第二首诗的主张实际上是作诗的产生阶段,每一个诗人所写的诗 歌总是脱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 作诗只有积累没有灵感,也难有佳作。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秋日三首秦观其一霜落邪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蔡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其二月团新碌渝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两句写辗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
20、,自有闲适情趣。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16两首诗都体现了 “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答案】15C.【解析】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月团”是茶饼名, 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16【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寂幽。诗人先勾 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 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 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砚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
21、,表现家庭闲适 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解析】概括诗中展现的动态情景,并点明其衬托出环境和诗人心态 宁静的作用。每答出给一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 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闻子瞻重游南山苏辙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苏轼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2、逋:欠。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 南山风景独特。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 滔、吟诗作赋。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 一和,情意融洽。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 山时的迥异景象。16、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 (6分)【答案】15. D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 “欣然相 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16.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一一定是邀请了道士
23、友 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 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 可,每点3分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春光懒困倚微风。可爱深红爱浅红?未妨冷淡伴诗翁。不爱深红爱浅红。黄师塔前江水东, 桃花一簇开无主,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池上秋开一两丛, 而今纵有看花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中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 美的锦江图景。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 爱之态。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
24、却能见出 季节景致。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 与美丽。15.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 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词的创作 背景,逐句翻译,接着把握该词的意象,分析此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状写春景倦懒 可爱
25、之态”错,“春光懒困倚微风”,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 着春风小憩,是写人在春景中的慵懒状态,而非写春景的倦懒之态。15.杜诗认为无论桃花深红还是浅红,都惹人喜爱,表现爱花、 赏花的喜悦之情;(3分)刘诗在两种花色中偏爱浅红,表现了平和淡然、不为外物所扰 的心境。(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和评价诗歌中诗人感情态度 的能力。杜甫的诗句“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究竟是爱深红还 是浅红呢”,在这两种颜色中,作者无法选择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 两者之间的难以取舍,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刘克庄的诗句 “不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不爱深红色,而是喜欢浅红色”,在 这两种颜色中,作者选
26、择了更爱哪种颜色,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界所干 扰的心境,体现的是作者坚定且平和的态度。五、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各题。种菜苏辙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法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苏轼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醯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养,强为僧舍煮山羹。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 了押韵特点。C.苏辙诗中“
27、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 菜食尽的困窘。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 神似“诗仙”。19.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 华。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A.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B.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20.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 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 分析。【答案】18. D. D19 .
28、苏轼诗写春饥的艰辛,呼应苏辙诗中因春旱而饥困的内容, 两诗都即事感怀,流露出辛酸与无奈。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因春旱而惆怅、因赋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 绪,劝慰他面对窘境无须慨叹,既然不合时宜,不妨安心退耕。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年华虚掷的感慨,以坦然的心态、幽默的 自嘲来宽解,境界更加旷达。【解析】18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 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9、D项,“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分析错误,苏辙的诗在描写生活方面,缺乏杜甫揭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故选Do19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 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 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 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 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A项,此处“秋色”指晴高气爽的天空。B项,此处“秋色”指秋天的景色。C项,“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秋色” 指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 的果实累累。D项,“秋色频于客鬓加”,此处“秋色”喻指年华。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阮郎归赵彦端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酷,酒醒香满怀。 14.下列关于这两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花露重,草烟低”描绘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