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7523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 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通鉴, 意为镜鉴),当于民监”和“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A.民本思想历史悠久B.小农经济的逐步发展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 “天人合一”学说盛行. “整个国家的政权就是由大宗: 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 统

2、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从材料得出该阶段政治制度的特点 是()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春秋之世,国君“为 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 皆世官也。”这体现了()A.宗法制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先秦时期宗法制度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C.政治权力和物质财富的等级世袭D.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客卿” 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

3、界限, 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客卿”的出现( )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1 .西周时代的金文,内容以王事为中心;东周时代的青铜器铭文都没有言及天子,王的祝福 语也基本消失,“维王某年”的铭文纪年方式也变化为“佳正月初吉丁亥”等句式。这一变 化表明()C.“尚贤”思想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故C项错误。故选Do.【答案】B【解析】材料“西周以.王事为中心”“东周都没有言及天子,王的祝福语也基本消失” 等反映出以周天子为核心的旧的宗法关系受到冲击,礼崩乐坏,王室权威下降,故B项正确;

4、血缘宗法关系受到了冲击,并没有瓦解,排除A项;西周时期,贵族等级制度不断发展并完善,不是确立,排除C项;大国争霸频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生可结合材料“西周以,王事为中心”“东周都没 有言及天子,王的祝福语也基本消失”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 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6 .【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但在频繁往来和密 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的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春秋战国时期,

5、汉族还没有形成,故排除D。故选:Co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春秋到战国周边各族”。本题主要通过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 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7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春秋之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边界逐步清晰。结合所学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与运用,诸侯国边界处的大量荒地逐渐被开垦出来,土地私有逐 步确立,因此荒地的归属更加明晰,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故AB两项错误;当时土地私有制刚确立,土地兼并的现象加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6、农业耕作方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 广与运用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8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道家的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 孔子主张仁、礼、为政以德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主张变革,与材料

7、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9 .【答案】C【解析】据材料“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辄行之”“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等信息可知, 秦代实行了严格的文书管理制度,反映了秦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严密,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官员的权力大小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里确实有“留者以律论之”的信息, 但体现不出法律的“严酷”,排除B项;材料所述,恰恰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D项与材

8、 料主旨及史实不符。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行政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先秦时期政治统治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先秦时期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功底。10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作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受到统 治者的高度重视,说明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B项正确;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并非边疆地区,C项错误;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才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错误。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统一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

9、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1 .【答案】B【解析 1材料信息显示,西域都护以下的官员在选任时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这强化了汉朝中 央政府与西域的联系,故B正确;A项表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项西域都护设置后,在官员选任上多了任命和册封的程序,这不能反映出中央维护了西域的政 治现状,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政治统治,要求学生结合汉朝政治统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 .【答案】B【解析】随着推恩令的实施,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王国境内

10、无侯国”的局面。依据所学知识可 知,这一变化是汉廷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的结果,故B正确;侯国与王国不是一个级别,故A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侯国的权力,故C错误;“王国境内无侯国”不意味着侯国不复存在,故D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生可结合材料“王国境内无侯国”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13 .【答案】D【解析】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为D;A只是长城的作用,错误;秦朝和隋唐时期没有诸侯割据,B错误;

11、C只是大运河的作用,排除。故选:D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重要工程。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共同作用。本题通过表格材料考查长城与大运河的共同点,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注意题干限制词“共同点。14 .【答案】B【解析】西域的艺术流行于中原,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B正确;西汉内部七国叛乱的平定,和西域艺术传播无关,排除A;C项是在魏晋时期,排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华夏认同,排除D。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丝绸之路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 .【答案】B【解析】A中“全国普

12、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从材料中可知看出陕西、山东牛耕图较多,而其他省份相对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社会 发展程度,故B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的经济,因此不能得出重心在黄河流域,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考生可结合材料中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6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

13、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 B项正确;A项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C项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排除;D项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史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结合史记的特 点和地位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史记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7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改革措施,促

14、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汉化政策与“门第观念的淡化”无关,而且魏晋时期门第观念得到加强,故A项错误; 材料中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故B项错误;北魏位于北方,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影响从民族融合角度 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8 .【答案】C【解析】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西汉初期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出现“光武中兴”,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

15、开元盛世”,排除ABDo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贞观之治”。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答案】D【解析】由材料“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 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可知,唐朝不仅通过三 省分散相权,而且不断指定新人加入宰相集权,从而进一步分散相权。题干问的“主要目的”, 要从皇帝的政治立场出发,因此D项分析正确。三省和宰相是中央机构,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A项;BC两项不符合设问“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C。故选:Do本题考查

16、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 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及 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影响分析作答。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查 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19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 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均不符合材 料主旨,故排除ABC项。故选:Do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生需要结合唐朝

17、的文化交流来回答。本题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20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 录”可知,贾思勰不赞同舍本逐末的做法,反映了他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贾思勰重农抑商的思想,并非鼓励民众经商,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贾思勰倡导中央集权的思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贾思勰的科举观,D项排除。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考生可根据材料“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 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

18、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21 .【答案】B【解析】根据“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可 得出其反映的是辽代创立的南北面官制度,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辽的统治。要求学生结合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辽的统治,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2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依据材料“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 救之”可以看出其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

19、建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中的使人民生活富裕、C项中的增强军队战斗力、C项中的适应土大夫改革的要求都是以维 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不是最佳选项,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阶级分析法分析材料,结合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根本 目的分析。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及其目的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23 .【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命脉,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社会成员身份无关,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20、移,理解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意 思并结合所学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分析作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4 .【答案】A【解析】A.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宋朝建立初期到宋神宗时期,全国的户数大大增加,反映出 人口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人口大量增加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发展, 农业收入增加,养活的人口就更多,所以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手工业的进步并不会直接导致 人口数量的增加;C.材料反映的是全部户数的增加,没有直接体现出城市人口的增多,并不能反 映出城市

21、空前繁荣;D.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地区差别,看不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经济,要求学生结合宋朝经济发展和户籍管理制度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 要搞清楚宋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5 .【答案】D【解析】宋代通过大规模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根据材料“北宋时 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可知社会的门第等级观念逐 渐淡化,故选D项;材料与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物种交流无关,且美洲物种输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程朱理学无关,排除C项。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

22、了宋朝的商业发展、科举制,考生可根据材料“北宋时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 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商业发展、科举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26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 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内容可知是宋朝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C项正确;秦朝、唐朝和明朝都与“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统治,

2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统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 .【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宋代蹴鞠非常盛行,而民众从踢蹴鞠中得到的快乐已远非视为简单的体育活 动,而是当作一种时尚和健康的运动方式,这表明宋代的蹴鞠运动已发展到一种新的阶段,故选 A项;材料本身无从体现出是江南或南方地区,排除B、C两项;虽然蹴鞠从宫廷体育活动发展到民间,但材料并未说明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消长情况,排除D 项。故选:Ao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生可结合材料“现存国内很多博物馆内的宋代铜镜、瓷枕上大多铸 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宋代蹴鞠的盛行”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侧重考查

24、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 素养。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修谱的作为官吏锋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缺失, 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关,B正确;材料“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体现的是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A错误;家谱的社会功能并未衰退,C排除;材料未涉及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问题,D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考生可根据材料“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 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5、属于一道典型试题。31.【答案】【小题1】举措: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行上计制度,考核官员;县以下设乡、 里两级基层组织。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为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小题2】变化:科举取土身份限制放宽;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严密。影响:改变了官僚队伍结 构;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促进了儒家思想的 普及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秦朝地方管理制度 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宋朝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

26、的能力。32【答案】【小题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传播 汉族文化,加强文化渗透;采用与内地相似的行政区划;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 层;加强首都行政中枢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政治智慧: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政策的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因俗而变);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 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形成治理模式。【小题2】表现: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作用: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 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1 .本题主

27、要考查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结合“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 理民政、军政等事务”等信息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了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结合“奇首(过先祖名)生都苍山,徒潢河之滨”等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瓦解B.礼崩乐坏局面逐渐形成C.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确立D.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7 .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A.大量迁居黄河流域B.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C.华夏认同不断发展D.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8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的强化B.井

28、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D. 土地兼并的加剧9 .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10 .如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记载出处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求)。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A.地方官员权力较小B.国家法律条文严酷C.行政管理制度严密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11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 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

29、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 视关中平原。这说明()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12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以下的各级官员仍由西域地方原 先各族统治者担任,但必须接受汉朝中央政府的任命和册封。这种做法()A.促进了西域政治的发展B.加强了西域与中央的联系C.维护了西域的政治现状D.导致西域地方势力的膨胀13 .西汉初年有相当数量的侯国分布在王国境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境内的侯国逐渐消失, 到西汉末年最终形成“王国境内无侯国”的局面。对这一变化合理

30、的解释是()信息概括。A.侯国已成为与王国同级的地方行政组织B.汉廷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的结果C侯国将无法分割王国之下的土地和人民D.汉武帝的地方体制改革使侯国不复存在14 .阅读如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长城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 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父通大动脉,加 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得益于 ( )A.七国叛乱的平定B.丝绸之路的开通C.少数民族的内

31、迁D.华夏认同的出现.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 域()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兀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定能佐证真实历史.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 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 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32、,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A.春秋B.史记C.汉书 D.资治通鉴.北魏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影 响是()A.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15 .唐太宗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 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6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 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 式报呈

33、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 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的创新B.经济的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D.中外文化的交流.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A.鼓励民众经商 B.倡导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主张唯才是举.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

34、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 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这一创举出现于( )A.宋B.辽C.元D.明17 .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中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统治D.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25.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 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

35、身份趋于平等D.基层市场涌现26 .如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年代户数增长指数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3, 090, 505100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4, 132, 576134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8, 677, 677281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2, 917, 221418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17, 211, 713557A.农业成就突出 B.手工业显著进步C.城市空前繁荣 D.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时期人们的择偶观念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被时人概括为 “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出当时()A.多民族政权并立

36、局面结束B.美洲新作物输入推动经济发展C.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尊崇D.社会的门第等级观念逐渐淡化27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司统管 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8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更有诗云“蹴鞠成功 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现存国内很多博物馆内的宋代铜镜、瓷枕上大多铸有男女相对 踢球的纹饰。宋代蹴鞠的盛行,反映了()A.崇尚健康的运动方式成为社会时尚 B.江南地区流行文化十分发

37、达C.南方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 D.宫廷文化和市民文化的消长29 .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钱选和巨 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 )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制度变革与创新材料一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 县。郡、县主要官员均

38、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 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 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 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唐后期, 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 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 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 位,或

39、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 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 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 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 “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

40、,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士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 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 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跃欲祀之,何先?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41、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 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其进行研究,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代久远,没有有效的史记记载,排除A项;神话传说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不能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排除B项;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于时代久远,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掘,通过考古文物以对 其进行研究,而不是学术论著,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

42、法,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并结合所学史学研究的基本方 法分析作答。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史料就已经提出统治者应把人民当镜子、“保民”等主张,这说明 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情况,故排除B;商周时期,儒家思想尚未形成,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君民关系,而没有涉及天人关系,故排除D。故选:Ao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无于水监(通鉴,意为镜鉴),当于民监” 和“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

43、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答案】B【解析】材料“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西周通过血缘关系形成了 “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B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排除。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关键信息是“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3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 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可知,材料反

44、 映的是分封制的内容。西周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 之地称为“诸侯国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 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 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所以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宗法制度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B错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所以D错误。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像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的作用,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4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依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出现 了 “客卿”,由此可以看出“客卿”的出现体现了各国选贤任能的特点,这就打破了以血缘选拔 人才的标志,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故D项正确。A.本项中的“惯例”无法从题干得出,排除。B.私学的发展是“客卿”出现的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