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壮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施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培育壮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一、基本原则1、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载 体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 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2、质效优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建立健全 高质量标准体系,着力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提高质量,提升中高端 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名品、名牌和名企,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 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3、融合发展坚持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 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
2、能化水 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培育壮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4、协同发展集中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培育中药新品 种、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产品, 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着力在基因检测、细胞制剂等领域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医药企业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大健康 产品等移动医疗产品。培育壮大外包生产平台、研发服务平台、质量 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石 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生物医药、邯郸生物提取和 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
3、,争 创国家级京津冀生物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先 进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 亿元。1、生物技术药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组人 血白蛋白等临床需求量大的生物类似药大品种产业化。研发重大传染 病疫苗,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和 疫苗新型佐剂,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发展RNA干扰药物、基因治疗等药物以及干细 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着力发展新冠肺炎抗体、糖尿病、生 殖健康和激素等检测试剂和心脑血管、炎症标记物产品。加快重组胰 高血糖素样肽
4、受体激动剂、艾苯那肽、狂犬抗体等一类新药的研发生 产,做大做强津优力、乙肝疫苗等产品市场规模。2、化学药支持开展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加快开发市场潜力大、临床 需求量大、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首仿品种。发展脂质体、脂微 球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调释 给药系统。立足现有优势,引导我省原料药生产企业以特色化、精品 化为目标,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 转变。加强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药+制剂协同发展的进阶模式。加快 匹
5、诺塞林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一类新药研发及产业化, 做大做强丁苯献、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双环醇片等重磅品种。加快衡水医药产业等基地建设。3、现代中药加快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中药、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 化,加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药新药研发 力度。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 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太行连翘、太行山柴胡、热河黄苓、西陵知母等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推广一批产地加工、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 技术,提高我省中药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 囊、摩罗丹等中药大品种国际化注册进度。4、高端医
6、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核磁共振、心脑电图监测 仪、体外诊断仪、植介入医疗器械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发展 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慧化数字化医疗康复 器具、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医疗系统,加快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三)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 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 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 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 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 快推动承德帆储能示范应用。加
7、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 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 攻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 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 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 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 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 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 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 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1、高效
8、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 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 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 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 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 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2、高端风电设备加快发展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系统,支持大型海上风力发电 机组及设备安装平台研制,突破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及轴承、
9、新 型传动、风机叶片、变桨调速、变桨控制、安全防护、在线监测与故 障诊断、综合试验检测、风电蓄能等关键技术。打造材料,叶片、轴承、主齿轮箱等配套件,变桨偏航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风电装备制造整机及应用全产业链。3、智能电网装备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绝缘成型 件及套管、操作机构、直流场设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 力,重点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节能输电、新能源成套设备、关 键零部件、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及用户端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器和热交换器、 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装备。4、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储能
10、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安全性、良好循 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钻酸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三元锂、镒酸锂、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推进超级电容器、 钠硫电池、全机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开展动力电池 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 研发,形成一批产业技术标准。探索开展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 术、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储能系统整 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 设备,推动各地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5、氢能
11、技术及装备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建立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加快发展20MPa压缩储罐、70MPa车用氢 瓶、90MPa的超高压站用储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氢设备,建设可大 量储存液氢示范性加氢站。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配套政策,鼓 励研发大功率高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 燃料电池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 等关键技术研发。(四)新材料产业坚持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主攻方向,围绕铁基、碳基和硅基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 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前沿
12、新材料 等产业领域,提升新材料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研发和产业 化进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给端、需求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 术研发,拓展纳米材料、碳纤维、亚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场应用。 重点建设唐山精品钢及化工新材料、邯郸特种气体及办公耗材和新型 功能材料、衡水新型功能及复合材料、承德锐钛新材料及制品、承德 新型建筑材料、邢台特种合金、石家庄高温合金、辛集新型显示材料、 武安铁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加快提升航空铝材、高纯 靶材、高端硬质合金等关键新材料保障供应水平,在特种电子气体材 料等领域培育一批产能世界领先的单项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 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5年
13、,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 亿元。1、先进金属材料重点研制与开发高温合金系列、精密合金系列、耐蚀合金系列及 高强不锈钢系列产品,超高纯生铁等铁基新材料,高温、耐磨、耐蚀、 超低温板、棒、线、丝产品,超轻金属、高纯氧化机系列、航空航天 领域用合金材料、锐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大力发展稀土永磁 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金属材料专用稀土添加剂。2、碳基新材料围绕碳基合成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煤焦化炭 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突破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制备 技术,重点发展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化硅材料、碳纳米管、高端聚烯垃等碳基新
14、材料开发。3、电子信息新材料加快发展硅材料、错硅材料、多孔硅、微晶硅以及以硅为基底异 质外延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三氟化氮、六氟化鸨、 六氟丁二烯、高纯氟化氢、高纯氯化氢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电 子气体,以及办公自动化耗材与静电粉末材料。支持发展光刻级氟化 钙晶体等光学材料,功能膜材料、柔性玻璃、柔性电路板等柔性电子 材料,碳化硅、氮化银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微米级发光 二极管(Micro-LE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光刻胶、 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材料,超白压延光伏玻璃等新能源光伏材料,以及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 池材
15、料。4、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 维、熔纺氨纶、芳纶纤维、新溶剂绿色纤维素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 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化,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消防服、防弹衣、抗热 服、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嗖(PBO)纤维等。加快发展电工级聚丙烯、金 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5、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家电、建筑、高速公路用粉末涂料等中端粉的规模化发展,推进金属粉末涂料、氟碳粉末涂料、丙烯酸粉末涂料和重防腐粉末涂 料等高端粉的产业化进程。6、绿色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重点领域需求,采用自主研
16、发技术与 国际先进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发展以高性能聚烯烧、高性能树脂 (工程塑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涂层材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7、前沿新材料在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纳米材料、功能 性植入材料、再生修复活性材料、新型超导材料、超材料等前沿领域,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四、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1、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核心电子元器件、 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健全产业技术 基础体系。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以我省制造业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 以突破产业关键技
17、术短板为导向,着眼有基础、可产业化,突出产业 带动性,聚焦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优 势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着力补短板、强优势、提质量、 优生态,加大工业基础技术研究力度,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 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瓶颈制约, 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加快突破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 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建立完善重大技 术装备首台(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工业软件首版次等省内新产 品推广保险补偿机制,推进新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省级以上国家
18、重 点实验室资源共享,长期稳定开展工业基础领域技术研究、转化推广。 建设研发、中试熟化、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等产业技术公共服务 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夯实产业技术基础,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重点产业链逐条梳理基础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关键基 础技术和产品创新,明确重点方向,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采用技术创 新,加快提升CAD、CAE、EDA等工业软件性能,推动石化、汽车等重 点行业工业核心软件国产化应用,在新型显示、新能源电池、微电子 等新型器件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高性能化工、新型建筑、高端钢铁、 先进合金、高性能纤维、稀土等重点关键基础材料发展。发展近净成坚持京津冀
19、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强化区域产业 协同,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分工定位明确、产业链高 度耦合、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区域制造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突出 的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5、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 策部署,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用能结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 色化改造,推动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级化, 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6、开放合作坚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深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利用
20、国际国 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开展国际产能 合作,积极嵌入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国内双循环,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 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历史性交汇,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仍处于重要 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形制造、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金属增材制造、精密及超精密加工、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制造等通用基础制造工艺。围绕可靠性试验验 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 础支撑能力,依托现有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到202
21、5年,产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对重点领域所需关键基础技术和 产品实现国产自主供给提供支撑保障。2、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增强产业链韧性,在开放合作中形成 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实施链长制,建立 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开展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创链行动, 深入梳理产业链短板弱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 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深化提升钢铁、石化、轨道 交通装备、汽车、农业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链,对标行 业先进水平,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提升重点行业本地配套 化率,持续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
22、局性的产业链 体系。完善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氢能、大数据、机器人、现代通 信、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拓展冰雪装备、被动式超低能耗 建筑等高潜产业链,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化示范项目,培植竞争新优势。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3、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开展产业集聚行动,紧紧围绕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按照高质量 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以省重点承接平台为依托,以产 业链协作为纽带,以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及产业化为牵引,携手京津产 业支撑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布局优化,在钢铁、汽车、信 息智能、生物医药等领
23、域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国 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的卓越提升, 推动产业合理分工与紧密协作,在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开放合作等 方面探索出一条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协同培育集群模式。 立足四带产业基础,瞄准世界前沿,实施重点突破,集中资源构筑若 干条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在京广、京九沿线建设一批中高端产业集群, 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 年,培育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一批五千亿级产业集群。4、提升园区能级和水平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优化工业企业布局,分业施策
24、、一企一策, 推动淘汰关停一批、搬迂入园进区一批、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建立以用地、税收、产出、能耗、排放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的 工业企业质量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发挥园区对产业的核心承载作用, 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发展 空间。支持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 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数 字产业创新中心。实施跨区域组团化重组整合、集团化联动发展,提 升开发区、工业园区能级和水平,培育壮大一批超千亿元园区。五、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1、推动质量管理创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精益制造等
25、管 理模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供应链质量水平。鼓励企业应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构建以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支持引导行 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展,畅通政企互通渠道,搭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培训、咨询服务平台,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开 展平台建设行动,加快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检 测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等新建 一批高水平工业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加快维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质检领域资质互认,检验检测、认 证认可结果互认。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
26、术,建立基于风险和诚信 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2、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钢铁、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新技术标 准研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导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 和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结合,加强质量提升项目建 设,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争创质量管理典型标杆和企业标准领 跑者。组织开展质量提升专家企业行,加大质量文化宣传,以质量月 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为载体,营造质量提升氛围。3、加快知名品牌培育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领域,开 展品牌培育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重视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建设,发 挥工业设计的引领作用、质量标
27、准的支撑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中锤炼品牌,打造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创建一批全国质量品牌提升 示范区。支持企业品牌培育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加强河北品牌保护, 引导企业和组织提升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对 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的培育保护,加快商标品牌 化进程。深入开展中国品牌日品牌故事大赛等活动,弘扬河北品牌。4、推动消费转型升级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 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多路径探索节能建筑生产、 消费模式,发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乘数、引领效应,激发
28、更大市 场需求,带动产业更快发展。加快绿色建筑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发展 新型消费。以质量品牌为核心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以 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拓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产品 消费。推动信息消费发展,培育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信息消费体 验中心,举办信息消费体验周等活动。推动AR/VR等前沿消费产品创新发展,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 改造升级,推动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提速发 展,积极培育无人零售、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六、实施融合发展深化行动1、加快智能改造步伐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快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 产业和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
29、研发设计、生产装备、企业管理和 决策分析智能水平。发展智能成套装备,研发新型智能产品。建设一 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 建设,推动智能装备、智能模块在企业智能改造中的应用,加快智能 化、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管控能力。推进 网络化协同制造,支持建设协同研发设计平台,推动建立完善面向全 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开展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创新和试点示范。深入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平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县 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在重点行业骨干企 业推广管理体系,以数据为核心驱动要素,形成企业过程管理机制和 顶层设计
30、方案。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持续开展整体性评估和智能制造 成熟度评估,以评估找差距、促对标。建立健全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 系,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能力认定和监督检查,提升企业工 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2、深化两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重点发展柔 性定制、共享生产、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 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 及业态创新。积极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原 材料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消费品工业企业加 快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 案提供商转型。
31、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核心装备、整合优质产业资源, 建设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集成系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揽子解 决方案。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向平台经济转型。深入推进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积极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 范企业、平台和项目,推动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发挥中小 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用,强化服务支撑。3、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完善 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和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加快推进5G网络向县 (市、区)、工业园区延伸覆盖,逐步实现热点区域深度覆盖,推动 5G应用从生产辅助环节向生产关键环节延伸,打造移动网
32、络千兆和光 纤宽带网络千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 网,探索融合网络、计算、处理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架构。优化算力基 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 点,统筹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一体化 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针对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 键核心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标准、工业基础网络、工业信息安全、 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APP等产业环节创新能力建设,夯实全省工业 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石。鼓励钢铁、高端装备、绿色建材、汽车零部件 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21工业 互联网平台体系,提
33、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 重点行业需要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协同创新,支持以龙头工业 互联网企业为主体,与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研 发资源共享、共创和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开展新技术和标准符合性试 验验证,开发和推广仿真和测试工具。4、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 内部产供销一体化平台集成应用,推进工业电子商务建设。引导和支 持钢铁、建材、医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或 区域平台转化,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 作,大力发展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模 式创新,引导平
34、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 域渗透,实现制造需求和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支持商贸企业向现代 供应链企业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上下游一体化商贸流通服务。开展工 业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加 强品牌推广,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 台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慧物流 等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石家庄、唐山、雄安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 验区建设。培育一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平台、园区和公共海外仓,增强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 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七、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实施强化
35、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统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组建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做好规划 衔接,加强各级制造业规划与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 规划等衔接。根据发展实际调整完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 积极探索以县(市、区)为重点,组织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培育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对制造业发展较好 的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通报表扬,总结推广各地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考核链 条,加强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健全动
36、态调整和修订 机制,强化规划实施考核评价,确保规划落到实处。(二)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健全市场 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制度,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 场环境。整合科研机构、创业孵化、公共平台、股权投资、管理服务 等各类要素,形成各主体深度链接的平台生态网络。完善园区配套环 境,提升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知识产权服务等综合公共 服务能力,加快集聚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 实现科技+产业+城市+人文多功能复合,构建资源要素集聚、产业环境 优化、各类主体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核 心竞争力。用活环境容量和能
37、耗总量指标,优先保证转型升级重大项 目需求。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保障重点企 业(项目)生产建设;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坚决禁止生态环境领域一 刀切行为,以精准治污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三)强化项目招引落地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组建专业 化招商团队,广泛开展驻地招商。发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中 国一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等国际性展会窗口效应, 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百强等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大好 高优项目。实施项目化、清单化管理,为项目落地投产见效提供全方 位保姆式服务。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准备等工作,
38、对在建、拟投产达效的省级重点工业项目进行摸底调度,对重点领域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问题的重点项目,积极组织服务专班,加强 工作谋划对接,力争在政策支持、环境创造和要素配置上创造一切条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 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 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我国制造业发 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达
39、国家深度推进再 工业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限制升级,新兴经济体加快工 业化进程,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较大风险和挑战,我 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河北省而言,必须强化全球视野 和战略思维,在变局中寻求新定位,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在创新中 打造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 转型加快推进,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人力 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共识已 形成并持续深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 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40、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创新摆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 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件推动项目落地,推动项目如期投产。加快推进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 目建设。(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资源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纳入重点保障的 项目用地需求。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 方式供应工业项目用地。鼓励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需异地搬迁 改造的工业用地,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 地,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在符合规划、不改 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 再增收土地价款。建立
41、完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依法盘活利用低效闲 置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创新煤电 油气等能源、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 体系,引导要素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强化要素保障和高 效服务,落实减税政策,巩固降费成果,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 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八、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要求,统筹 雄安新区、张家口张北地区两翼协调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突出 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 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两极、四带、 多集群发展格局。(一)打
42、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加速吸纳集聚 优质创新要素,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 落户,启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智能城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打 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军城市。推进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级物联网 平台建设,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建设数字化主动配电网, 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围绕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推动布 局建设国家级
43、信息网络实验平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5G实验室等 创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等高端高新产业园区建设,高 标准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建设,建设维安国际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到2025年,雄安新区世界级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打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二)石家庄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依托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力支持省会做强做优钢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新
44、材料 等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 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 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 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 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三)唐山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高端 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 优势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 成材料基地、
45、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四)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借力京津技术、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打造与京 津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 能力。廊坊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保定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智能电网装备制造等。到2025年,通过创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成为 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五)沿海临港产业带突出沿海经济带在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引 领作用,强化唐山市增长极带动作用,加强港口联动、园区协作,推 进开放开发,强化要素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秦皇岛市重点发
46、展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产 业。沧州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医药健康 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 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兴发展区、 富有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六)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坚持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依托以石家庄市为中心 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衡水市重点发展先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邢台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 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化提升钢 铁、煤化工、新型
47、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邯郸市重点发展精品 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产业层次 进一步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打造 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七)冀西北绿色制造产业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加快 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承德市重点发展帆钛新材料及制品、绿色 食品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智能制造 等。张家口市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大数据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 造、氢能源制备等。到2025年,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生态 引领示范区
48、。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围 绕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等发展路径,着力加强企业内生力、 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生态力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好、 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韧性足、绿色低碳、 集约集聚、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支持箱包、童车、家具、 裘皮皮革、羊绒、丝网、轴承、标准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乳制 品、葡萄酒、宠物食品、大数据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质 增效。在电子信息、精品钢、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应急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培育一批
49、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 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25 年,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显著增强,年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80个。九、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安全转型、促进服务化延伸,加速科 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 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支持 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 改造,鼓励整机与基础配套领域同步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定期 修订发布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每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引领制造业提质增效。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