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唐朝时期,下图所示生产工具普遍流行于()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2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享乐主义盛行。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 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的抢劫。这天映了当时英国()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社会问题亟待解决C.经济危机影响广泛D.人类活动蓬勃发展.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 力机器的阿克莱特式工厂,而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到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水
2、力机与蒸汽机的推广促使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 之间。这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B.促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的细化C.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革3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一 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 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上述方式加强对 世界的控制是在()A.早期的殖民扩张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工业革命完成后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 反,
3、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 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一个不能吃价 值超过一镑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缓慢B.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C.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D.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
4、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 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 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究。上述材料意在强调()A.工业革命第一次更侧重轻工业领域第二次更侧重重工业领域B.工业革命第一次侧重经验日积月累第二次侧重理论研发转化C.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交叉跨越发展7. 1879年,一位名为王之春的官员在游记里用新式钟点来记录他的日常活动。19世纪90 年代出版的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通俗小说中的人物,都已 经在
5、使用新式钟点计时。这一现象反映出()A.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加剧B.新式生活方式日益扩散C.市民阶层的生活奢侈化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下面为近代英国的两幅漫画,分别描述了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捏住鼻息在检查泰晤士河 水的透明度和一位贵妇在看到被放大后的泰晤士水滴后的直观反应。这反映出当时()A.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B.环境污染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C.工业革命重视科研与工业相结合D.工业文明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10.1500年,一百个英国农户家庭只能供养106户家庭(包括他们自己),农业劳动人口占 总人口的74%。到了 1801年,这一致字上升到136户,而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36%o这
6、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民主政体的有效保证B.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C.殖民扩张政策的成熟D.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n.”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粮食产量获得较大增长,成为粮食净出口国。但到了 19世纪, 英国却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化为粮食进口国。到19世纪中期,进口粮食占了消费的六分之一 以上。这反映了英国()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B.技术革新未延伸到农业领域C.经济的脆弱性显现D.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结构变化12 .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 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 下。这反映出当时()A,丝织品成为大众
7、的衣料B.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C.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D.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镶、铲、犁等;收割农具主 要是镰刀;斧、铐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 秦汉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3 . 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剥 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1824年以后,英国逐渐撤销了这些法律。这 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工业优势地位逐渐确立B.法律的
8、制定越来越规范C.开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D.放宽对技术设备的限制.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 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而在法国,人 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三级结构的存在:贵族、资产阶级和平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时()A.法国革命运动未能动摇贵族的地位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等级制度的瓦解D.英国贫富分化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16.19世纪以来,英国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 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的消费
9、量也增加了。这些现象反映了当 时()A.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马克思指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 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 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 合。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英国向印度倾销工业品英国掠夺印度的原料英国摧毁了印度传统的手工业英国垄断贸易获取利润A.B.C.D.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曲辕犁匣
10、钵水排铁农具A. B,C. D.17 . 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由政府承担起发展教育的社会职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512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8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18 . 19世纪,很多英国旧的经济法规已经不再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例如曾经保护过本国航运业的航海条例,在此时会导致垄断英国航运业的大商人、大船主任意提高进口原料 的价格,牟取暴利。上述现象表明,当时的英国()A.需要强化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干预力度B.面临着生产方式变革所带来的新挑战C.早期殖民扩张的进程受到了
11、严重阻碍 D.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步趋向于不可调和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荷兰人对香料贸易和香料市场的垄断行为威胁到英国商人的利益,他们渴望涉足亚 洲香料贸易,开始“讨论到东印度航行的事宜”。1600年底,伊丽莎白颁发了为期15年的 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积极与东印度从事直接商业活 动,并与荷兰在南洋群岛的香料贸易方面展开了长期的竞争。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 经在印度营建4个较大的据点,“它们的位置决定了 18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大部分进程与 方向“。到亚洲的航行与到欧洲大陆及地中海地区的航行相比,对商船的要求更高。英国航 海技术及造船业快
12、速发展的同时,也训练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水手,这些都是潜在的海 军力量,随时可以被国家所用。一摘编自孟宪凤、王军东印度公司与I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竞争中,长期处于上风,然而在18世纪 末它却轰然垮掉。据统计,1766年到1768年期间其用于支付雇员工资的开支,很可能占公 司在亚洲总支出的94. 7%。早在1620年,第一任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就提出,应当给予私人 企业一定的自由贸易权,让公司摆脱各种不必要的管理费用,还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但 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随着英国国内印染和纺织行业的迅速发展,英印公司将印度变成了棉 织物的原料产地,原棉进口量迅
13、猛增长。1770年之后,英国人在与印度的棉织品贸易中明 显占据了上风,荷兰人只能为欧洲市场的低端消费者提供相对廉价的棉织物,市场份额逐渐 缩小。1780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强大的英国海军摧毁了荷兰舰队,荷印公司的欧亚航线 停摆,公司在亚洲的贸易地位江河日下,最终崩溃。摘编自郑海洋荷兰东印度公司衰落原因再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的背景,并分析其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荷兰东印度公司衰亡的主要原因。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教育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1833年,辉格党政府制定第一个教育法, 规定国家每年拨款2万英镑资助初
14、等教育。1870年,自由党政府决定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 这一年的教育法规定公立学校的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家长分担,各地可根据情况规 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15世纪中期,发明了全新的印刷技术和书籍生产的革命,在中世纪及后来的 18世纪下半叶,实现了阅读实践的革命。世界的知识生活也因此开了一个新局面,知识的 传递不再是限于一人传一人的涓滴,而成为能传布千人万人的洪流了。1850年,英国议会 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10年以后,英国有了 28所公共图书馆,1890年已达360所。 1854年北美新大陆上的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也在波士顿正式开放。摘自韦尔斯世界史纲
15、、郑也夫西方图书馆史的文化学透视等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为推行初等教育而颁布的法律,并分析19世纪英国重 视初等教育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引发书籍生产和阅读实践革命的重要人物及技术成果, 简述19世纪以来图书馆承载的职能。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 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 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 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
16、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 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土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 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 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 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人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 独立的阶级意识。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 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
17、珠宝、银 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 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 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 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 行业的发展。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 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 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 洲和美洲市场
18、深深烙上了 “英国制造”的特性。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督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暂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 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 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 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 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
19、国际贸易。在西欧 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 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 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 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 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 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材料二“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 成就)已经取
20、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 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 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 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 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 市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1、。参考答案1. D2. B3. A4. B5. B6. C7. C8. B9. DIO. Dll. D12. D13. B14. A15. B16. D17. A18. D19. A20. B21 .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出现商业革命;英国 与荷兰进行商业竞争;英国政府的支持。意义:促进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航 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为18世纪的英国海外扩张奠定基础。(2)原因:工资支出庞大,运营成本高;垄断经营模式的弊端;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棉织品生产能力优于荷兰,在亚洲贸易中逐渐排挤荷兰;第四次英荷战争的打击。22 .法律:1802年工厂法;
22、1833年教育法背景: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建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人物:谷登堡技术:金属活字印刷职能:保存古物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历史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区域性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地位提高,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出现。不同影响:晚明的奢侈风尚催生了新的绅商阶层,他们没有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未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英国的奢侈风尚有利于形成平等的社会风气,推动了英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23、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3 .(1)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成果。(任答3点即可)意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影响:第一,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手工工场发展成为机器大工厂;第二,生产 规模扩大,由分散在手工工场到集中在大工厂,人数增多,规模扩大;第三,分工协作越来 越细致,工人被集中在工厂流水线前,进行密切的分工协作;第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 批农民在圈地运动下丧失生产资料一一土地,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廉价工人;第五,工人 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第六,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第七,社会贫 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