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六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4836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六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横六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横六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六路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计说明1任务来源本次设计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起点接规划建设的大渡口 K 分区纵一路,自西向东延伸,终点止于现状的伏牛大道,道路全长519.831m,按城 市次干路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26m。为消除边坡的安全隐患,受业主单位委托,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我 院针对临时边坡、环境边坡进行专项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标高结合现状地形,拟建道路在实施工程中将会形成如下超限边 坡。拟建边坡一览表1.1 K0+000K0+079.36 段边坡编 号边坡段落边坡类型边坡类别边坡最大高度(m)安全等 级1K0-000K0+080nl 右侧填方/土质边坡临

2、时12一级2K0+140K0+230m 右侧填方/土质边坡临时16一级该段为填方路堤段,最大填方高度约12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坡角一般 5-20 o地形覆盖最厚约的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 1.502.40m,地下水贫乏。该处斜坡坡向185 ,坡角1015左右。根据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岩土界 面的倾角为215。土岩界面较陡。该段边坡长80m,最高边坡12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基岩面滑 动破坏或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1.2 K0+138.98K0+230 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坡角一般015 ,局部较陡,最陡 处约45。地形

3、覆盖最厚约1.5014.60m的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 带厚1.20-1.50m,地下水贫乏。该段边坡长90m,最高边坡16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基岩面滑 动破坏或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2设计依据(I)设计委托书;(2)设计合同;(3)本项目范围1: 500现状地形图;(4)本项目范围管线物探资料;(5)关于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纵二路、横六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批复(渡发改发【2018】6号);(6) “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页;(7)重庆市主城区大渡口组团0标准分区、K、J、P、G、H (部分)标准分区

4、(钓鱼嘴聚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3年);(8)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二。二二年三月); 案应进行专项设计、专家论证,并应将监测方案及时反馈至设计方,进行复核。本 工程严格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监测及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反 馈至设计单位。11危大工程风险控制要点11.1高填方工程本次设计范围内高填方风险控制主要为填方边坡高度28米的区域,详见前述 分段支护类型描述及支护选型。高填方工程应先清表,且横向挖成台阶状,台阶高度不大于0.5m,宽度不小于 1m,就地选取符合要求的填料;也可采用渗水性强的砂

5、性土、砂砾、碎(砾)石、 粉煤灰等材料,严禁采用淤泥、腐质土;当采用粘性土作为填料时,应在最佳含水 量时施工。填料不得含有有机料及生活垃圾;填料粒径不宜大于填料压实厚度的2/3, 且满足道路技术要求。按渝建发201927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 案进行管理。高填方区危大工程应遵循“事先、事中、事后”三阶段全过程控制的原则,选 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37号(20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 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2注意事项(1)本图纸须经过审查机构审查后方可进

6、行施工。本工程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 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 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 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建质2018J31号文的规定,本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 织方案(设计)的专家审查。(2)本工程设计是依据道路勘察报告、道路设计资料及现有规划图进行编制 的,当坡顶、坡脚规划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反馈给设计单位验算边坡及支挡结构的 稳定性,本设计范围内坡率法放坡图件及说明仅示意放坡范围及高度,最终边坡开 挖高度及放坡边界应结合场地设计标高及放坡区域进行综合确定。(3)本设计图中仅示意坡顶边线与截排水

7、沟的位置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水沟 位置可做适当调整,其净断面尺寸及做法要求应与排水系统保持一致。(4)应选择有相关经验和施工资质证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5)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时,应及时反饿信息, 以便尽快解决问题,保证工期。(6)本工程本着“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工作, 尤其需对边坡状态、岩层裂隙发育、地下水状况进行复核,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与 设计不符的岩土工程问题,以便及时修改完善补充设计。(7)施工中应注意对周边建构筑物、输电线路、地下管线进行排查与保护。(8)其他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遇特殊情况在施工时共同协商解 决。

8、(9)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022年4月6 H;(10)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评估报告 (重庆市建城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二O二二年四月十一日);(11)建办质(2018) 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 程安全管理规定;(13)主要规范、标准、软件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O33O-2O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

9、2016年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X)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OO3-2O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I);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市政工程边坡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理正岩土计算软件7.0版;理正结构设计工具箱7.0单机版。(14)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

10、专项论证专家评审意见执行情况根据大渡口区钓鱼嘴聚居区横六路道路工程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 家意见的要求,我院相关技术人员与相关专业及部门进行了沟通,具体回复如下:1)完善边坡填方设计(包括填料、压实工艺、填方抗剪强度、压实度要求及其 检测耍求等)。回复:边坡填方设计以道路专业技术要求为准。2)增加边坡方案比选;协调超红线用地关系。回复:本项目边坡均为临时边坡,且用地红线受限,考虑到经济性与合理性故 采用坡率法放坡临时治理,红线问题己由业主方出面协调处理。3)完善边坡设计说明内容及图面表达、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回复:完善了边坡设计说明内容及图面表达、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

11、措施 等内容。4)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 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完善了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详见设计说明施工顺序章节 相关内容;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 详见设计说明监测章节相关内容。3结构设计标准环境边坡治理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临时边坡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不大于2年。4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建设区属构造丘陵剥蚀地貌,多为起伏的丘陵,场区东侧基本为填方区域,西 侧为农田区。场地原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工程建设区内沟岭相间,主要发育 近南北向的宽缓沟谷,地形整体西北高东南低,沟谷底部地形相对

12、平坦,斜坡地带 的地形坡度为532之间。道路区分布有农田、耕地、鱼塘、及在建工地等,地 表及周边出露填土,局部基岩出露,地形条件为中等复杂。场地最高高程约270.00m, 最低为247.58m,高差可达22.42m。4.1 地质构造与地震由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构造位于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重庆金鳌寺向斜西翼 次级褶皱,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265/13 ,层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W3mm, 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泥岩层面和泥砂岩层面,张开l-3cm, 局部泥质充填,结合程度极差,为软弱结构面。经调查主要发育2组裂隙,经地质 调查,发育有构造裂隙二组,二组构造裂隙如下:J1产状27

13、 Z810 ,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W3mm,岩 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J2产状332 Z75 ,结构面分离无胶结、平直光滑,结构面张开度W3mm, 岩屑填充,岩层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经过地质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 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 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无论 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度,抗震设计建

14、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 年版)。4.2 地层岩性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N)、杂填土(Q/)、残坡积粉 质粘土(Q,d+di),基岩为侏罗系上统沙溪庙组(Lsn)泥岩、砂岩组成,现由新到 老分述如下:4.3 1第四系全新统(Q。:素填土(Q并):灰色、杂色,松散,稍湿,主要有砂、泥岩碎石及少量粉质粘 土组成,碎石含量约62-78%。杂填土(Qji):杂色,松散,稍湿,分布在以前的居民区附近,主要由生活垃 圾、建筑垃圾、碎石和粘性土组成。粉质粘土(Q严山):紫红色,多为可塑状,水田及堰塘底部存在软塑状粉质粘土, 局部含有砂岩、泥岩碎块石等,含

15、量不均,一般在510%之间。稍有光泽,无摇振 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均匀性一般。4.4 .2侏罗系上统沙溪庙组(J3Sn):泥岩Chsn-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等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泥质结 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碎块状, 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节长为535cm,强度稍高, 广泛分布于场地区域。砂岩Chsn-Ss):灰色,主要以石英矿物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细粒 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 状或短柱状,手捏易破碎,质较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所有钻孔均

16、未揭露到 该层。4.5 .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0.3017.70m,基岩 面倾角一般为525 ,局部地段受原始地形陡缓起伏及后期挖填影响,坡角可达 30-45 o基岩面起伏不平,总体与原始地形起伏相近。工程区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 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 短柱状。3、基岩顶面:由于是山麓斜坡及山谷地带,场区内基岩面没有统一倾斜方 向,且场区局部填方较大,基岩面局部稍陡。4.4 水文地

17、质条件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根据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场地地下水可分为第四 系覆盖层松散介质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介质孔隙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及残坡积粉质粘土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 向地势较低处排泄。人工填土孔隙率较大,透水性好,含水性差,水量微弱,仅在 雨季局部地势低洼处存在少量上层滞水。残坡积粉质粘土孔隙率小,粘性较强,透 水性弱,起相对隔水作用。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基岩内地下水贫乏。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其富水 性受岩性条件及风化带深度所控制。浅部强风化带的网状风化裂隙中,透水性强, 向深部含水性及透水性变弱

18、,具相对隔水性。4.4.1 水、土腐蚀性评价(1)水的腐蚀性判定本场地无地表水,本次勘察未取水样,依据地区经验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OO21-2001 (2009年版)判定:按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表3-13-14,场地属 n类环境;按n类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混凝土结构 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2) 土的腐蚀性判定场地附近无污染源的厂矿企业,本次取场地杂填土土样1组,根据实验成果结 合相邻场地类似工程的经验:按H类环境,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 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有 微腐蚀。4.5 不良

19、地质现象经地面调查,拟建道路区域范围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区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及地质灾 害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洞穴,场地区自然环境稳定。5岩土设计参数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确定5.1.1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杂填土:根据物质成分、堆填方式,岩土参数可取经验值:天然丫 =19.0kN/m3, 饱和丫 =19.5kN/m3。综合内摩擦角天然状态下为25 ,饱和状态下为22 ;填土桩 侧负摩阻力系数:0.20,当填土压实系数20.94时,可不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以 上均为经验值);若考虑持力层,依据重庆地区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现场 静载荷

20、试验确定。素填土:根据物质成分、堆填方式,岩土参数可取经验值:天然丫 =20.0kN/m3, 饱和丫 =20.5kN/m3。综合内摩擦角天然状态下为28 ,饱和状态下为26。结合 地区经验,建议路基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5时,地基承载力值取经验值200Kpa。素 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取0.30o粉质粘土层天然密度19.7kN/m3,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49MPa-l,为中等压缩性土。天然凝 聚力标准值取23.2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10.9 ,饱和凝聚力标准值取13.0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6.80。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建议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 150Kpao岩石力学参数确定根据

21、地表调查及勘探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勘察区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值取300Kpa o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 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条计 算。公式如下:fk=y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Y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50m,对岩质地基取0.33:fuk一一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 系数而得,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计算所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见表3.4 -2。

22、5.1.2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由结构面类型和结合程度查表得结构面抗剪强度(结构面类型和参数取值见表3.4-1)。根据室内试验资料、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及构筑物结构物征和岩土体结构特征, 相近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岩土体的地基承载力。土体各地质层地基承载力根据试验成果及室内试验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杳表, 结合土体结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相似、相近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允许值主要参照岩块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取值,结合岩体结 构特征、风化程度、分布环境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综合确定。经勘察,线路内岩土体岩土工程参数见下表3.4-13.4-2:稳定性计算抗剪强

23、度参数选用表结构面结构面性质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中()裂隙-结合茏的硬性结构面50*18*裂隙二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50*18*层面结合极差的软弱结构面30*14*岩土接触面粉质粘土与基岩界面19.7 (天然)11. 1 (饱和)9.2 (天然)5. 8(饱和)填土与基岩界面3 (天然)0 (饱和)25 (天然)22(饱和)粉质粘土与素填土界面19.7 (天然)11. 1 (饱和)9.2 (天然)5. 8(饱和)新老填土界面3 (天然)0 (饱和)22 (天然)20(饱和)填土土体5 (天然)3 (饱和)28 (天然)26 (饱和)粉质粘土土体快剪23.2 (天然)13.0 (饱和)10.

24、9 (天然)6.8 (饱和)注:此处土岩界面为清表后压实填土与岩石界面,土岩界面根据实验结合地区经验取值,若 不采取清表,岩土界面抗剪强度为在下伏土层抗剪强度的基础上按0.85的折减系数进行折减。本次粉质黏土取一般可塑状粉质黏土,不包含软土,软土应处理,此处不单列参数建议值。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I -. 名称重度(KN/m3)天然直翦饱和直剪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地基承载力 标准值(七)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仁)岩土与锚固 体极限粘结 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水平抗力 系数K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 系数m岩土与挡墙基 底摩擦系数桩基极限侧 阻力标准值岩体破裂角天然饱和内聚力 (Kpa)内摩擦

25、角 (。)内聚力 (Kpa)内摩擦角( )天然饱和(kPa)(kPa)(kPa)(kPa)(MN/m3)m(MN/ m)U(kPa)/朵填土19. 0*19. 5*/25*/22*/5*/素填土(压实度0. 95)20*20. 5*5*28*3*26*/ /200*/6*0. 25*/粉质粘土 (可塑)19.719.823.210.913.06.8/150*40*/8*0. 25*50*/强风化泥岩24. 5*/250*150*/30*0. 35*150*/中等风化泥岩25.225.635922.6/5233328436131192300*87.460*/0. 40*/57说明:1、带为经验值

26、,本次粉质黏土取一般可塑状粉质黏土,不包含软土,软土、杂填土应处理,不提承载力特征值,此处不单列参数建议值。2、表中岩体抗剪强度C为岩石试验值的0.30的折减值,4)为岩石试验值的0.90的折减值,抗拉强度为岩石试验值的0.40的折减值,永久边坡抗拉强度实验值按0.95折减;3、表中岩石承载力标准值为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取值。4、土质边坡坡率按1:1.501:2.00坡率分及放坡,每阶高8m,阶宽2m,岩质边坡按1:1.00坡率分及放坡,每阶高8m,阶宽2m。6支护措施根据业主要求,结合道路设计标高,为更有利于拟建道路两侧后期开发

27、利用, 以及施工安全,该区域拟建边坡综合考虑景观协调、结构安全问题,根据勘察报 告提供的放坡及支护建议,综合考虑,边坡治理支护如下。6.1 K0+000K0+080 段该段为填方路堤段,最大填方高度约12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坡角一般 5-20。地形覆盖最厚约的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 1.502.40m,地下水贫乏。该处斜坡坡向185 ,坡角1015左右。根据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岩土界 面的倾角为215。土岩界面较陡。该段边坡长80m,最高边坡12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基岩面滑 动破坏或沿土体内部阅弧滑动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本段边坡治理支护原则:填方土质边

28、坡分级放坡坡率为1:1.75,坡面植草绿化 处理,每升高8m设置一马道,马道宽度2m,外倾4%, C20细石混凝土封闭,厚 度 200mm oK0+140K0+230 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坡角一般。15 ,局部较陡,最陡 处约45。地形覆盖最厚约1.5014.60山的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 带厚L 201. 50m,地下水贫乏。该段边坡长90m,最高边坡16m,填方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基岩面滑动 破坏或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本段边坡治理支护原则:右侧填方土质边坡分级放坡坡率为1:1.75,坡面植草 绿化处理,每升高8m设置一马道,马道

29、宽度2m,外倾4%, C20细石混凝土封闭, 厚度200mlT)。鱼塘范围内边坡设置坡脚反压,反压土体尺寸为3m高,4m宽,反压 坡率为1: 2,坡面采用植草绿化处理。边坡防护部分坡顶及马道处设置截、排水沟,坡脚设置排水沟且与市政管网并 沟,坡顶设置防护栏杆(局部临时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1.2m,样式由业主自定。 6.3其他边坡本设计说明及图件中未列边坡参照道路专业要求进行实施,岩土部分不再进行 专项说明。7截、排水沟技术要求截、排水沟技术要求详见道路及排水专业要求。8分层碾压施工技术要求(I)填料要求: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 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

30、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 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cm,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 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布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详见道路路基设计 说明。(2)平整场地:当地表横坡陡于1:5时:应清除表土,并在基岩面开挖23米 宽台阶,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0.5m。平整场地还包括排除场地积水与挖除淤泥土层, 清除耕植土、草皮等;当表土层厚度大于0.3m时先压实表土层再进行填土。(3)回填时分层厚度W0.5m,再用15-20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4)按照建筑地基基

31、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进行施工和 检测。9施工顺序本T程可按下列顺序进行施T组织方案编制:(1)按总平面图要求结合道路边线,确定红线、放坡线拐点、关键点,校核无 误后方可开挖。(2)本工程施工应严格按逆做法分层分段跳槽间隔施工。(3)本场地,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施工应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施工,分级分台地 分区域施工,严禁大面积开挖及暴晒,开挖边坡后应及时进行支护且边坡支护完成 达到养护期后方可进行下一台地及区域的施工,顺向边坡严禁爆破施工。(4)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及监测人员对边坡及邻近挡墙进行变形 监测、巡视告警。施工时应同时进行施工期间安全监测。监测工作应做到超前

32、预报, 边坡坡面出现垮塌或地面出现裂缝严禁施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撤离。(5)确保施工安全,严禁爆破施工。开挖时采用逆作法施工进行。开挖前应整 平场地,设置施工安全标志,做好施工围栏和孔周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雨季 或雨天时严禁施工,应避免大面积开挖,防护坡面局部垮塌及掉块,及时支护。(6)本工程本着“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工作, 尤其需对边坡状态、地下水状况进行复核,施工单位应反馈与设计不符的岩土工程 问题,以便及时修改完善补充设计。10监测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应按下表进行。业主应委托有 资质的监测单位对边坡进行监测。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序号测

33、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2地表裂缝墙顶背后L0H (岩质)1.5H (土质)3坡顶建(构)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4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5锚杆拉力外锚头或锚杆主筋6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杆件7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8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出水点9地面质点震动速度建(构)筑物基础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 少于三个观测点”的规定,本次监测根据实地情况,监测点不得少于三个监测点。 监测项目包括坡顶土体水平(竖向)位移、锚索应力监测等项目。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支护结构顶部布置,周边中部、 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边坡坡顶和冠梁上。建议甲方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测量单位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监测,监测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