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教育管理05930考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教育管理05930考点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刍考中国教育管理05930考点复习资料最新整理1 .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其学校系统包 括(国学)和(乡学)。2 .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 )。3 .西周的国学分成(大学)和(小学 )。4 .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六艺)为 基本学科。5 .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6 .孔子把人性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7 .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8 .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
2、造诣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诸家。9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150)年。10 .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150)年。.试比较春秋时期官学与私学的历史特点。答:西周奴隶社会官学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上,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的;官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奴隶主贵族,私学是以新型地主阶级为 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所组成的阶级联盟;官学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是集中的,“学在官府”是其传统, 维护“学术官守”,私学是由私人根据社会需要设立,分散的,“学 在四夷”是其特点,促进“学术
3、下移”;官学是“政教合一”教育是政治组织的一部分,教育无独立的 组织机构。私学是政教分离,教育从政治机构独立出来,有独立组织 机构,教育活动成为相对独立的活动;官学是“官师合一”,由政府职官兼任教师,以官事为主,教 学为辅。私学是官师分离,以具有知识技能的人担任教师,教师成为 社会上一种独立的职业,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以传授知识经验,培 养人才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官学入学受贵族身份的限制,贵族子弟垄断受教育权利。私学 入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学校向平民开放;官学没有思想自由,不论国学,乡学都受贵族传统思想统一指 导,受一种教育思想所支配。私学思想自由,各家私学不必也不可能 有统一的思想;官学教学
4、内容限于“六艺”。私学教学内容突破“六艺”,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技能;官学有固定教育场所和基本教学设备。私学不一定有固定教育 场所,设备简单;官学按一定方向和规格培养人才,至春秋时已趋于衰弱。私学 则以多种目标,规格培养人才,适应建立封建社会制度的需要,为地 主阶级的利益服务。1 .试论科举制度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答: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选士与育士制度是基本脱节的,科举制度的诞生将两者紧密结合,使两者形成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学校 教育兴衰直接影响到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制是学校教育的指 挥棒,并不
5、必然导致学校教育衰败,反而刺激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 进学校教育的发展。2 .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答:科举制的合理性: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使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结合 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和客观 有利于造成人人向学的社会风气 消极作用: 国家只重科举而忽视学校教育;科举制有很大的欺骗性;束缚思想,败坏学风;营私舞弊屡屡发生,败坏社会风气。3 .试论书院教育的特点。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教学形式多样:自学、教师讲授、师生之间的疑难解答、学友之间的相互切磋、讲会。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师生关系融洽。6 .试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答:三大文教政策建议: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在
6、对贤良策中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建议: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在当时条件下,这些建议对于巩固统一、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与选拔国家急需之才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不但直接影响了汉武帝的文 教政策,而且对两邓汉及后来各封建王朝均有影响。关于教育作用: 教育对人性的作用:董仲舒认为人性中有善的要素,但这善的要素并非即是善,善的要素必须通过人为的教育才能转变为善。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关于道德教育:道德根源:“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教育内容:“三纲五常”、“正谊明道”。原则方法:“正我”、“强勉行道”、“明于性情”、“必仁 且智”。关于知识与教学:知识来源:
7、“道莫明省身之天”教学内容:“诗书礼乐”。原则方法:“圣化”、“强勉学问”、“节博合宜”、“专一 虚静7 .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 教师的论述。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 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 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 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 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 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 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关
8、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 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 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 攻,谁就能成为教师;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 的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 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8 .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答: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是要造就封建社会的所谓“
9、圣人”。关于“圣人”的 规格,集中地表述在他手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之中。这是一个典 型的以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总纲领,它对宋以后的各级各类 学校的教育有深刻的影响。教育作用论是从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出发论述的。首先,他认为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 料。其次,他认为“性即理”,宇宙的本源只是一个理,人禀受理, 这就是人性,性和理是一个东西。再次,他认为人是“理与气合”的 产物。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消灭“气质之性”(即“人心”),而是“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中先验的“善端”,按照“四德” (仁、义、礼、智)去做,便能使“人心”服从“道心使“道心” 支配、
10、主宰“人心”。“小学”与“大学”的教育内容:朱熹把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看做是统一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认为小学阶段的任务 是“教以事”,大学阶段的任务是“教以理”,这里已注意到从儿童 和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心理规律来考虑教育阶段的划分。尽管这时期关 于心理规律还不可能有科学的根据,但就研究的方向而言,是在向科 学接近。教学原则与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居敬穷理”、“学思 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朱子读书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 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
11、序和步骤。“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 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 “切已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 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贝!I。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L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1862)年。2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1866 )年。3 .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是( 张之4.“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
12、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5.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6.“癸卯学制”颁布于(1904)年,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7 .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任教育总长是8 .1912年初在对教育方针之建议中提出“五育”并举方针 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9 .中国近代教育名著大同书的作者是(康有为)。10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思想是(洋 务派 )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11 .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1905 )年。12 . “壬寅学制”的颁布时间是(1902) o. “壬戌学制”颁布时间是(1922) o
13、13 .(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收回教育权)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为维护教育主权而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是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和民 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1 . 1840年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错误。一般认为,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是我国近代新教育 的开端。2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教育运动,客观上冲击了传 统封建教育体制,传播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观念,哺育了维新 志士,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正确。3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 的第一人。错误。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
14、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4 .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很长,从很早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 管理体制。错误。清代末期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5 .我国视学制度源远流长,礼记中即有天子视学之记载,说 明我国从很早就有了视学制度之设。错误。视学制度仅是礼仪形式,并非真正的制度建设。6 .我国自古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宗旨早已有之。错误。清末才宣布教育宗旨。7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 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正确。8 .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 多。正确。9 .最初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只是全国最高学府,并不具有教育行政 管理职能。错误。
15、最初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不只是全国最高学府,而且具有管理全国教育行政的职能。10 .教育独立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没有多 少积极意义可言。错误。教育独立思想在外国宗教势力渲指中国教育的背景下,是 教育面临深重危机下的一种愤然抗争。1 .洋务教育:是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 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 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 才,但盲目模仿外国。2 .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
16、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 事专业人才。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 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3 .“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府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1903 年清政府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它规定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患孝 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俾学生之术亦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其知识, 练其技能,务其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2 .墨翟提出了(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 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13 .墨家的(主动)、(创造)、(实践)、(量力)教育方
17、法 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14 .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教育是扩 充(本性)的过程。15 .孟轲对他所追求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6 .(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性本恶)的人性观。17 .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 之为“三纲领”。18 .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八条目”。19 .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大学)、(中庸
18、)、(论语)、(孟子)。20 .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21 .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 ),甚至可以具 体说是孟轲的学生(乐正克)。.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统一文字)、(严禁私学)、(吏师制度)。22 .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书馆)和(经馆)两类。23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君 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o.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24 .西晋除继续兴办传
19、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25 .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内设(祭酒),总管 教育事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 构和官员。26 .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性三品)的主张, 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27 .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兴 学)、(崇宁兴学)。28 .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范仲淹)主持的,史称(庆历 兴学)。29 .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王安石)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蔡京)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30 .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唐)朝。当时有两
20、种场所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31 .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宋)朝。32 .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教之之道)、(养之之道)、(取之之道)、(任之之道)。33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四书章句集注)。34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和(力行)。35 .朱熹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36 .王守仁反对
21、(小大人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反映了他 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37 .清朝著名教育家(黄宗羲)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这是他中 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38 .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在教学方 法上强调(习行)。1.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四夷”。错误。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官府”2.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 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错误。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国学和乡学 两种。3 .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正确4 .
22、孔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错误。史料表明,孔丘之前已有私学存在,孔丘创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5 .“性善论”是孟轲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以此为基础,他阐明了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等问题的看法。正确6 .荀况教育理论的基础是绝对的“性恶论”。错误。荀况教育理论的“性恶论”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荀况并非简单而绝对的性恶论者,他的性恶论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恶端”说。7 .“独尊儒术”是从汉初就确立的文教政策。错误。“独尊儒术”是西汉中期确立的文教政策。L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其思想的突出特征。正确.秦代推行的“吏师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正确
23、9 .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落后制度,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错误。科举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 .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强调“师道尊严”,是一种历史的倒 退,应该批判。错误。韩愈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学佛之风大盛,偏受冲击;另一 方面,人们以标新立异为尚,不承认师传,师地位不高,在此之下, 它是积极的。11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压抑学生个性的呆板教条。错误。宋是书院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院有很多学生需要管理,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南宋以后书院和各地方官学遵守的学规。1. “学术官守”: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 管理。制定法纪违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 这种现象
24、,历史上称为“学术官守”。2. “六经”: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素丝说:是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的理论。3 .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 论著。它论述了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表明儒家学者对乐教的注 重。4 .师说: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教 师问题。5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 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 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 舍,内舍生则经上舍
25、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 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 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 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6 .“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凌在苏 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 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 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 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 个或几个副科。胡暖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 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
26、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7 .四书集注: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影响最深最广的一部儒家“经典”,既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读教材,又是科举考试中士子 答卷的主要论据根据。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中国宋明 理学的权威著作,该书既注重文字诠释,更着重于义理的阐发,是以 义理明经的代表作。8.“朱子读书法”: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 法。(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 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1 .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意义。答:特色: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 用的高等学府;学
27、术自由,各家各派地位平等,鼓励学术辩论,允许自由择师;待遇优厚;重视管理制度,定期学术集会,课外辅导和专门学生管理制度。 历史意义: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稷下学宫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稷下学宫创造出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稷下学宫留给人以思考。2 .如何评价孔丘“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答:实行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 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有教无类”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思想,它打破了贵族 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有利于中华民 族文化的发展。3 .简述孔丘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答:教学内容:孔丘以自己
28、编订的“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行、忠、信”四 教育人。教学方法:强调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主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注重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主张不耻下问。4 .简述墨家的教育方针。答:提倡“上说下教”“强聒不止”“虽不才口必鸣”的主动精神;主张“即述且作”,既要继承,更应创造;强调“合其志功而观焉”“吾必行,行必果”的实践意识;重视量力而行,量力而教的量力原则。5 .简述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答:分官学,私学两部分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者存在递升关系中央官学是隋唐教育的主干,也是隋唐教育兴旺发达的重要标中央官学有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另外设有律学和广文馆,崇文馆,弘文馆和官署附属的其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