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2089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其写作特色。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用法。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及说服的技巧。教学重难点:1、古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文言句式。2、烛之武说服的技巧以及左传的写作特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学森吗?对,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50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就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 在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人,他可不止抵得上5个师呢

2、,他凭着自己的一张巧嘴不仅 瓦解了国家的危机,还能化敌为友,这人是谁呢?对了,他就是烛之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板书)(1分20秒)2、左传的介绍及文体常识大家注意,微,是表否定的假设。如果没有。因:依靠。武是指在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 道义准则,如现在的成语胜之不武。去,是离开的意思。现代汉语往、至!L比如说我们 去外婆家。晋国军队终于撤离(板书)结语:这件事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整个课文我们也学习完了。在课后同学们试着将 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些词类活用找出来,写在作业本上交上了。大部分都在课堂上说过, 不会很困难。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总结。3、板书设计:坦言亡郑以退为进一、晋秦围

3、郑亡郑有害先示其害二、临危受命舍郑有益诱之以利三、说退秦师援引历史晋不可信四、晋师撤离推测未来晋无所厌第三课时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疏通了字词,理清了文章脉络,还着重学习 了烛之武巧妙地说辞,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左传的写作特点。2、学习左传写作特点.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 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晋 军函陵,秦军氾南,为下文烛之武夜缱而出,出使并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缱而 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

4、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 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波澜起伏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 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 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 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 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 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

5、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 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缱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 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 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层次井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对左传的艺术特色有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总结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词句。从同学们交上了的作业看同学们都做得不错,(看实际的具体情况)现在我们就一起总结一下。3、总结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以及重要的虚词1、词类活用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邻

6、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 动词,作疆界。)2、通假字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何厌之有?(厌,通魇)秦伯说(说,通悦)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3、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至IJ)5若舍郑

7、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4、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日介词结构后置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烛之武)辞日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晋)许君焦、瑕省略句子亦有(何)不利焉省略句5、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缱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8、,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是寡人之过也(的)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2.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烛之武退秦

9、师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的1 . 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2 .掌握文言词若、说、辞、鄙、微、之在本文中的用法。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读背课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参见P56注释,补充: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 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 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二、介

10、绍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 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 此役楚国失败。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 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 发皆白,身子低偻,步履蹒跚。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三、学生自读课文。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四、串讲第一段。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1 .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 .晋军函陵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概括内容:第1段,写秦、晋围郑。原因:晋国要报复其

11、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 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晋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五、自读并讨论第二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2 .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够。已:同矣。3 .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概括内容: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 势有充分的预见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人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烛之武可以说是壮

12、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 深明大义。六、熟读背诵第1、2段。七、作业课堂练习1 .翻译句子:见练习二之L 2O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3 .完成练习三。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 .译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 老了,不能干什么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二、串讲导读第三段。重点讲清以下词句:1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 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2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

13、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3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何陋之有?莲之 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动用,释为订 立盟约。概括内容:5 3段,写烛之武说退秦师。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 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越国鄙远,不现实。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结交 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秦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说秦的结果是:秦郑订立盟约;秦国驻兵守郑。三、串讲导读第四段。重点讲清以

14、下词句:请同学们翻开书本86页。我们看到注释1 ,课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 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何为编年史呢?就是指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大家 看到里面有僖公三十年,就说明了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发生在僖公三十年。比如我们初中学 过的曹刿论战选自左传、鲁庄公十年。另外还有国别体,是按不同国家来编写的。 如国语、战国策大家翻到92页,我们在初中也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大家看 注释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说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件事发生在齐国。还有一个是 纪传体,大家看到88页,里面列举了 24部纪传体史书。纪传体主要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 大家联系一下初中学的陈涉世家便会明白。其实书本给我们提

15、供了许多的信息,同学们 要学会发现和联系。(1分50秒)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主要记载的是东周前期240多年 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些事件。擅长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 楚,详略得当;写人间接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它与公羊传谷 梁传并称春秋三传。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后大家对于左传的写作特色会 有更深刻的理解。(1分)3、朗读课文:现在就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文。晋侯秦伯围郑预备读。(生读)(1分30秒)需要注意的字音:氾血n)南佚(yi)之狐夜缱(zhui)而出越国以鄙(bi)远亡郑以陪(p6i)邻共(g6ng)其乏困 朝(zhao )济

16、而夕设版焉阙(ju6)秦秦伯说(yu6)杞(qT)子逢侬ng)孙4、分析课文/整体感知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 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 微也是这个意思2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 不少: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 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其,表疑问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 上是威胁语气。)其何能胜?(那

17、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3 .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 地方。例如: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概括内容: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 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 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四、总结全文。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伏笔与照应得当。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一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 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叙事详略得当。五、课堂练习1 .练习二译句。2

18、.练习三辨词。六、课后作业3 背诵课文。4 .预习勾践灭吴。老师想问一下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应该怎么停顿?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谁能告诉老 师为什么这样停顿?军是驻扎的意思,是个动词,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很好,说明大家预 习了。我们回过来看。晋侯、秦伯围攻郑国,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是因为的意思, 其是个代词,代郑国。无礼于晋是个倒装句,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没有以应有的礼遇 接待晋文公。这里的无礼是指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晋文公当初因为国内的政治原因逃 亡在外,路经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 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19、贰是从属二主的意思。大家看地形 图。当时,春秋诸侯国争霸,郑国继从郑庄公死后,国势江河日下。然而,它正处在中原地 区的中心位置,一旦晋国、楚国动起手来,倒霉的往往是郑国。因为两头受气,郑国就练圆 滑的夹缝生存技巧。就如两年前的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战争前期,楚国实力明显优于晋国, 郑国原先是出兵帮助楚国。但后来晋国使用了谋略最终取得了决定性优势,郑国感到形势不 妙,马上派人九次出使晋国,与晋国结盟,但是晋国还是心怀芥蒂,同时也是为了争夺霸权, 在两年后再次向郑国发动了战争。(2分50秒)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生:晋秦围郑,以及围郑原因和围郑的局势。(板书:晋秦围郑)“春秋无义战从课文我们得

20、知秦国与郑国并无直接的矛盾和冲突,秦国之所以与晋国 联盟就是想从中获利。而且他们并不驻扎在一块,这就为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君埋下了伏笔。 郑国士大夫佚之狐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我们接着看第二段。请一位 同学读一下第二段,注意节奏和情感。(1分)(生读)(20秒)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个。佚之狐、郑伯、烛之武佚之狐他说了什么?他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大家注意言于郑伯日,与上一段无礼于晋一样是个介词结构后置,对郑伯说。若是假如 的意思。国家危急,佚之狐向郑伯献上献上计谋,可以看出佚之狐什么性格特点?有知人之 明和爱国精神。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可见他

21、对烛之武非常了解,同时也表现了佚之狐对时事 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板书:佚之狐慧眼识才)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从是听从的意思。 那烛之武有何反应?辞曰群是推辞的意思。烛之武为什么要推辞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谁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生: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很好,大家注意,也和已都是语气词,这里是两个语气词连用。已同矣。烛之武真是比 不上人家吗啊?如果真是这样,佚之狐还敢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吗?不是,据 冯梦龙编的东周列国演义记载,烛之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 担任圉(yu )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

22、“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低偻,步履蹒跚。一个人才长期被淹没,国家危 急了才想起我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你说烛之武会没有怨言吗?有。对此,郑伯是如何说服 烛之武的呢?( 2分30秒)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我不能早些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你也没有好处啊。大家注意,这里的是,是个代词,代替前面所说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 这是一个判断句式。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判断句,比如说我是中国人,常用一个系词是 来连接。但是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系词,大家可能会误以为是寡人之

23、过也这里的是 就是系词,不对,实际上这里的是是个代词。那什么是判断句呢?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 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 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动词谓语句不 是判断句。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这里的为很像现代汉语的的系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面为是一个意 义非常广泛的动词。因此这不是判断句。2、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这主要 在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古代,判断句的句式有:1 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者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3、是也。

24、”是寡人之过也”可能同学们一时难以明白,没关系,大家做下笔记,以后我们接触文言文多了,有了语 感就能理解了。面对一个小小的养马官的抱怨,作为一国之君的郑伯,他首先承认了自己的 过错,一方面,国家危难,确实需要烛之武出马,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郑伯胸襟开阔, 敢于认错。(板书:郑伯勇于认错)同时,他站在烛之武的角度说,国亡了,对你也没有好 处呀。其实,烛之武已经七十多岁了,郑国灭亡也不会真对烛之武有什么致命的害处,然而 烛之武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答应了下来。这也看出了烛之武艺高人胆大。(板书)其实,牢骚 归牢骚,国难当前,爱国之人都不会退缩的。另一方面,作者这样安排剧情丰富了人物的形 象,使人物有血

25、有肉,同时,也造成了波澜起伏的效果,引人入胜。这一段写烛之武临危受 命(板书)(2分20秒)结语国难当前烛之武又是如何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君 化解国家危机的呢?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段,试着给烛之武说的话分层次,并且拟个小标题。好,今天的 课到这。同学们再见!第二课时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 段。同学们都知道当时郑国被晋国、秦国围攻,郑国危在旦夕。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佚之狐 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烛之武被推到了拯救国家的风口浪尖上,身负使命的烛之武是如何凭 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君,化解国家危机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两

26、段。2、分析课文/整体感知大家看到第三段,夜缱而出,缱是指把人用绳子绑上,从高处放下放。烛之武要去见秦 君,得乘着夜色偷偷地让人从城门把他掉下来,说明了什么?生:形势很危急对,也从侧面写出了烛之武为了国家做出的英勇表现。四个字写出了事情经过,点出氛 围,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凝练的手法是左传特色之一。烛之武见到泰伯说,秦晋围郑,郑既之亡矣。既是已经的意思。泰国、晋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自己就要灭亡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假如。以,是介词, 拿、用,句子省略了宾语,敢以之烦执事。执事是对对方的尊称,这句话是说,如果灭掉郑 国对您有好处的话,就冒昧地用这种方式麻烦您。越国以鄙远,

27、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 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哪位同学翻译一下。生:越国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土地当作边邑,您也知道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很好,课文的注释也很详细。大家注意,这里的以是连词,表目的。鄙,本来是名词, 边邑,现在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边邑。亡是一个使动用法,使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大家注意,这里有几个古今 异义词。以为,古意是把作为,是两个词,以之为。现代汉语则是一个词组,以为。东 道主在这里的意思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任,现在泛指主人。行李,大家看注释23 ,是指出使 的人,现代汉语指

28、出门所带的包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 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坏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而且您曾经对晋惠公 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起防御 工事,这是您知道的。这里的晋君是晋惠公。这句话是个双宾语句。为晋君赐,给晋君恩赐。 大家学英语也接触过,双宾语是指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一般是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 动词后,如晋君就是间接宾语。朝、夕是极言晋惠公言而无信之快。谁来翻译一下: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29、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生:晋国,何时才能满足的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邑,又想往西扩大边邑。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就会受益,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广何厌之有是个倒装句,大家以前也见过,应该是有何厌。是宾语前置,之不用翻译,是 用来提宾的。东和西都是方位名词做状语。封,原本是名词,疆界,这里用做动词,成为 疆界。肆是扩张的意思。阙,使动用法,使削弱。图是考虑的意思。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说通悦高兴。还,撤退。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课后认真思考怎么给烛之武的十句话划分层次,不知道大家都认 真思考过了吗?现在我们集体朗读

30、烛之武的说辞,从秦晋围郑到唯君图之。秦晋围郑,预备 读。(生读)好,现在分为两个小组,讨论一下烛之武对秦君所说的话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并且拟个小标题?很好,其实同学们都划分得不错。这段话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就 是第一句话,秦晋围郑到敢以烦执事。说的是“坦言亡郑(板书),第二层越国以鄙远到 邻之厚,君之薄也。表明亡郑有害(板书),第三层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到君亦无所害, 摆明舍郑有益(板书),第四段从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到君之所知也,这是“援引历史 (板书),剩下的是最后一层,推测未来(板书)我们现在就来看看烛之武说辞的精妙 之处。第一层是“坦言亡郑。烛之武刚一见面就说这样的话,有什么好处呢?生

31、:使秦君高兴对,烛之武就是要第一时间消除对方的戒备。大家注意关键字秦晋大家看到第一段, 课文在描述事情时说的是晋侯、秦伯围郑这是因为这场战争确实是晋国挑起的,秦国只 是从中协助。但是烛之武却有意把秦国放在了第一位,意在凸显秦国的优势,表明郑国的生 死大权全在您秦君手里了。烛之武这一份尊重和恭维实在让秦君心里很受用,也就给了烛之 武往下说的条件。其实,这句话还有更深一层作用。大家想文中共涉及了几个国家?三个, 晋、秦、郑。春秋之战就是利益之战,郑国坦言亡郑,就表明了我已无力与你争夺什么,现 在关键的是您秦君要考虑的是如何从亡郑中比晋国夺得更多的利益。烛之武一句话就将秦国 的矛头从郑国身上转移到了

32、晋国身上。这是“以退为进(板书)就在秦君心里不由地开始活动时,烛之武不失时机地抛出了土地问题。大家看示意图。 秦国要想占有郑国,得跨过晋国,这很不利于管理,如果放弃,那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只能拱 手相让,秦君会乐意吗?况且,土地就如西瓜,就只有那么大,别人占得多了,你相对就少 了。这是先示其害(板书)听到这,估计秦君心里也在琢磨着。先示其害后,烛之武接着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您灭了我们郑国不仅无利还有害,不如留 下我们还可以为您出使的人提供住宿和物资。(板书:诱之以利)秦君动摇得更加厉害了,烛之武引出了历史上晋国对秦国言而无信的例子。(板书:晋 不可信)到

33、最后劈头直说:夫晋,何厌之有并且推测晋国灭了郑国后为了扩大土地必定 转而对付秦国。(板书:晋无所厌)短短125个字,烛之武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说服秦君。烛之武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 从而打动了秦君,最后使秦君不仅放弃了攻打郑国还与郑国建立了联盟关系。这是本文的高 潮部分,为烛之武说退秦师(板书)秦国原本是与晋国结盟攻打郑国的,突然转了方向,晋国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我们接 着看最后一段。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子犯请击子,预备读(生读)谁来翻译一下这一段生:子犯请求攻打秦国,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 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 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