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诗文诵读初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几乎每天早自修,你都可以听到我们班同学诗歌朗诵的声音,而且朗诵的都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我班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每学期一活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还弘扬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 说起经典诗文的诵读,其实还有个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完整过程呢! 一、萌芽: 经典
2、诗文的诵读与引导,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传播与发扬中华经典诗文,教师义不容辞。 二、长叶: 在实验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可以先让学生把
3、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4、。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如,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就让学生多查阅有关思乡的诗,有关对月抒怀的诗,孩子们一下子就背会了月下独酌,联系上了静夜思等。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作为重点赏析,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 。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
5、法、抓诗眼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二是引导学生互相背诵、考查,同学作适当引导:写春天的诗,诗中之“花”,诗中小动物 (4)摘录。不管哪一首经典诗文,能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而成为经典被沉淀、积淀下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工夫的,诵读了几遍之后也就能感受哪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把握语感,找到名句,老师进行表扬,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再学的兴趣。重点句能记住了,根据重点句这一诗眼,熟读背诵,难度也就降低了。 (5)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
6、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利用早自修 “读诗指导”,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后来又尽量寓教于乐,让活动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当时,正是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边复习准备应考,一边安排孩子们每天早自修抽五分钟时间读一首古诗,读熟之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含义,然后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充分理解
7、诗歌的意境。然后在语文之前安排三分钟进行背诵比赛。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多同学读两三次就会背了,慢的同学也只需五六遍,每天利用点边边角角的时间就足够了。再加上孩子们多年来的积累,不到一个月,期末考试过后进行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最多的能背诵120首,最少的能背30来首(弱智除外),平均能背60首古诗,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30首。有同学兴趣很浓,竟然挑战自我,甚至能把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接着又在班队课上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不难。自创“化整为零”、“分时段背诵”、“根据现代音乐
8、填词法”、“竞背法”等方法,各人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自己探究最适合的方法,自得其乐乐无穷。总之,交流时,一个个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交流后,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长补短,事半功倍。 三、开花:学生认可,兴趣盎然 真正让我感觉到孩子的兴致很高的是这个学期开学初。记得寒假前,我布置孩子们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上学期学了赤壁之战和草船借箭之后,老师补充的许多相关知识令孩子们大开眼界,纷纷表示了对三国人物、三国故事的极大兴趣寒假作业检查时发现,有80的学生认真看了至少一部小说。布置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 (北国风光)巩固率更是达到了100,另有21人,在
9、老师布置以外,自己背诵了很多诗词,有背岳飞的满江红,有背白居易的琵琶行 ,当然更多的同学背诵简单的绝句律诗。 今年开学,一时忙得忘记古诗词积累了,马上有学生提醒,胡望珩同学告诉我:“我读诗歌,慢慢地就有味儿了,好像有种找到依托的感觉,一天不背,倒是闷得慌。”胡琦同学也悄悄地对我说:“徐老师,如果哪一天,我没背诗就上床,也会睡不着,非得起来完成这一任务才踏实。”面对如此高昂的兴趣,我临时改变计划,马上拿出三字经来,因为开学初孩子们多少带着点假日综合症,正好可以借助这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收收心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叫,性乃迁”一边背诵,一边请知识丰富的同学在活动课上讲有关的故事,
10、诸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不消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背下三字经 ,渐渐地,班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不动就翻脸吵架的现象慢慢减少了,以至于都见不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看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的新契机,那天,我路过操场,看到孩子们正在一边跳绳,一边唱歌。对,把唱歌改成背经典诗文不是一举两得,寓教于乐了吗?进一步我想到现在孩子所玩的游戏单调乏味,时间又经常被挤走,完全没有我们那一代孩子那么尽情开心。于是,我决定带孩子玩起传统游戏,像跳皮筋、击鼓传花、跳绳、造房子、玩陀螺、滚铁环等等,一边玩游戏一边轮流背诵,活动课上就出现了新景观:跳皮筋的孩子不再唱:“马兰开花二十一”,取而代之的是;“道可
11、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击鼓传花时“不幸”被传上的同学再也不必为自己表演不了好节目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信守拈来就是诗词呀,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背得气势磅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诵出了迷惑后的顿悟。于是乎,孩子们乐也乐了,学也学了,传统的变成新鲜的,新鲜的激起新兴趣。传统游戏、传统文学都得到继承发扬。 四、结果:运用自如,会诵会吟 一年多的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受到的熏陶是非常明显的,平时的作文中,孩子们古诗词运用自如。徐毅男在观元宵烟花中就以“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夫鼓吹闹春风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总是以放鞭炮、赏花灯、吃元宵等丰富
12、多彩的活动喜迎佳节.”开篇点题,中间又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瀑布形火花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使文章增色不少。严敏在我最喜爱的植物梅花 中写道: “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你知道这歌颂的是什么花吗? 是的,这就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花中君子梅花。”像这样句中有诗,琅琅上口的句子在作文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是的,你或许想像不到我们班的周健芳能在作文中引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经典诗句;你或许也很难相信我们班的董金海同学从小就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志气!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痛
13、苦,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各树一帜又融会贯通,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一枝枝文化奇葩,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幽雅 。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会被别的民族同化。诵读经典诗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地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上是本人在经典诗文诵读的探索中的一个真实过程和感受,不管我能不能把学生引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但我始终相信,至少能背诵经典诗文的孩子明确自己是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民族的后代,无论何时他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他的心中永远会有祖国和人民,他驿动的心才会踏实安宁,才会有一个归属感。这条路,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颂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国学经典 2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