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公文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公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 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 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 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 汩没,
2、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迭观终南、嵩、 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腹、府库、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 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 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 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
3、,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二)上韩丞相书苏洵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 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第1页共86页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 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虽语言风格各有特点, 但其文章都可显示道德和志向。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
4、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 铺陈手法增添了说理气势。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 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 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 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5、,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 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 树灵道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 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映隈不实外厩,江南 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第10页共86页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缰
6、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 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 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 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土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7、,使天下之士 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土不产于秦,而愿患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 危,不可得也。【注释】纤离:骏马名。匚摹,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口肤,龌:骏马名。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误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举:攻占口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口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服饰,饰品口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口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拒绝口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给予,送给口夫物
8、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珍视A. B. C.D.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1页共86页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2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 驱逐客卿。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
9、是在批评秦 王声色误国。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 使秦国强大。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 危难之中。21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12页共86页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不 建,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 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
10、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ZN/KyZKyZZKZ%ZZKZZZKZSZZZSZZyNZSZZSZiZZSZZSZZSZKZN/SZKZK/ZXZK/ZK/SZ/SZZZXzZSZNZZNZS/lX/XZ/ZZZZKyNZSZSyXZSZKZSZ/KyNZVZS/SZZSZSiZSZZXy,XZSzXZKZZKzSZ.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 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 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 罪己以收入心,改过应天道,去小人
11、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 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 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 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 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 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 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注】陆贽
12、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 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 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宋哲宗 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口颇,廉颇;牧,李牧。口晁,晁错;董,董仲舒。孝 宣,汉宣帝刘询。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 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B.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
13、皆 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C.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 第13页共86页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D.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 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学问日新”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几”(劝学)两句中的“日啷是名词作状语。A. “即私相告言”与“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两句中的“私”意思相同。C.“但使圣贤之相契”与“若合一契”(兰亭集序)两句
14、中的“契”含义不同。D. “聚古今之精英”中的“精英”指优秀人才,与阿房宫赋中“齐楚之精英”的“精英”含义 相同。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开篇认为自己学识浅薄,无法穷尽圣贤之道,心里想讲清楚而口头却不能表达,因 此自觉惭愧,这是为后面建议校正陆贽的奏议做铺垫。B.苏轼高度赞赏陆贽,认为他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 但他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C.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道术等都超过子房和贾谊;陆贽的奏议明了清 楚,超过幽深高远的六经、三史和诸子百家等的论述。D.虽然陆贽是唐朝时的宰相,但苏轼认为如果
15、圣明的天子和贤能的大臣两相契合,那就如 同君王和臣子处于同一时代了,这体现了苏轼的政治观。2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2)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26 .请简要概括苏轼等校正并进呈陆贽奏章的理由。第14页共86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与余生书戴名世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 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 异。盖两
16、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 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 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禺之在崖山? 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度 厘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 *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渐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 得失与夫孤思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终明之末三
17、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 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 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第笨、 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 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 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 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上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 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
18、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 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注】余生:余湛,字石民。口永历:朱由榔( 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 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口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年宋亡,次年陆秀 夫等拥立帝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曷投海死。神宗:明神 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1620年)。潜德曲光:指山林隐逸之士等所记述的明代史事。第15页共86页 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2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
19、后世岂不可叹也哉/B.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C.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D.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足下道滇黔间事呜“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B. “必有讹焉”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C. “有度摩志其梗概”与“歌以咏志”(观沧海)两句中的“志”字含义不同。D. ”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与“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 的“面”字含义不同。2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 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处,不知该相信谁。B.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 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C.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 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D.作者说自己一直想修著明史,虽然与士大夫接触不多,足迹未尝远涉四方,见闻不广, 然而修史的志向一直保存着。29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6页共86页(1)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鸭鹃,读书至君爽,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兑匪虎, *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 以
22、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 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 *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 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 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23、。退 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赘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日:“不怨天, 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第17页共86页3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容何病 病:担心,忧虑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出游C.执事爱其文 执事:主事的官吏 D.诚不自意 诚:实在,的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常窃悲周公
24、之不遇 臣闻求木之长者 B.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架梁之椽,多于南亩之农夫 C.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 貌恭而心不服 D.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3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 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 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 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
25、言/此必有 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一组是()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第18页共86页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 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一
26、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这样写表 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而且还知道 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 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3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2)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未尝不慨然叹
27、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 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 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 第19页共86页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土者。则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 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赞,得六七千钱,诚 不足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 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上 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
28、至于纾意快志者也?若洵者,计其年 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窥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 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 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 拜伏小吏。相公若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迄睢漫漫也。今 朝廷糊名以取人,保任以得官,苟应格者,虽屠沽不得不与。何者?虽欲爱惜而无由也。今洵幸为诸公所知似不甚浅,而相公尤为有意。至于一官,则反覆迟疑不决者累岁。嗟 夫!岂天下之官以洵故冗邪?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土
29、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自去岁以来,始复读易,作易 传百余篇。此书若成,则自有易以来,未始有也。今也亦不甚恋恋于一官,如必无可 推致之理,亦幸明告之,无使其首鼠不决,欲去而迟迟也。世人施恩则望报,苟有以相博, 则叩之也易。今洵已潦倒,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相公岂能施此不报之恩邪?相公往时为洵 言,欲为欧阳公言子者数矣,而见辄忘之以为怪。洵诚惧其或有意欲收之也,而复忘之,故 忍耻而一言。不宣,洵再拜。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 也B.然天下之土/所以求之如不及/得
30、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 也C.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 也D.然天下之士/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彼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第2页共86页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 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苣暹 *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 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
31、土,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 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 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行,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 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 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
32、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明堂阙庭,尽不见 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取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注释】,越人入虢之诊:指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的典故。口重 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口经络府俞: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及相关穴 位。口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间,庭为颜面及额部。3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非常之疾婴:缠绕B.赍百年之寿命赍:拿着C.以演其所知 演:扩展 *D.省疾问病省:反省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33、是()第20页共86页A. 毛将安附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 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匚虽未能尽愈诸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9.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如果是轻视生命,那些什么荣华权势便视如浮云了B.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如果能探究我书中集录的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C.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D.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想要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实在是很难呀.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
34、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重视医药、精习医术,不仅可以为他人祛疾解困,还可以保身养生。B.世人追求虚荣权势,不顾及身体健康,遇到病患灾祸,才屈尊寻求巫祝祈祷。C.作者的族人大多死于伤寒,他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疾病。D.文章结尾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钻研医术之意。40 .本文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序”,请简要概括说明这篇序文的写作思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21页共86页论去四镇兵疏【唐】郭震年月口日,具位臣震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机百揆之中,最难消息者,唯吐 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
35、,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 害有方,则利亦随之。今钦陵所论,唯裂十姓地界,去安西四镇兵防。臣窃料,此诚动静之机,不可轻举措 也。今若直塞其善意,恐边患之起,必甚于前,若以镇不可拔,兵不可抽,则宜为计以缓之, 藉事以诱之,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 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患者,甘、凉、 瓜、肃是也。关、陇之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 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
36、,然后夷 夏晏安,升平可保。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莺,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 依,何以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汉侵窃,故有是请,此则吐蕃 所要者。然青海、吐浑密迩兰、都,比为汉患,斯亦国家之要者。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 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 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钦陵之口, 而和事未全绝也。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与吐蕃同 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算。待筹损益, 知
37、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人之方。伏愿省择, 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选自全唐文,有改动)【注释】论去四镇兵疏)公元696年,王孝杰、娄师德率领的唐朝军队与吐蕃钦陵战于 素罗汗山,唐朝战败。这时胜方吐蕃遣使请和,并提出“分裂十姓,去四镇兵”为谈判条件。第22页共86页 对此朝廷上下犹豫不决,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写的一篇奏疏。默啜)唐时 东突厥可汗。口(钦陵)吐蕃将领,政治家、军事家。匚十姓)西突厥由左右两厢部落组 成,左厢首领称“啜、右厢首领称“俟斤、各辖五个别部组成,合称“十姓”。4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若顿委
38、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 部落当以与蕃B.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 落/当以与蕃C.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 部落当以与蕃D.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 部落当以与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位:指徒居官位,充数。自唐宋而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 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B.八荒:也叫八方,包括东、西、南、
39、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 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C.百揆:我国商周以前的官名,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 或代指天下各种政务。这里指百官。D.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所辖区域。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管理磺西的军政机构, 兼统龟兹、于阑、疏勒、焉耆四个军镇。4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在国家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更应该审慎行事,警惕因大意而产生祸患。 并指出若对吐蕃和东突厥之事处置不当,可能使形势变得不利于自己。第23页共86页B.吐蕃大将钦陵要求朝廷从西域四镇撤出守军,并求取十姓地界。对此,朝廷
40、犹豫不决。 郭震认为,四镇具有“分蕃国之力”的战略价值,绝不可以轻易放弃。C.郭震既善于分析双方形势,又善于分析对方心理,他提出的交换条件切中要害,实为缓 兵之计,这样既可以让后辈小人乖顺,也可以避免伤害西边诸国之心。D.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唐蕃双方的博弈不仅限于战场对决,还有外交中政治智慧的较量。 作者就是在力求运用恰当的外交策略牵制对方,从而变被动为主动。4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2)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以不言事以答之?46 .面对吐蕃“遣使请和”,郭震提出了哪些应对策略?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1、。上范待制书(节选)李靓口靓,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韶部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 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 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 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 之所谓文室儡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 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靓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 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 雨
42、寒苦,来拜于虎下。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靓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 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第24页共86页 发斑体耀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 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 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 默。是以来也。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 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
43、不因循。然则仕 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 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靓虽不才,以备一人之 数,顾不可乎?(选自四库全书吁江集)【注】U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李觑(1009-1059): 字泰伯,人称吁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口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4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 者多/请谒焉/B.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
44、时之所谓文宗儒师 者/多请谒焉/C.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 者多/请谒焉/D.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 者/多请谒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借指贫贱者。B.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第25页共86页C.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表示谦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也指国之中央,即京城。4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45、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觑刻苦自励,胸怀大志。他从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有安国济民之志,但却乡举不 中,屡屡受挫,难以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B.李觐渴望被荐,难以遂愿。他早知道范仲淹举荐人才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受 贬谪,李觐借荐举寻找仕进之路无果而终。C.李觐家境贫寒,力图改变。父亲早亡,母亲年老体衰,生活饥寒交迫,穷困潦倒,迫使 李靓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来奉养老母亲。D.李靓毛遂自荐,愿效其力。他深深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故不畏路途遥远、 风雨寒苦,前往自荐,愿为其担事分忧。5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
46、瑕秽。(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51 .文末作者认为现在要招徒人才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元微之书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 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 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第26页共86页仆初到潺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礼,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 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日:“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 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
47、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 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 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疡。流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 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杳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 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 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弹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 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 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