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690110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XxXX中心小学 XXX 回想自己毕业后的几年,在教学上就是一个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课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

2、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

3、,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 见血:这篇课

4、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

5、,窦老师就说:“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让他倒下去,他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读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简洁的语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介

6、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把“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把那种“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呢?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推荐第2篇:读余文森教授 读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近日,读到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颇有感触

7、。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有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余教授先从一个有效性的隐喻谈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像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到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这个玉米叶子要拉你身体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

8、指标。 由此,我们联系到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应该说,英语教师的教学面临的难题就是:英语教师教学辛苦,要不断的说,不断的教,而最后所得到的成绩却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应该说,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提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全体英语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 教师工作辛苦,而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呢?应该说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

9、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研究,不断更新教学与学习观念。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时刻记住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因为时代在变化,知识也是不断的在更新。只有自己的功夫硬,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尊重。除此之外,还要加深自己的其他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如:地理,历史,文学,以及了解各种新鲜事物,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不段汲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压”,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0、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二、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家一样,要激情四射,才能吸引演员的注意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厌倦。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做到的是:(一)课堂教学要“基”、“实”、“乐”、“新”四结合。“基”就是教师麻注重学生的基础,运用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动耳、动口、动手等“动身”活动来达到动脑的“动心”学习效果,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实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乐趣着手

11、,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这样课堂才会“信其师,善其道乐其学”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地去动“身”,动“心”。这样才能够产生“新”的教学和学习灵感创造性地去思考分析,使创新能力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乐”的事情放在“实”事上感到学有所用。(二墩师教学要有艺术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故教师在教学习过程中应充满激情和情趣,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应积极开展互相学习的教学活动,适时地实现角色的转变,让课堂成为一幕戏。传授知识时,教

12、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让学生唱主角时,教师是导演,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合作精神。坚持以教学艺术为主,使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三)教师教学手段应灵活以创新为主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外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如让学生进行单词接龙句子接龙英语谚语、名言警句等接力赛,玩文字游戏猜字谜、猜人物、戏剧表演、故事改编、讨论等表演式活动又如课后或周末等利用学校外教资源来开展英语角英语辩论赛等课外活动设置不同的表演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讲: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13、。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二要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谚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一尘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碣: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

14、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有动感声像的电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三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只有质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动,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我借余教授的话来对有效教学做下总结: 总之,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

15、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即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推荐第3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盘点了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及对问题反思,在新课程

16、教学改革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三维目标确定与教学目标虚化分析上,在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因此,为了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可是因为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教学目标虚化,表现在: 1、知识和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2、过程和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

17、容泛化的分析上,说到课程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突出表现为: 1、教材受到了冷落(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 2、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3、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的分析上,虽然新课程改革下使教学进步很大,但也有些问题不容忽视,表现在: 1、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2、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即价值引领。 3、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

18、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的分析上,提到学习方式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方式上面出现形式化,盲目化,具体表现在: 1、“对话”变成“问答”; 2、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3、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 4、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 5、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推荐第4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八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八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八讲分析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包括了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等八大特性。其实,在书中的前面已经或多或少提到了。 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是“

19、我要学”。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中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是“我能学”。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所普遍具备的一种根本特性。 独特性是指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同时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新课程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意义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产生的条件为: 1、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

20、适当观念 2、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交往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是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的心理学依据。交往的意义是使知识增值、活跃学生思维。除此以外,交往可以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展学生分享和利他性的品质。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重视感性因素。 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所以,新课程中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创新表现为突破和超越,新课程中鼓励创新,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从意识角度来说,学生的怀疑精神突出表现为: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和说明,敢

21、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从能力角度来说,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以上八大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推荐第5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十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十讲主要讨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问题。校本研究即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是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成果主要呈现样式的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教学型教研在课例研究方面的运用多于它在课堂和案例方面的运用。课例主要涉及与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堂中具体的教学事件

22、、教学行为,与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相关。课堂则不单是教学活动的场所,而是师生活动的综合性环境。案例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在教学型教研中的课例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1、一人同课多轮; 2、多人同课循环; 3、同课异构; 4、互助式观课; 5、邀请式观课; 6、反思式观课。反正,无论是哪种课例研究,都应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学科背景、经验基础、兴趣爱好、教学意义、实际可能。课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其中,个人课题是指有教师个

23、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由教师个人自己确定并独立承担。 3、从研究内容看,一般是小课题。 4、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强调“做得好”还要“写得好”。确定课题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在开展研究后,要注意课题研究方案的验证性、探索性、教育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时,要整理和描述、评价和解释、重新设计。总而言之,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

24、究的目的和意义; 3、已有研究成果; 4、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5、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6、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学习型教研,是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学习型教研在广义上可以被看作一切有利于教师教学的直接或间接的准备性研究活动。教师学习的意义: 1、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而学习; 2、对教育教学的意义为教学而学习; 3、对教师个人的意义为自我而学习。教师学习可以采取读书(读教育类、专业类、文化类以及其他)、读“图像”、读“人”、“第三条通路”。 推荐第6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九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九

25、讲 有效教学的第九讲主要讲的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以及专业引领。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维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的实质是自我对话和自我诘难。自我反思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 1、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思; 2、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思; 3、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面的反思

26、。我们也看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的进程,将教学的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我们在进行自我反思时,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应该记录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 2、查找失败的原因; 3、记录学生情况。自我反思可以采取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以及研究式反思。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

27、活动。同伴互助有利于探索并解决较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并且同伴互助所进行的研究其推广价值和效益也比较大。同伴互助可以采取对话(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会谈或课改沙龙、专题讨论或辩论)、协作(同伴临床互助、同伴教学辅导、合作研究)、帮助。 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业引领可以引领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观念;引领教育研究方法,增强教师研究能力;引领学科前沿知识,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开发专业人力资源,共建研究共同体。专业引领可以采取10种方式:辅导讲座、专题式的谈话、观看教学录像、听示范课(见习)、指导备

28、课、说课、角色扮演、微格教学、随堂听课、临床指导。 推荐第7篇:读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后有感 平易的表达 深刻的道理 读余文森教授有效教学十讲后有感 读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是一年以前的事了。今天想起来依然还饶有兴趣。 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尽管我是一名专门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员,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需求,但平常读书,我依然对艰深的理论书籍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是我拒绝深刻,而是里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涩的表达的确太费脑筋。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拿起来能够一口气读下去,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

29、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关于三维目标关系的阐述。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同时,指出三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哪个维度是显性

30、的、哪个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很多新教师或者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将“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清晰地辨别出他们的哪些教学是在完成三维目标中的哪种目标。他们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 2.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表达。余教授引用了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观点。江先生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从小学一年级到

31、高 三、还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第二个阶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如果老师过渡包办,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第四个阶段是“基本独立阶段”,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读懂75%,此时如果老师还讲系统性、全面性,仍然事无巨细、全包全揽,教师就会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适得其反;第五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 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很

32、多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就不加区分地从“极端控制”走向了“极端放纵”。小学一年级与高中三年级的课堂基本上没有了差异,甚至还正好颠倒。一年级的课堂开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高三的课堂老师仍然生怕学生没学懂,把学生当成毫无理解能力的白痴(虽主观上出于好意,但实际上就是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浅显的知识点都要反复讲解。 3.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情境教学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也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

33、活扯的表演,就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生动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经常深入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尽管他使用的语言很平易、很朴实(不像是我们很多教育学者显得那么“高深”、“渊博”,将一些本来很有血肉的教育现象或实践,抽象成连自己都理解困难的教育理论),但他所表达的道理却很真实、很实在,对一线教师也最有启发!这样的教育专家才是真正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使用普通老师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教

34、育的真实。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张光伟 2023年6月 推荐第8篇:听完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 听完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收益很大。其中“洋思模式”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一亮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从中立或客观的角度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一个准确的事实判断, 有着过于主观、绝对和不切实际的色彩。不过,教育工作并非仅仅是关乎事实判断的,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需要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付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充分表达这种精神和情感属性,它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责任心,有助于树立教师坚持教好每一个

35、孩子、永不言弃的精神理念。 在洋思中学,老师会“怀着歉疚的心情”给学生补课,他们把学生的落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在洋思中学的办学经验中,令人感触最深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满了教育关怀的学生观。他们从不挑剔、不选择学生,而是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尽心的老师。”洋思中学要求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差生身上,讲课的起点、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的重点都是差生。在洋思中学,处处都“执着地洋溢着一种教育的博爱精神、对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精神,这即是爱满天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精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所表达的教育追求是任何一种负责任的教育所必需的,这也是教

36、育的艺术魅力所在。 课程中提到的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论述,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在我看来,听起来很是简单,但其实意味深长。“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高度,以自身

37、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把以知识传授为主变为以智力开发为主,让学生掌握如何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学会怎样创造性地学习。 推荐第9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四讲讨论的是教学情境,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别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当前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分析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因和情境的价值中,作者利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情境的价值。书中是这么说到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

38、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境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境”。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也就是桥梁)。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有6种。第一种,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实物主要是指实物、模型、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包括板书、图画、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第二

39、种,借助动作或者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这里所强调的动作的形象化,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表演。还有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都能创设直观情境。第三种,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从教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要求: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描述、贴切精彩的比喻。第四种,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与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计算方法,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五种,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第六种,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总而言之,教学情境

40、可以是以下几种: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 当前教学情境创设所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电灌的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参与,思维活动明显受到多媒体课件的束缚)。 因此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就要求该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2、注重形象化; 3、体现学科特点; 4、内含问题; 5、融入情感。基于生活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注重形象化应该是指情境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形象的、具体的。内含问题是指情境中的问题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推荐第10篇:读余文森有效

41、教学十讲第一讲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一讲 前段时间,参加了瑞安市科学年青新教师的交流会,其中翁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本书,比如有效教学十讲。这部书是大夏书系有效教学的系列书,其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十方面的讲解。 第一讲讲解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其中重点讲解了四个问题:1)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2)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3)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4)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在讲解第一个问题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时,提到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应该落到学生的学习上,即学习的有效性。而考量学习的有效性就要从三个指标入手,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对于学习速度来说,说到了学习时间,学生的时间包

42、括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我们应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将更多时间还给孩子。这是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学习结果的考量,不仅仅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考量其智慧含金量。你要知道学生获得成绩是靠时间、记忆、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复制获得、自己思考、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看学业成绩本身的智慧价值。学习体验是学习有效性的内隐性的指标,但是非常非常重要。学要有效性,教也要有效性。有效教要做到教促进学,可以是直接促进也可以间接促进。换成教育学未来的角度定位教的有效性,其核心、本质就是发展。发展有两个层次,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发展有两个机制,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总而言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

43、是要做到“教学相长”。 在讲解第二个问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课堂教学。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使学生变爱学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等等;使教师观念变了,角色变了;使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在讲解第三个问题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的方式时,书中首先介绍了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主要表现, 1、三维目标的割裂; 2、教学内容的泛化; 3、教学活动的外化; 4、教学层次的低下; 5、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立。因此提出了五个对策, 1、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楚,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注重学科特色(每节课都应该有中心、有重点)。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4、提高教学的层

44、次(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教学走在学生的前面,要着重于最近发展区)。 5、预设跟生成要统一。 在讲解第四个问题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中,把教学及其改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其次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最后要从有效走向高质教学(优质、高效、高境界)。书中从两个维度分析考察优质教学。一个是学的维度,一个是教的维度。学的维度就是要考察学生是否是优质学习,从五个维度考察和分析: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教的维度就是从教师的维度来考察,从五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思想、智慧、激情、个性、文化。 第11篇: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五讲(材料)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

45、五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五讲讨论的是教学关系,该讲从4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态度怎样影响学生的成长;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提倡和强调对话的原因。 在讲解学生的特点时,书中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认识学生并且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认为,学生具备的特性有“向师性”和独立性。“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1、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 2、学生有这样一个共同心理(无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无论在哪个班级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的班主任); 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

46、多关注我一下)。书中提到平时老师有威信,指的就是这个老师一出现,学生在他面前立马就有学生感。学生的独立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 4、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生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既要以学生的“向师性”为基础,又要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导向。 在讨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其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态度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是对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